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血栓性疾病-第九版内科学血液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3.81 MB
- 文档页数:12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一、基础知识;(一)、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动脉血:鲜红色。
HbO2静脉血:暗红色。
Hb空腹血浆:清澈透明餐后血浆:较混浊(3)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
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
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血浆PH 7.35~7.45。
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
体内有酸碱对。
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水血浆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1、红细胞(RBC)(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2)数量: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①:.悬浮稳定性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
测定方法:血沉(ESR)。
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内科学(第九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总结参考《内科学(第九版)》和《考研综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1章总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一)症状(二)体征1. 望诊2. 触诊3. 叩诊4. 听诊(三)实验室检查(四)辅助检查非侵入性检查1.BP测定2.ECG:包括常规心电图、ABPM、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遥测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3.心脏超声检查: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脏声学造影、实时三维心脏超声4.X线胸片5.心脏CT6.心脏MRI7.心脏核医学:SPECT、PET侵入性检查1.右心导管检查2.左心导管检查3.心脏电生理检查4.腔内成像技术:心腔内超声、IVUS、OCT5.血管狭窄功能性判断6.EBM和心肌活检7.心包穿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药物治疗1. RAAS抑制剂(改善HF预后)——ACEI/ARB(1)肾素抑制剂——雷米吉仑、依那吉仑、阿利吉仑血浆肾素活性是AS、DM和HF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不推荐用于ACEI、ARB 的替代治疗。
(2)ACEI(HF首选)/ARB(HF次选)——卡托普利(最早应用)、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1)药理作用:①抑制AngⅡ生成;②保存缓激肽活性(ARB 无);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④保护心肌细胞功能;⑤增敏胰岛素受体。
2)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无痰干咳、高血钾、低血糖、肾功能损伤、胎儿畸形、血管神经性水肿、-SH反应。
3)禁忌症:低血压、双肾动脉狭窄、Scr>265μmol/L (3mg/dl)、血钾>5.5mmol/L、妊娠期妇女、ACEI过敏。
4)临床应用:HBP、充血性HF、MI、糖尿病肾病。
HBP合并HF、MI、AF、蛋白尿、DM、糖尿病肾病。
所有LVEF<40%的HF病人若无禁忌证均应使用ACEI。
注意事项:不主张ACEI与ARB联合应用,因为不能使心衰病人获益更多,反而增加不良反应。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80题,每题0.5分)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是( )A.热溶血试验B.蔗糖溶血试验C.酸溶血试验D.荧光斑点试验E.抗人球蛋白试验2.男性,20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个月,口服羟基脲治疗,白细胞32×109/L,巨脾,4h前出现左上腹剧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绞痛B.胃肠穿孔C.急性胰腺炎D.脾梗死E.肾结石3.女性,4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行换瓣手术,术后使用华法林,近来出现月经过多及血尿,实验室检查:PT延长,APTT、TT正常。
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A.因子Ⅷ、Ⅴ缺乏B.因子Ⅱ、Ⅶ、Ⅸ、Ⅹ缺乏C.过敏性紫癜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关于溶血性贫血的定义,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寿命缩短B.红细胞破坏增加C.骨髓造血功能亢进D.红细胞破坏增加,骨髓能代偿E.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骨髓代偿能力5.下列有关国内HD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HD仅占全部淋巴瘤的8%~11% B.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常见C.淋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E.结节硬化型不易转化6.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B.白细胞计数>50×109/L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D.胸骨压痛(+)E.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7.再障血象及骨髓象特点是( )A.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呈两系细胞或血小板减少B.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C.可见巨核细胞增多,血片中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畸形血小板D.粒细胞停滞于早幼粒阶段,胞质中颗粒粗大E.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减少8.男性,自幼常发生黄疸,贫血检查证实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治疗最好采用( )A.糖皮质激素B.反复多次少量输血C.脾切除D.酌情应用免疫抑制剂E.可不必治疗9.女性,16岁,乏力、皮下瘀斑,白细胞110×109/L,单核细胞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