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课程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944.5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一章政党与政党制度除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还有其他政党,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大民主党派。
哪八大民主党派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这样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竞争性政党制度大不相同。
那么,这一制度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呢?以上问题是这一章将重点阐述的问题。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课政党与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涵义1. 政党的词源就跟铁路、轮船、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事物和概念一样,政党是一个舶来品。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可能?我们中学学历史就知道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中国古代不早就有党了吗?政党怎么可能是舶来品呢?的确,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党”字,但没有“政党”一词。
中国古籍中的“党”有四种涵义:一是指居民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闾胥疏》中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
”党指的是古代地方政权组织。
五百户为一党。
二是指至亲好友;如“睦于父母之党”。
三是指有首领的群体;如“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故以朋党字。
”四是由以上涵义引申出来的政治上的官僚帮派的勾结,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组织:如“诸侯有罪,傅相不举,为阿党”,再如唐朝的牛党、李党。
而且,我们在使用“党”字时,往往以贬义居多,比如“党同伐异”、“结党营私”。
由此可见,中国古籍中的“党”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涵义迥异。
我们现在使用的“政党”一词,来自日语,日语来自英语Party,英语来自拉丁文Pars,本意为“一部分”,后逐渐演进为一个专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一词显然源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