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文件河南率先冲出“垃圾围村”
- 格式:pdf
- 大小:738.86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监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27•【字号】豫政办[2010]56号•【施行日期】2010.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监管的通知(豫政办〔2010〕5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09〕43号)精神,我省2009年在全省建制镇建设了生活垃圾中转站,2010年将在全省建制乡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
为切实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监管,确保已建成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稳定运行,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乡公共环境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加强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监管,关系到公共财政投入效益,直接影响村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各地要把加强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监管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障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的稳定运行是各县(市、区)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县(市、区)政府是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监管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各县(市、区)政府要强化责任,加强指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稳定运行。
2009年已建成的建制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必须于6月30日前全部实现正常运行。
二、科学组织,规范管理(一)科学配置人员。
按照“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2010〕15号)精神,参照《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HLD47-101-2008)》,按照服务乡镇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配备相应的环卫管理人员,实现定岗定员定责。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豫政办〔2007〕9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年底前所有市、县(市)都建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工作要求,各市、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大多数项目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
但还有部分市、县(市)责任不明,措施不力,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影响全省建设目标按期完成。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落实资金,加快建设各市、县(市)政府要多方筹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对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省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要及时足额用于项目建设,不得滞留或挪作他用。
要通过科学核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合理确定投资回报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和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和经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营管理市场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各市、县(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可采取分期分区建设的形式,按照年底前完成建设目标并投入使用的要求,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制定必要的雨季、冬季施工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监管,保障质量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规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行为,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5〕7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南省2015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秸秆作为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的产业化利用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一批以秸秆为工业原料生产代木产品、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沼气和发电企业的兴起,推动了秸秆商品化和资源化,实现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了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实施蓝天工程的重要举措。
我省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利用总量较大。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秸秆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过剩,部分地区秸秆随意丢弃和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加重了大气环境污染,危害到人体健康。
加快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既是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治理大气雾霾、实施蓝天工程的有效措施。
(三)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秸秆来自于农田,是重要的农副产品,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资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24•【字号】豫政〔2020〕37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察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豫政〔2020〕3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就我省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全面审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强化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努力让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生态成为我省的金字招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优化发展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分类管控。
根据生态环境功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问题和目标,以管控单元为基础,实行差异化空间管控,精准施策,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统筹协调。
坚持省级统筹、上下联动、区域流域协同,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共享体系及成果应用机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6•【字号】豫政[2009]43号•【施行日期】2009.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09】4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现就做好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有序推进镇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但总体上看,我省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垃圾收集、处理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不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滞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随意堆放的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农村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生活垃圾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会加剧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使农村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策并举,全力推进。
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均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部分人口大镇、经济强镇的垃圾处理设施陆续开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正在积极落实。
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收集处理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2012年河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办[2010]124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0.11.10【实施日期】2010.11.1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201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2012年河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0〕124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2010-2012年河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十日2010-2012年河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快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进程,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不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的通知》(全爱卫发〔2010〕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宗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二、行动目标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整洁行动,大力加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力争达到以下目标:(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12年年底,城市达到76%以上;农村(含县城、乡镇、村,下同)每年提高4%以上。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检查方案的通知
正文:
----------------------------------------------------------------------------------------------------------------------------------------------------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检查方案的通知
豫建村镇〔2017〕43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郑州、开封、新乡、许昌、三门峡、信阳、滑县、邓州城管(综合执法)局,商丘、汝州农办部门,济源市一体办: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20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通知》及南乐现场会议精神要求,经省领导同意,近期将对各地上半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现将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检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做好迎检工作。
联系人:李如清庄肃茂
电话:0371—63680261
2017年8月14日
——结束——。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上半年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上半年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豫政办〔2007〕8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2007年2月6日,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了2007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对3项环境质量目标和9项工作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上半年,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将上半年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全省环境质量责任目标完成情况1.全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77.8%。
其中化学需氧量达标率90.9%,较上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氨氮达标率81.7%。
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100%的有三门峡、信阳、驻马店、济源市;综合达标率在85%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为许昌、南阳、商丘、焦作市;综合达标率在60%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为安阳、郑州、平顶山、漯河、新乡、洛阳、濮阳、鹤壁市;综合达标率低于60%的为开封、周口市,分别为52.8%和31.9%。
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67.5%。
其中化学需氧量达标率87.9%,较上年同期减少9个百分点;氨氮达标率67.9%。
2.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为8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3.6个百分点。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在90%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为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南阳、许昌、漯河、新乡市;达到优良天数比例在80%以上的由高到低依次为商丘、济源、洛阳、郑州、开封、三门峡、安阳、焦作、周口、平顶山市。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7.04.10•【字号】•【施行日期】201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村镇建设正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三门峡、信阳、滑县、邓州城管(综合执法)局,郑州、濮阳、商丘、汝州、永城、新蔡农办部门,济源市一体办: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205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2016年12月13日,我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指导我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农村垃圾长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各市县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县、乡齐抓共管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广泛开展宣传各市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地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介,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舆论氛围。
县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管部门要在合适地点设置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统一印制发放宣传单(宣传画);乡镇要在政府所在地等人员密集地方放置宣传展板,宣传单、宣传标语要张贴到行政村。
四、主要工作时间、节点1.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划。
书应当裁明以下内容:(一)申请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主要负责人姓名、地址及联系方法)和被申请人的名称;(二)申请裁决的事项、事实和证据;(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四)裁决结论和依据;(五)裁决履行的方式及期限;(六)裁决日期。
裁决书应当加盖河南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标准争议裁决专用章。
第二十条 裁决承办机构应当将裁决书直接送达当事人或者委托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裁决结束后,裁决承办机构应将裁决全部材料立卷归档。
第二十二条 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对省人民政府的裁决拒不履行的,省人民政府责令其履行。
经督办仍不履行或者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情节的,可将案件移交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三条 已支付给当事人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因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和使用引起的争议,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07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7〕2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建设厅、水利厅、监察厅、工商局、省政府法制办、郑州电监办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2007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三月十四日——112007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36号),制定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