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826.01 KB
- 文档页数:101
基本概念1. 汽车使用性能: 是指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包括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通过性、机动性、容量利用、质量利用、使用方便性和乘坐舒适性。
)2.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 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称为制动侧滑。
4. 制动跑偏: 汽车在制动时自动向左或向右偏离行驶方向称为制动跑偏。
5. 临界速度与特征车速:对于不足转向汽车,即横摆角速度增益最大稳定值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对于过多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当汽车极其微小的前轮转向角δ都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ω,失去操纵性,出现激转现象时的车速为其临界车速Vcr 。
(当车速为时,的称为临界车速。
)6. 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是指汽车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
它是评价汽车营运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7. 同步附着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8. 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φb ,制动力系数也称附着系数。
指轮胎在不同路面的附着能力大小。
9. 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的能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操纵性,二是稳定性。
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致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10. 汽车走合期:对新车、大修车以及装用大修发动机的汽车,在使用初期汽车各部件处于磨合阶段还不能承受全负荷,该阶段为走合期。
11.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指汽车已达到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用修理的方法恢复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使用期限。
第2章 汽车行驶特性第1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1)动力性能(dynamic force)• 2)通过性(cross-country power ) • 3)制动性 (braking power)• 4)行驶稳定性(running stability) • 5)行驶平顺性(smooth running) •6)操纵稳定性(operating stability)•第2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running resistance)一 汽车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内燃机N —机械能—扭矩M —驱动扭矩MK —牵引N=M •w=M •n •0.1047 M=9.549N/n①.有效功率N :单位时间内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KW) ②.转速n :发动机曲轴单位时间内的旋转次数(n/min) ③.扭矩M :发动机产生于曲轴上的转动力矩。
(N·m) ④.转动角速度ω:单位时间内曲轴转动的角度(rad/s)二 汽车的行驶阻力2.坡度阻力:汽车爬坡时,重力的分力对行车的阻力由于公路纵坡α较小(α<5°) 所以 R i =G · i道路阻力:R R =G·(i+f)2) 惯性阻力:RI=δ · G · a/g(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线性惯性阻力G · a/g 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加/减速产生的旋转惯性阻力) 3) 空气阻力⑴.空气阻力的产生原因①.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
②.车后的真空吸力③.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
当行驶速度在100KM/h,以上,有时一半的功率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K —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将车速v (m/s )化为V (Km/h )并化简,得并化简,得思考题: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行驶,受哪几种阻力的影响?三. 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1.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保证汽车在道路上加或等速行驶,T>=R=R W +R R +R I 减速行驶直至停止:T<R=R W +R R +R I 2.汽车的行驶条件● 必要条件:T>=R● 充分条件:T<=ϕ·G K第2节汽车的动力特性(dynamic characterization)及加减速行程一.汽车的动力因数汽车的运动方程:T=R W+R R+R I受速度影响大的合并,即T-R W=R R+R I即:T-R W=G(f+i)+δ•G · a/g令D=(T-R W )/G,ϕ= f+i(D为动力因数,表示单位重力的后备牵引力,ϕ道路阻力系数)牵引力相同,重量轻的汽车具有较好的牵引性能。
1、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通过性: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操作性:汽车能否按驾驶员的意图沿给定方向行驶的性能。
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吨公里数来表示。
可靠性:在一定行驶路程内发生的零部件损坏及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次数等来衡量。
耐用性:零部件需要更换时已使用的时间来衡量。
劳动保护型: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
它包括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制动性等。
舒适性:为乘员提供舒适、愉快的乘坐环境和方便安全的操作条件的性能。
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性能。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翻倾或滑移。
制动性:在给定的坡道上能制动住以及在较短距离内能制动至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的性能。
2、最高车速: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良好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所能达到最高行驶车速。
加速时间:汽车由I档或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用变速器最低档位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道路坡度。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拌、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车轮中心到车轮运动瞬心的距离。
3、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当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时,由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应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损失的总称。
空气阻力:汽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式组成。
2、道路平⾯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或将之称为平⾯三要素。
3、《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驶时,遇到的阻⼒⼀般有空⽓阻⼒、摩擦阻⼒和(惯性阻⼒)。
5、平⾯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何形状)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同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8、纵断⾯的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9、⼭岭区选线布局有(沿河线)、(越岭线)、⼭脊线三种⽅式。
1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路、次⼲路、⽀路四类。
12、汽车⾏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纵向倾覆和纵向倒溜滑移两种情况。
14、平⾯线形组合类型是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回头形曲线。
15、.纵断⾯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纵坡、竖曲线。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9、展线的⽅式有⾃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的⽅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三种。
25、.⾼速公路的设计标⾼⼀般取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程。
27、⽆中间带的超⾼过渡⽅式有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30、纸上定线的⽅法有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两种。
31、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平⾯、(横断⾯)、(纵断⾯),其中平⾯反映了路线的⾛向。
36、《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于( 3% ),其长度应不⼩于(最⼩坡长)。
37、将合成坡度控制在⼀定范围以内,⽬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
4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设计)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