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汗光牢度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1.78 KB
- 文档页数:2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
摘要:
1.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的定义和意义
2.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的适用范围
3.人工汗液对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4.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的测试方法
5.结论
正文: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是一种衡量纺织品在人工汗液和光照作用下色彩稳定性的标准。
这个标准对于纺织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纺织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光照和汗水的作用而褪色或变色。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品,包括棉、麻、丝、毛等。
在这个标准下,纺织品需要经过人工汗液和光照的测试,以评估其在这些条件下的色彩稳定性。
人工汗液对耐汗光复合色牢度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人工汗液的作用下,纺织品的颜色可能会因为汗水中的化学物质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制定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人工汗液的成分和浓度。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纺织品试样放置在人工汗液中,然后将其暴露在光照下。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观察纺织品的颜色变化,以评估其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总的来说,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纺织品质量控制标准。
活性染料耐光汗稳定性的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纺织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活性染料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活性染料因其在化学结构上的特别设计,不但可以在水中溶解,而且还可以在不同的
温度和PH值下进行染色,在纤维中形成共价键,使染色效果更加稳定。
然而,活性染料的耐光汗稳定性是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和汗水
的浸泡容易使活性染料退色、褪色和掉落,导致织物颜色变淡、不均匀和失色等问题。
因此,评价活性染料的耐光汗稳定性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对活性染料的耐光汗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进行选择和筛选,包括直接染料、分散染料等。
2.设计实验方案,考虑测试条件、测试时间等因素,分别进行耐光性和耐汗性测试,评估活性染料的耐光汗稳定性。
3.探究影响活性染料耐光汗稳定性的因素,如光照条件、温度、PH值、纤维材质、染色浓度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
4.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优化活性染料耐光汗稳定性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意义
活性染料作为现代纺织工业中重要的染料类别,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长期使用中,其耐光汗稳定性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研究拟
通过对活性染料的耐光汗稳定性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并为
活性染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有明显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服用过程中对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的抵抗力。
近年来,服装销售商逐渐意识到棉、涤棉、涤粘类T恤衫、运动裤等染色服装往往容易因光和汗两个要素的复合作用,而产生颜色变化,造成质量不合格。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日本已把此项色牢度列为活性染料的主要牢度考核指标之一;欧美等国在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中也相继提出此测试要求。
在我国,对此项指标提出检测要求的内销商也日渐增多。
针对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常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检测标准,我国国内有GB /T 14576—1993及SN /T 1461—2004 ;日本有J IS L0888—1988及其国内企业标准如ATTS、M IZUNO、LACT 等; 美国则有AATCC 125—2004标准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已提出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标准议案, 2007年7月将正式公布标准文本。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各种标准的试验原理基本相同,即取染色试样经人工汗液处理后,一半被遮光物覆盖,并置于耐光试验仪中;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曝晒至规定时间,取出试样,根据试样前后的褪色程度评级。
表1列示了我国、日本和美国关于该类标准的适用范围、试样制备及设备。
此外,每种标准使用各自的蓝色羊毛标准和灰色样卡。
标准项目JISL0888—1988GB/T 14576—1993SN/T 1461—2004AATCC 125—2004适用范围染色的纤维制品只适用于测定棉、麻、丝、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而不适用于散纤维。
适用于织物和纱线纺织品染色试样试样制备织物两块1. 5 cm×6 cm 的试样,酸汗、碱汗各一块;纱线在玻璃板或丙烯板上紧密缠绕。
织物三块10 cm ×4cm的试样,一块用于做耐光试验;两块用于做耐光汗试验,其中酸汗、碱汗各一块。
2018年第2期仪器与检测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分析与研究喻忠军,徐晶(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技中心,福建泉州362700)摘要:文章指出了 GB/T 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在实 际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测试结果更符合产品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一种适当延长暴晒时间的 方法,为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暴晒终点;蓝色羊毛标样;变色灰卡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28(2018)02-0032-03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 色在服用过程中所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的 抵抗力,是评价纺织品色牢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纺织品因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不合格造成的褪、变 色问题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一些产品标准要求对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进 行考核,以加强企业对该指标的控制。
耐光、汗复 合色牢度实验室测试是通过纺织品在人工汗液的 作用下,通过人造光的暴晒,测试样品的褪色程 度。
目前,国内测试纺织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收稿日期=2017-11-23作者简介:喻忠军(1973—),男,江苏苏州人,工程师。
普遍采用标准GB/T 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1]。
该测试方法操 作简便、快速,检测周期较短。
但经过大量试验后 发现,一些产品在按该标准测试时,结果符合产品 质量要求,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颜色变浅、褪 色的情况。
除了样品本身与温、湿度等环境因素 影响外,主要是由于GB/T 14576—2009的测试 方法难以完全准确有效地反映样品的实际使用情 况。
为了使测试结果更符合产品实际使用情况,预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浅、褪色的情 况,亟需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一个更符合产品 实际使用情况的耐光、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The Influence of Groped Ends Temperature to the Number ofRush Upon in Reeling Process Per Myriameter inMulberry Silkworm Dried Cocoons ExperimentWang Yong9He Xiaojuan(Suqian Fiber Inspection, Suqian 223800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tested reelability of mulberry silkworm dried cocoons based on GB/T9111—2015 Methods o f mulberry silkxvorm dried cocoons,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groped ends temperature to the number of rush upon in reeling process per myriame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itable cooking coco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rush upon in reeling process per myriameter was the lowest at the groped ends temperature of84〇C.The paper also advised how to control the groped ends temperature in laboratory testing.Keywords:silk reeling;groped ends temperature;number of rush upon in reeling process per myriameter•32•仪器与检测2018年第2期1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试原理GB/T 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 度的测试原理是将经过人工汗液处理后的试样与 蓝色羊毛标样同时放在耐光试验机中,并在规定 条件下暴晒一定时间后,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的 变色级数。
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纺织品色牢度随着不同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其发生变化的情况也不同;例如水洗和汗渍侵染以及摩擦等等条件下都会导致纺织品色牢度的不同,所以对于纺织品色牢的测试需要经过多次多种测试实验后才能定义一类纺织品的某一部分属性,这里介绍关于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
一、测试的目的和原理1、目的:测试颜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对汗液的抵抗性2、原理:将附有标准多纤布的试样浸于人造汗液中,然后在规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压放于耐汗色牢度测试仪内一段时间,然后将试样和多纤布隔开晾干,再用标准灰尺对试样的色变和多纤布的沾色进行评级。
二、参考测试方法ISO 105 E04 :1994 / BS EN ISO 105 E04 :1996三、设备和材料1、AATCC 耐汗色牢度测试仪2、21块尺寸为60mmx115mmx1.5mm的塑料板3、烘箱(37+2°C)4、SDC或1号标准多纤布5、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ISO/BS 标准褪色灰尺和沾色灰尺各一把。
7、标准光源8、氯化钠(NaCl)9、单盐酸基组氨酸(CH9O2N3HCl.H2O)10、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Na2HPO4.2H2O)11、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NaH2PO4.2H2O)12、氢氧化钠(NaOH)13、容量瓶 500ml,100ml14、滴瓶 50ml15、棕色细口瓶装1000ml16、电子磅四、试样的准备。
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和多纤布,并沿试样和多纤布的一条短边将试样和多纤布面对面车缝在一起。
五、试剂的配制。
1、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将2g的氢氧化钠溶于500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0.1N的氢氧化钠溶液2、碱性汗液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5g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溶于1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然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03、酸性汗液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2g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溶于1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然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5.5六、测试程序。
泳衣面料耐光汗氯复合色牢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游泳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健身方式。
作为一种专业运动,在游泳比赛中使用泳衣能够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游泳速度和舒适度,同时对游泳技术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泳衣的性能和品质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泳衣的面料是影响泳衣质量的关键因素,表现在抗光、抗汗、抗氯和色牢度等方面。
研究泳衣面料的耐光、耐汗、耐氯和色牢度,能够了解泳衣面料的性能特点,为泳衣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泳衣面料耐光、耐汗、耐氯和色牢度的相关性,了解泳衣面料在不同光照、汗液和氯变化条件下的抵抗能力,探索泳衣面料的性能优化方案,为泳衣企业提供技术和规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确定实验对象:选取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泳衣面料,如氯丁橡胶、聚酯纤维等,进行实验。
2. 实验设计:将选取的泳衣面料分别置于光照、汗液和含氯水中不同时间,观察不同时间下的泳衣色彩变化和性能损失情况。
3. 测试方案:将泳衣面料的性能指标与现行评价标准进行比对,如ASTM、GB、CNS等,分析其合格率、优缺点。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泳衣面料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并绘制相关图表和曲线。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能够探究泳衣面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受性和变化趋势,对泳衣面料的生产和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
此外,研究结果还具有参考价值,为泳衣面料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提高泳衣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 探索泳衣面料的耐光、耐汗、耐氯和色牢度相关性。
2. 确定泳衣面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3. 绘制泳衣面料性能指标变化曲线,比对现行评价标准,为泳衣设计和生产提供标准和规范。
4. 为泳衣面料质量安全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一、试验原理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该试验通过模拟人体汗液和紫外线的共同作用,对试样进行一定时间的光照和汗液浸泡,以检测试样的变色程度和色牢度性能。
二、试样准备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品样品,确保样品平整、无瑕疵。
2.将样品裁剪成适合试验的大小和形状,一般规格为10cmx10cm。
3.清洗样品,去除表面的污渍和杂质,晾干备用。
三、试验条件1.光照条件:采用紫外线光源,波长范围为290-400nm,光照强度为300W/m2。
2.汗液条件:模拟人体汗液成分,包含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尿素等成分,调整pH值至6.5-7.2。
3.试验时间:根据不同标准要求,试验时间通常为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四、操作步骤1.将准备好的试样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中,调节温度为(37±2)℃,相对湿度为(85±5)%。
2.将配置好的模拟汗液倒入试验容器中,确保试样完全浸泡在汗液中。
3.打开紫外线光源,开始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光照和汗液浸泡的条件不变。
4.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关闭光源,取出试样,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五、结果评定1.对经过试验的试样进行颜色变化评级,评级方法可采用灰卡评级或色差仪测量。
2.根据评级结果,判断试样的色牢度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试验报告1.报告应包含试验日期、试验人员、样品信息、试验条件、操作步骤、结果评定等内容。
2.报告中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并给出结论性意见。
3.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七、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恒湿的条件,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2.试样在试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残留物和杂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耐汗光牢度的因素探讨作者:蔡伟陆坤泉刘念杭志伟来源:《纺织报告》 2015年第3期蔡伟陆坤泉刘念杭志伟( 苏州市纤维检验所,江苏苏州215128)【摘要】采用不同结构的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汗光牢度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汗光牢度与活性染料的结构、染料的用量、拼色时两种染料本身的牢度等有关。
【关键词】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耐汗光复合牢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TS194.432【文献标识码】A色牢度是染色印花纺织品的主要质量指标,根据不同的最终用途,主要测定的色牢度包括皂洗、汗渍、耐光、气候、摩擦、熨烫,耐烟气、耐氯牢度等等。
而对于夏季服装来说,耐光牢度是一个主要的指标。
对于夏季服装来说,当人们着装在户外活动或工作时,往往要大量出汗,服装不仅受到汗液浸渍,同时也受到烈日的曝晒,比较容易受到日晒和出汗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褪色,并且其褪色的规律不与光照或汗液单项牢度的影响相一致。
这时单项的耐光或耐汗渍色牢度都不能如实地反映夏季服装色牢度的好坏。
为了更好地评价这种褪色性能,人们提出了耐汗光复合牢度的概念。
我国也已制定了耐汗光色牢度的测试标准:GB/T 14576-200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并且在产品标准FZ/T73008-2002《T 恤衫》和FZ/T73007-2002《针织运动服》中已经将耐汗光复合色牢度列入了产品的考核指标,且列入了国家抽查项目,使得耐汗光复合牢度指标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本文选择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活性染料,对棉针织物进行染色,测定染色织物的耐光牢度和耐汗光复合牢度,希望找出一些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耐汗光复合牢度的因素,为提高染色织物汗光复合牢度提供一些依据。
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1.1.1 织物:经精炼漂白纯棉针织物(苏州宏福纺织品有限公司提供)1.1.2 染料:活性黄 3RS、活性黄4GL、科华素黄RNL、活性红 3BS、活性红F-6B、活性红F-2B、活性翠兰 G133、活性蓝 R-X、活性蓝 RS/P、活性蓝 RGB、活性藏青STG、活性黑SRB、活性黑WNN、科华素黑(以上为市售工业品)。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检测在炎热的夏季消费者穿着某些棉服装不久后,会发现接触人体易出汗部位如衣服后背、领子等处经阳光照射后会发生颜色变化,使得该部位颜色明显比其他部位浅,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色光变化,这就是由于服装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不佳造成的现象。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内外服装销售商逐渐意识到棉、涤棉、涤黏类丁恤衫、运动裤等染色服装由于直接接触皮肤,往往容易因光、汗复合作用而产生色变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影响服用外观效果、并且脱离纺织品的染料及其光褪色反应的副产物还会对人体的服用安全性造成严重隐患,可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纺织品的颜色对它在服用过程中所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的抵抗力。
以下介绍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定的常用方法,一、中国国家检测标准(一)试验标准GB/T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在人工汗液作用下纺织品试样耐人造光作用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品。
(三)试验方法与原理将经过人工汗液处理后的试样与4级蓝色羊毛标样同时放在耐光试验机中·并在规定条件下暴晒。
当4级蓝色羊毛标样的褪色达到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的4~5级时取出试样并清洗,干燥后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其变色级数。
(四)检测仪器与材料1.试验设备(1)天平:精度为0.01 g.(2)pH计:精确到0.01.(3)分光光度计或色差计:符合FZ/T01024的规定。
(4)耐光试验机:符合GB/T8427或FZ/T01096的规定(5)防水白板:不含荧光增白。
2.试验材料(1)人造汗液①酸汗液1②酸汗液2③碱汗液(2)蓝色羊毛标样:符合GB/T730的规定。
(3)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250的规定。
(4)三级水:符合GB/T6682的规定。
(五)试样准备试样尺寸取决于试样数量及所用耐光试验机试样架的形状和尺寸,保证暴晒面积不小于45 mmx10 mm;称取试样质量,精确至0.01g.(六)试验步骤1.浸泡汗液将试样放入汗渍盒里,加入50mL新配制的汗液(所用汗液的种类由有关各方协商确定)。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一、测试环境1.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室温度稳定,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65±5)%。
2.设备环境:使用符合标准的耐光试验机和汗液试验机,保证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二、测试样品1.样品来源:从市场上收集不同品牌和类型的服装、家居用品等纺织品样品。
2.样品处理:将收集到的样品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晾干后备用。
三、测试方法1.耐光试验:将样品放置在耐光试验机中,根据规定的时间和光源条件进行照射,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和破损情况。
2.汗液试验:将样品放置在汗液试验机中,模拟人体出汗环境,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和摩擦,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和破损情况。
四、测试指标1.颜色变化:通过色差计测量样品在耐光试验和汗液试验前后的色差值,评估样品的颜色变化情况。
2.破损程度:观察样品的纤维断裂、脱落等情况,评估样品的破损程度。
3.耐光色牢度等级:根据耐光试验的结果,将样品的耐光色牢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优、良、中、差等。
4.耐汗色牢度等级:根据汗液试验的结果,将样品的耐汗色牢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优、良、中、差等。
五、结果分析1.分析颜色变化:如果样品的颜色变化较大,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差;如果样品的颜色变化较小,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好。
2.分析破损程度:如果样品出现较多的纤维断裂和脱落,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差;如果样品几乎没有破损,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好。
3.分析耐光色牢度和耐汗色牢度等级:如果样品的耐光色牢度和耐汗色牢度等级均为优或良,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好;如果样品的耐光色牢度和耐汗色牢度等级均为中或差,说明该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较差。
六、测试报告根据上述测试和分析结果,撰写测试报告,内容包括样品来源、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指标、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报告应清晰明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性能。
耐光汗色牢度AATCC 125-20041.目的和范围1.1本方法旨在测定染色纺织试样在汗渍溶液和光曝晒复合作用下对色牢度的影响。
因此,此测试中仅使用汗渍溶液。
2.原理2.1 待测的染色试样浸入汗渍溶液中一定时间,立即在耐光色牢度仪中曝晒一定时间。
2.2 耐光色牢度仪为AATCC 16 中规定的氙弧灯耐光色牢度仪。
3.仪器、材料和测试溶液3.1氙弧灯耐光色牢度仪(见AATCC 16 方法3)3.2 天平,精确度为0.01g。
3.3 PH计,精确度为0.01。
3.4 纸板:41kg(91lb),White Bristol Index(染色测试样的曝晒区域无背衬)3.5 酸性汗渍液3.6 AATCC变色灰卡3.7 吸水纸4.试剂准备4.1 酸性溶液0.25g氯羟基组氨酸(C6H9N3O2.HCL.H2O)10g氯化钠(NaC1)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g乳酸,USP 85%溶液HP值应为4.3±0.24.2 汗渍溶液不能超过3天。
5.测试程序5.1 测试样准备:剪取染色织物样品尺寸为5.1*7.0cm(2.0*2.75 in.)5.2 称量试样,精确至0.01g。
5.3 将每一个测试样放入直径9cm,深2cm的培养皿中,加入新配置的汗渍溶液至1.5cm深,将试样浸入汗渍液中30±2min,偶尔搅动,使其完全浸湿。
对于不易润湿的试样,润湿并通过小轧车,交替进行,直到试样被汗渍溶液完全渗透。
5.4 取出试样,吸取试样上多余的汗渍液,使其含湿率为100±5%。
5.5 将润湿的没有背衬的试样安装在试样夹上,或者安装在防水的背衬和白纸板上。
5.6 按照AATCC方法3耐光色牢度仪上曝晒试样20AFUs5.7 取出试样。
6.评级6.1 评定颜色变化6.2 颜色变化可以通过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未润湿的试样和测试样之间的色差,并用合适的软件来进行定量的评定。
6.3 按照评级程序1使用变色灰卡目光评定测试样的变色。
耐汗光牢度的研究
耐汗光牢度是指纺织品上的染料对在服用过程中所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的抵抗力。
当人们着装在户外工作或运动时,往往要大量出汗。
染色纤维在汗液浸渍的同时,还受到烈日的曝晒,其褪色程度比汗液和光单独作用时都要严重, 特别是夏天时穿着衣服的背部等处褪色明显。
而且脱离纺织品的染料及其降解副产物还会直接接触皮肤, 对人体的服用安全性造成侵害。
目前染料的耐汗光牢度在日本等国已作为染色织物的主要坚牢度指标之一被考核。
人类的汗液主成分是水, 并含有一些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尿素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
这些有机酸包括组氨酸、酒石酸、苦杏仁酸等几种。
这些组分会对染料的光致褪色起到多种催化作用, 这也就造成了染料在汗液中的反应机理非常复杂, 不是单纯一种反应机理可以解释的。
汗液中的水将纤维浸湿后, 增强了紫外线和氧气的吸收,加速了染料的光氧化反应。
据研究, 活性染料染棉时, 纤维的含湿率对染料的日晒牢度影响明显。
若将空气相对湿度从45%提高到80%, 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日晒褪变色速率可提高到原来的200% ~300%。
汗液的酸碱性也会加速染料的褪色反应,同时还会造成染料纤维之间的断键产生浮色,而浮色的产生会进一步加快染料的褪色速度。
又由于汗液中各种还原性氨基酸(L-组氨酸盐酸盐等)的存在,也可以使许多染料发生较强的光致还原反应。
YasuyoOkada等人在研究含乙烯砜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纤维时发现, 汗液中的乳酸就对其日晒牢度有很大的影响, 显著降低其日晒牢度。
KunihikoImada等人研究发现,对于很多容易以偶氮体形式存在的活性染料, 如H酸、K酸等, 其在棉纤维上使用后在汗液中会发生较强的还原反应, 其耐汗光牢度比日晒牢度要下降4级左右。
同时,特别对于很多金属络合的染料,在汗液中会发生脱金属效应导致光褪色现象严重, 这可能是由于汗液中的组氨酸等有机酸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导致金属离子脱落, 使本来日晒牢度很好的金属络合染料颜色发生很大变化。
因而造成了金属络合的染料不能在经常有汗液接触的环境中进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