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系列——燕京八景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1
燕京八景介绍燕京八景是指北京市区内的八个风景名胜区,分别为紫竹院、颐和园、圆明园、长春真人、朝阳门、明十三陵、玉渊潭公园和天坛。
这八个景点分布在北京市区的不同地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紫竹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紫竹院以其美丽的庭院和古老的建筑而闻名,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和平和。
紫竹院内的紫竹林更是一大特色,这里的竹子高大茂密,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巨大,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和景观,如长廊、大殿、湖泊等。
这里是游客欣赏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理想之地,也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又一代表作。
圆明园曾是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只能看到破败的遗址。
尽管如此,圆明园的废墟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长春真人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古庙,是道教的圣地之一。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长春真人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
朝阳门是北京市区内的一座城门,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之一。
朝阳门曾是古代北京城的南大门,也是皇帝出行的通道。
如今,朝阳门已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有各种商场、餐厅和娱乐场所,是人们购物和消遣的好去处。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西北部。
明十三陵包括了十三座陵墓,每座陵墓都有其独特的建筑和文化价值。
这里是了解中国古代皇家陵墓建筑的理想之地,也是探寻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遗址。
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区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湖泊、山岳、庙宇等景观,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玉渊潭公园还是观赏樱花的热门地点,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前来欣赏樱花的美丽景色。
旧京拾遗略(十四)燕京八景古今考(下)燕京八景源自金章宗完颜璟,钦定于乾隆。
虽然乾隆时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观已经不在,有些景观被讹传,但尚有一些可以见得到。
如卢沟晓月,如太液秋波,如玉泉垂虹。
而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燕京八景几乎一景都没有了。
每每翻阅古籍,读至此处,不免落寞愁怅。
但转念一想,沧海桑田,无常乃万物之本性,又何必苛求今人能见古时月呢?玉泉趵突玉泉山在万寿山(颐和园)以西五、六里,山上有泉,古籍称之为“玉泉诸泉”,也就是说玉泉山的泉水不止一眼。
山上山下,皆有泉水。
泉鸣声如玉佩叮当,泉水或从山腰瀑布高悬,或在山间流转,“逶迤曲折”,“雪涌涛翻”,“色如素练”,如彩虹垂落,因此金章宗完颜璟称之为“玉泉垂虹”。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把玉泉山的泉水钦定为“天下第一”,于是修《日下旧闻考》的于敏中拍皇上的马屁,把玉泉山之泉与天下第一泉——济南趵突泉相提并论,改“玉泉垂虹”为“玉泉趵突”。
愣说原来的“玉泉垂虹”是“耳食”,意为只是名字好听,其实“名不符实”。
乾隆为什么把玉泉山的泉水定为天下第一呢?说起来也有意思。
据《御制玉泉山天第一泉记》所载,皇上有一只银斗,每到一处,就让内侍用银斗精确测量一下当地名泉的水,看哪里的水重量轻。
皇帝认为重量轻的水味道一定甘甜,喝了能祛病延年。
最后测量的结果是:玉泉山的水重一两,济南珍珠泉的水重一两二厘,杭州虎跑泉的水重一两四厘,苏州虎丘的水一两一分。
由此可见,天下泉水,只有玉泉山的水最轻。
除此之外,只有雪水煮过之后比玉泉山的水轻三厘,但雪水不能常有,因此乾隆钦定玉泉山泉水为“天下第一”。
可见,所谓玉泉趵突,并不是在说景,而是在品水。
如果说景致,还是应该叫“玉泉垂虹”。
虽说“玉泉垂虹”被改成了“玉泉趵突”,但留下来的诗却都是在赞美“玉泉垂虹”,可见马屁代替不了民意:雪波碧拥千崖高,落花点点浮寒瑶。
日斜忽有五彩气,飞上太空横作桥。
卢沟晓月卢沟桥在北京城西南四十里,跨永定河,又叫浑河,也就是桑干河。
燕京八景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 太液秋风:“荷芰落霞红,芦蓼汀花白。
”——明·李东阳《太液秋风》
- 琼岛春阴:“树色凝深谷,山光入杳冥。
”——金·李简《琼岛春阴》
- 金台夕照:“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唐·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蓟门烟树:“树木葱茏,烟霞缭绕。
”——明·杨荣《蓟门烟树》
- 西山晴雪:“西山晴雪晚来佳,六出纷霏玉作花。
”——元·黄溍《西 Shan 晴雪》- 玉泉趵突:“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
”——元·袁桷《玉泉趵突》- 卢沟晓月:“河桥残月晓苍苍,照见卢沟野水黄。
”——元·尹廷高《卢沟晓月》- 居庸叠翠:“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气高,关北秋风凉。
”——明·李东阳《居庸叠翠》。
燕京(北京)八景居庸叠翠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著名的古关城,所在峡谷属于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关城附近自然风景十分壮美,城关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溪谷中间,两旁群峰起伏,重峦耸叠,山花野草,葱茏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春秋战国燕国就要扼控此口。
秦代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因此得名居庸关。
南北朝居庸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
公元1450-1454年居庸关城多次改建,屡经缮治。
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
蓟门烟树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春秋战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
1267年开始建设元大都城墙,于1276年建成。
1368年(明洪武元年)攻克元大都后,随即将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遂废元大都北土城。
明朝在原来元代城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起来,并将元代的北城南移1千米,重新建筑明城墙。
卢沟晓月卢沟即永定河,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来交通要津。
卢沟桥拂晓晨景,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晓雾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故称“卢沟晓月”。
1189年于金大定29年开始修建。
1412年——1555年小范围地修桥6次康熙元年——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1697年卢沟桥毁于洪水。
2008年因奥运会要求,填水创造景观。
玉泉趵突又叫玉泉垂虹。
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西侧。
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浏得名。
因它的泉源旺畅,从雕龙口中喷射出来,很象雪花,故又名“喷雪”。
燕京八景海淀境内有几景?作者:徐征(北京)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7期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自南朝沈约于扬州东阳郡当太守,在郡东南濒临婺江,盖了一座高楼,名叫“玄畅楼”,余暇的登楼游眺,写下“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等诗句,状景抒怀,总题为《八咏诗》因此得《八咏楼》美名,人们慕名远来瞻礼。
唐朝崔颢登上玄阳楼写了首《题沈隐侯八咏楼》五言律诗。
同时代的崔融也曾在楼头做过咏题。
到了金元之际八景诗风起来。
所谓“八景”是人们对一个地域、一个景点所体现出的历史、地理、景观、文化、风情的综合与概括,它以四字形式;分别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中国形成特有的文化形式,即八景文化。
这种文化形式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传衍到了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
燕京八景的意义一是开启了北京题名景观的先河;二是提升了北京园林景观的开发。
燕京八景是区域的积淀物,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有代表性的地域“徽记”。
燕京八景是“好古”积习,而今人对古时燕京八景的成因缺乏了解,容易闹出笑话来。
因此有必要尊重历史,严守事是求实,择善而从。
燕京八景又名燕山八景,指的是北京古时八个景观。
致于它的起源最早见金代古籍《明昌遗事》,始列燕山八景,金章宗于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年),邀集文人学士游历中都,经过此较胪选,名为太液秋风、琼鸟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在今海淀区境中燕京八景有几处?余以为有两处即西山积雪、玉泉垂虹。
八景中有两处是描写中都皇家行宫的景点,且具地貌特征的自然风光。
一是西山积雪。
西山风景优美,唐宋以来已经成为寺院荟萃之地。
“西山积雪”则是西山雪后的著名景观。
金世宗在香山一带建造规模宏大的“大永安寺”兴建了行宫,后来金章宗构筑了祭星台、会景楼、又有西山积雪景点。
金大定十年(1170年)宋使范大成到中都适值重阳,中都大雪,西山皆白,即兴赋诗:“九日朝天种落驩,也将佳节劝杯盘。
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北京的“燕京⼋景”都是哪⼋景?
提起⽼北京的⾃然景观,很多⼈都会说:“燕京⼋景啊!”⾜见燕京⼋景在⽼北京⼈中的名⽓。
燕京⼋景是⽼北京著名的⼋处景点,产⽣于⾦代。
关于北京地区“⼋景”的最早记载,是在⾦朝的《明昌遗事》中。
明昌时⾦章宗的年号,当时所起的名⽬叫“燕⼭⼋景”。
今天我们所说的燕京⼋景中的“⼋景”分别是:
太液秋风(中南海);
琼岛春荫(北海公园);
⾦台⼣照(⾦台路);
蓟门烟树(西⼟城);
西⼭晴雪(⾹⼭、⼋⼤处);
⽟泉趵突(⽟泉⼭);
卢沟晓⽉(卢沟桥);
居庸叠翠(⼋达岭)。
此⼋景实在乾隆⼗六年,也就是1751年,乾隆皇帝亲⾃主持更订的,在每⼀景点的所在地还竖⽴御碑⼀通,正⾯是钦定的⼋景名称,背⾯是七律诗⼀⾸。
燕京⼋景的出现,对后来的风景点建设产⽣了巨⼤的影响。
从此之后,⽆论“⼗室之⾢,三⾥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景诗歌矣”。
现代园林、庭院绿化也借鉴燕京⼋景建造景点,推动了北京园林建设的发展。
“燕京八景”好风光,有些正适合春季打卡“燕京八景”得名于金代明昌年间,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闻名遐迩,清代乾隆皇帝主持御定八景,此八景中有几处正适合春季观赏,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琼岛春阴资料图资料图“琼华瑶岛郁嵯峨,春日轻阴景色多。
云护凤楼松掩映,瑞凝仙掌竹婆娑……”这是乾隆来北海公园的琼岛游玩时,望着满目盛景,兴之所至,所题写的一首诗,并随笔写下“琼岛春阴”四个大字。
从乾隆皇帝的诗中可以看出,当年,琼岛春色之美,让人心旷神怡,不愧为“燕京八景”之一。
资料图春光明媚的三月中下旬,北海公园天蓝水碧,翠柳拂岸,白塔之下,桃花绽放,伴着一池太液,映衬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资料图“琼岛春阴”碑矗立在琼岛的东北角。
从北海公园的东门进入,跨过汉白玉石桥向右一转,就能看到。
这块碑为长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良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每年三、四月,石碑旁金黄灿烂的连翘和紫色云雾般的丁香花开始吐露芬芳,古色古香的石碑与沁人心脾的花儿相映成趣,引得游客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北海公园丁香花资料图附近游玩推荐: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什刹海、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南锣古巷金台夕照地铁十号线金台夕照站得名于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
金台典故出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燕昭王“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即用重金广纳天下豪杰。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后一小段时间有太阳光线的照射,因台子地势较高所以呈现出一片金色。
如今,东三环中路23号还保留着“金台夕照”碑,碑正面有“金台夕照”四字,背面有七言诗:“九龙妙笔写空蒙,疑似荒台西或东。
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
遗迹明昌重校检,辜然高望想流风。
”附近游玩推荐:国贸商城、日坛公园、世贸天阶、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富国海底世界、三里屯太古里西山晴雪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西山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
燕京八景指的是哪八景?“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得名于金代明昌间,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名闻遐迩。
明代李东阳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风”、“东郊时雨”并赋《十景》诗,所以又有“燕京十景”之说。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
燕京八景的出现,对于后来的风景点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此之后,无论“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
现代园林、庭院绿化亦借鉴燕京八景,建造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太液秋风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东岸万善门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
《燕京八景图》中记述说:'天气晴明,日月晃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
'乾隆诗中有'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之句,故叫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在中海的建筑水云榭上,刻有乾隆皇帝亲题:“太液秋风”四字。
站在水云榭四望,北面是北海的大桥,背倚琼岛白塔,南面可越过宽阔的水面遥望瀛台;东岸万善殿、千圣殿是近景;西岸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千顷,近处荷花映日,景色宜人。
水云榭建于康熙年间,康熙专门写了一首《水云榭闻梵声诗》:“水榭围遮集翠台,熏风扶处午后开;忽闻梵诵惊残梦,疑是金绳觉路来。
”后来乾隆皇帝也附合诗一首:“后无心出岫,水不舍长流;后水相连处,苍茫数点鸥。
坐席生烟后,石栏俯秋水;空明是我心,何如漆园吏。
”琼岛春阴琼华岛位于中都城东北郊,金帝在太宁宫避暑时曾驻跸在这里。
岛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
金末道士丘处机在《琼华岛七言诗》中赞道:“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绕殿扶,……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
”元人陶宗仪形容“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
老北京_燕京八景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宋、元以来,我国各地的史志书中,出现了北京地区"八景"的记载。
至于为何非用"八景",有待进一步考证。
北京地区的八景,最早见于金朝的《明昌遗事》中,明昌是金章宗的年号,所记名目叫"燕山八景"(见下表)。
元代《一统志》所记载的"燕山八景"有二处与金代的名称不同,即太液秋风叫太液秋波;西山积雪叫西山霁雪。
明代的《宛署杂记》中叫"燕台八景",其中有三处与金代的名称不同,即太液秋风叫太液睛波;琼岛春阴叫琼岛春云;西山积雪叫西山霁雪。
至于"燕京八景"的称谓是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宛平县志》中出现。
其中名称与明代的只有一字不同,即玉泉"垂"虹叫玉泉"流"虹。
到了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在每一景点所在地,树御碑一通,正面是钦定的八景名称,背面是七律诗一首。
今以乾隆钦定燕京八景景名为依据,讲述于后。
燕京八景名称的沿革金代: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元代:太液秋波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明代:太液睛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清代 (康熙年间):太液睛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流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清代 (乾隆十六年):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增加几景:南囿秋风东郊时雨银锭观山西便群羊。
《天净沙---玉泉垂虹》巉岩素练凌空宛然趵突流虹涛捲珠翻雪涌跳波雷动泉封一品乾隆注: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
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
玉泉山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
燕京八景古与今何谓燕京八景?燕京的燕,当然是来自北京城北的燕山,先秦的燕国也是因地得名。
大约一千年前,这座古来的军事贸易重镇成为了辽国的南京,始称燕京。
后来它又演变为金朝的中都,元朝的大都和明清的北京。
而所谓八景,就与这期间的三位皇帝紧密相关。
金朝的第五位皇帝,热爱汉文化的金章宗喜好游山玩水,巡游狩猎的足迹遍布了燕郊大地,据说他莅临圈点的许多景致,就是燕京八景的前身。
而如今我们能找到的最早完整描绘这八个景点的文字图画,却是来自明朝永乐年间。
当时的翰林院编写了《北京八景图诗序》,收录“前代士大夫赋咏”的一百多首八景诗,并配上八幅独立的《北京八景图》装裱成卷。
据说这是为明成祖朱棣筹备迁都所作的舆论准备暗示国民,迁都到这个美景如云的地方是明智而优雅的。
而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则亲自主持给几经变更的燕京八景定了名,并郑重其事地在每个景点所在地竖了碑,题了字。
从金代到今天的800多年中,八个景点的内容、名称、地点都发生了多次变更,但燕京八景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山水融融、柳绿花红的美丽风光。
“春夏秋冬朝夕水火”,八景各占一字,可以说,它们代表了北京的不同风貌,也默默记载了这座首都的历史变迁。
1、琼岛春荫都会里的蓬莱仙山高处玉为台,五色春云拂曙开。
缥缈映空连禁液,氤氲承日护蓬莱。
——明·郑缉只要在暮春时节游览北海公园,太液池碧波中那座葱郁的小岛和山顶的白塔,总会首先吸引我们的目光。
从北海东门进园,跨过陟山桥,穿过五彩牌楼,就站在葱绿的琼岛前了。
琼岛就是琼华岛的简称。
顺着岛上小径望塔上山,身边除了青松翠柏,还有桃花、迎春、丁香、合欢,从初春到夏末,变着样地给琼岛换上不同颜色的衣裳。
金代,开始以琼华岛为中心兴建中都的离宫,金世宗从北宋皇家园林里“借”来许多太湖石,营造自己的仙境。
太液池和琼岛、团城以及现在中南海里的瀛台,模仿的就是传说中东海里三座仙山,瀛台代表瀛洲,团城代表方丈,琼岛代表的就是蓬莱。
后来,这里索性成了道院,是名副其实的道家仙境,而春荫的“春”字,也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含义。
清代燕京八景是指明朝灭亡后,清朝时期北京城的八处著名景点,这些景点大多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有关,成为当时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
1. 琼岛春阴:指北京西北郊的琼岛,春季时岛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2. 玉泉夜月:指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玉泉山,夜晚月光照耀在山上的泉水上,美丽动人。
3. 太液秋风:指北海公园内的太液池,秋季时池面上的荷叶和芦苇摇曳生姿,景色宜人。
4. 卢沟晓月:指卢沟桥,夜晚月色映照在桥上,景色宜人。
5. 西山晴雪:指北京西郊的西山,冬季时山顶积雪,晴天时阳光照耀在山顶上,景色壮观。
6. 平台远跳:指北京城内的一个高台,可以远眺城市全景,是当时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7. 白塔夕照:指妙应寺内的白塔,傍晚时分夕阳照耀在白塔上,景色壮观。
8. 景山红叶:指景山公园内的红叶,秋季时红叶满山,景色优美。
这些景点在清代时期备受推崇,成为当时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
写作文北京的景色你知道燕京八景吗!!!我来给你说说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指北京的八处名胜古迹。
八景之说始于金明昌年间(1190年),但八景之名历来传说不一。
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为;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并有乾隆帝亲笔御题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满四方……另外,北京还有“后燕京八景”:一、东郊时雨(朝阳门外)、二、南囿秋风(南苑一带)、三、银锭观山、四、西便群羊(西便门外)、五、燕社鸣秋(黄村镇东南)、六、长安观塔(庆寿寺)、七、回光返照(东单北的二郎庙)第八景最佳答案是;朝阳公园。
需要向您说明的是;北京还有“后燕京八景”,除了“银锭观山”在什刹海一带还有名气,其它已经不知去向。
银锭桥在什刹海与后海之间,是一微拱石桥,形状像银锭,故名银锭桥。
桥东是宽阔的什刹海,桥西为狭长的后海。
站在桥上西望,近处可见两岸杨柳轻拂水面;远眺可见绵亘叠嶂的西山。
由远山近水,翠柳银河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在闹市之中实不多见。
其奇特之处在于只有站在桥上才能领略此景,一旦下桥,景色全无。
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五一节时,我就去了那儿,如果你也有兴趣的话,就跟我一起去一饱眼福吧!海风吹拂着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海风徐徐吹过我的脸庞,惬意极了。
导游小姐温柔地说:“这里是著名的风景区——成山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岸线的最东端,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的好望角’,这儿有山,有水,有绿色,说明这儿有仙气,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沿着“走天涯”的游览线路,走了几级石梯,浪急的海水和奇形怪状的大石头映入了我的眼帘:海浪扑到礁石上,,伴着哗哗的水声,溅起一串又一串雪白的浪花,像一条吮吸沧海的巨龙。
再看那石,有的像躲进外壳中胆怯的小乌龟,有的像一个皮球,滚圆滚圆的…… 继续向前走,西面山峦也看得更加明显。
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姿态万千的鹅卵石,而且时不时落下几滴被溅出的黄海水,再加上云雾缭绕的天气,你想走稳,必须小心翼翼的。
燕京八景是哪八景燕京八景分别为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局庸叠翠、琼岛春阴和蓟门烟树。
燕京八景又被叫做燕台八景和燕山八景等,在金代明昌时期得名,由于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八景中又增加了南囿秋风和东郊时雨两景,并赋予了《十景诗》,所以又有着燕京十景之称。
太液秋风是指太液池的景色,太液池位于中南海。
中南海至蜈蚣桥,北至金鳌玉栋桥,是中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
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
琼华岛位于中都城东北郊,金帝在太宁宫避暑时主要驻跸在这里。
琼华岛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
燕山八景原有道陵夕照,后改为金台夕照。
道陵为金章宗陵,位于中都西南大房山。
金代定都后,海陵王选址大房山云峰山修建金帝陵墓。
“金台夕照”的景观,一直是北京东南城的文化景观。
古刹夕照寺、学府金台书院等,都和“金台夕照”有关。
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西山晴雪,燕京八景之一。
西山晴雪主要泛指西山雪景,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积雪之说。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
所说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带。
香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玉泉山风景秀丽,泉水清澈,晶莹如玉,山以泉名,故名玉泉。
金章宗于山麓建芙蓉殿,辟为玉泉行宫。
由于这里水清而碧,澄洁似玉,"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因而当初定名"玉泉垂虹",成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
八景这种形式常见於中国各地,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八景之说历经数代,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历史上的燕京八景不同历史时代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均有不同。
金代燕京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元代燕京八景为:太液秋波、琼岛春荫、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明代燕京八景为:太液晴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清乾隆之前的燕京八景为:太液晴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流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乾隆皇帝修订的燕京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太液秋风太液秋风指的是皇家宫苑西苑,由北海、中海和南海三部分组成,太液秋风描述的是西苑水域在秋季晴空下的景色,乾隆御书太液秋风碑位於中海东岸水云榭中。
[编辑]琼岛春荫琼岛春荫指的是北海琼华岛,琼华岛上兼有永安寺白塔,岛上树木茂盛,有传说指岛上常有云雾缭绕,琼岛春荫就是对春季琼华岛上绿树白塔掩映的景观的描述。
乾隆御书太液秋风碑位於琼华岛西坡悦心殿门前。
[编辑]金台夕照金台夕照所指的地点不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金台是朝阳门外关东店金台路附近,有人认为金台夕照指的是广渠门内夕照寺。
金台典出於燕昭王筑黄金台广纳天下贤士的历史故事。
【燕京八景】之六《金台夕照》朗诵:碧海青天金台夕照燕京八景之六作者:四世同堂朗诵:碧海青天郭隗献策黄金台,出自战国聘人才。
昔燕昭王求复兴,广纳贤人筑高台。
千两黄金置其上,奇人异士投奔来。
金人慕其好贤名,中都城内建土台。
日薄崦嵫斜阳映,千秋灵气尚徘徊。
实景虚无在何处,年代久远难告白。
兴建地铁十号线,乾隆御碑地下埋。
金台夕照为一站,观碑怀古抒情怀。
《金台夕照沿革》金台夕照,又称道陵夕照,在金元之际已遭破坏,到明代因年久失修,仅有残迹。
现为北京的一处遗址景观。
明代诗人储巏有《大房山金源诸陵》诗曰:长白山高朔漠连,金源风致故依然。
千秋魂魄犹思沛,万里丘陵却到燕。
感事重翻江统疏,伤心莫问靖康年。
幽兰一尽雄图歇,汝水悠悠入墓田。
乾隆依据历代的诗及其有关记述,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诗,概括了黄金台的历史情况。
诗曰:九龙妙笔写空蒙,疑是荒基西或东。
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辨方孟任小童。
遗迹明昌重校检;睾然高望想流风。
并立“金台夕照”碑于朝阳门外关东店苗家地教场,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尚可见到已经倒卧的金台夕照碑的形状。
【作者简介】赵同堂,网名四世同堂,研究员,皇城根人,出版四部著作,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国诗》,《作家天地》,《燕京诗刊》,《贵州诗刊》,《诗词月刊》,《当代校园文艺》,《北方诗刊》,《全球华语诗歌大全》,《中国网络诗歌》,《中华诗词》等。
2015年中国城市优秀诗人,文学网古体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特邀主播】【诗画天地】现代诗3-5首;古韵8-10首;原创、专辑首发。
投稿主题:诗画天地投稿+姓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