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 格式:docx
- 大小:29.79 KB
- 文档页数:25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8)房屋中心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格外廓用虚线表示。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传神,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停止,可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道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
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 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道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1.2.4管线及附属设施(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
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重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停止处需交待清晰。
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
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重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水系及附属设施(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
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1.2.6地貌(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
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
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莳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重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
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匀称。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碎部点高程测注(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概况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
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
(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4版本。
基础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况1.1 、任务来源受的委托,我单位承担XX县1:1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任务,规范和指导生产,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作为该项目的主要作业依据。
1.2 、测区范围XX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
具体位于东经111° 20'〜111° 53',北纬36° 05 '〜36° 32'之间。
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
测图面积约68平方公里,包括洪洞县城及县城周边的部分村落。
1.3 、测区概况测区以平地为主,丘陵地为辅,地势比较平坦。
测区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干线、霍候一级路、祁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309 线、赵克公路、洪古公路横跨东西;县乡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自成体系。
二、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山西省测绘局档案馆提供的三等以上的三角点和水准点,作为基础控制测量的已知点。
2.2 、地形图资料测区内的1:1 万地形图由山西省测绘局于2002年测制,等高距为5米。
该图件出版年代较久,地图的现势性较差,可作为测区踏勘、生产设计及作业计划用图。
三、技术依据和数学基础3.1 、技术作业依据3.1.1 、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1.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1.3、GB20056-2007《工程测量规范》;3.1.4、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1.5 、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3.1.6、GB1289—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1.7 、经审批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2 、数学基础3.2.1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3o 带投影,属37 带,中央子午线111o 。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四川*******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四月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写者:审核者:编写单位意见:日期:目录一、概述 (1)(一)任务来源 (1)1. 测区概述 (1)2. 工作量 (1)二、设计方案 (2)(一)作业流程 (2)(二)作业依据 (2)(三)坐标和高程系统 (3)1. 坐标系统 (3)2. 高程系统 (3)(四)平面控制测量 (3)(五)RTK地形测量 (5)(六)1:2000地形测绘 (6)1. 基本等高距 (6)2. 地形图精度要求 (6)3. 数据采集及成图 (6)4. 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7)5. 图幅编号 (7)6. 图根控制测量 (7)7. 野外数据采集 (8)三、项目组织机构 (13)(一)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13)(二)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3)四、质量保证体系 (14)(一)质量目标 (14)五、安全生产 (14)(一)安全目标 (14)六、提交成果资料 (15)一、概述(一)任务来源我单位受雅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15年4月承担蒙顶山永兴寺、红牌村、后盐村、徐沟村一寺三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1. 测区概述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
地处东经102°51′~103°12′,北纬29°40′~30°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
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测区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北方向,地形承东北向西南走势,该区属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
测区内最高海拨1407米,最低海拨66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雅安市雨城区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60%以上,农户以种茶为主。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本次技术设计的任务是对XXX盐铁路水下地形进行测量,以获得水深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转换和编绘成1:500水下地形图。
其目的是为了为铁路建设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支持。
2.项目执行要求2.1.任务安排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安排,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对人员和设备进行了合理的调配,以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2.2.工作量本次测量工作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因此,我们在任务安排和人员调配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工作量得到合理的控制。
3.主要技术参数在本次水下地形测量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参数,包括平面、高程系统及基准等。
这些参数的选取和使用,对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技术设计执行情况4.1.作业依据我们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我们采用了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技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水下地形测量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我们按照预定的测线布设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4.地形图编绘在进行地形图编绘时,我们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确保编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提交的成果及资料我们提交了经过处理、转换和编绘后的1:500水下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和技术参数等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证测绘质量,本项目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整理。
在外业工作中,要保证使用设备100%检验合格,工作正常,采集资料100%可信可靠,野外资料记录完整,真实客观解释外业资料,报告详实,图件完整清晰。
同时,针对工期与工作量以及测区实际情况,本队以工程质量优秀为测绘目标,加强项目管理职能,提高测绘效率,增加技术力量投入,保证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工期。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地形图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地形图是测绘项目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地理环境分析、规划设计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项目中地形图的技术设计书,包括项目背景、技术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制图要求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是针对某地区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该地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图的制作旨在提供该地区的地形信息,为地理环境分析和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技术方案1. 数据采集地形图的制作需要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工作。
我们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
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区的地理坐标信息,遥感影像解译用于获取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地面测量用于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生成符合制图要求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配准:将不同数据源采集到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配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数据融合:将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源融合,生成完整的地形数据集。
-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去噪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插值:对地面高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获取地形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3. 制图要求地形图的制图要求如下:- 比例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地图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 符号表示:采用统一的符号系统,准确表示地表特征和地貌信息。
- 等高线:根据地表高程数据绘制等高线,以反映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 颜色渲染:根据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图进行适当的颜色渲染,以增加地图的可视化效果。
- 注记标注:对地图中的重要地物和地理要素进行注记标注,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
四、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的工作进度安排如下:1. 数据采集:预计耗时2个月,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测量等工作。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GPS(E)级控制网,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按照有关GPS 技术规程执行。
(1)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σ = ±22)(d b a ⋅+式中 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10mmb —比例误差系数≤(三等5ppm 、四等10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2)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应超过22σ⋅(3) 异步环闭合差三维坐标闭合差应满足:n 为独立环中的边数 (4) 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三等不超过3.0ppm ,四等不超过 6.0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不超过5.0ppm ,四等不超过10.0ppm 。
(5) 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
(三)一、二级控制测量1.一、二级控制点的布设σσσσ⋅≤⋅≤⋅≤⋅≤n W n Wz n W n W y x 32222一级控制点在E级GPS控制点下加密,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Ⅰ”;二级控制点在四等GPS控制点和一级控制点下沿测区次要街道进行加密,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Ⅱ”。
2.选点和埋石一、二级控制点均应设置长久牢固的标志。
位于土路或堤坝上的点需埋设标石,其标石规格为:顶面12㎝×12㎝、高65㎝、底面20㎝×20㎝的混凝土标石;位于沥青路面上的点可打入长20cm、φ2.0㎝的钢钎作为标志,钢钎中心钻一直径为1.5mm,深5mm的洞;水泥路面上的点位应钻一深20㎝,直径5cm的园孔,把测量标志用混凝土镶嵌进去。
2000年地形测绘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1. 项目概述本技术设计书旨在详细描述2000年地形测绘项目的测绘(航测)技术设计方案。
2. 项目背景地形测绘项目旨在获取地表地形的准确数据,以支持相关领域的规划和决策。
本次项目计划于2000年进行,需要使用测绘(航测)技术来获取目标地区的地形数据。
3. 技术设计方案3.1 测绘方法为了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本项目将采用航测技术进行地形数据的获取。
航测技术能够高效地覆盖大面积地区,并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3.2 测绘设备本项目将使用先进的航测设备,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激光扫描仪。
GPS技术将用于确定飞行器的精确位置和轨迹,激光扫描仪将用于获取地表地形的三维点云数据。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绘数据获取完成后,我们将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主要包括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滤波、配准和重建等处理,生成数字地形模型。
同时,还将进行地形特征提取、等高线生成等分析工作,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4. 时间计划本项目的时间计划如下:- 项目准备阶段:2000年1月至2000年3月- 数据采集阶段:2000年4月至2000年6月- 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2000年7月至2000年9月- 报告编制阶段:2000年10月至2000年12月5. 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 数字地形模型- 地形特征提取结果- 等高线图- 技术设计报告6. 风险管理本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测绘设备故障、天气条件限制等。
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应对风险,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以上是对2000年地形测绘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方案的简要描述,具体的实施细节将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制定和完善。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前言1、设计目的: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读与使用测量规范,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的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依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并掌握布设等级控制网的全过程,包括编写技术设计(课程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检核与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实习报告)等部分。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2、任务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1000地形图的测绘。
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1000地形图测量布设D级GPS 点及5级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3、测区概况:本测区位于东经123°41’15”、北纬41°07’30”附近的本溪市xx后坡周围,面积约2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多断崖,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163m 至553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细河贯穿整个测区,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4、测区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三等点A1、A2、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S1、S2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根据设计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起算数据列表如下(表1)点名标志纵坐标y横坐标X高程备注狮子头山(A1)埋石559437.00058211.000423.1三等点xx(A2)埋石559821.00055071.000553.8三等点S1埋石213.9一等水准S2埋石229.4一等水准二、测量规范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