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94.50 KB
- 文档页数:63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第一章:中国电影艺术概述1.1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转型期。
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1.2 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色探讨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色,如戏曲、民俗、社会现实等。
分析中国电影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
1.3 中国电影与社会文化讨论中国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分析中国电影在反映和塑造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2.1 《霸王别姬》介绍《霸王别姬》的导演、演员和制作背景。
分析电影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和主题思想。
2.2 《活着》介绍《活着》的导演、演员和制作背景。
分析电影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和主题思想。
2.3 《大红灯笼高高挂》介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导演、演员和制作背景。
分析电影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中国电影的类型与流派3.1 喜剧电影介绍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分析喜剧电影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2 爱情电影介绍中国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分析爱情电影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3 武侠电影介绍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分析武侠电影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四章:中国电影产业与市场4.1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介绍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结构和主要参与者。
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2 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探讨中国电影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票房、观众和市场需求。
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和竞争态势。
4.3 中国电影与国际市场介绍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发展策略。
分析中国电影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的角色和挑战。
第五章:中国电影未来的展望5.1 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扩大和艺术创新。
探讨中国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5.2 中国电影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如审查制度、市场竞争和创意不足。
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还能够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变迁。
本文将根据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大纲,探讨其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简介中国电影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电影史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电影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课程将涵盖从早期无声电影到当代电影的各个时期和流派,以及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电影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1. 早期无声电影时期本部分将介绍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电影的技术特点、制作方法和主题。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和作品,如《定军山》和《神女》等。
同时,还将涉及到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交流与影响。
2. 电影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的重要导演和代表作品,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等。
同时,还将探讨中国电影在表现手法、故事结构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的突破和变革。
3. 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本部分将通过学习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了解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在抗战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表现和影响。
同时,还将探讨电影作为社会反映和批判的媒介在这些时期的作用。
4. 当代中国电影这一部分将介绍中国电影在当代的发展和成就。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状况。
同时,还将探讨当代中国电影的主题和风格,如社会现实题材、文化认同和个人情感等。
三、教学方法1. 影片观看与分析学生将通过观看电影作品来理解和分析中国电影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细节和意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来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
2. 文献阅读与研究学生将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中国电影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第一章:中国电影艺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掌握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理解中国电影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概述中国电影的特点和风格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中国电影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展示法:播放经典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阶段和事件的分析报告第二章: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1905-1949)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掌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些早期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中国电影艺术在早期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2.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概述早期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早期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早期中国电影艺术的影响和意义展示法:播放早期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早期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早期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三章:新中国电影艺术(1949-1978)3.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掌握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新中国电影艺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3.2 教学内容-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概述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新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电影艺术的意义和影响展示法:播放新中国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新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新中国电影艺术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新中国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艺术(1978-至今)4.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典作品及其特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变革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概述经典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特点和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变革展示法:播放改革开放以来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影的艺术风格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艺术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经典作品的分析报告第五章:中国电影艺术的未来展望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掌握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5.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概述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创意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项目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和发展项目的分析报告第六章:中国电影艺术的类型与风格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风格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如武侠片、喜剧片、爱情片、纪录片等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风格及其表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和风格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案例分析法:播放各类型的代表作品片段,分析其艺术风格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类型及其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分析报告第七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名导演与名演员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掌握中国电影界的名演员及其表演艺术理解名导演与名演员对中国电影艺术的贡献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等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中国电影界的名演员:如巩俐、张国荣、章子怡等名演员的表演艺术及其代表作品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名导演与名演员对中国电影艺术的贡献和影响案例分析法:播放名导演与名演员的代表作品片段,分析其艺术特点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界的名导演与名演员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中名导演与名演员贡献的分析报告第八章:中国电影艺术的传播与影响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掌握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理解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意义和挑战8.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传播渠道:如电影院、电视、网络等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国际电影节、海外发行等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挑战与机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的传播渠道及其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影艺术传播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传播与影响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传播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报告第九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掌握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理解国际交流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9.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如电影节、合拍片等国际交流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现状与发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国际合作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成果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见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国际合作重要项目和成果的分析报告第十章:中国电影艺术的前沿话题与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及其讨论掌握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10.2 教学内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如数字技术、网络电影等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艺术当前的前沿话题及其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电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创意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项目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当前前沿话题及其讨论的理解课后作业:学生对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和发展项目的分析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电影史是一门研究中国电影历史发展、演变和影响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中国电影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风格流派以及重要导演、演员、制片人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电影史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国电影历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特征。
2、熟悉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演员、制片人及其代表作品。
3、了解中国电影的风格流派和艺术特点。
4、掌握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意义。
5、提高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其对电影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中国电影的早期发展和演变(1910年代-1930年代)。
3、中国电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电影发展(1949年-1970年代)。
5、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复苏和发展(1970年代-1990年代)。
6、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挑战(1990年代至今)。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内容。
2、影像分析:通过观影和分析影片,深入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3、案例研究:通过对代表性案例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观点和见解,加深对中国电影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对中国电影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和课程活动的出勤情况。
2、作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情况,包括影片观看和分析报告等。
3、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4、期末考试: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使用相关的中国电影史教材和参考书。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95002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上机)学时:无学分:2.0适用对象:无限制先修课程:无要求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电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
学习《中国电影史》是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国电影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影片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如《神女》、《春蚕》、《马路天使》、《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农奴》、《林家铺子》、《祝福》、《巴山夜雨》、《骆驼祥子》、《黄土地》等,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对这些优秀的影片知之甚少,学习《中国电影史》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另外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历史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这类影片有很多,如《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壮志凌云》、《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红旗谱》、《于无声处》、《芙蓉镇》、《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
学习《中国电影史》也可以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现在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
概括地说,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影片,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电影史》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为早期中国电影,又分为四个部分: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创作、30年代以后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战后中国民营电影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草创时期的发展经历、早期电影人的杰出贡献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影片。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条件、发展过程及其对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侧重于讲述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破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课程介绍
《中国电影史》属于中国电影史普及课程,主要介绍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走过的艰难曲折又光辉灿烂的历程。
本门课内容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中国早期电影(从中国电影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前),包括早期的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30年代以后出现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的艰辛发展,抗战后中国电影的浴火重生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篇为新中国电影(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文革”前“十七年”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及其成就,“文革”时期独特的电影现象,“文革”结束后新时期中国电影春天的到来,几代电影人共同谱写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本门课程信息量大,涉及中国电影史上诸多重大事件、杰出电影人、优秀影片等,有丰富的电影海报、电影剧照、影人照片等图片资料,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力求生动形象地再现中国电影的历史。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电影史是研究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学习指南,以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2、理解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3、探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培养学生对中国电影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中国电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1905-1930):介绍中国电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第一部国产片的诞生以及早期电影制作公司的发展。
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31-1949):讲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一时期电影的主题和风格。
3、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1949-1978):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的变革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以及文革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
4、改革开放后的电影繁荣(1978至今):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分析这一时期电影的多样性和国际化趋势。
5、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介绍当前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
2、影片分析:引导学生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作品,并对其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自主研究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电影类型的主题和风格。
5、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制作关于中国电影的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五、考核方式1、影片观后感:要求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中国电影作品,并撰写观后感或影评。
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估。
中国电影史教案中国电影史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方式和教案需要有所不同。
一、小学生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电影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观影能力。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一定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国产电影,如《阿凡提》、《大闹天宫》等,通过展示片段、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影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
3. 教学方法:观影+讲解+讨论4. 教学过程:(1)通过简要介绍电影的产生及中国电影史的演变,让学生明白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
(2)展示电影片段,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讲解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电影中的细节反映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价值观等。
(4)引导学生就观影中所看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了解学生观影时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影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初中生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电影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掌握电影知识和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电影作为案例,如《红高粱》、《霸王别姬》等,通过对电影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电影特点和制作技巧。
3. 教学方法:分组研究+分析比较+自主创作4. 教学过程:(1)分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电影,了解电影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对比不同电影的制作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不同电影的观感效果和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影作品,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电影制作的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影的历史和发展,认识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电影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导演和演员。
2、分析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受到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中国电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高其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标志性作品。
不同时期中国电影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难点理解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对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典电影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影片观摩法:通过观看影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电影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片段,如《定军山》,引出中国电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早期中国电影(1905 1930 年代)1、介绍中国电影的开端——1905 年拍摄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讲解 20 世纪 20 年代的商业电影发展,如明星公司的成立以及其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
3、分析 30 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如《狂流》《春蚕》等影片,探讨其社会批判意义和艺术成就。
(三)抗战时期与战后电影(1937 1949 年)1、讲述抗战时期电影的特点,如宣传抗日、鼓舞士气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等。
2、介绍战后电影的发展,包括昆仑影业公司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 1966 年)1、阐述“十七年”电影的成就,如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林则徐》《青春之歌》等。
2、分析这一时期电影的特点,强调其思想教育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民族化探索。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1966 1976 年)1、介绍这一特殊时期电影的状况,如“样板戏”电影。
2、探讨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局限性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中国电影史【课程编码】:2B010302【课程类别】:理论课程【学分数】:4【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学时数】:56【编写日期】:2011年9月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注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
同时,除把握整个时代背景、电影艺术走向、掌握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之外,还要分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又代表性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和优秀作品,了解具体、生动、感性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注意把握历史的真实,把握整个时代背景,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研究各个时期电影艺术(主要是故事片)的成就。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绪论(一)、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任庆泰戏曲短片与其他第三节短故事片的实验与其他第四节最初的长故事片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电影的诞生历程。
本章思考题:中国电影的诞生历程?中国电影最初的推动者?(二)、第二章探索时期(1923—1927)(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明星”公司的影片创作第三节长城派、神州派、“民新”及田汉的试验第四节欧化、尚古与唯美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节:要求了解中国早期电影公司及代表人物代表作本章思考题:明星公司和民新公司生产的影片有什么特点?(三)、第三章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3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装片、武侠片——中国电影的两大类型第三节初步的整合——联华新派与国片复兴教学要求:重点、难点为第2节。
要求较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影的两大类型。
本章思考题: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为什么会产生商业竞争?(四)、第四章变革时期(1932—1937)(8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转变作风的“明星”公司与倾向鲜明的“电通”公司的创作第三节进步与保守共存的“联华”公司第四节“艺华”、“新华”、“天一”及其他公司的创作第五节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难点为第2、3、4节。
教学大纲(一)第一章: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1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三地电影分期概述,梳理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重点:三地电影史主要分期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二)第二章:武侠类型1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类型电影、武侠类型、武侠类型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类型电影、武侠类型、武侠类型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重点:武侠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三)第三章:现代动作类型1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现代动作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动作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重点:动作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四)第四章:喜剧类型1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喜剧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喜剧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重点:喜剧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五)第五章:伦理类型1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伦理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伦理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重点:伦理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六)第六章:战争类型9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战争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战争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重点:战争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七)第七章:农村(乡土)类型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农村类型(题材)讲授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农村类型(题材)讲授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重点导演作品重点:农村类型(题材)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八)第八章:都市类型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都市类型(题材)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都市类型(题材)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重点:都市类型(题材)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九)第九章:爱情类型9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观摩讨论学时)主要内容:讲授爱情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爱情类型概念和要素、三地发展史和导演作品重点:爱情类型要素,三地重点导演作品其它教学环节:安排影片观摩和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