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常见问题探讨
- 格式:ppt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3
【初学者必看】关于血培养从接收到阳性处理的常见7问。
关于血培养从接收到阳性处理的常见7问,不清楚的都来看看吧。
一、接到血培养瓶后的验收重点有哪些?1、除了常规的外观及病人信息检查外,需要通过刻度检查血量是否充分或超量,不合格的要标明,并备注告知临床;2、延迟送检的标本,要观察瓶内的絮状物、溶血、凝块、浑浊、密集小气泡、白色颗粒,如发现疑似生长信号时,应立即直接涂片镜检并转种平板。
二、收到不合格血培养标本如何处理?1、若是病人信息不对、瓶子破裂、明显污染及凝固时,应立即拒收并报告临床,做好记录;2、若采样时间与收样时间小于2小时,可重新采集不合格那一瓶,若超过2小时,建议其另外追加一次双瓶血培养,对于瓶子用错,如:儿童使用了成人瓶等,应重新正确采集。
三、收到合格血培养标本应如何处理?1、传统手工法每天早晚观察2次,若无菌生长将其混匀。
当可以生长时,用注射器无菌抽取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细菌,应立即报告染色结果,并转钟平板及记录,阴性菌加种一个巧克力琼脂,阴性杆菌再额外加种一个MAC或EMB或中国蓝平板。
2、若为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就直接装载其中,仪器报阳时,按上述步骤处理。
四、血培养瓶培养过程中应如何观察和处理?1、传统手工培养为静置培养,在未振摇之前观察瓶内有无絮状物、均匀混浊、溶血、凝块、液体表面是否有菌膜,底部血细胞与液体交界处是否有白色颗粒,轻轻振摇时液体中是否有大量密集细小的气泡等来判断是否为阳性。
2、也可以每天或者每隔12-18小时盲种一次,但增加了污染了机会。
3、若培养至第7天仍未生长,可再进行一次盲种,仍无细菌生长可报告阴性。
4、自动培养可不必盲种,5天未报阳可直接报告5日培养无细菌生长,因为大多数真阳性发生在3天内,部分苛养菌发生在3-5天内,5天后报阳的多为污染菌。
特殊细菌需要额外延长培养时间,比如:布鲁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
阳性瓶按前面步骤处理。
五、疑似有菌生长,但转钟又不生长的原因是什么?1、培养环境不当,如缺乏CO2、厌氧或为微需氧条件;2、缺乏被检菌生长的特殊营养物质;3、转钟时间不够长,有些细菌生长缓慢易被漏检;4、存在抗菌药物;5、假阳性,比如血液中红细胞碎片过多而呈现浑浊,输注脂肪乳导致液体浑浊等六、若血培养仪提示有细菌生长,但革兰染色未见细菌如何处理?1、应补充吖啶橙染色检查弯曲菌和布鲁菌,发现细菌使用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
浅析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血培养是一种经常用于诊断血液感染的技术,它可以检测出病造菌在血液中的存在并确定其种类。
然而,血培养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误差和不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讨论一些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
样本采集和处理正确采集和处理血液样本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
样本采集前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服用了抗生素和药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生长微生物造成影响。
正确的采集方法是在消毒后采用无菌技术,在选择适当位置时避免污染。
收集后,应立即推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样品处理方面,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可以减少细胞破坏和酸化,这对于细菌生长很重要。
正确的存储温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应该在4摄氏度存储,以防止血细胞崩解和细菌的生长。
培养条件血培养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这将有助于细菌的生长和展示。
温度和环境条件对血培养影响很大。
理想的温度范围是35-37摄氏度,这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同时,适当的压力和气体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氧气水平必须保持在最优范围内,在压力方面,细菌需要压力,以便细胞壁可以稳固地固定。
培养时间血培养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这将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展示。
准确的培养时间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活跃性。
对于某些细菌,培养需要一天,而对于其他细菌,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进行血培养时,要注意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检查是否存在可视的污染和异物。
实验室技术和操作实验室技术和操作也是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之一。
在进行血培养时,要遵循操作规程,因为技术操作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污染和表面微生物的发展,这会影响准确的结果。
而且,手套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和无菌,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污染。
结论准确的血培养对于治疗和诊断血液感染至关重要,理解和掌握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是正确诊断的重要保证。
在样本采集和处理,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和实验室技术和操作方面的细心和谨慎将有助于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血培养检验中常见的10大问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1. 什么是血培养检验?血培养检验是一种检测血液中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方法。
通过将少量血液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提供的适宜环境,可以促使微生物繁殖生长,从而检测出血液中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
2. 为什么要进行血培养检验?血培养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时,医生会考虑进行血培养检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3. 血培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在进行血培养检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采集标本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外界污染。
其次是及时送检,避免样本在采集后长时间保存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另外,应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4. 血培养检验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在进行血培养检验时,常见的问题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培养时间过长、污染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检验时需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5. 血培养检验的结果如何解读?血培养检验的结果一般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情况。
阳性结果表示在培养基上检测到了致病微生物,阴性结果则表示未检测到。
根据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感染,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6. 血培养检验需要多长时间?血培养检验的时间一般在24-48小时左右,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急诊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有些实验室可以加快检测过程,提供快速的血培养结果,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7. 血培养检验的成本如何?血培养检验的成本会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医疗机构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血培养检验的费用不会太高,但如果需要进行多次检测或者选择特殊的培养基,则费用可能会增加。
8. 如何避免血培养检验中的误诊?为避免血培养检验中的误诊,首先是要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避免外界污染。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不仅仅依靠血培养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血培养检验中常见的10大问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问题1:涂片与培养结果不一致分析血培养瓶阳性报警,革兰染色涂片查见细菌,但转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延长培养时间(对于某些生长缓慢的革兰阴性杆菌)血培养阳性瓶转种后,实验室一般培养24-48h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只能满足大多数细菌,但是忽略了一些生长缓慢的细菌(如军团军属,布鲁菌属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碰到该情况应该把培养物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延长培养时间,最多可以是2-4周。
第二种:需要添加营养成分和特殊生长因子,例如乏养菌属和颗粒链菌属可转种含有维生素B6、半胱氨酸及营养成分高的血琼脂平板,可以种卫星试验。
第三种:营养要求高(上述情况还不生长)可以用血培养瓶肉汤配制培养基。
问题2:如何鉴别假阳性和假阴性血培养瓶阳性报警后,抽取培养瓶内肉汤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镜检找不到细菌,也可以通过分离胶促凝管对细菌进行离心富集,然后取离心后分离胶上面的灰白色沉淀进行革兰染色,或者再采用瑞氏染色后镜检。
若仍未查见细菌,且仪器没有生长曲线表现,可以认为是假阳性。
血培养仪器不报警,但是培养物查见细菌,转种平板也有细菌生长,即为假阴性。
问题3:如何鉴别染液沉渣,白细胞,酵母菌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的镜下形态完整,边缘清晰,染色均匀;而染液沉渣的形态各异并且边缘模糊,染色不均。
转动显微镜微调焦距,细菌没有折光性,而沉渣则相反。
白细胞核的形态多样,结构有疏松和致密之分,染色深浅不均;而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均匀。
问题4:血培养阳性报警,有生长曲线,涂片革兰染色找不到细菌如果血培养阳性报警,且有生长曲线,就一定有细菌生长。
由于有些细菌与染液沉渣混在一起,不易分辨,可以通过分离胶促凝管对细菌进行离心富集,然后取离心后分离胶上面的灰白色沉淀进行革兰染色。
或者重新取阳性血培养瓶内培养物涂片做瑞氏染色。
在瑞氏染色涂片中可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没有过多的细胞碎渣干扰镜检,易查见形态清楚的染色为蓝紫色的细菌,但是瑞氏染色不能分辨病原菌的阴阳属性。
血培养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发布时间:2021-03-22T01:50:27.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作者:郭菲[导读] 血培养是一种将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而进行病原菌确定的人工培养方法,其检验过程较为严格,需要满足特定的湿度和温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满足病原菌快速生长繁殖的营养需求,这也说明了血培养检验与其他血常规、尿常规相比,耗时更长。
郭菲阿坝州中心血站四川阿坝州 624000血培养是一种将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而进行病原菌确定的人工培养方法,其检验过程较为严格,需要满足特定的湿度和温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满足病原菌快速生长繁殖的营养需求,这也说明了血培养检验与其他血常规、尿常规相比,耗时更长。
血培养检验作为目前临床上血流感染诊断的重要途径,在检验的过程中会受到操作不规范化的影响,导致血培养检验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检验结果的质量。
在此,我们简单了解血培养常规检验,找出在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严格遵循血培养检验的操作流程,以保证血培养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什么是血培养检验?在临床上,血培养主要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以及浓度败血症的病因学诊断中,通过仪器的系统监测,可以在48h内监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菌血症。
但是,有的病原体具有培养难度大的特性,因此此类病原体在血培养检验中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完成培养期的工作要求,在采用现代化血培养监测系统时,一般在5~7d内可以被检测出。
在诊断血流感染疾病方面,血培养检验的阳性率高低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客观反映出血流感染疾病患者内存在的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同时在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在对入院的危重病人,未采取系统性康生治疗的基础上,也应即使进行血培养检验。
二、血培养检验中常见的问题1.送检率低。
在临床上,血培养能够做到直接从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从而为临床医生的疾病判断、治疗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在血流感染源病原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液培养常见问题血培养是一种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目前是临床上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也是获得血流感染病原菌,并进行下一步鉴定药敏试验的主要途径。
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但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和18.4%。
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科室精心分离鉴定。
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在什么时间采血最好?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 0.5~1h 内采血;也可于寒战或发烧后 1h 进行;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无需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厌氧培养能提高厌氧菌感染患者的诊断率;提高临床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注:(1)厌氧瓶除了检出厌氧菌,另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菌科细菌以及苛氧菌的检测有优势。
(2)资料显示 16% 的链球菌和 17% 的肠杆菌科细菌血培养时仅厌氧瓶报告阳性。
(3)有研究者对 7072 份同时做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分析显示,640 份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 9%,其中需氧和厌氧瓶同时阳性为 55%,仅需氧瓶阳性为 26%,仅厌氧瓶阳性为 19%。
研究显示需氧瓶有 9% 比厌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而厌氧瓶有 5% 比需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
采血量和血培养的数量采血量: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病人血培养中获得的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
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
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为10ml,血液和肉汤比一般推荐为1:5~10。
血培养污染及判定【摘要】本文探讨了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及判定方法。
血培养污染主要由于皮肤消毒的不彻底和采血技术不当所致,CNS等菌一直是血培养污染最常见的菌种,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判读假阳性血培养的金标准,但是可以通过静脉穿刺而不是静脉导管抽取血标本、采用双针头技术、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及由受过培训的静脉采血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采血等一些方法来降低血培养污染率。
【关键词】血培养;假阳性;判定血培养是用来确立诊断菌血症最为直接、也是最明确的方法,血液培养结果直接影响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状态、是否应该用抗生素治疗,以及选择治疗抗生素种类。
在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血培养污染的主要原因血培养的污染可能发生于血培养操作的任何阶段,但大量的证据表明,皮肤的正常菌群是血培养污染的最常见细菌,这说明皮肤消毒的不彻底和采血操作的技术不当是假菌血症的主要原因。
采血过程中,血液易受到皮肤表面菌丛污染,常导致血液培养结果与患者感染状态无法判别的情形。
根据Weinstein等发现,在所有血液培养结果报告中,有将近一半(42.9%)被认为是污染。
2 血培养污染菌的主要来源2.1 在外周静脉穿刺时,因局部皮肤消毒不全,细菌随针刺带入被检血液而被培养出来。
2.2 长期留置血管导管的患者,其导管长期暴露于皮肤外界,而造成这些菌丛的移生。
这些患者的血液培养也常常由这些导管处采血,经常会在采血过程中将导管内移生的细菌带走而培养出来。
3 常见的血培养污染菌3.1 造成血液培养污染的菌丛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少数的厌氧菌。
3.2 革兰氏阳性菌中,造成污染的机率远大于感染者,包括:CNS、Bacillus species、Corynebacterium species及其它革兰阳性杆菌。
3.3 厌氧菌中造成污染的机率远大于感染者,包括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ropionibacterium species[2]。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分析前因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进行分类、汇总,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等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原因分析;防范对策血液标本的规范采集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判断的重要依据[1]。
血液标本不合格将会导致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不准确,检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经检验人员验收筛选出不合格标本108例,所有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至检验科。
1. 2 方法对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2 结果在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占不合格标本的前三位。
见表1。
3 讨论3. 1 原因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采集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电脑扫描试管没有成功或是没有准备好试管,导致采集血液标本不准确或不完整;②操作者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自身条件有限如血管条件不理想或肥胖以及小孩,采血困难或抽血时间过长以导致血液凝固等不合格情况的发生;③采血管过期或试管漏气,血液标本出现凝血问题或采集血量不足,影响检测结果;④护士对血标本的保存不规范,如放置温度太或太低;⑤运送工人运送操作不规范,如转送过程中太过于震荡,造成血液标本溶血等。
3. 2 防范对策要保证采集到的血液额标本合格可用,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①采血者需加强专业技能,掌握检验标本留取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