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959.90 KB
- 文档页数:14
2011年下半年下午软件测评师考试试题-案例分析-答案与解析试题一(共15分)【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问题1】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参考答案】T01:AT02:A、BT01:AT02:A、BT03:A、CT04:A、DT05:A、ET06:A、B、CT07:A、B、DT08:A、B、E【问题2】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
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
【参考答案】解析:根据问题1中设计的所有测试用例,测试人员需要设计具体的场景分析,其中应包括场景变化中系统所关心的状态信息的变化,以及测试结束后预期的结果。
这样,在测试人员进行实际测试后,可以用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测试的结果。
问题2中给出了系统所关心的状态,包括: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因此对应的测试用例表如下所示。
试题二【说明】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
针对以下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
【问题1】请给出满足100%DC(判定覆盖)所需的逻辑条件。
【参考答案】解析:本问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中的判定覆盖法。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
2011年下半年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试卷●(1传递需要调制编码。
(1A.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 B.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C.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D.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某一基带系统,若传输的比特速率不变,而将二电平传输改为八电平传输,如T 2和Ta分别表示二电平和八电平码元间隔,则它们的关系是(2。
(2A. T8=3T2B. T8=2T2C. T8=8T2D. T8=4T2●偶校验码为O时,分组中“1”的个数为(3。
(3A.偶数 B.奇数 C.随机数 D.奇偶交替●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须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这种交换方式属于(4 。
(4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5。
(5A.交换技术B.同步技术C.编码技术D.传输技术●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6 。
(6A.传输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HDLC协议采用的帧同步方法为(7一。
(7A.字节计数法 B.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C.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定界法 D.传送帧同步信号●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是(8一。
(8A. IEEE 1394 B. IEEE 802. lx C. IEEE 802. 11D. IEEE 802. 13●以太网中使用(9机制来检测冲突。
(9A.CDMA/CD B.令牌 C.CSMA/CD D.探测报文●一个标准的C类网络(IPv4网络最多可以划分(10个子网。
(10A. 128 B. 256 C. 32 D. 64●一个IP数据包经过一台路由器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该IP数据包的头部字段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11。
(11A.源IP B.协议号 C.目的IP D.TTL ●假定在一个IPv4网络中只有两个主机HA和HB,HA和HB在同一个LAN内,并且没有划分VLAN。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11年下半年 程序员 下午试卷参考答案程序员下午试题共六题,试题一至试题四为必答题,试题五至试题六选择一题解答。
每题15分,满分75分。
若解答正确给满分;若答出部分要点,可酌情给分,但不给满分。
试题一(共15分)(1)0 (3分)(2)1 (3分)(3)P*(A(i)-k)或等价表示 (3分)(4)P=0 或等价表示 (3分)(5)m+1 或等价表示 (3分)试题二(共15分)以上解答不分次序试题三(共15分)(1)j++,或++j,或其等价表示 (3分)(2)0 (3分)(3)MAXP2=MAXP1 (3分)(4)totalP+=data[M][j],或totalP+=totalP+data[M][j],或其等价表示 (3分)(5)(double)MAxP1/totalP,或(float)MAXP1/totalP,或其等价表示 (3分)其中,将(double)或(float)写在totalP之前亦可试题四(共15分)(1)i (3分)(2)m-1 (3分)(3)p=p->next (3分)(4)p->next->No (3分)(5)p->next (3分)试题五(共15分)(1):public ComputerAsset (3分)(2):public ComputerAsset, public PowerSwitchable (3分)(3)PowerSwitchable* (3分)(4)numItems++ (3分)(5)new (3分)试题六(共15分)(1)extends BuildingLight (3分)(2)extends BuildingLight implements PowerSwitchable (3分)(3)PowerSwitchable (3分)(4)numItems++ (3分)(5)new (3分)(与本参考答案对应的试题请在软考网下载。
2011年下半年下午软件测评师考试试题-案例分析-答案与解析试题一(共15分)【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问题1】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参考答案】T01:AT02:A、BT01:AT02:A、BT03:A、CT04:A、DT05:A、ET06:A、B、CT07:A、B、DT08:A、B、E【问题2】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
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
【参考答案】解析:根据问题1中设计的所有测试用例,测试人员需要设计具体的场景分析,其中应包括场景变化中系统所关心的状态信息的变化,以及测试结束后预期的结果。
这样,在测试人员进行实际测试后,可以用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测试的结果。
问题2中给出了系统所关心的状态,包括: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因此对应的测试用例表如下所示。
试题二【说明】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
针对以下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
【问题1】请给出满足100%DC(判定覆盖)所需的逻辑条件。
【参考答案】解析:本问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中的判定覆盖法。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11年下半年程序员下午试卷(考试时间14:00~16:30 共150 分钟)1.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名称。
2.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出生年月日和姓名。
3.答题纸上除填写上述内容外只能写解答。
4.本试卷共6道题,试题一至试题四是必答题,试题五至试题六选答1 道。
每题15 分,满分75 分。
5.解答时字迹务必清楚,字迹不清时,将不评分。
6.仿照下面例题,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例题2011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1)月(2)日。
因为正确的解答是“11 月 4 日”,故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写上“11”和“4”(参看下表)。
【说明】以下流程图用于检查数组A[1:n]中的@素是否为自然数1〜n的一个排列(含有1〜n各数)。
若是,则输出OK,否则输出所缺的自然数及其个数m。
为检查A[1:n]中是否含有k,只要判断P(k)=(A(l)-k)*(A(2)-k)*...*(A(n)-k)是否等于0即可。
【流程图】阅读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5)。
【说明】下面是一个待修改的C程序,其应该完成的功能是:对于输入的一个整数mim,计算其位数k,然后将其各位数字按逆序转换为字符串保存并输出。
若mim为负整数,则输出字符串应有前缀“-”。
例如,将该程序修改正确后,运行时若输入“14251”,则输出“15241”;若输入“-6319870”,则输出“-0789136”。
下面给出的C程序代码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错误代码所在的行号并给出修改正确后的完整代码行。
【C程序代码】阅读说明和C程序代码,解答问题。
试题三【说明】某市在进行市长选举,该市共分为M个选区(1<M<6,从1开始顺序编号),共有N个竞选者参选(1<N<5,从A开始顺序编号)。
经投票后,所得选票数据如表3-1所示。
若某条无条件转移汇编指令采用直接寻址,则该指令的功能是将指令中的地址码送入(1)。
(1)A.PC (程序计数器) B.AR (地址寄存器) C.AC (累加器) D.ALU (算逻运算单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指令系统基础知识。
直接寻址是指操作数存放在内存单元中,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
而跳转指令中的操作数即为要转向执行的指令地址。
因此,应将指令中的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PC),以获得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从而实现程序执行过程的自动控制功能。
若某计算机系统的I/O接口与主存采用统一编址,则输入输出操作是通过(2)指令来完成的。
(2)A.控制 B.中断 C.输入输出 D.访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系统基础知识。
常用的I/O接口编址方法有两种:一是与内存单元统一编址,二是单独编址。
与内存单元统一编址方式下,是将I/O接口中有关的寄存器或存储部件看作存储器单元,与主存中的存储单元统一编址。
这样,内存地址和接口地址统一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对I/O接口的访问就如同对主存单元的访问一样,可以用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访问I/O接口。
I/O接口单独编址是指通过设置单独的I/O地址空间,为接口中的有关寄存器或存储部件分配地址码,需要设置专门的I/o指令进行访问。
这种编址方式的优点是不占用主存的地址空间,访问主存的指令和访问接口的指令不同,在程序中容易使用和辨认。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像由(3)。
(3)A.专门的硬件自动完成 B.程序员进行调度C.操作系统进行管理D.程序员和操作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存储系统基础知识。
髙速缓存(Cache)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是由于CPU的速度和性能提高很快而主存速度较低且价格高,其次就是程序执行的局部性特点。
因此,才将速度比较快而容量有限的静态存储器芯片构成Cache,以尽可能发挥CPU的高速度。
2011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下午真题试题1:阅读以下关于软件架构评估的说明,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说明】某网上购物电子商务公司拟升级正在使用的在线交易系统,以提高用户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环节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阶段,公司提出的需求和关键质量属性场景如下:(a)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必须在0.5秒内对用户的交易请求进行响应;(b)信用卡支付必须保证99.999%的安全性;(c)对交易请求处理时间的要求将影响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处理过程的设计;(d)网络失效后,系统需要在1.5分钟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系统;(e)需要在20人月内为系统添加一个新的CORBA中间件;(f)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产品介绍视频传输必须保证画面具有600*480的分辨率,20帧/秒的速率;(g)更改加密的级别将对安全性和性能产生影响;(h)主站点断电后,需要在3秒内将访问请求重定向到备用站点;(i)假设每秒中用户交易请求的数量是10个,处理请求的时间为30毫秒,则“在1秒内完成用户的交易请求”这一要求是可以实现的;(j)用户信息数据库授权必须保证99.999%可用;(k)目前对系统信用卡支付业务逻辑的描述尚未达成共识,这可能导致部分业务功能模块的重复,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l)更改Web界面接口必须在4人周内完成;(m)系统需要提供远程调试接口,并支持系统的远程调试。
在对系统需求和质量属性场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的架构师给出了三个候选的架构设计方案。
公司目前正在组织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对系统架构进行评估。
【问题1】(12分)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质量属性效用树(utility tree)是对系统质量属性进行识别和优先级排序的重要工具。
请给出合适的质量属性,填入图1-1中(1)、(2)空白处;并选择题干描述的(a)~(m),填入(3)~(6)空白处,完成该系统的效用树。
【问题2】(13分)在架构评估过程中,需要正确识别系统的架构风险、敏感点和权衡点,并进行合理的架构决策。
2011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上午真题及解析1、在CPU中用于跟踪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______。
A.地址寄存器(MAR) B.数据寄存器(MDR)C.程序计数器(PC. D.指令寄存器(IR)2、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______。
A.提高从内存获取数据的速度 B.提高从外存获取数据的速度C.降低操作码的译码难度D.扩大寻址空间并提高编程灵活性3、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总线结构,便于实现系统的积木化构造,同时可以______。
A.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B.提高数据传输量C.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 D.减少指令系统的复杂性4、原码表示法和补码表示法是计算机中用于表示数据的两种编码方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常采用补码来表示和运算数据,原因是采用补码可以______。
A.保证运算过程与手工运算方法保持一致B.简化计算机运算部件的设计C.提高数据的运算速度D.提高数据的运算精度5、计算机中的浮点数由三部分组成:符号位S,指数部分E(称为阶码)和尾数部分M。
在总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增加E的位数、减少M的位数可以______。
A.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B.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高精度C.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D.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高精度6、某计算机系统由下图所示的部件构成,假定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都为R,则该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______。
A.R+2R/4 B.R+R2/4C.R(1-(1-R)2) D.R(1-(1-R)2)27、用户A从CA获得用户B的数字证书,并利用______验证数字证书的真实性。
A.B的公钥 B.B的私钥C.CA的公钥 D.CA的私钥8、宏病毒一般感染以______为扩展名的文件。
A.EXE B.COM C.DOC D.DLL9、在IE浏览器中,安全级别最高的区域设置是______。
A.Internet B.本地Intranet C.可信站点D.受限站点10、下列关于软件著作权中翻译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翻译权是指______的权利。
2011下半年程序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试题一【说明】以下流程图用于检查数组A[1:n]中的@素是否为自然数1〜n的一个排列(含有1〜n各数)。
若是,则输出OK,否则输出所缺的自然数及其个数m。
为检查A[1:n]中是否含有k,只要判断P(k)=(A(l)-k)*(A(2)-k)*...*(A(n)-k)是否等于0即可。
【流程图】阅读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5)。
(1) 0(2) 1(3) P*(A(i)-k)(4) P=0(5) m+1本题考查算法设计和描述的基本能力。
从流程图看出,首先需要对m赋初值,然后对k=l,2,...,n循环,检查数组A中是否含k。
为此,在该循环中,需要嵌套内循环来计算P(k)。
然后判断计算结果P的值是否等于0,来决定数组A中是否含k,并采取相应的动作。
为了对i循环计算累乘的P(k),需要先在P中送初值1。
因此(2)处应填1,并在(3 )处填写P*(A(i)-k)进行累乘。
内循环结束后,(4)处应判断P=0是否成立。
P=0表示数组A中含k,否则表示数组A中缺k。
因此,(4)处应填写P=0。
如果数组A中缺k,则缺数计数m应增1。
因此,(5)处应填m+1,而m的初值应送0,从而(1)处应填0。
k循环结束后,应根据m的值决定输出结果。
m=0表示数组A中包含全部自然数1至n,即数组A的元素就是1〜n的一个排列;m不等于0表示数组A中短缺其中m个自然数。
.本题的算法可应用于判断标准数独的答案是否正确。
例如,9阶(9*9)标准数独解答所得的结果应在每行、每列、每个3*3宫内都包含1〜9,并不重复,即都是1〜9的一个排列。
靠人工检查稍有麻烦,尤其是16阶标准数独解答结果的人工检查更令人烦恼,这个算法则提供了一种处理思路。
试题二【说明】下面是一个待修改的C程序,其应该完成的功能是:对于输入的一个整数mim,计算其位数k,然后将其各位数字按逆序转换为字符串保存并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