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末金融统计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5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我国外债口径及相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日期】2001.07.13•【文号】汇发[2001]174号•【施行日期】2001.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外汇管理,国债正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我国外债口径及相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7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汇发[2001]174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为了与国际最新外债统计标准接轨,增加外债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经国务院批准,现决定对我国现行外债统计口径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外债口径调整方案我国原外债口径是1987年在世界银行专家的帮助下、按当时的国际标准口径确定的,其涵义是指居民欠非居民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外汇负债,但不包括境内外资金金融机构的对外借款,而把境内机构向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借款计入外债。
近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吸取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越来越重视成员国外债的风险管理,在外债口径和期限结构上都做了调整,从而使我国原登记外债口径与目前国际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原外债口径不包括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债务,但包括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外汇债务;原外债口径不包括3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原外债口径不包括经营离岸业务的中资银行吸收的离岸存款;原外债口径下的短期外债不包括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
经请示国务院批准,现决定按新的国际标准口径对我国原外债口径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内容如下:1、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负债;2、将3个月以内贸易项下对外融资纳入我国外债统计;3、将经营离岸业务的中资银行吸收的离岸存款纳入我国外债统计;4、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纳入短期债务。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0-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成功实施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了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个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2000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苏州市统计局苏州统计局2001年2月19日2000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是“九五”时期的最后一年。
面对世纪之交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地区间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加强城乡环境建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项改革和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
一、经济发展2000年,全市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达到154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7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已超过3200美元。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5:56.2:37.3调整为6:56.4:37.6。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8.27亿元,比上年净增48.89亿元,增长44.7%,是增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以压缩粮棉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生产规模为主的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7:33调整为54:46;养殖业的比重达到4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运销人、经纪人队伍继续扩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01年3月)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全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较好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得较好成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全省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00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8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12亿元,增长9.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0.52:45.47:34.01调整为2000年的19.63:44.75:35.62,第三产业呈上升态势。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36元,增长7.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比重低,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虽然今春持续干旱,但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决战小秋战略的实施,使今年粮食减产幅度降到了最低,从而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
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13.48万吨,其中:秋粮产量395.96万吨。
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遵循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环境好转的机遇,积极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开放,国民经济形势稳步好转,经济增长速度逐月上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2000年,我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1.7%。
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为:9.5:44.9:45.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居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990元。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呈现略有回升的态势。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8.2。
社会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0年末,全市福利机构350个,拥有床位9803张;共有4571个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农民83.7万人;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缴率86.7%。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合同外资下降;民间投资启动较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尚有困难。
二、农业2000年,我市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7.5%。
全市已有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组织4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3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363.7万吨,比上年下降8.4%;全年油料产量20.9万吨,增长28.8%;肉类总产量68.6万吨,增长6.4%;蔬菜产量402.8万吨,增长11.3%。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1 8:23:002000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给我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0.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优势增强。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43.0%和35.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止跌回稳,但仍未走出低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7%。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
年末在岗职工257.9万人,比上年下降4.8%;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58.1万人,增长12.3%。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305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32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6.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50.8%。
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国有企业活力不足,虽然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明显好转,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工业的拉动,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亏损仍很严重。
有效需求尚待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消费市场缺乏热点,开拓农村市场难度较大;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市场化程度较低。
2001年04期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适度(2000年
末金融统计数据)
字号大中小2004-07-29 00:00:0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00年,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改进金融服务,既促进了经济发展,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又保持了金融形势的平稳运行。
全年货币供应总量适度、流动性明显增强;企业存款大幅度增长、支付能力较为充足;金融机构贷款大量增加,支持了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一、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适度
200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
2
余额为13.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当
年新增货币供应量1.5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
1
余额为5.31万亿元,比上年末
增长16%,流通中现金m
余额为1.4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全年累计投放
现金1197亿元。
从增长幅度变化情况看,狭义货币供应量m
1、广义货币m
2
增幅均
比上年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消费全面回升,股票市场活跃导致居民持现动机减弱,储蓄明显分流,但由于企业存款增长较快,货币仍保持了较强的流动性,总体看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当前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是相适应的,货币供应总量基本适度。
二、企业存款大幅度增长、支付能力较为充足
200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38万亿元,比去年末增长13.8%,增幅比上年末略有提高。
企业存款余额为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6%,增幅比上年末提高了4.1个百分点,1-12月累计增加6700亿元,比上年多增2270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余额为3.28万亿元,全年累计增加5200亿元,比上年多增加1620亿元。
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商品销售加快,销货款回笼增加;二是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实现利润增加;三是去年股市上市企业较多,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发行新股和配股筹集了一定数量的资金。
企业存款特别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表明企业当期资金整体上相对充裕、支付能力增强。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4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9%,1-12月累计增加4980亿元,比上年少增加1280亿元。
储蓄存款少增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比较活
跃,消费市场回升,分流了部分储蓄。
在新增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比重上升较快,占比达77.3%,比上年末上升了28.5个百分点。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支持了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年初以来,各家银行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贷款投向,增加国债配套贷款,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收到明显效果。
200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9.9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比上年末增加近1个百分点,1-12
月各项贷款累计增加1.3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加25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870亿元,比上年多增加2630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605亿元,比上年多增加28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93亿元,比上年多增加303亿元。
从贷款投向上看,新增加的贷款除支持企业正常的生产资金需求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收购农副产品外,个人住房贷款及消费贷款增加较多,1-12月全部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累计增加2592亿元,比上年多增加1693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多增额(2500亿元)的67.7%。
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信贷政策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未来收入信心增加、预期良好。
四、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汇率稳定
200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55.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9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81元人民币,比上年末略有升值,继续保持稳定。
2001年,中央银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各项金融手段,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和信贷供给,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他银行信贷收支报表
2000年四季度单位:亿元
注:本表统计口径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蚌埠住房银行、烟台住房银行。
汇率、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
国家银行信贷收支报表
2000年四季度单位:亿元
注:本表统计口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
货币供应量统计表
2000年四季度单位:亿元
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报表
2000年四季度单位:亿元
注:本表统计口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