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外伤预防与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0
幼儿园外伤处置方案
前言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园外伤处置方案。
轻度擦伤
对于轻度擦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自我处理:
1.使用肥皂和水温和洗涤,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还要擦拭伤口周围的皮
肤,以确保伤口周围干净。
2.使用含酒精和碘的药水或消毒棉球擦拭伤口周围皮肤。
3.在伤口周围涂抹一些适量的抗菌软膏,避免感染。
4.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粘贴到伤口上,以防止感染。
如果伤口比较严重,我们应该立即联系幼儿的家长,并送他们到医院疗治。
淤血和水肿
当幼儿因为碰撞或者跌倒而造成的淤血或者水肿,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急救:
1.首先要让幼儿静卧,抬高患处,将伤口冰敷2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肿
胀。
2.如果伤势变得越来越严重,患处很疼痛,不能承受体重或者伤口紫色
或者变形,我们应该及时联系家长并送他们到医院进行治疗。
割伤和刺伤
当幼儿因为玻璃、金属和其它物体的划伤或者刺伤,我们应该这样处理:
1.快速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和异物,用清水冲洗伤口。
2.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伤口周围的水分。
3.直接使用干净的绷带包扎到伤口上,并尽快送幼儿到医院疗治。
总之,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和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
在幼儿受伤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以避免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疼痛和伤害。
幼儿遇到外伤时的急救措施幼儿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事情。
然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外伤事故,如摔倒、割伤、烫伤等。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家长和照顾者需要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幼儿遇到外伤时的急救措施。
1. 摔倒幼儿摔倒是常见的外伤情况。
当幼儿摔倒时,家长或照顾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1 确保安全:首先要确保幼儿的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再次受伤。
如果幼儿无法自行站立或行走,应将其移至安全地点。
1.2 观察伤势:仔细观察幼儿的伤势,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如果幼儿出现严重疼痛、骨折、流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1.3 冷敷:如果幼儿只是轻微擦伤或肿胀,可以用冷敷物(如冰袋或冷毛巾)冷敷伤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1.4 安抚幼儿: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安抚幼儿的情绪,以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2. 割伤幼儿割伤是常见的外伤情况,可能是由尖锐物品(如刀、剪刀)或锐利边缘(如玻璃)引起的。
当幼儿割伤时,家长或照顾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2.1 控制出血: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
如果出血较多或无法止住,应立即就医。
2.2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注意不要用酒精或碘酒清洁伤口,以免刺激伤口。
2.3 覆盖伤口: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以保护伤口免受细菌感染。
2.4 就医:如果伤口较深或需要缝合,应立即就医。
3. 烫伤幼儿烫伤是常见的外伤情况,可能是由热水、热食物或热物品引起的。
当幼儿烫伤时,家长或照顾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3.1 冷却伤处:将烫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却时间应持续10-20分钟。
3.2 脱离热源:将幼儿迅速移离热源,以防止进一步烫伤。
3.3 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烫伤部位,以保护伤口免受细菌感染。
3.4 就医: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应立即就医。
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对潜在事故的预见性,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一细小的环节,若发现危险苗头,应及时加以处理,并能掌握初步的对紧急事故的急救处理。
一、意外事故的分类(一)一般事故(二)责任事故(三)重大责任事故(一)一般事故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制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属于一般外伤事故。
托幼机构中发生的事故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外伤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颅骨骨折、烧(烫)伤、被冒领、走失、被遗忘在空房间、从高处坠落、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儿童死亡、伤残、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使儿童产生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二、意外事故预防措施(一)预防外伤1 、老师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
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中大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是眼睛、鼻子、内脏(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多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玩、不带体积小、锐利、危险的玩具及物品入园,如珠子、扣子、别针、硬币、钉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级物品老师(托小班老师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图钉等应放在幼儿取不到的地方。
入园时、午睡时老师要检查口袋、书包,发现危险品后没收或交给家长。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鞭炮等,不能玩,严禁带到幼儿园里,要谨防产生火灾及炸伤幼儿脸、手等部位.4、教育儿童上下楼梯时、站在大型玩具上时,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个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意外伤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幼儿园应急处理及预防常见意外伤害的能力对于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一、擦伤与擦破皮肤擦伤与擦破皮肤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当孩子们在玩耍时,常常因不慎摔倒或碰撞而导致皮肤受损。
幼儿园要做好应急处理,包括立即清洗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药水进行处理,并及时覆盖伤口,以防感染。
此外,幼儿园应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应对擦伤与擦破皮肤的能力。
二、跌倒摔伤跌倒摔伤是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跑跳时容易不稳定,导致跌倒。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首先要判断伤势轻重,如果仅有轻微擦伤,可进行简单的消毒和包扎,若伤势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
为了预防跌倒摔伤,幼儿园应保持教室和走廊的环境清洁整齐,加强幼儿们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以增强其身体稳定性。
三、碰撞伤幼儿们在玩耍时,经常会因为不小心与其他孩子或物体发生碰撞而导致伤害。
幼儿园要及时应急处理,观察受伤部位是否有肿胀或疼痛,可以冷敷或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
为了预防碰撞伤,幼儿园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养成注意周围环境、文明游戏的好习惯。
四、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幼儿园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之一,食品不当处理或保存不当会引起食物污染,导致孩子们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送孩子们去医院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为了预防食品中毒,幼儿园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教育,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并定期进行食品检测,杜绝食品中毒的发生。
五、溺水事故幼儿溺水是导致儿童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游泳季节。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应立即施救伤员,注意保护孩子的呼吸道,如果孩子没有呼吸,应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溺水事故,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规定游泳时间和区域,同时配备专业救生人员,并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
外伤预防与应急处理一、引言二、外伤预防措施1. 家庭环境安全1.1 预防意外跌倒1.2 防止烧伤和烫伤2. 交通安全教育3. 工作场所安全三、应急处理步骤1. 判断生命体征是否稳定2. 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必要信息3. 切勿乱动患者或移动更多头部受伤者4. 控制出血及保护创面四、常见外伤应急处理方法1. 对于开放性创口的处理:1.1 清洁干净创口以避免感染1.2 使用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和固定...五、孩子家庭外伤预防与应急六、结论引言身体外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遭受到各种程度的身体损害,如跌打损伤、烧烫伤等。
因此,在外伤发生之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在发生外伤时能够及时应急处理也是减轻损伤和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会对外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进行详细探讨。
外伤预防措施1. 家庭环境安全在家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首先,确保家中没有摆放在易碎物品下方、楼梯口以及过道等易引起跌倒的地方。
增加扶手或者安装把杆也是一个好办法。
其次,在使用电器时,尽量避免空运行并要随时关闭电器开关以防止触电事故。
特别是家中有小孩子时,更要注意锁住煤气炉以及避免他们触碰到锐利、危险物品。
2. 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方面。
培养正确行人和乘车的习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他们交通规则的培训,并且鼓励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此外,不要在酒后驾驶以及遵守交通信号是必需的。
3. 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往往存在一些特殊风险,例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和化学品暴露等。
员工应该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了解这些危险,并且使用正确的防护设备。
同时,雇主也有责任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规定,提供适当的紧急应急处理培训。
应急处理步骤1. 判断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首先,需要对受伤者进行观察和判断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如果受伤者没有自主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幼儿跌伤的保护措施有哪些方面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跌倒和受伤的高发期。
幼儿的行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容易在玩耍、奔跑、跳跃等活动中摔倒受伤。
为了保护幼儿的安全,家长和保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幼儿跌伤的发生。
以下将从环境安全、幼儿行为规范、家长教育等方面介绍幼儿跌伤的保护措施。
一、环境安全。
1. 家居环境安全。
家中是幼儿最常待的地方,因此家居环境的安全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家具的圆角处理,家具的尖锐角会增加幼儿受伤的风险,因此家长需要选择圆角处理的家具,或者在家具的尖锐角处安装保护套。
安全护栏,在楼梯口、阳台等危险区域设置安全护栏,以防止幼儿意外跌落。
安全插座,家长需要在家中安装安全插座,以避免幼儿触电。
2. 游乐场安全。
幼儿在游乐场玩耍时容易发生跌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检查游乐设施的安全性,在带幼儿去游乐场前,家长需要仔细检查游乐设施的安全性,确保设施没有损坏和松动。
监督幼儿的行为,在游乐场,家长需要时刻监督幼儿的行为,防止他们在高处攀爬或者粗暴玩耍。
二、幼儿行为规范。
1. 学习正确的姿势。
幼儿在行走、奔跑、跳跃时,需要学习正确的姿势,以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姿势习惯。
2. 穿着合适的鞋子。
幼儿的鞋子应该合适舒适,鞋底应该有一定的防滑性,以减少在行走时滑倒的可能性。
3. 避免粗暴行为。
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出现粗暴行为,家长需要及时制止和引导幼儿,避免他们在玩耍时推搡、打闹,增加跌伤的风险。
三、家长教育。
1. 监督幼儿的行为。
家长需要时刻监督幼儿的行为,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要确保幼儿不会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避免发生意外。
2. 急救知识。
家长需要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幼儿受伤时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伤害的程度。
3. 定期体检。
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
儿童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南一、儿童伤害概述儿童伤害是指儿童因事故、外伤、疾病等原因造成身体及心理损伤的现象。
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或导致残疾,儿童伤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伤害预防也是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政府责任。
二、儿童伤害的原因1.家庭环境儿童在家中发生的伤害事故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更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例如水深不足的浴盆、热水瓶、刀具、电器以及儿童玩的玩具等都可能成为导致儿童伤害的原因。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所导致的儿童伤害不如家庭环境常见,但是由于儿童长时间在学校中度过,且由于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学校中的伤害事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自然环境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受到的伤害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户外玩耍时遭遇的野生动物攻击、岩石滑落、水域意外等都可能导致儿童伤害。
4.道路交通被车辆撞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伤害事件,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由于他们的视野范围和反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儿童伤害预防措施1.加强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儿童安全教育是最基础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学会自我保护,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同时也要家长、教师等成年人员要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工作,时常提醒和教育。
2.提高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安全环境通过家庭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安全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环境,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3.加强对儿童的监管和管理儿童监管和管理是最直接的预防措施,只有经常对儿童进行监管和管理,才能减小儿童可能受到的危险。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加强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通过法律手段来降低儿童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儿童伤害预防与控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儿童本身、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都要肩负起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责任,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需要周期性的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共同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如何预防幼儿外伤引言幼儿外伤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不便,也给家长带来困扰和焦虑。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保护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幼儿外伤。
1. 监护职责父母或监护人有着最重要的责任来确保幼儿的安全。
他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并采取以下措施:•监督幼儿在家中和公共场所的活动;•不让幼儿独自待在浴室或厨房等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随时注意幼儿的行为,以防他们接触锐利和危险的物品。
2. 家庭环境安全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幼儿外伤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建议:•在家中安装安全栏杆和门锁,以防止幼儿爬上楼梯或走出家门;•确保家中地面干燥,避免幼儿摔倒;•定期检查家具、玩具和电线,确保它们没有锐利的边角或暴露的电线;•安装窗户安全锁以避免幼儿从高处跌落。
3. 幼儿生活习惯教导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外伤的重要方面:•教导幼儿正确而谨慎地使用工具和器械,例如剪刀和水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和保持衣服整洁;•要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头盔、膝盖和手肘护具;•教导幼儿如何与他人和动物相处,避免被咬伤或抓伤。
4. 儿童安全座椅在车上,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显著降低幼儿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风险。
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要点如下:•选用适合幼儿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安全座椅正确安装在车辆后排座位上;•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确保幼儿正确系好安全带。
5. 急救常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保证在幼儿出现突发状况时可以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
下面是一些推荐的急救常识:•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术(CPR)技能;•了解处理幼儿呼吸窘迫、大出血和骨折等紧急情况的方法;•保持急救药物和急救工具的可及性;•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相关的急救电话号码。
结论预防幼儿外伤需要父母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监护职责、改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以及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与急救处理意外伤害就是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 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或灾害.在托幼机构中意外伤害有时是难以预料的.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 儿童一旦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轻者伤及肌肤,影响健康,重者造成残疾、危及生命,给家庭、社会、儿童在精神上、肉体上、物质上造成的损失和痛苦是无法估量的。
一、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1.儿童运动机能不完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动作能力较低,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动作反应较迟缓。
2.儿童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由于儿童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对外界事物缺乏理解和判断,更不能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
3.儿童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十分好奇,他们很想去看、动手去摸,但是他们会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因素,丧失理智和判断能力,而发生事故。
4.对幼儿管理不善幼儿园里,儿童人数比保育员、教师人数多,在管理上一时疏忽,就容易出现事故。
二、意外事故的分类:1、一般事故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而发生的事故。
如: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
2、责任事故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事故。
如: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颅骨骨折、烧(烫)伤、儿童被冒领、走失、将儿童遗忘在空房间、高处坠落、体罚、触电、溺水等。
3、重大责任事故如:导致儿童死亡、残疾、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增加儿童严重痛苦的事故。
三、意外事故的类型1、创伤表皮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创伤出血、骨折、脱臼、眼损伤、脑震荡、烧(烫)伤、五官异物。
2、窒息气管异物、呛奶、呼吸道阻塞(捂被)。
3、误服药4、冒领、丢失、走失5、食物中毒6、煤气中毒7、体罚、变相体罚四、意外事故的预防1、预防外伤和烧(烫)伤(1)预防外伤①教育儿童预防意外事故②工作人员对儿童要细心照顾、动作要轻柔。
③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要经常检修,并注意大型玩具摆放的合理性。
中班健康教案:预防外伤,成长无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时刻都要将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帮助幼儿预防不同的外伤,保证他们的成长过程顺利无忧。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中班健康教案:预防外伤,成长无忧!一、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我们需要教育幼儿学会注意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在外出游玩、上下楼梯、穿戴衣物等方面。
在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1)运用故事法在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安全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小动物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安全事项,引导幼儿从中领悟到哪些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如何预防外伤。
(2)示范教导法除了运用故事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示范教导法。
在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时,可以模拟一些意外情况进行演示,让他们了解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在真实的场景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
二、教育幼儿学会基本急救知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教育幼儿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能够在自己发生伤害时,及时进行应对。
这也是帮助幼儿预防外伤,保证成长无忧的重要环节。
(1)如何处理小伤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小割伤、磕碰、擦伤等问题。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急救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处理小伤口时,我们可以采用清洁伤口、贴上创可贴的方式。
(2)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当幼儿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我们也应该教育他们如何应对。
比如,当有人突然晕倒、窒息、喉咙卡住时,我们可以告诉幼儿如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以及如何进行一些简单的紧急处理方式。
三、营造安全的环境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营造安全的环境来预防幼儿的外伤问题。
(1)开展安全教育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学会在生活中预防外伤。
(2)安排合理的活动区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安排合理的活动区。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地面的平整、周围的安全隐患等等,从而保障幼儿的安全。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一、窒息:异物进入气管,最初可引起连续刺激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
可引起窒息死亡。
应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动,使异物滑入左右一侧支气管内。
缓解窒息,以便争取抢救时间,迅速送往医院。
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吃饭或游戏时,突然发生异物卡入气管时,首先应将病儿倒立、头向下,拍击胸部,同时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压,以利异物滑到病儿口腔,吐出或咽下。
如无效立即送医院抢救。
二、触电急救:发生触电后立即使患儿脱离电压,关闭电门或用木棒等非导电物将肢体与电源接触处分开。
要分秒必争,电流通过人体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如儿童倒在电线上或手拉着电线,一时无法找到电源开关,可用木板,凳子拉开电源或用绳子、衣服拧成带子,套在幼儿的身上拉离电源,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患儿的呼吸、心跳,如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应耐心,不可随意放弃抢救机会。
在坚持人工呼吸的同时,必须联系急救中心或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
三、脱臼(脱位):需要送医院,请外科医生复位。
确定脱位后,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送往医院,争取及早复位,受伤后暂时禁食,以免复位时使用医学专用剂引起呕吐。
四、烧(烫)伤: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5-10分钟,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
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
轻度烧(烫)伤可用火烫膏、京万红涂局部。
不得涂龙胆紫等有色外用药,除轻度灼伤外均应送医院处理。
烧烫伤面积较大,不要随便涂药,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衣服包裹送往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灼伤,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或者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五、鼻出血: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者后仰位。
小学生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常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生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常识据最近的全国抽样调查,0~14岁儿童死亡中意外死亡为第一死因。
意外伤害不仅给受伤者本人带来生活和心理上的严重后果,而且给家庭生活头上阴影。
如果独生子女遭遇无法挽救的意外伤害,对家庭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小学生及其家长也应当了解怎样预防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后如何进行急救的卫生知识。
一、小学阶段儿童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1.在家庭内常以烫伤、药物中毒、煤气中毒、触电为主。
2.在家庭外,由于活动范围广,发生率相应增加,且较严重,如交通事故(外出时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溺水(游泳时不注意安全)、严重外伤(体育活动时不适当的锻炼和过量运动)及毒物中毒(饮食不讲卫生,零用钱卖小摊点上的东西吃)等。
二、怎样预防药物和食物中毒?小学生发热、感冒、腹泻,应在一生指导下用药。
切勿擅自自己服用,更不能将成人的药随便服用。
服药前要认真核对药瓶标签、用量及服法,对过期、变质、标签不清的药品切勿服用。
特别注意将外用药误当内服药服用。
家长应将一切药品妥善保管,不让儿童随便取道而当作糖丸误服。
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别存放。
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等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切勿使儿童接触。
要注意饮食卫生,腐败变质及过期的食品不能食用。
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带皮的水果最好是用刀将皮削掉再吃。
一些小水果如葡萄、草莓、杨梅等用洗洁精洗净,再以自来水漂洗干净,随后用沸水烫泡一分钟左右;或用淡盐水浸泡5~10分钟,然后取出用冷开水冲淋等。
误食毒物引起食物中毒,首先出现的症状大多为呕吐、腹痛、腹泻,一般不发热。
也可表现为惊厥、昏迷。
突然发生上述症状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应考虑油中毒可能,在送往医院之前要作以下紧急处理。
(1)迅速弄清是何种毒物引起的中毒。
包有糖衣的药丸最易被儿童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