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全一册)》第一单元
- 格式:pptx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48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大连开发区国防高级技校试题库《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本试卷适用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驰骋(chéng)雀跃(yào)寥廓(kuò)B.遏(jiē)制花蕊(xīn)峥(zēng)嵘白垩(è) C.遒(qiú)劲沙渚(zǔ)斥(chì)责休憩(qì)D.潦(liáo)倒宁谧(mì)诅(zǔ)咒潺潺(ch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恋忘返书声朗朗无与伦比心心相印B.蜚声文坛迫不及待功败垂成洗耳恭听C.世外桃园纯洁无暇和中共济熠熠生辉D.沧海桑田梳装打扮秀外惠中游目骋怀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交通事业由于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②下游河床狭窄,河水容易泛滥。
③他已经失败了多次,并不灰心。
④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A.然而故而因而从而B.从而因而然而故而C.故而然而因而从而D.故而从而然而因而4.下面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③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⑤③②④①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A.“娘”我悲切的问:“您要把它们……”B.我想到伟的大禅师庞蕴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C.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达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D.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回忆他母亲的一篇文章,B.《卖白菜》不能因贫穷而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让普通人非同寻常让寻常人不同凡响——《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实施报告一、整体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的整体设计理念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整体上将教师的“教”转化为了学生的“学”,注重“以生为本”,体现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进行教学,抛弃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努力实现课堂翻转。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强化,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巩固了学习成果。
(二)教材及容分析本教材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第三版)上册。
本单元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及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几部分容进行全面分析,按容的不同既分开进行教学,又将各部分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有梯度、有联系、有目标、有方向。
阅读与欣赏部分的三篇文章除语文的文学性之外以教会学生做人、思政教育为目的,做到了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励志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表达与交流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作能力为基础,教会学生做事,助力学生的就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前两部分所学的知识进行访谈活动,让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热爱专业,明白该专业对导游人员的基本要求,从而让学生合理规划中职三年的学习及职业生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德技并修,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本单元容如下表所示:(三)课程定位语文课是中职基础课程之一,它既属语言文学课,又属工具课。
作为语言文学课的性质:以阅读与欣赏课为载体,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分析、品读文章的能力。
作为工具课的性质:通过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语文课运用于学生的人际交流、维持社会联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基础模块(上)一单元测试题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先填写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位号。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注意事项:1.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计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须按规定要求正确涂卡,否则后果自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归置坍踏较量红缨帽B.瓦脊翘起砌墙紫沙壶C.致谢垫子响午捡屋漏D.撤去器皿粗糙腌咸肉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浮.雕(表面的)川.流不息(同“穿”,来往)估工..算料(估算工钱)B.应酬..(交际往来)相.地定基(观察,探勘)据实复告..(再次告诉)C.道劳.(劳动)德高望.重(看,看见)墨里藏针.(比喻白头发)D.知.足(懂得,明了)无从查考..(查访考证)想当然耳.(罢了)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1995年秋,我去威海参加笔会,主题是《人与大自然》。
B.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C.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D.《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我的家在哪里》这几篇公认的冰心近年的代表作都属于此类。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你文章中有几处错误,我斗胆加以斧正。
B.令尊的字画运笔真是飘逸无比。
C.家父正恭候您的光临。
D.欢迎公子光临寒舍。
6.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A.多年不见的老多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微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班次姓名计分一,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汉语拼音。
(72×0.5=36)家谱( ) 份( )礼敷衍( ) 撮( )土刮痧( ) 绞( )脸廿( )位庚( )子撑( )持遮( )迷惦( )念就寝( )恪( )守剥( )蚀余暇( ) 亘( )古窸( )窣荒芜( )嘈( )杂狼藉( ) 蝉蜕( ) 猝( )然树杈( ) 宿( )命隽( )永淡褪( ) 熨( )帖坍圮( ) 蛮横( ) 丧( )事私塾( ) 大褂( ) 筹( )划绰( )号煨( ) 头衔( )步履( ) 殷( )勤愠( )色尴( )尬拉碴( ) 纡( )青服冕( ) 灼灼( ) 残垢( ) 时髦( ) 抽噎( ) 哽咽( )衣襟( ) 木橛( ) 牛犊( ) 感慨( ) 嘟哝( ) 踽踽( )凛( )冽几绺( ) 黢( )黢拉拽( ) 脸腮( ) 印戳( )侍弄( ) 篓( )子晾( )晒打蔫( ) 溃( )烂冻( )疮瞥( )见记载( ) 鞭策( ) 嬉戏( ) 供给( ) 抹( )布二,判断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对的划“✔”,错的改正。
(42×0.5=21)掂念( ) 侯车( ) 高梁( ) 欢度( ) 连络( ) 粗造( )梗咽( ) 悠伤( ) 罗嗦( ) 蹒跚( ) 爆躁( ) 秤秆( )苍桑( ) 安祥( ) 刮沙( ) 家谱( ) 撑持( ) 属咐( )俭仆( ) 门筐( ) 灌养( ) 就寝( ) 习性( ) 殷情( )愠色( ) 边副( ) 牛牍( ) 感概( ) 清冽( ) 抽咽( )馈烂( ) 撕打( ) 算帐( ) 掀动( ) 饱满( ) 端祥( )拼膊( ) 无耐( ) 书籍( ) 私塾( ) 忙禄( ) 慈详(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字。
(20×0.5=10)目不( )园络( )不绝大相( )庭家( )户晓一如( )往( )青拖紫服冕乘( ) 门当( )对人满( )为不修边( ) 引车卖( ) ( )利多销( ) ( )而行( )而不舍( ) ( ) 穷年目光( ) ( ) ( )乎不同群蚁排( ) 气冲( )牛指手( )脚四,在下列空格处补写正确的文化文学常识。
《同题散文两篇》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重点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3.掌握“叙述式”“描写式”两个主要写作特点。
4.能学以致用,感恩母亲。
教学难点1.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2.掌握“叙述式”“描写式”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速读理解1.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速读老舍文,另一组速读罗曼·加里文。
看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快。
2.教给速读方法:一目十行,寻找中心句。
3.两组选派代表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上讲台复述)4.评价、鼓励。
(先集体评价,后教师评价,重在激趣)二探索品味1.再次速读课文。
(仍然分组读文)2.教给速读方法:一目五行,抓住关键词。
3.展开讨论,并派代表(1人或多人)上黑板填写对应的表格。
看看哪一组填写得最好。
(不要求答案统一、标准)4.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写表格。
(先空出“教育方式”和“写作特点”)5.找出具体文段,说说填写理由。
(探索品味,可以自告奋勇,可以推举代表发言)师:从课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你概括的“性格特征”呢?请第一组先说说。
生:第3段有“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生:第7段写洗衣、补衣、裁衣、浇花、收拾家里,突出勤劳。
生:第9段写母亲“好客”,突出贤惠。
生:第10段写“吃亏”“助人”“隐忍”。
生:第11段写“坚强”。
师:说得很好,比老师理解得更丰富、更准确。
第二组,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第1—8段展示母亲张扬的个性。
师:文段中有“张扬”这个词语吗?生:没有。
但我可以表演给您看。
生:还写了母亲的含辛茹苦、自我牺牲。
(抓住关键词)生:写了“自信”“乐观”。
因为母亲相信我会成为盖纳梅、英雄、将军、大使,成为达农佐尔和雨果,相信我还会有小汽车。
(第12—21段)生:第9—11段写母亲自强、独立。
生:母亲的这种性格在后面的段落中都能看出来。
6.评价、鼓励。
三整体感悟师:每一位母亲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时,必然施以一定的教育。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大连开发区国防高级技校试题库《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本试卷适用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驰骋(chéng)雀跃(yào)寥廓(kuò)B.遏(jiē)制花蕊(xīn)峥(zēng)嵘白垩(è) C.遒(qiú)劲沙渚(zǔ)斥(chì)责休憩(qì)D.潦(liáo)倒宁谧(mì)诅(zǔ)咒潺潺(ch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恋忘返书声朗朗无与伦比心心相印B.蜚声文坛迫不及待功败垂成洗耳恭听C.世外桃园纯洁无暇和中共济熠熠生辉D.沧海桑田梳装打扮秀外惠中游目骋怀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交通事业由于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②下游河床狭窄,河水容易泛滥。
③他已经失败了多次,并不灰心。
④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A.然而故而因而从而B.从而因而然而故而C.故而然而因而从而D.故而从而然而因而4.下面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③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⑤③②④①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A.“娘”我悲切的问:“您要把它们……”B.我想到伟的大禅师庞蕴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C.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达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D.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回忆他母亲的一篇文章,B.《卖白菜》不能因贫穷而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第一单元:课文学习1. 课文内容简介本单元的课文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述了送别的情感,以及对送别的人物的赞美和祝福。
2. 课文内容分析课文通过对送别的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是一篇成功的送别诗。
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是一篇成功的送别诗。
3. 课文主题课文主题是友情,作者通过诗中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抒发了自己的离情别绪。
4. 课文中的名句欣赏送人的离别,与自然的交融,抒发情感。
如“蟾蜍鸣,蝉噪林”,寓意着送别的情景。
5. 课文中的难点分析课文中对于古代诗句的理解和抒发情感的表达是难点。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1. 本单元推荐阅读本单元推荐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也是关于送别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送别的主题。
2. 阅读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进一步领会送别这一主题的深刻含义。
第三单元:语言知识1. 本单元重点词汇重点词汇包括“蟾蜍”、“蝉噪”等,这些词汇在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具有表现力。
2. 本单元常见句式本单元常见的句式有用于描写的对偶句:“蟾蜍鸣,蝉噪林”等。
第四单元:写作指导1. 本单元写作题目本单元的写作题目可以是“写一封送别信”,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2. 写作指导在写作中可以多运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也可以参考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结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话题工具/知识点导航】, new content 1600 words:Continuing from the knowledge summary of the first unit,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 and emotions conveyed in poetry. By exploring the themes of separation, friendship,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students can gain a better appreciation for the literary devices used in poetry. Additionally, through rmended readings like "赋得古原草送别", students can further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world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Moving on to the language knowledge in the third unit, it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grasp the key vocabulary andmonsentence structures. Words like "蟾蜍" (chánchú - toad) and "蝉噪" (chánzào - cicada's chirping)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poem in the unit but also for their expressive nature in Chinese poetry. The use of duì'óu jù (对偶句), or balanced sentences, is also amon feature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it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is.Furthermore, the writing guidance provided in the fourth un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sentiments in writing. By creating a writing prompt such as "写一封送别信" (write a farewell letter), students can practice and implement the skills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unit. Encouraging them to incorporate vivid descriptions of nature and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course poem can further enhance their writing abilitie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In conclusion, theprehensive study of this first unit aims to cultiva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poetry, while also honing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By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the beaut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students can not only broaden their literary horizons but also enhance their ow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isknowledge and skill set will serve them well not only in their academic endeavors but also i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
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一:知理想、识信念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感受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学习延安军民、冀中人民、江姐等革命志士追求崇高理想、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
2.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散文和小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结合创作背景,概括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领会理想与信念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理想与信念的丰富内涵。
2.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四篇文章主题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加深对理想与信念内涵的认识。
学时安排4学时第1学时课前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疏通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一、描述形象活动:要求学生诵读词作,描述作者的形象特点。
点拨: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所见所思,可以通过一系列体现行为或心理的词语进行分析。
分解问题1: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简要概括。
明确:立——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怅——山河寥廓,问——谁来改变国家命运,忆——往昔峥嵘岁月,记——奋勇进击、劈波斩浪。
分解问题2:结合词作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可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
明确:独立寒秋,思绪万千;看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怅望广阔的宇宙,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昂扬之情转为忧思之情;回忆往昔战斗生活,燃起革命激情;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展现了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
分解问题3:概括作者的形象。
明确:充满革命豪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
二、诵读悟情1.领悟壮志思考: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豪情满怀的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昂扬之情为什么转为忧思之情?点拨: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适时分析开头三句。
明确:“立”字之前加“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