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19
-118-第六章 排队论模型排队论起源于1909年丹麦电话工程师A. K.爱尔朗的工作,他对电话通话拥挤问题进行了研究。
1917年,爱尔朗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文章—“自动电话交换中的概率理论的几个问题的解决”。
排队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军事、运输、维修、生产、服务、库存、医疗卫生、教育、水利灌溉之类的排队系统的问题,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排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如顾客到商店购买物品、病人到医院看病常常要排队。
此时要求服务的数量超过服务机构(服务台、服务员等)的容量。
也就是说,到达的顾客不能立即得到服务,因而出现了排队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电话局的占线问题,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车船堵塞和疏导,故障机器的停机待修,水库的存贮调节等都是有形或无形的排队现象。
由于顾客到达和服务时间的随机性。
可以说排队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排队论(Queuing Theory)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有下列三部分:(i)性态问题,即研究各种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性,主要是研究队长分布、等待时间分布和忙期分布等,包括了瞬态和稳态两种情形。
(ii)最优化问题,又分静态最优和动态最优,前者指最优设计。
后者指现有排队系统的最优运营。
(iii)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即判断一个给定的排队系统符合于哪种模型,以便根据排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这里将介绍排队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分析几个常见的排队模型。
§1 基本概念1.1 排队过程的一般表示 下图是排队论的一般模型。
图1 排队模型图中虚线所包含的部分为排队系统。
各个顾客从顾客源出发,随机地来到服务机构,按一定的排队规则等待服务,直到按一定的服务规则接受完服务后离开排队系统。
凡要求服务的对象统称为顾客,为顾客服务的人或物称为服务员,由顾客和服务员组成服务系统。
对于一个服务系统来说,如果服务机构过小,以致不能满足要求服务的众多顾客的需要,那么就会产生拥挤现象而使服务质量降低。
第6章 排队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为了得到某种服务而排队等候。
比如顾客到商店购买东西,病人到医院看病,汽车进加油站加油,轮船进港停靠码头等,都会因为拥挤而发生排队等候的现象。
这时,商店的售货员和顾客,医院的医生和病人,加油站的加油泵和待加油的汽车,码头的泊位和停泊的轮船等,形成了各自的排队服务系统,简称排队系统。
在一个排队系统中,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可以指人,如售货员,医院大夫等。
也可以是物,如加油泵、码头泊位等。
同时还包括许多进入排队系统要求得到服务的“顾客”。
这里的顾客是指请求服务的人或物。
如到医院看病的病人,或等待加油的汽车等。
作为顾客总希望一到系统马上就能得到服务,但客观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顾客的到达和服务机构对每个顾客的服务时间具有随机性,因此出现排队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为了方便顾客减少排队时间,排队系统可以多开设服务设施。
但那将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还可能发生空闲浪费。
排队论(Queueing Theory )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排队论起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的美国贝尔(Bell )电话公司发明了自动电话后,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电话通讯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合理配置电话线路的数量,以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呼叫次数。
如今,通讯系统仍然是排队论应用的主要领域。
同时在运输、港口泊位设计、机器维修、库存控制等领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6. 1 排队系统的基本概念6. 1. 1排队系统的一般表示一个排队系统可以抽象描述为:为了获得服务的顾客到达服务设施前排队,等候接受服务。
服务完毕后就自行离开。
其中把要求得到服务的对象称为顾客,而把服务者统称为服务设施或服务台。
在排队论中,把顾客的到达和离开称为排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而潜在的顾客总体又称为顾客源或输入源。
因此任何一个排队系统是一种输入-输出系统,其基本结构如图6-1所示。
排队系统图6-16. 1. 2排队系统的特征由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知,任何一个排队系统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描述。
授 课 内 容 备注、更新第6章 排队论(1)排队是指因车辆数量超过服务设施的容量,致使车辆得不到及时服务而等候的现象。
(2)排队论则是研究排队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理论。
(3)在交通工程中,排队论被广泛用于车辆延误、通行能力、信号灯配时以及停车场、收费亭、加油站等交通设施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中。
6.1 概述6.1.1排队系统基本组成1. 输入过程(1)定义:输入过程是指各种类型接受服务的车辆(或行人等)按怎样的规律到达(2)种类:①定长输入:车辆均匀到达,车头时距相同;②泊松输入: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③爱尔朗输入:车辆到达车头时距符合爱尔朗分布。
2. 排队规则(1)定义:排队规则是指到来的车辆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
(2)分类:①等待制:车辆到达时,如若所有服务台均被占用,则该车辆便排队等候服务,称为等待制。
②损失制:车辆到达时,如若所有服务台均被占用,则该车辆不排队等候,称为损失制;③ 混合制:如果车辆到达时,若队长小于L,就加入排队队伍;若队长大于等于L,车辆就离去。
3.输出方式(1)定义:是指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车辆,每一车辆服务了多少时间。
(2)分类:①定长分布:每一车辆的服务时间都相等;②负指数分布:每一车辆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且都服从相同的负指数分授 课 内 容备注、更新布;③ 爱尔朗分布:每一车辆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具有相同的爱尔朗分布。
6.1.2 排队系统的主要特征指标① 服务率:它为单位时间内被服务的车辆均值。
② 交通强度:单位时间内被服务的车辆数与请求服务的车辆数之比。
③ 系统排队长度:可分为系统内的平均车辆数(Ls )和排队等待服务平均车辆数(Lq )。
常用于描述排队系统的服务水平。
④ 等待时间:从车辆到达时起到他开始接受服务时止这段时间。
⑤ 车辆在系统内的时间:等于车辆排队等待时间与接受服务时间之和。
6.1.3排队系统的分类记号(1)肯达尔(Kendall )于1953年提出了排队系统的分类记号:输入分布/输出分布/并联的服务站数。
第七部分 排队论第十九章 排队论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它是通过对各种服务系统在排队等待现象中概率特性的研究,来解决服务系统最优设计与最优控制一门学科。
目前,排队论已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军事作战系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并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1 排队系统的基本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服务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拥挤而产生的排队等待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例如,顾客在理发店内等待理发(见图)、用户在电话机前等候通话、发生故障的机器等候工人修理、进入机场上空的飞机等候降落等等。
如果我们把服务系统的含义再拓广一下,则进入雷达接收机的信号等待处理、通信系统的报文在缓冲器上等候传送、多微机系统的处理机等候访问公共内存、计算机网的用户等候使用某资源、进入水库的流水等待开闸泄放等等都可看作服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排队等候现象。
我们就将这种具有排队等候现象的服务系统通称为排队系统。
任何一个服务系统总是由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顾客和服务员(或服务台)所构成。
凡是要求接受服务的人与物统称为顾客;凡是给予顾客服务的人与物统称为服务员(或服务台)。
对于一个排队系统来说,如果顾客的到达时刻和对顾客的服务时间是固定的话,人们总可以适当安排或调整服务员个数、服务速率,从而使顾客到达后少排队甚至不排队而迅速进入服务,亦即容易达到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如通常情况下的火车调度就属于以上情况。
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种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绝大数情况下,顾客到达服务系统的时刻以及对顾客的服务时间都是随机的,这就给服务系统造成了一系列供求之间的矛盾。
例如,有时顾客到得多而服务跟不上(供不应求),而另一些时候则由于顾客少(或无顾客)而使服务员处于空闲状态(供过于求)。
因此,排队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排队系统概率规律性的探讨来寻求某些能达到供求平衡的手段与策略,这也就是排队系统的所谓最优设计与最优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