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一 爱护水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681.85 KB
- 文档页数:26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资源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比较匮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
二、爱护水资源1、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便会造成水污染2、水污染的因素: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生活中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污染: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课题2 水的净化一、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二、水的净化1、沉淀—加明矾后静置沉淀明矾溶解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
2、过滤—分离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①过滤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玻璃棒作用:引流②过滤操作三要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
(用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二低”:(1)、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2)、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盛浑浊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滤纸三层部分;(3)、漏斗下口紧靠下面烧杯内壁。
3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用活性炭4、消毒—用氯气或一氧化二氯消毒灭菌三、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物质而达到软化目的。
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边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的方法。
(可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或分离挥发性与不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氢气1、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课题1:爱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水体污染的影响,使得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在工业上,可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在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对于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
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其含义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这个标志的推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包括静置、絮凝沉淀(使用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使用化学过程)。
天然水也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进行净化处理。
在这些净化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原理是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净化水的质量,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和制备方法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轻于空气的气体。
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水资源及其保护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内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带领学生认识水资源,学习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本课题作为单元的开始,从宏观上介绍了水资源的特征,以较多的图表内容直观地展示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现状,补充学生的感性认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
通过学习本课题,可以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使学生了解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对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有所了解,但由于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水体污染程度也各有差异,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体污染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本课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思考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体污染的状况,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1.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难点:节约用水和水体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水的净化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了解水的处理方法及活性炭、明矾等净水剂的作用;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气体后开始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水,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PBL教学的本质内涵是以学习者为本,以学生的真实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以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创设一个统整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或完整的事情,且该情境或事情又蕴含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或做事情中学习即可称作项目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来介绍。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因为在丰富的水储量与有限的淡水这一现实情况中,本身就蕴含着相对、辩证的思想,同时随着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状况又是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这里又蕴藏了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和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知识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也就是说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学习。
◆思路说明本课题较为简单,主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质——水,开始说起,包括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爱护水资源,对于学生来说爱护水资源是从小耳熟能详的,但是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来爱护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却是他们知识的空白点。
又由于本课题具有社会性,学习过程采用做电视节目的方式,展现丰富的材料,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参与进来,就是给学生心灵的触动,做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另外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外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和调研,如: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情况及家庭用水情况,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环境时报,在班级、校园内展览、或进行演讲等活动。
重点难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上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水的作用”视频【展示】几幅优美的水的图片【提问】你看到最美的是什么?【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2【讲授】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自主学习】自学68-70页的内容,时间2分钟【快速抢答】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2.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3.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4.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5.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哪个?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哪个?【小组研讨】请结合习题和课本图表,分析讨论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反馈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首届山东济南泉水节拟于2018年8月28日开幕。
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每个人的职责。
水是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的重要物质。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提出问题水对人类有哪些用途?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我们担心缺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分析数据、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地球上水的储量是丰富的,地球又称“水球”,但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
2.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9×1018m3,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1.07×1016m3。
3.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状态。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地域分布也不均匀,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都有困难。
知识拓展地球上的水不断蒸发到高空中,遇冷转变成雨或雪,返回地面,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探究点二爱护水资源提出问题淡水资源的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污染及防治。
归纳总结1.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⑵工业: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
⑶生活: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
知识拓展节水徽记,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治水体污染①工业生产“肥、农药知识拓展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得原本清澈透明的水面随藻类颜色的不同,而呈现蓝色、红色、红褐色等。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024版新教材将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合并为一个课题,使知识整体性更强,先了解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再学习如何利用水资源。
本课时以“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入手展开对水的学习,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理念。
本课时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状况,二是保护水资源。
第一部分主要利用数据说明了水储量丰富而淡水资源短缺的事实,强化学生爱水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关注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的内容。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则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化学特点的实例,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污水处理及排放标准、海水淡化等内容,为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化学的作用与价值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是非学科性的,但在水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却又都是题中必有之义。
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课时,一是考虑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为学生接受,二是这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加强了学生的爱水、护水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从学科角度认识水的积极性。
另外城市的学生对缺水几乎没有切身体验,很多人对水的污染情况知之甚少,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出现。
加强学生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本课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本课时的教学可采用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体验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水资源及其利用》这一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涉及化学知识,还紧密关联到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内容从水资源的分布、总量讲起,逐步深入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短缺原因及水污染防治等核心问题。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为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以及如何具体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数据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让学生掌握一些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数据和实例。
2.准备投影仪和投影材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我国水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美丽和宝贵。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水资源的重要性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价值。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通过数据和实例,展示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每组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型卫浴产品、收集雨水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案课题1保护水资源【知识与技艺】(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知道合理应用和维护水资源的措施。
【进程与方法】经过调查、研讨与搜集资料,让先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辩证的目光看待效果,增强节水和爱水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目光看待水资源的丰厚与有限。
(2)培育先生保护水资源的看法,增强先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水资源的污染与维护。
【难点】用辩证的目光看待水资源的丰厚与有限。
知识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以下填空:1.世界水资源概略:(1)地球上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地球外表约__71__%被水掩盖着,__陆地__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陆地蕴藏着丰厚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__80__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氧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钠__。
(2)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海水很__少__,只约占全球水总储量的__2.53__%,其中大局部还散布在冰川和冻土层中,难以应用,可应用的只约占其中的__30.4__%,可见,能被人类直接应用的海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总储量的__0.77__%。
2.我国水资源概略: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m3,居世界第__六__位,但人均水量很__少__,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__四分之一__,居世界第__八十几__位,而且水资源散布极不平均,许多地域曾经出现水资源充足影响人民__生活__、制约__经济开展__的局面。
【协作探求】你如何了解〝人类假设不珍惜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答:水是人类生活和开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人类的活动要消耗少量的水,但海水资源并不丰厚,而且人类的消费和生活还形成了有限海水资源的污染。
所以我们必需浪费用水,维护水资源,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掌握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相关内容•电子白板或黑板•粉笔/彩色笔•PPT 或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实验用品(可选)•教学素材(相关图片、演示视频等)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关水资源的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你认为水资源对人类有多重要?•你知道全球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吗?步骤二: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15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重点包括:•水在生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可再生性;•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被污染的现状。
步骤三:引入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20分钟)使用PPT或教学课件,介绍一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生活用水,减少浪费;•提倡雨水收集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防止水污染;•科学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展开讨论,并从小组中选取代表进行总结汇报。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步骤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资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1.请简要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2.列举几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步骤六:课堂延伸(15分钟)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或真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水资源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研究,探索更多关于水资源的信息,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教学反思•通过引入图片、讲解和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延伸,能够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风险,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珍爱水资源的认识,培养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风险,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珍爱。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展示水资源的现状和污染情况。
2. 准备实验器械,进行水污染防治的实验探究。
3. 提前安置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4.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水的重要性。
让学生思考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生活中有关水资源的所见所闻,从而引出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了解水的组成1. 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讨论:通电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说明了什么?3. 观看视频:水的电解。
任务二:水的净化1. 讨论:我们生活中的水有哪些杂质?如何去除这些杂质?2. 了解一些常见的净水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3. 观看视频:水的净化过程。
任务三:爱护水资源1. 讨论:如何勤俭用水?如何防止水污染?2.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珍爱水资源。
3. 观看视频:水资源的重要性。
任务四:实验探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1.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2. 学生分组实验: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 讨论:如何利用酸碱指示剂鉴别不同的溶液?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4. 总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三)教室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