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晓》C. 《登高》D. 《将进酒》答案:C2. 以下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王之涣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三、判断题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诗句。
(对)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苏轼的诗句。
(错)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意境。
答:《静夜思》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 请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共享美好的时光。
五、默写题1. 请默写《春晓》全诗。
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默写《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以下部分。
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六、赏析题1. 请赏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这两句诗通过“落木”和“长江”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请分析《静夜思》的艺术特色。
答:《静夜思》以其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明月”和“霜”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古诗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 _ 。
答案:疑是地上霜2.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其最后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问这首诗的第二句是 _ 。
答案:白日依山尽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 _ 。
答案: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不是出自《将进酒》?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人生得意须尽欢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答案:C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苏轼C. 王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超然的心境。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象地展现了雪后江面的空旷与寂静,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刻画了渔翁在雪中垂钓的孤独身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2. 请解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态度。
“采菊东篱下”描绘了诗人在自家篱笆边采摘菊花的情景,而“悠然见南山”则形容诗人在采摘之余,抬头远望,悠然自得地欣赏远处的南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四、翻译题1. 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bright moon rises over the sea,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share this moment.2.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英文。
答案:I will ascend to the highest peak and look down upon all the lesser mountains.五、论述题1. 请结合《望岳》这首诗,谈谈你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看法。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是语言艺术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提供一套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和测试之用。
一、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孟浩然)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王之涣)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李白)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江南逢李龟年》B. 《春望》C. 《望岳》D. 《赠汪伦》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商隐B. 苏轼C. 李清照D. 白居易答案:B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离骚》B. 《红楼梦》C. 《西游记》D. 《牡丹亭》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朴实无华,多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其次,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劳动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爱情、战争等社会生活的反映;再次,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节奏韵律感强,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2. 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如何体现节日气氛的?答:这两句诗通过“爆竹声”和“春风送暖”两个具象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春节的喜庆和温暖。
爆竹是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象征着辞旧迎新;而春风则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四、论述题1. 论述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中浪漫主义特色十分突出。
首先,李白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如《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诗句,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享受的超然。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孟浩然《春晓》C 王维《鸟鸣涧》D 贺知章《咏柳》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床”指的是什么?()A 睡觉用的床B 井栏C 窗户D 桌子3、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是()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是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这首诗?()A 流放途中B 回乡途中C 出游途中D 赴任途中5、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A 李贺B 李商隐C 李白D 李绅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以下哪些是李白的作品?()A 《将进酒》B 《望庐山瀑布》C 《蜀道难》D 《登高》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有()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以下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有()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朝的有()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欧阳修5、下列诗词名句中,蕴含哲理的有()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春风送暖入屠苏。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等闲识得东风面,()。
5、(),听取蛙声一片。
四、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25 分)1、请简要分析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的意境。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小学生古诗考级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古诗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的意境最相似的是: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C.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一句表达了什么意境?A. 和平安定的景象B. 哀思和别离之情C. 夜晚士兵的训练声音D.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下列古诗中,描写秋天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叶聊教火屋成C.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下列关于白居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B. 有“诗仙”之称C. 所写诗歌内容广泛,包括田园、异域、宴会等主题D. 主要以爱情诗为主题5.下列古诗中,哪一首不是李白的作品?A. 月下独酌B. 静夜思C. 行路难D. 将进酒二、填空题1.常用描写春天的词语是____。
2.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表达了____的意境。
3.下面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下列古诗是对秋天的描写的是____。
5.晚上看到月亮时,你想唱哪一首古诗?三、阅读理解题请仔细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秋天到了,大地变得金黄一片,树叶像落霞一样红,瓜果也长得丰满饱满,农民叔叔忙着收获。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季节的古诗?根据古诗内容,画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图画。
四、创作题请你组织语言,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古诗。
第二篇:古诗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C二、填空题1.答案:春天2.答案:宁静安详3.答案:王之涣4.答案:熟茄子、仲秋月、秋风5.答案:月下独酌三、阅读理解题秋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画图)四、创作题(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古诗)注意:以上仅为试题及答案示例,实际试题和答案可能有所不同。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中学生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句诗出自《咏柳》?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答案:A2. 以下哪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江南春》答案:A3.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白居易C. 王维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4.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_________。
”答案:枯荣6.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_________。
”答案:流三、名词解释7. 请简述“对仗”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答案:对仗,是指在古诗词中,通过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对应,使句子呈现出对称、平衡的美感。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通过对仗,呈现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意境。
8. 请解释“平仄”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答案:平仄,是指古诗词中音节的平声和仄声。
在古诗词中,通过平仄的搭配,可以使诗句更加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通过平仄的搭配,使诗句更加优美、生动。
四、简答题9. 请简述《咏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答案:《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景,通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
10. 请简要分析《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宁静、淡雅,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感受。
五、论述题11. 请论述古诗词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案: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小学古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试题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试题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试题四:《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试题五:《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答案:试题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试题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试题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试题四:《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试题五:《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上是小学古诗词大赛的试题及答案。
希望同学们借此机会加深对经典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可以通过背诵、解释等方式,让这些古诗词在脑海中永远闪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感受到千年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一种宁静与饱满。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古诗词大赛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的重要活动。
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文化自信。
祝愿所有参赛的同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与美好。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份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传承下去,让古诗词的光芒永远闪耀。
魏塘镇中心小学古诗诵读知识竞赛
(四年级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选择题。
(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2分。
)
1、《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A.阴山B.边关C.燕山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王勃B.李白C.白居易
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绝句》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B.岑参C.王昌龄
8、《塞下曲》的作者是()。
A、刘禹锡
B、卢纶
C、柳宗元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出自王维的()。
A、《送元二使安西》
B、《芙蓉楼送辛渐》
C、《鹿柴》
10、于谦是()诗人。
A、宋朝
B、清朝
C、明代
11、唐朝李峤的《风》中“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
A、能开四月花
B、能开三月花
C、能开二月花
12、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的下一句是()。
A、时鸣青涧中
B、时鸣春涧中
C、夜静春山空
13、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
A、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升处有人家
C、白云深处有人家
14、“大漠少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的《马诗》。
A、李贺
B、李牧
C、王维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16、贾岛的《剑客》中“十年磨一剑”的下一句是()。
A、霜刃未曾试
B、霜刀未曾试
C、霜刃末曾试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作者朱熹是()朝的诗人。
A、唐
B、宋
C、清
1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的《从军行》。
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慨。
A、岑参
B、卢纶
C、王昌龄
19、这首诗出自初唐骆宾王之手。
诗中前两句写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
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后两句写出如今古代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寒冷。
这首诗是()。
A、《边词》
B、《题江陵渡》
C、《易水送别》
20、《赋新月》中“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中的“三五”你知道是指多少天。
()。
A、3-5天
B、15天
C、35天
21、“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诗。
A、风
B、雨
C、雪
2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王维的()。
A、《鹿柴》
B、《山中》
C、《鸟鸣涧》
2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自()的《早发白帝城》。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24、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
()
A、2个
B、3个
C、4个
25、罗隐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写了辛勤劳作的(),以赞美那些终日勤劳、不避艰难、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
A、蜜蜂
B、蝴蝶
C、蜻蜓
2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唐朝诗人()的佳句。
A、李白
B、刘禹锡
C、柳宗元
27、“所嗟人异(),不作一行飞。
”出自七岁女的《送兄》。
A.燕B.雁C.鹰
28、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名句:“儿童相见不(),笑问客从何处来。
”
A、相知
B、相识
C、相认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这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30、“春种一粒粟,秋收()颗子。
”出自李绅的《悯农》。
A、百
B、千
C、万
31、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的下一句是()。
A、只是到黄昏
B、只是近黄昏
C、只是在黄昏
3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人。
”是张俞的诗句。
A、蝶
B、蚕
C、蜂
3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出自()的《陶者》。
A、梅尧臣
B、杨万里
C、高启
34、“江上往来人,但爱()鱼美。
”出自范仲淹《江上渔者》。
A、鲑
B、鳜
C、鲈
3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是的诗句。
诗人借写()的声音能传得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A、鹰
B、黄鹂
C、蝉
36、《边词》一诗中“即今河畔冰开日”的下一句是()。
A、正是长安花落时
B、正是临安花落时
C、正是洛阳花落时
3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出自()的《绝句》
A、杜甫
B、王维
C、王之涣
38、“芳树无人花自(),春山一路鸟空啼。
”是李华《春行寄兴》这中的诗句。
A、飘
B、落
C、飞
39、“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是诗人陆畅描写()的小诗。
A、风
B、雨
C、雪
40、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写到:“一道()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A、斜阳
B、残阳 C 、夕阳
4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是白居易的诗句。
A、梨花
B、梅花
C、桃花
4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
A、竹外桃花两三枝
B、竹外桃花三两枝
C、竹外桃花三五枝”
4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出自王翰的《凉洲词》。
A、回
B、活
C、生
44、杜甫《赠花卿》一诗“此曲只应天上有”的下一句是()。
A、人间难得几回闻
B、人间难能几回闻
C、人间能得几回闻
45、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的下一句是()。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风吹草地见牛羊
C、风吹草低现牛羊
46、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的风景诗。
诗中写到:“兰溪三日()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A、兰花
B、菊花
C、桃花
47、李建枢的《咏月》一诗中“一年十二度圆缺”的下一句是()。
A、能得几多时少年
B、能得几多少年时
C、能得几多年少时
48、欧阳修在“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一诗中写的是什么鸟?()
A、黄鹂鸟
B、金丝雀
C、画眉鸟
4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杨万里描写()的景色。
A、南湖
B、东湖
C、西湖
50、“等闲识得东风面,()总是春。
”是朱熹的诗句。
A、姹紫嫣红
B、万紫千红 C 、百花争艳
5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
”是王昌龄的佳句。
A、丹心
B、冰心
C、真心
52、“不是花中偏爱(),此花开尽更无花。
”是元稹的诗句。
A、菊
B、兰 C 、梅
5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
A、中秋节
B、重阳节
C、春节
54、高鼎《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的下一句是()。
A、无边光景一时新
B、侧坐莓苔草映身
C、拂堤杨柳醉春烟
55、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描写的()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5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的诗句。
A、孟浩然
B、王维
C、张旭
57、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
A、孤帆一片天边来
B、孤帆一片江边来
C、孤帆一片日边来
5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自张旭的()。
A、《桃花溪》
B、《江畔独步寻花》 C 、《大林寺挑花》
59、“桃花一()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是杜甫的佳句。
A、片
B、簇
C、丛
60、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
A、春风吹绿江南岸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春风再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