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复习过程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复习过程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复习过程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复习过程

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官师合一: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政教一体: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四端:孟子强调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下,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视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虚壹而静: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藏息相辅:课内学习与课外自学,练习应相互兼顾,相互促进,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不仅有助于巩固深化课内学习内容,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应劳逸结合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田齐所创设的一所著名的学府,它建立不久,当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鲁国转移到齐国,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它是齐国文化和教育的标本,不仅闻名于当世,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且对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大都授:由于汉代大学还处于发展初期,太学生的学习和教学似乎并无严格的制度,平时教师讲课时间并不多,授课时也多采用集体上课形式,主讲博士称为都讲。大部分是学生自由研究,加上教师少学生多,教学采取博士的高足弟子转相教授其他弟子的办法,客观上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设科射策:设科,即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两科,以区别学生程度与授官职位的高低;射策即如今的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义的解释阐发

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随着经馆私学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弟子直接从事聆听教诲者称为及门弟子,称为及门弟子;仅将其名录于门生之列,而不必亲往受业者,称为著录弟子

总明观:泰始6年,宋明帝立总明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是集藏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构。

察举制: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三次兴学:①庆历兴学,庆历四年范仲淹主持,举措是废帖经,黑义,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取苏湖州学教授胡瑷创立的“苏湖教法”以为太学法;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规定士子须入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能应举②熙宁一元丰兴学,由王安石主持,主要举措是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以《三经新义》为科考的标准教材;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③崇宁兴学,蔡京主持,主要是恢复发展王安石兴学的某些措施

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升斋等第法:将国子学分为六斋三个等级,东西相向,左“游艺”,右“依仁”为下等;左“据德”右“志道”,左“时习”右“日新”为上等。六斋程度不同,学习内容不同,下两斋程度相当于蒙学阶段,教授《孝经》《小学》及做对子,中两斋学习《四书》和做诗律,上两斋学习《五经》。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依据升斋考试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

积分法:汉族生员升入上两斋,蒙古色目生员升入中两斋后,坐斋满2年,并未曾犯过者,可参加每月一试的私试,实行积分法。每次考试上等者得1分,中等者得半分,全年累计8分者可充高等生员。

社学是元朝在学校类型上的创新。元朝统治者1286年颁布劝农立社的诏令和《社规》,每50家成为一村社,年高通晓农事者为社长,以教劝农桑为务,同时每设设一所社学。社学的设立是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蒙学性质的学校,对于发展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事业有帮助的,管理体制上由大司农及其所管辖各地政府官员负责

监生历事制: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

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白鹿洞书院学规》: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的学规,书院学规的一个范本,标志着宋代书院开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仅是南宋时期书院的学则,而且对元明清三代书院有着指导作用,还为一般官学所采用,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教学相长: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次相授受: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这种“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

六学二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卧碑:明清时地方官学有严厉的学规,如明洪武年间,颁行天下并刻碑立于学校的十二条禁例,其中有严禁学生过问政治、无条件地尊师勤学等规定。这就是有名的“卧碑”。清代于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2)在教育方法上,主张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3)教学内容上,主张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4)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张分班教学。

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

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是汉代最主要的中央官学。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太学教学内容是儒家经书,包括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太学传经有遵从“师法”、“家法”的规定。汉武帝实行设太学养士,这是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太学设立以后,有了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机构。朝廷把握教育大权,利用教育这一手段控制着学术的发展方向,这是地主阶级在统治策略上走向成熟的表现。太学也为有德行才能的士子提供了一个平台,走向仕途,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均由三公推荐入学,学成之后,任官优厚。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

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举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大业二年(分元606年)开始设进士科,是为中国科举制度之始。经过唐代的发展,到宋明而定型,一直沿用到清末。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性即理:朱熹认为理表现在人身上称为性,性与理是一个东西。性或理的内涵是仁义礼智。可见本质上讲,朱熹是以性为善的

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心即理:理就是心,心就是理①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事物的产生是由雨人心所发生的意念的活动,没有人的意念就没有客观事物,即客观真理和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于吾心的存在②心就是世界,是无所不包的,即客观的真理和事物都存在于心中

致良知:王守仁把人心中的天理称为“良知”,良知是心的本质,即是非之心。有了良知便能先验的辨明是非善恶,知道天地一切事物的道理。人的良知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会减少和增加,可能受到习俗和私欲影响被蒙蔽,因此有受教育的必要。教育的作用在于去掉后天与外物接触所生的各种昏蔽,以恢复良知,即~

知行合一:①知与行是齐头并进的,相互渗透。知中有行,行中有知②知行的推移是循环的,有时知在行先,有时知在行后

福建船政学堂:最早的水师学堂,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船政局福州马尾船厂附近设船政学堂,又名“求是堂艺局”,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直接相关的,出于遏制列强海上侵犯的目的而设立。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它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堂,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这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探索创建的阶段。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六三三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制定的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6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精髓。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所以又称其为“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七级,横的方面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和师范馆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由于1904年为农历癸卯年,所以又称其为“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5年,高等教育6至7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学部为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壬戌学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壬戌学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纷纷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壬戌学制被称为现代学制。

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1932年。

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

庚款兴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学部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第一部近代学制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设立的。学部与政府其他各部并列,长官称尚书,下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得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勤工俭学会”,用勤工俭学的方法吸引有志青年到法国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以此来富国强兵。“五四”以后,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参加了这项运动。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家,并通过工读实践,为知识分子与工人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岛上,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了学校重要教学、管理工作。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学校共办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讲习所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年共在广州举办了6届,后又在武汉举办了第七届,毛泽东同志主持了第6届、第7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总共培养了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全国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并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

长。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下级若干委员会和直属国立学术机构。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大学院制实施一年后便不得不废止,大学区制则只在江苏、浙江省一度试行,以后也不了了之。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中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其中的儿童工学团里采用了小先生制。陶行知把“小先生制”看作是普及教育中“攻破先生关”的有效手段。“小先生制”对解放区的普及教育活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山海工学团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实践中筹办的一所集学校、工场、社会于一体的乡村教育机构。1932年9月筹办,位于上海与宝山之间。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山海工学团的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抗战爆发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停止。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谓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的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基础,并在它的指导下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民办公助: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一种形式,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

两面小学两面学校是抗日游击区创办的一种办学形式,即处在敌人监视下的时候,表面上按敌伪规定的教学内容来应付敌人,只要敌人不在,就教抗日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两面学校。

《中庸》:《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到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中庸》内容包括四条:1、性与教 2、中庸 3、“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民众的个人修养、精神生活和为人处世之道均有深刻的影响。

《学记》:《学记》是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内容: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3、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内容只限于四书五经,考试采用排偶文体即八股文。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股是对偶的意思。艺即义,指应试的经义,因多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又称四书义或四书文。八股文取士约定型于明代中期,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的清规戒律。作文时只用对偶,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六堂三级积分法: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清朝沿用):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凡仅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肄业。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肄业。升到率性堂,便采用积分法。办法是,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宫廷学校:最早建立的学校,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后,接受锻炼,之后分别委以重任为官吏。

发展到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宫廷学校,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为提高王室贵族的文化素养,培养国家官吏而设立的学校。学习科目有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有皇子、公主、王室成员,是培养国家封建官吏的文化训练基地。

寺庙学校/僧侣学校:在中王国以后设在大寺庙里的学校,是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专收高级僧侣的子弟入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也称僧侣学校、寺庙学校。

文士学校:文士是古代埃及所特有的一种人物,这些人大多是从寺庙学校毕业,有的有官职,有的无官职,但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最大特点是长于文墨,并具有一定科学知识。文士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平常也可在露天或大树下教学。内容: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

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在印度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此类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性。古儒是对经义有研究而专门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学习内容主要为六科和《吠陀》经。

神庙学校:设在神庙,由僧侣担任教师。神庙学校的程度不等,即传授普通、初步的知识和神学课程,培养一般的官吏和神职人员,同时也传授一些较高深、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高级官吏和僧侣。

楔形文字:世界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和黏土作为书写材料,以削尖芦苇秆在黏土泥板上压写字符,由于压出的笔画呈楔形,因此~。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对文明最有意义的贡献,直接导致了世界最早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泥板文书:将写好字的泥板晒干或烧干后即为~

五项竞技: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考研复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 (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3.作为一种相对成型的教育方式,成年礼的意义何在? 答: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8.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8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时期,教师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皆由政府职官来兼任,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分数:2.00) A.学在官府 B.学在官守 C.官师合一 D.学在四夷 3.下列关于稷下学宫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 A.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B.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 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D.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鲁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4.西晋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是(分数:2.00) A.太学 B.国子学 C.鸿都门学 D.四门学 5.朱熹《自鹿洞书院揭示》中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分数:2.00) A.修身之要 B.处事之要 C.接物之要 D.为学之序 6.梁启超说“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这个人物是(分数:2.00) A.黄宗羲 B.颜元 C.王守仁 D.王夫之 7.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分数:2.00) A.郑观应 B.容闳 C.张之洞 D.薛福成 8.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掀起了留学潮流,其中1904年、1906年人数分别达到3000人、8000人以上前往。这个国家是(分数:2.00)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9.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新社会、新国民”的运动是(分数:2.00) A.平民教育思潮 B.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C.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311外国教育史(考研真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二287 1试比较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评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4在对知识的看法方面,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有何不同 三292 1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在教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2简述昆体量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四298 1简述早期基督教教育形式,内容和意义 2简述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教育的主要形式 五300 1简述拜占庭的教育特点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特征是什么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3简评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七329 1简评近代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状况 2请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3请简要介绍洪堡对德国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 4简述近代美国教育的概括 5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八351 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课程理论以及教育理论的内容 2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和历史使命 3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4试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请阐述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九360 1请简要介绍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2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十380 1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国《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3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4简述《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请评述马克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原则 6请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启示 十一391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简述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 3如何评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9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 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 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 (分数:2.00) A.“听其言,观其行”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闻斯行诸“案例 D.举一反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个选项中,“举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启发诱导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4.“禁私学”“禁诗书”的思想主张属于 (分数:2.00)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的教育思想。“禁私学”“禁诗书”一向是法家的主张。商鞅、韩非都有类似的主张,并最终发展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并进而成为法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认为人性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的人物是 (分数:2.00)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思想。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第一,正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但“五常之性”不等于“五常”,而是“五常之气”。第二,随性。“随者,随父母之性也。”第三,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6.科举考试分为文科、武科的朝代是 (分数:2.00) A.隋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C )上2-19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六经 2.春秋末期学术扩散到民间的主要原因是( B )上3-25 A.学术官守 B.士阶层的崛起 C.官学不修 D.王室内部斗争 3.以下诸子中,最早创办私学的是( A )上3-31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D )上3-43 A.孝 B.礼 C.忠 D.仁 5.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其文教政策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C )上4-72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 C )上4-74 A.汉武帝 B.公孙弘 C.董仲舒 D.王充 7.元代书院在管理上的主要变化是( D )上4-99 A.具有民族特色 B.管理松弛 C.八股文 D.出现官学化倾向 8.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上5-151 A.性即理 B.心即理

C.即物穷理 D.天理 9.《劝学篇》的作者是( C )上6-197 A.冯桂芬 B.沈寿康 C.张之洞 D.孙家鼐 10.“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确定于( B )上7-208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新政”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古希腊非常重视女子教育的城邦国家是( B )下1-286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古埃及 12.亚里士多德提出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C )下1-299 A.心理学 B.逻辑学 C.灵魂说 D.哲学 13.在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儿童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 C )下2-312 A.3—5年 B.5—8年 C.8—10年 D.10—15年 14.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经典著作是( C )下3-330 A.《论学究气》 B.《愚人颂》 C.《巨人传》 D.《散文集》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非国教派教师创办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是( A )下4-344 A.“学园” B.“文法学校” C.“公学” D.“所罗门宫” 16.美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 D )下4-376 A.哈佛大学 B.耶鲁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霍普金斯大学 17.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 D )下5-383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母育学校》 D.《大教学论》 18.英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阶段进入幼儿学校的年龄是( C )下6-445 A.3—5岁 B.4—6岁 C.5—7岁 D.6—8岁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 试卷一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宫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基础是: A勤俭 B诚实 C守信 D孝悌 3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在: A商代 B西周 C汉代 D 唐代 4 我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 A《小儿语》 B《蒙求》 C《三字经》 D《急就篇》 5 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壬戌学制》 D《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6 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颁布后出现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北幼稚园 C福州幼稚园 D湖南蒙养院 7在《大同书》中康有为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构想而设计的教育体系是: A“公养”、“公育” B绅士教育 C平民化教育 D义务教育 8 规定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的《壬戌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A 1904年 B 1922年 C 1936年 D 1950年 9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 A厦门集美幼稚园 B北京香山慈幼院 C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上海大同幼稚院

10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是: A陈嘉庚 B陶行知 C陈淑华 D张克勤 1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 B陈嘉庚 C张宗麟 D杨贤江 12陶行知办幼稚师范教育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方法是: A研讨法 B见习法 C讲 授法 D艺友制 13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的刊物是: A《活教育》 B《幼稚教育》 C《初等教育界》 D《小学教师》 14 1951年教 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提出的当前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A各级师范教育并存 B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C正规师范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 D综合大学创办教育学院 15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的是: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6古代社会幼儿教育完全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国家是: A古印度 B斯巴达 C雅典 D古埃及 17斯巴达幼儿教育的特点是重视: A军事体育 B生活常规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 18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优生优育问题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 19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 20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论述人道化和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________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_________。 2、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_______》。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_______的形式。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 、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 。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_ 。 9、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 年。 10、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________ 题。 11、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________ 主义的倾向。 12、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________ 。 13、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________ 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4、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____ (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15、教育与社会,教育与___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3、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4、魏文帝时制定"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5、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 ";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 ";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 " 。 6、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蒙学教师一般称为。 7、苏格拉底以其" 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8、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 9、英国最著名的古典大学是牛津大学和 10、教育行政管理上,法国实行制。 11、德国的洪堡德倡导把大学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中心。 12、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于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13、从保存至今的西部俄罗斯某些兄弟会学校的章程看,早在十七世纪,那里已有一些学校实行和班级授课制。 14、卢梭提出了培养的教育目的。 15、蒙台梭利初级教学法包括筋肉练习、感官教育、知识教育、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 1、"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2、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3、《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4、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5、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6、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7、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的理论基础。 A.感觉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控制论 8、早在十七世纪以前,日本就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学习文化教育。 A.荷兰B.英国C.法国D.中国 9、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政治学》B.《爱弥儿》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完整版)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201104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管理史试卷 (课程代码 00445) 1、2、6、10、11、12、15、16、17、19、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教育部设立的教育行政视导机构名称为【】132 A.视学室B.视导处C.督学处D.督导室 2.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名称为【】3 A.上庠B.頖宫C.乡学D.辟雍 3.在教育对象方面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4.稷下学宫创办的时期是【】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5.汉代太学中执掌经书教授弟子的教师称为【】 A.教授B.博士C.直讲D.先生 6.中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始于【】37 A.西汉B.东汉C.魏晋D.唐朝 7.唐朝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是【】 A.六经B.四书五经C.五经正义D.三经新义 8.我国古代的学田制创行于【】 A.唐朝B.宋朝C.隋朝D.元朝 9.洋务派最早创立也最为重视的新式学堂是【】 A.外国语学堂B.军事学堂C.技术学堂D.师范学堂 10.我国对小学教师施行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始于【】 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 11.我国普通学校校长资格等级制创立于【】 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 12.苏区时期小学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乡教委领导下的【】192 A.委员会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党支部书记负责制D.指导员负责制 13.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而设立了【】 A.职官学校B.宫廷学校C.书吏学校D.寺庙学校 14.古希腊城邦斯巴达教育制度的性质是【】 A.民主制B.共和制C.寡头制D.军事专制 15.古罗马的修辞学校的培养目标是【】223 A.教士B.演说家C.商人D.教师 16.西方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是【】228 A.古埃及人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罗马人 17.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出现在【】

中外艺术史试卷及答案

中外艺术史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 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 3.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 4.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 5.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 6.“四史”为《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7. 敦煌石窟开凿于()。 8.“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属于()中期的文化 9.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10.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年在( )。 1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岩画、()、()。 12. ()是人类最先利用的一种金属。 13.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14. 陕西西汉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群,以《》为主体,

气势恢宏,是汉代纪念性雕刻的杰作。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青铜雕塑《》,塑造了一匹神速的骏马,三足腾空,—足将飞燕踏地的意境。 15. 南齐谢赫写过一部很著名的理论著作是()。 二、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 )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铁器时代D 青铜时代。2.西周后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是( ) A铭文长B形制厚重C纹饰繁琐D流行兽面纹。 3.“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马家窑文化 d 红山文化 4. 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5. 北朝的著名画家有() a 杨子华 b 张僧繇 c 阎立本 d 陆探微 6、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7、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8、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温州大学中外美术史2015--2018,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 918 中外美术史适用专业:美术、学科教学(美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器《》是殷商时期的代表作,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2、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 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______则因其创造的佛教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祥”。 3、元代山水四大家是指黄公望、______、倪瓒、王蒙。 4、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整理成《_________》,书中提出了“三远”法。 5、清初“四王”指的是王时敏、______、王翚、王原祁。 6、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 7、圣索菲亚教堂是中世纪______艺术的代表性建筑,这一艺术还以镶嵌画著称。 8、标志文艺复兴盛期来临的三位大师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______。 9、《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一画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______之手。 10、《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是荷兰画家______的代表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人面鱼纹盆》: 2、赵孟頫: 3、《兰亭序》: 4、掷铁饼者: 5、卡拉瓦乔: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要介绍野兽主义这个现代艺术流派。 2、试分析顾恺之绘画理论与实践。 3、有人说马塞尔·杜尚是观念艺术的鼻祖,你怎么看? 四、论述与写作(60分) 以罗中立的《父亲》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鉴赏小短文。 第 1 页,共 1 页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教育简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 A.辟雍 B.泮宫 C.东序 D.上庠 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 A.西周 B.汉代 C.春秋后期 D.商代 3.下列观点,由荀子提出来的是() A.性无善无不善 B.性三品 C.性善论 D.性恶论 4."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5."五经"是指() A.《诗》、《书》、《易》、《论语》、《孟子》 B.《诗》、《书》、《易》、《礼记》、《春秋》 C.《诗》、《书》、《易》、《孝经》、《春秋》 D.《诗》、《书》、《易》、《周礼》、《尔雅》 6.国子学创设于() A.汉朝 B.东晋 C.西晋 D.南北朝 7.南宋四大著名书院是指() A.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 B.岳麓、白鹿洞、丽泽、石鼓 C.岳麓、白鹿洞、丽泽、茅山 D.岳麓、白鹿洞、丽泽、嵩阳 8.《师说》、《进学解》的作者是() A.颜之推 B.董仲舒 C.韩愈 D.柳宗元 9.朱熹编著的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 A.《四书集注 B.《小学》 C.《近思录 D.《性理精义》 10.《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部书的作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冯桂芬 1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12.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丁日昌 D.容闳 13.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14.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1901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15.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 A.5-4-3 B.7-3-2 C.6-3-3 D.5-3-4 1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

中外教育史第3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六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22年我国颁行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是从()引进的。 A. 德国。 B. 日本。 C. 美国。 D. 前苏联。 2、19世纪在教学论中存在着“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种对立的理论。那种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记忆、注意和()的观点属于前者。 A. 思维。 B. 知识。 C. 技能。 D. 上述三者并重。 3、近代英国人洛克、法国人卢梭、德国人赫尔巴特和中国人张之洞都留下了各自的教育著作,与他们几位对应的教育著作是下面的第()组答案。 A. 《爱弥尔——论教育》、《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劝学篇》。 B. 《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爱弥尔——论教育》、《劝学篇》。 C. 《教育漫话》、《劝学篇》、《爱弥尔——论教育》、《普通教育学》。 D. 《教育漫话》、《爱弥尔——论教育》、《普通教育学》、《劝学篇》。 4、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实业、职业类中学,例如()。 A. 英国的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德国的实科中学;美国的文实中学和综合中学的实业科、职业科;日本的工业学校、商业学校、农业学校等等。 B. 英国的实科中学;德国的技术中学、现代中学;美国的工业学校、商业学校等;日本的文实中学、综合中学的实业科、职业科等。 C. 英国的实科中学、技术中学;德国的现代中学;美国的文实中学、综合中学的实业科、职业科;日本的工业学校、商业学校等。 D. 英国的技术中学;德国现代中学;富兰克林的文实中学;日本的文实中学。 5、作为“二战”后日本教育根本大法和教育改革依据的教育法案是()。 A.《教育敕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