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

情感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

情感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
情感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

情感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

共青城耀邦红军小学汤梅森

新世纪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周围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压力,如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家庭文化的缺乏、父母工作的繁忙、重视孩子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的缺乏等。孩子必然会产生一些心理不适感——心理障碍。可是却存在许多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忽略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具有时代意识、超前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对学生倾注自己的情感,实施情感教育。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仍把情感态度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呢?

首先、.要重视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反映形式。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和情景,并从这些事物和情景中获得一定的内心体验,从而对它们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他们的需要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可见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对其施以教育的活动。如英国优生学者、心理学家高尔顿早就强调过“热情”在人的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他说:“我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有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其次、要培养积极情感的措施

(l)要端正认识,以理育情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持不同的态度,因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一般说来,正确的认识会产生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的认识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因此,正像俗语“知之深,爱之切”所说的那样,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有关的道理。知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道理就越明白,情感就会越深厚、崇高。例如,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年学生经常聚在一起谈前途、谈希望、谈理想,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有的同学最爱谈的只是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理想。他们总是在“我”这个狭小的范围内转圈子,这就像鲁迅所批评的那样:“咀嚼着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个人的前途得失是不值得关心的,问题在于,人的脑筋应当宽广一些,撇开社会需要而专谈个人理想,在心目中把个人的一切放到了最高位

置上,那就会失去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就会使个人的得失烦恼难以解脱。总之,我们要通过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以为学生有了知识,其情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由于在一定知识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其性质、方向和强度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要在对学生传授知

识、端正其认识的同时,进行熏陶、激发、感染和引导。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含

义,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2)情感感染,以情育情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情感感染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人际现象,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情感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成为潜移默化的心理力量。许多研究者指出,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教学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能否

运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技巧。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总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切勿冷若冰霜、板着面孔。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会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教师的积极情感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情感的积极变化要引导学生从小在行动上尊敬和热爱父母,热情关心和帮助别人,以发展他们的同情感、责任感和爱国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爱国感的培养是从母亲开始的,要引导学生从小就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和生产劳动,以逐步培养他们对社会

劳动和公益劳动的义务感、责任感;要从小就引导学生接触实际,学会思索和发现问题,体验发现的快感,逐步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理智感。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的、科技的、体育的、艺术的生产劳动的实践,并使他们在其中反复感觉、体验、身体力行,养成习惯,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三、热爱学生,以爱教育学生。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情感教育的内容一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积极的正面的情感认识。比如学习一篇课文,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是自己产生共鸣,达到正面的情感教育。这一点,大部分老师都很重视,也都能做到。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爱。但这一点,老师都明白,但容易忽略。如果一个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家长和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我

曾经在班上做过一份调查,凡是学习和身心发展良好的,至少家长在情感教育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比如梅小雨、陈艺偲、陈语涵、李健等。而在凡在凡是学习和身心发展较差的,至少家长在情感教育方面都做得比较差。如我班的梅小雨,在二年级下学期刚当班长时,有一次上自习课时,她管纪律,就用木棍子在同学头上敲,谁知棍子上有一个尖刺,一下把方俊杰的头刺破了,出了一点血。这可把梅小雨吓到了。当时就一直哭个不停。我问明情况后,既批评了她,也安慰了她。并把方俊杰送到医院治疗,可她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直到她妈妈来了以后,她的内心才彻底安稳了。她原以为妈妈会骂她或者打他。谁知妈妈来了以后,问明了情由,反而安慰她说:“首先你打人不对,但事情发生以后,你害怕也没用。等医生治疗完了,我们一起把方俊杰送回他家,却向他妈妈道歉。”同时还买了一些东西给给方俊杰。结果方俊杰的父母,也没说什么,反而安慰梅小雨,叫她不要担心。以后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

而另一个学生彭忠灿,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离异。该生父亲不管,母亲也不管,结果跟外婆在一起生活。该生外婆性格暴躁,又比较啰嗦,只要小孩做错了一点事,或者犯了一点错误。动辄就狠批,臭骂,或者棍棒、拳脚相加。结果小孩性格内向,从不开口说话,内心极度嫉妒、仇视别人,个字虽小,但别人一说话,他就认为别人是笑话他,经常跟同学发生冲突、打架。

总的说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以“理”为指导,以“情”为纽带,以“爱”为核心,并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青少年学生对各种食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情绪爆发如火山般猛烈,伴随着明显的冲动性,严重者甚至伴随着攻击行为。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3、外露性和内隐性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逐渐学会控制情感及反应,一方面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一方面又能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心境性和持久性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体验呈现明显的心境化色彩,具有弥散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的中应包括情感目的。他认为:“情感目的包括那些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变化的目的,以及发展评价和适应调节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挖掘个体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 理智感使学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意愿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包括激发理智感、感受学科美、应对和避免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厌恶感。 3、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 “愉快教育”的主要做法是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转变教学主体观,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主动地学习。 4、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 也就是进行所谓的“情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规则,恰当表达情绪,学会心理调整,保持快乐心境,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常见的健康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认知调节法 (2)合理宣泄法 (3)意志调节法 (4)转移注意法 (5)幽默法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doc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o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o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o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o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己开始有 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4第四章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情感 3.情绪智力 4.心境 5.激情 6.应激 7. 二、填空题 1.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反应。 3.情绪情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信号功能、感染功能、动机功能。 4.表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5.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 6.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趋势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从情绪体验的时间和内容上看,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延长,体验丰富。 7.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即:以诚相待、互助互利、待人如待己、相互理解、具有宽容精神、不可轻信别人,也不应该猜疑所有的人。 三、判断题 1.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2.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形式。(√) 3.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在总体上是平静而愉快的。(√) 4.儿童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了量变与质变、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儿童道德情感显示出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转折年龄主要集中在约8 – 9岁之间。(√) 6.小学生的情绪容易发生,但具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中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增强,情绪 1

发生的频率降低,情绪发生的延后时间增长,情绪具有来得快、去得慢的特点。(√) 7.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他们在违反自己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时,就会引起痛苦的过失感。(√) 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大致处于“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四、选择题 1.情绪与情感是影响人身心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其功能表现在:( ABC ) A 信号功能 B 感染功能 C 动机功能 D迁移功能 2.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BCD ) A 快感度 B紧张度 C 强度 D 激动水平 3.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ABCD ) A 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 C 消化系统 D 腺体活动 4.情绪的外部表现可分三个方面:( ABC ) A 面部表情 B 体态表情 C 言语表情 D 精神状态 5.情绪状态主要有三种,即:( ABC )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冲动 6.情感的种类有三种:( ABC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7.小学情感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ABCD ) A 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B 内容不断丰富 C 深刻性逐步增加 D 稳定性增强 8.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向特点表现在:( ABCD ) A 情绪体验迅速 B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 C 外露性和内隐性并行 D 体验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特点 9.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ABC ) A 自尊心强烈而敏感 B 情感的社会性增强 C 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丰富和深化 D 责任感进一步发展 10.情绪智力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 认识自身情绪 B 妥善管理情绪 C 自我激励 2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一)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 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 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 3.具有不平衡性 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 4.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是由感知觉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3)从表现形式上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具有冲动性,伴有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4)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1)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持续时间不可过长。) 2、情感的分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看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 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5、健康功能(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各种疾病) 6、感染功能(共鸣和移情) 7、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 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一)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二)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2)合理宣泄法 (3)意志调节法 (4)转移注意法 (5)幽默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一)压力 1、压力: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 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填空)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 (一情绪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3.坎农--巴德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 (一)抑郁 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 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 (三)强迫 这里所说的强迫,并非指强迫症,而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能定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 自我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这两方面。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对已做妥的事情感到不放心,如出门后又回到门前,检查一下门是否锁好了;对当前事物常常联想到一些可怕或不详的情景,如看到安全行驶的汽车,有时会联想到严重的车祸;脑子里经常浮现过去的某段经历;明知没有必要研究,却反复思考,如“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行为则是屈服于强迫观念的具体动作。如过渡洗手,认为手总是越洗越干净,于是一遍一遍反复洗手。 (四)恐惧 恐惧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五)易怒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 五、中学生情绪的特点(选择)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青少年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极性的表现。霍尔把青春期说成是疾风怒涛期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491233507.html,/)分享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首先,情感是由认识而产生的。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情绪就是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 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491233507.html,/)分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三)情感对人的影响 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 2.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四)情感的特性 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感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 2.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3.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相对立的情绪上。

2017年安徽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考试题

2017年安徽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考试题

2017年安徽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情绪和情感 发展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__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__。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古代教育中,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____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5、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____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6、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16、是以已有的用法来解释所定义的词语,适当地描述所要界定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是() A:约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操作性定义 17、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年。 A:13 B:13.5 C:14 D:1.6 19、教学是由__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A.听课和考试 B.讲和背 C.教和学 D.记和练 20、学生会干部的提拔是由__ A.学生代表民主竞选 B.教师择优指定 C.学生轮流担任 D.教师和学生协商决定 21、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____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 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 C:口腔触觉和视觉 D:动觉和机体觉 22、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E:重视个别差异 23、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____ A:从众现象 B:社会干扰现象 C:去个体化现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单选)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出现时间较早,与生理性需要联系,特性:情境性,暂时性,冲动性、外部表现明显 情感:出现时间较晚,与社会性需要联系,特性:深刻性,稳定性,内隐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 情绪的分类: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 情绪状态的分类(重要): (1)心境(持久,微弱) (2)激情(爆发性,短暂) (3)应激(紧张状态下) 3.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 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好久才做出题高兴 4. 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材料) 一、爆发性和冲动性二、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三、外露性和内隐性四、心境化 和持久性 ●自我防御机制 一、概念:自我防御体系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专业用语,它是指个体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二、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亲人的亡故,仍坚持其未死。 2. 压抑: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 3. 合理化(不正确):对儿童的躯体虐待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 4. 置换:孩子被妈妈打后,踢到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物体上。 5. 过度代偿: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努力变成世界著名运动员。 6. 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我怎么想别人也怎么想 7. 退行: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 8.抵消: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吐口水来抵消晦气。 9. 幽默: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10. 认同:儿童做作业遇到困难,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坚持把作业写完。 11. 升华: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岁 B.岁 C.岁 D.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_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 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12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节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情绪与情感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人类的情感现象,即广义上的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不同与认识过程的反映形式,是指通过体验,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过程、状态、内容、性质等不同的侧面,可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 情绪是最基本的情感现象,它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它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所以是不学就会的,并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当有机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喜悦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愤怒等。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反映形式,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常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有许多种类,人类最原始的四种情绪就是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 情感是广义情感中的一种,是较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侧重于情感现象的内容方面。情感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所以并不是与生俱有的。情感也是多种类的,但具体可分为两类: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如害羞、骄傲、谦虚等;与他人有关的情感,如爱、恨等。相较于情绪而言,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情操是最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与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规法则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联系的美感及理智感。情操发生得较晚,为人类所特有,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情操比情感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它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然而,以上情绪、情感与情操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不同侧面。 在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与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既有促进作用,也会产生干扰作用。一定的情绪、情感往往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缺乏热情,表现冷漠,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中去,也难以取得好成绩。适度的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推动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心理学有关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解决任务,但是如果个体产生的消极体验过多,如不满、消沉、情绪低落,或者个体由于动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1.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关系:(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情感的分类(社会内容角度划分):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求知欲、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动机(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组织(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具有干扰破坏作用)、信号(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感染(互相传递和感受,具体表现为“共鸣”和“移情”)、强化、迁移、疏导、协调。 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办法(认知调节法艾利斯情绪ABC理论;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5.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 1.否认: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不承认似乎就不痛苦; 2.压抑: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加以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如选择性遗忘); 3.合理化(文饰):无意识的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两种表现: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2017教师资格考试重要考点: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

2017教师资格考试重要考点: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 来源:智阅网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考点,下面我们详细为同学们讲解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内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首先,情感是由认识而产生的。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情绪就是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 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

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三)情感对人的影响 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 2.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四)情感的特性 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感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 2.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3.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相对立的情绪上。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情绪和情感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情绪和 情感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征 (一)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 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 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同时,他们也对未来 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所以,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表达和宣泄,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能够唤起他 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击。既有为正义和真 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因为狂热冲动而干蠢事。实践调查显示, 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吟诗、跳舞、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 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而中学生因为出现表面上看 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 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所以,也有其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 平和的一面,这就表现为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所 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但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延续做出反应和延长反应过程, 从而出现情绪反应的心境化趋势。情绪的文饰现象也是中学生情绪和 情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是心里难过,在众人 的场合下,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社

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 (四)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持续发展 在中学时期,情绪和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持续地深刻化。随着他们智力和意识水平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很多新观点和新观点,这与持续增长的高级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形成了很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情感的稳定性发展,是说中学生的情绪即使具有两极性,易冲动和爆发,但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整还相对较差,波动较为明显,而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控水平则有了较好的发展,显得比较稳定。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也比较迂回、隐晦。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课程学习笔记 课程1.驾驭课堂(6学时)/2. 积累心理资本做幸福教师(6学时)/3.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与调节(6学时)/4.如何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家——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6学时) 所选课程名称 (自选1门) 3.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与调节 学习重点一、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的:(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2)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而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二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这部分用了3小时去学习和思考。 学习心得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别具特色,而且往往是他们行动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当摸清他们情绪和情感的规律,并有意识地培养、调节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他们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形成完美的人格。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康而高尚的情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帮助中学生学会合情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和父母要帮助中学生提高需要的社会性,使他们懂得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是要符合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文明和道德的准则,才是有权利、有希望得到满足的,反之,就是不合理、不能允许或可耻的要求。 (二)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风华正茂的时代,要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鼓励他们从事科技活动和有益的文体活动等,为健康情趣的产生创造丰富的内容,避免不健康或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乘虚而人。 (三)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人手,既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明确建立高尚的爱的必要性,又要培养他们对卑鄙可耻行为的厌恶感和羞耻感,因为这种道德情感是不道德行为的抗毒剂,同时又是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支柱,它会使中学生积极要求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四)培养中学生增强挫折的耐力,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本领情绪和情感是受思想意识调节的,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应引导中学生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