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外伤处理法(打印)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常见外伤的处理办法
擦伤:伤口污物用生理盐水冲洗
擦伤只是表皮受伤,伤势一般比较轻微。
“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伏、酒精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上抗菌软膏,或暴露,或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包扎好,小的创口也可贴上创可贴。
”
“如果擦伤面积大、伤口上沾有污物,则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如果没有生理盐水,可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然后用碘伏涂抹伤口及周围组织,再涂上抗菌软膏。
“裂伤包括割伤,全层皮肤裂开,伤势往往比擦伤要重。
小的裂伤,如果无明显出血,伤口干净,可以外涂碘伏,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或贴上创可贴。
至于有明显出血的大的裂伤,或是脸上的伤口,按上述方法初步处理后还应及时到医院外科门诊就诊,尽早进行清创缝合,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砸伤:轻度红肿疼痛可不需处理
如果被重物砸伤或挤伤后,只出现轻度的皮肤红肿疼痛,并无皮肤破损,可先观察,暂时不需处理。
“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可按擦伤进行处理;如果出现皮肤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剧烈等重度砸伤和挤伤,则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
刺伤:首先判断是否残留刺伤物
被细长的玻璃片、针、钉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伤口一般较小且较深。
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因此应尽早到医院处理。
去医院前,可先做一些简单的处理:首先要了解伤口是否残留有刺伤物,“如果没有刺伤物,可以首先挤压伤口,让它流出一些血液,再外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外涂碘伏。
”如果仍有残留的刺伤物,可以用消毒后或火烧后的镊子取出,再按上述方法处理伤口。
常见外伤的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外伤包括割伤、撞伤、擦伤、烧伤、扭伤、骨折等,处理方法如下:
1. 割伤: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清洁伤口周围,用少量抗菌药膏涂抹在伤口上,然后用消毒的绷带或创可贴进行包扎。
2. 撞伤:用冷敷袋或冰袋敷在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休息并避免过度活动,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止痛药。
3. 擦伤: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擦伤处,避免使用酒精和碘酒等刺激物。
涂抹抗菌药膏,然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4. 烧伤:将受烧部位立即放在冷水中冲洗数分钟,以减轻烧伤程度。
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尽快就医。
5. 扭伤: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且尽量保持患处高于心脏位置。
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同时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免进一步伤害。
6. 骨折:不要移动患者,固定骨折处,如用木板或者绷带进行固定,并立即送医院就诊。
在处理任何外伤时,如果伤势严重或无法处理,请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外伤处置方案外伤是指因受到外界力量所引起的身体损伤。
外伤的种类有很多,如创伤、烧伤、烫伤、挫伤、拉伤等。
不同种类的外伤要求不同的处置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外伤常见的处置方案。
创伤处置方案创伤是皮肤被物体所撕裂、切割或刺穿所引起的损伤。
创伤处置的目标是清理伤口,防止感染,促进愈合。
创伤处置步骤如下:1.首先,用消毒液或盐水清洁伤口,清理伤口边缘周围的皮肤。
2.用棉球或无菌纱布轻轻擦洗伤口周围皮肤,不要去触摸伤口。
3.用无菌纱布包裹伤口并保持局部伤口处清洁干燥。
4.如果伤口较深或较大,应去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挫伤处置方案挫伤是软组织受到撞击、摩擦或挤压所引起的损伤。
挫伤处置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消肿止痛。
挫伤处置步骤如下:1.用冰袋或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2-3次/天。
2.用弹力绷带或护膝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活动和肿胀。
3.如果疼痛难忍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拉伤处置方案拉伤是肌肉、韧带或肌腱的损伤。
拉伤处置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消肿止痛。
拉伤处置步骤如下:1.马上将受伤部位保持固定状态。
2.用冰袋或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2-3次/天。
3.用弹力绷带或护腕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活动和肿胀。
4.如果疼痛难忍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烧伤和烫伤处置方案烧伤和烫伤的处理必须及时,以减轻伤口的程度和及时消除疼痛。
烧伤和烫伤处置步骤如下:1.立刻用凉水冲洗伤口,将热度迅速散去,冷水冲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
2.用消毒纱布包覆伤口,避免刺激和污染。
3.烧伤或烫伤的部位不能被挤压,应保持位置固定。
4.如果烧伤或烫伤较大、较深或面积较广,应立刻去医院就诊。
总结外伤的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创伤、挫伤、拉伤、烧伤和烫伤等。
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外伤的处置方案。
如果受伤较为严重,应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外伤急救处理方法
外伤是指身体受到机械性作用或外力导致的组织损伤。
外伤急救处理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外伤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伤急救处理方法:
1. 出血处理:
- 轻度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压伤口,以止血。
- 严重出血:用压迫止血法,迅速寻找出血部位,用手指或手掌直接按压伤口,同时呼叫救护车。
2. 骨折处理:
- 保持伤员的静止,不让其移动受伤的部位。
- 如果有明显的骨折,应用绷带或固定物轻轻固定受伤的部位,以避免进一步的移动。
- 如果骨头穿破了皮肤,应该用干净的绷带覆盖伤口,防止感染。
3. 深度切割伤处理:
- 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绷带轻轻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
- 将伤口用干净的凝胶或药水冲洗消毒。
- 用无菌敷料或压力敷料覆盖伤口。
4. 烧伤处理:
- 烧伤部位用凉水冲洗,如果有明显的皮肤破裂,应用干净的干绷带覆盖。
- 不要冲洗严重的烧伤或有疑似电击导致的烧伤。
5. 刺伤处理:
-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
- 用冷水冲洗伤口,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洁伤口。
- 用无菌敷料或压力敷料覆盖伤口。
无论是外伤如何,如果伤者出现严重出血、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呼叫当地的急救中心。
在急救前,尽量保持冷静,并在处理伤者前洗手或佩戴手套,以避免感染。
外伤常用急救技术(图文免费)一、止血法(一)出血的种类: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二)止血的方法:1、指压止血法(1) 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见图5)。
(2) 头颈部出血压迫法: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坏死。
(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
(4) 头皮出血压迫法: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见图8)。
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
(5) 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
(6) 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见图)。
(7) 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见图)。
(8) 子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见图)。
(9) 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见图)(10) 足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拇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见图)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后,略施压力加绷带缠绕,以能够适度控制出血而不影响伤部血运为度。
此种方法适用于四肢的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头皮下出血等,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3.强屈关节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止血时,如果伤者无合并骨折或脱臼时,可在肘窝或腘窝内放置纱垫(现场急救可用毛巾或衣服等物品代替),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并用绷带固定,即可控制出血,以利迅速转运。
4、止血带止血法:(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见图16)。
外伤处理的一般原则:1、迅速做好急救,如清理创面、止血、止痛、包扎固定等,及时得到外科处理。
2、对开放性创伤,要根据伤情和当时的条件,尽快做好早期外科处理。
对商情一时判断不清者,要边处理边观察边检查,查明原因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1.闭合性损伤.多见于碰撞、扭拉或者挤压后导致局部疼痛,红肿青紫,这说明外力导致皮下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自破裂处渗到皮下所致.处理方法:24小时内可局部冷敷(毛巾包冰块/冷毛巾)减少出血后,局部喷擦云南白药喷雾或者涂擦消肿止痛酊或者正红花油(三选一即可)如果头皮血肿采用加压包扎,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2.开放性皮肤损伤.多见于外力作用如碰撞、挤压,刮擦、切割或者刺破等致皮肤组织破溃,可伴有出血和疼痛。
处理方法:2.1.清洗创面。
用盐水冲洗伤口部位的泥土沙粒等污物,如为异物切割或者刺伤,就仔细检查伤口处有无异物残留,如有及时清理干净。
2.2.止血。
(轻微擦伤无明显渗血此步骤可省略)可用无菌物品压迫止血,如棉签或者纱布块压迫创面,或者消毒后加压包扎;如果肢体损伤出血量较大时可在近心端系上止血带(记住时间不能长于30分种);2.3.消毒,用碘伏棉签消毒创面(方法为以伤口为中心螺旋形消毒,再次消毒必须换干净棉签;已经用过的棉签不能放进碘伏溶液中)2.4.包扎。
创口小可用创可贴包扎,创面大的用碘伏纱布覆盖,加盖干纱布后用胶布或者绷带固定。
3.骨头关节的创伤3.1.骨折——骨质的完整或连接被破坏,称骨折。
3.2.骨折的诊断:A、多是局部疼痛、压痛,这是骨折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B、局部出血,水肿,肿胀。
C、肌肉收缩,局部畸形。
D、功能丧失或障碍,不能动。
3.3.急救处理:患肢限制活动,可用软垫稍抬高,待条件许可时送医院诊治。
如果需要搬动时,最好用长的树枝,木棍,长雨伞或者硬纸板将肢体固定,长度超过疑似骨折部位处的两个关节,一侧下肢骨折时可将双下肢固定利于搬运。
绷带固定松紧适度,过松不能起到固定效果,过紧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包括:
1. 出血处理:如果伤口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外压止血,确保伤口周围干净。
2. 创伤止痛:可以将冰袋或冷敷物放在受伤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疼痛非常严重,可以口服止痛药,但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和使用说明。
3. 清洁伤口:将伤口用温盐水冲洗或消毒水清洗,确保伤口干净。
注意不要用酒精或含碘的物质直接擦拭伤口,以免刺激伤口。
4. 缝合伤口:对于较大的切口或撕裂伤口,可能需要进行缝合。
在缝合之前,应先清洁伤口并止血,然后使用医用线进行缝合。
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的建议。
5. 敷药和包扎:在清洁伤口后,可以涂抹适当的抗生素药膏或外伤消毒药剂,并盖上敷料和绷带,保护伤口。
别忘记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6. 抬高伤肢:如果出现肿胀,可以尽量将受伤的肢体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外伤,比如严重骨折、大出血或器官损伤,应尽快就医求助,以便接受专业处理和治疗。
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方法应根据伤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如割伤、烧伤、骨折等。
正确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地减轻伤害并提供紧急救助。
本文将介绍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伤害。
一、割伤的急救处理:1.1 清洁伤口:用清水轻轻冲洗伤口,以去除污垢和异物。
1.2 止血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迫伤口,帮助止血。
1.3 覆盖伤口: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以防止感染。
二、烧伤的急救处理:2.1 迅速冷却:将烧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冲洗,或用冰袋冷敷,以减轻烧伤程度。
2.2 保护伤口: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烧伤部位,以防止感染。
2.3 不要涂抹任何药物:不要在烧伤部位涂抹任何药物,以免加重伤害。
三、骨折的急救处理:3.1 稳定骨折部位:用夹板、大衣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进一步伤害。
3.2 冷敷肿胀部位:用冰袋轻轻冷敷骨折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3 寻求医疗帮助: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检查。
四、扭伤的急救处理:4.1 休息和提升:休息受伤部位,将其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4.2 冷敷:用冰袋轻轻冷敷扭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3-4次。
4.3 紧缩包扎:用弹性绷带轻轻包扎扭伤部位,以提供支撑和稳定。
五、头部外伤的急救处理:5.1 观察并保持安静:观察受伤者的症状,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5.2 冷敷:用冰袋轻轻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5.3 寻求医疗帮助:如出现严重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论:在面对常见创伤时,正确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减轻伤害并提供紧急救助。
割伤应清洁伤口、止血和覆盖伤口;烧伤应迅速冷却、保护伤口并避免涂抹药物;骨折应稳定骨折部位、冷敷肿胀部位并及时就医;扭伤应休息提升、冷敷和紧缩包扎;头部外伤应观察保持安静、冷敷并及时就医。
通过正确的急救处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常见创伤,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
①擦伤。
通常是指皮肤的表皮擦破而言。
如果擦伤很轻,没有出血,
只有少量组织液渗出,又不太疼,可以在局部抹点红汞药水(红药水),
2-3天后可愈合。
如果擦伤较深,擦伤部位有明显渗血或少量渗出,局部抹上红药水或2%龙胆紫液(紫药水)即可,约一周后愈合。
擦伤部位出
血甚多,应在局部撒上止血药,然后包扎好。
擦伤部位若有污物或有污
染的可能,争取用生理盐水或白来水或凉开水把局部污物洗净,或用1%
新洁尔灭液清洗,然后抹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必要时进行包扎。
1-2天以后,如果局部疼痛加重,则说明有感染的可能,必须找医生诊治,每1-2
天换药一次,直到伤口愈合为止。
②挫伤。
人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所引起的组织损伤,一般称之为挫伤。
通常皮肤未破,在皮肤上可见紫斑或皮下小血肿,局部有肿胀,按之痛疼加重。
轻度挫伤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局部敷贴伤湿止痛膏即可。
如有血肿,伤后第一天局部予以冷敷,二天后可做热敷,约一周后即可吸收消失。
较重挫伤可用五虎丹、七厘散,以茶或酒调敷伤处,然后包扎。
也可用樟脑酒或松节油擦抹伤处。
每日2-3次即可,条件许可时,用用三七粉、云南白药、跌打丸也可。
对头部、胸部、腹部、腰部及关节部位的挫伤要特别重视,可能会引起内脏的挫伤或发生内出血(有时表面轻伤,内部伤重)。
如出现伤处疼痛加重,或心慌、无力,要及时找医生诊治。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常见外伤处理方法分为急救措施和进一步治疗两大类。
急救措施是在受伤现场或紧急情况下对外伤进行的简单处理,旨在止血、缓解疼痛、保护伤口,并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治疗包括专业性的处理,如缝合伤口、骨折固定、愈合促进等措施,以帮助伤者恢复健康。
以下是常见外伤处理方法。
一、急救措施1.创面清洁消毒:用流动清水冲洗创面,可帮助去除杂质和污垢。
然后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药液擦拭创面,预防伤口感染。
2.止血:对于出血较少或轻度出血的伤口,可用纱布或压迫带直接压迫住出血口,同时提高伤肢,减少出血量。
对于较大或严重出血的伤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疗救援。
3.疼痛缓解:对于外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如非处方药双氯芬酸钠,也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
4.保护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磨擦和感染。
使用透气性较好的敷料,如纱布或透气胶带,避免使用不透气的胶布,以免加重伤口湿热。
5.保温:受伤后往往会出现休克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等。
此时应将伤者放在安全位置,覆盖一层保暖物,如毯子或衣物,保持体温稳定。
二、进一步治疗1.缝合伤口:对于较大的创面和深及肌层的伤口,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缝合。
手术缝合可以快速修复伤口,减少感染和疤痕的机会。
2.骨折固定:对于骨折伤口,应及时检查伤者的肢体活动性,以确认是否有骨折。
对于明显骨折的情况,需要进行X光检查,确认骨折的类型和位置,然后施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3.止疼:对于伤者疼痛严重或无法忍受的情况,可以使用处方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根据伤情和疼痛程度,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4.伤口愈合促进:对于擦伤和创口,可使用抗生素软膏,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对于较大的伤口,可能需要进行敷料更换和伤口清洗,以维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5.伤后康复:对于较严重的外伤,如骨折或手术,伤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性和日常功能。
外伤急救处理一、简介外伤是指人体受到机械性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
外伤急救处理是指在外伤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以减轻伤害程度、防止进一步恶化,并为伤者争取救治时间。
二、常见外伤及处理方法1. 创伤性出血- 内容:创伤性出血是外伤常见的表现之一,可分为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
- 处理方法:a. 静脉出血:用干净纱布或者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保持伤肢抬高,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b. 动脉出血:用干净纱布或者绷带直接压迫伤口,并在伤肢上方的动脉处进行压迫,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2. 骨折- 内容:骨折是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断裂的情况。
- 处理方法:a. 先保护伤者,避免进一步挪移受伤部位。
b. 用干净布或者绷带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c. 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烧伤- 内容:烧伤是由于火源、热液体、化学物质或者电流等造成的组织损伤。
- 处理方法:a. 迅速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以减轻烧伤程度。
b. 用干净的湿纱布或者绷带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
c. 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4. 刀伤或者刺伤- 内容:刀伤或者刺伤是由尖锐物体刺入人体而导致的伤害。
- 处理方法:a. 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轻轻压迫伤口,控制出血。
b. 不要试图将刀具或者异物拔出,以免进一步损伤。
c. 用干净的湿纱布或者绷带覆盖伤口,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5. 高空坠落- 内容:高空坠落是指人体从较高的位置坠落到地面,造成的伤害。
- 处理方法:a. 先确保伤者的安全,避免再次坠落或者其他危(wei)险。
b. 尽量不要挪移伤者,以免加重伤害。
c. 尽快呼叫急救车辆,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三、急救注意事项1. 保持镇静:在处理外伤急救时,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 保护伤者: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保护好伤者,避免进一步伤害。
3. 寻求专业匡助:外伤急救处理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匡助和治疗是必要的。
学校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一、擦伤 --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二、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 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三、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 24 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 2-3 次,加理疗;四、扭伤 --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1 、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2 、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 2-3 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 2-3 次,每次 10 分钟;五、脱臼 --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卫生室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预防为主为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卫生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二、具体工作1、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参加教育局的各项卫生会议与各项培训活动;2、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定期检查食堂卫生{每周一次},宣传饮食卫生常识,督促改进薄弱环节,并安排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体检;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健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和相关科目的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4、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流行病,传染病,常见病的宣传,预防工作;1积极做好学生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少吃零食甜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使用含氟牙膏,养成定期看牙医的好习惯;2注意用眼卫生,统计发现近年来我校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要做好视力检查和防近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结合学生视力保护宣传活动月,开展用眼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3根据不同季节和纪念日,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卫生习惯的培养,对各种病例如:甲型流感、水痘、腮腺炎、结核病、红眼病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平时充分利用中午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4做好学生请假登记汇总,计算好因病缺课率;每月一次对学生因病缺课进行统计检疫工作;以利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的动态观察,发现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学生出勤率;5做好日常的医务保健工作,热心对待每一个来访学生;对日常病例如常见的感冒,胃疼,腹泻,软组织轻微擦伤扭伤等细心护理,对较严重意外伤害及时送往就近医院观察治疗,并及时与家长、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反馈;在任何时候都把学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6加强教室卫生监督, 教室开窗通风,地面清洁,桌椅摆放整齐,桌椅高度适中,门窗墙壁无积尘,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力促学生读写姿势正确;7及时认真做好校园消毒预防工作;8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和一年一度的学生体检工作基础上,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做好学生疾病、体检的统计分析工作;对有疾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确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5、加强学校与社区医疗点的联系,确保师生安全;学校卫生室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学校及上级部门关于卫生工作的规定;2. 主动关心师生的身心健康,工作细心,防止出错;3. 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讲座,防止突发事件发生;4. 及时认真做好学生预防接种的组织工作;5. 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管理;6. 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环境、饮水、饮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7. 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做好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8. 定期检查教学卫生,配合体育教师开展定期的体育卫生检查测定,检查和监督班主任做好有关卫生保健工作;9. 协助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10.做好药品的添置、保管工作,完善药品入库和使用的登记造册工作,严防药品流失和浪费;11.妥善保管好各种医疗设备,防止损坏,并负责卫生器械的维护工作;因管理疏忽造成损失,由管理责任人负责赔偿;12.模范做好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工作;。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创伤,如割伤、擦伤、烫伤等。
及时正确地处理创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是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1. 割伤处理:- 先用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和血液。
-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伤口,控制出血。
- 如果伤口较深或较长,建议就医缝合。
2. 擦伤处理:- 用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
- 用抗菌药膏涂抹在伤口上,避免感染。
- 用敷料或绷带覆盖伤口,保护伤口不受外界摩擦。
3. 烧伤处理:- 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以减轻疼痛和降低温度。
-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 避免使用创可贴等粘性敷料,以免粘在伤口上。
4. 扭伤处理:- 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轻肿胀。
- 用冰袋或冷敷物冷敷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 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受伤部位,提供支撑和保护。
5. 骨折处理:- 尽量不要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情。
- 用稳固的物体(如木板、报纸等)固定受伤部位,减少移动。
- 就医进行X光检查,确诊骨折情况,并接受专业治疗。
6. 出血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止血。
-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紧急止血。
- 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确定出血原因。
7. 火灾烟雾中毒处理:- 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尽量低姿势前进,避免吸入过多烟雾。
- 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烟雾。
- 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烟雾中毒。
总之,在处理常见创伤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如果伤势严重或无法处理,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平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注意预防创伤的发生,如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常见外伤处理法
1、烧烫伤——冲、脱、泡、盖、送5步骤,是烧烫伤意外的第一处理原则。
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千万注意不要第一时间脱,很容易剥掉一层皮的)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块)中持续浸泡15~30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
平时可在冰箱中准备一些冰块,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如果烧烫伤面积太大或宝宝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多或延误治疗时机。
盖:用清洁干净的床单或布条,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
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米酒、酱油、牙膏、浆糊、草药等,这些东西不但无助于伤口的复原,还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并且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送:赶紧就医急救、治疗。
2、刺伤
如果被钉子、针、玻璃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因为伤口窄、深、细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发炎症。
假如被刺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患上破伤风的危险,所以务必要及时就医。
在紧急处理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这时会有血流出,同时细菌也会被排出。
所以,处理刺伤伤口时要把手洗干净,并使用消过
毒的器具。
如果匆忙用手处理刺伤伤口,反而可能导致细菌入侵、产生炎症。
有可能的话,要先找出是何种异物导致刺伤。
假如是玻璃碎片,则可能伤害宝宝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而应赶紧去医院。
因为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流血更多甚至损害内脏、血管。
如果被刀具或铜铁制品刺伤,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针。
如果导致刺伤的异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肤外,可取一把镊子,将镊子末端放在火焰上进行消毒,待镊子冷却后,一边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使宝宝不会太紧张,一边轻轻用镊子夹出异物。
如果异物留滞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缝衣针,或将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几分钟。
在异物所处的皮肤部位放一块冰,使皮肤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使异物暴露出来,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异物夹出来。
如果是铁钉导致刺伤,应首先拔出铁钉。
用消过毒镊子或小钳子,顺着铁钉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时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晃动,以减少对周围机体组织的损伤。
如果铁钉已拔出,可用力在伤口周围挤压,挤出瘀血与污物,以减少伤后感染。
如果铁钉断在伤口里,应让宝宝马上停止走动,并将取出的部分钉子与宝宝一起送到医院,通过手术拔除。
3 砸伤或挤伤
在门缝中被挤伤或被石头等坚硬的东西砸伤时,要注意用冷敷。
对于砸伤的伤口来说,绷带缠得过紧只会增加伤痛,没有什么治疗的意义。
如果在门缝中被挤伤,而且伤口内部因充血呈现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骨折,应尽快就医。
4 被动物咬伤
被狗、猫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切忌像被毒蛇咬伤一样对伤口进行挤压,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
可彻底冲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或对狂犬病毒有可靠杀灭效果的碘制剂、乙醇等,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
在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对未伤及大血管的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
对需要缝合的较大伤口或比较严重的面部伤口,应在清创消毒后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伤口,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再予以缝合和包扎。
如果伤口比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条,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