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83)1.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只具有动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B.一个物体只具有重力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C.一个物体只具有弹性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发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是()A. B.C. D.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机械能正在减小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甲为单摆,乙为滚摆。
当单摆从A点经过最低点B,再摆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小球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情况是:;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小球的机械能(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能和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5.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6.如图所示,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
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开手。
头保持不动,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锁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B.铁锁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C.铁锁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铁锁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7.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水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描述的是长江水具有动能B.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描述的是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C.水力发电时建造拦河大坝是为了防止水流太急冲坏发电机组D.利用水能发电时,从上游奔腾而下的水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8.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其中有一句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弯弓射箭的过程是()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D.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过程9.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A.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左侧最高点的高度大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D.左侧最高点的高度等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10.如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从a点运动到d点,钢珠()A.通过d点时的速度比通过c点时的大B.在c点比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1.如图甲所示,运动员被蹦床弹起的瞬间是能转化为能;图乙中木块撞击弹簧时,能转化为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及其转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机械能及其转化》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探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这一重要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对前面所学动能和势能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使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通过对机械能转化的研究,为学生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但对于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守恒定律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2、能力水平: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3、学习特点: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机械能转化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机械能的观点,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原理,能够诠释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机械能及其转化。
2.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如何转移,以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包括弹簧、小球、斜面、木块等。
2. 制作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参与教室讨论。
4. 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案例,用于教室讲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1. 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观察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讲解机械能: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机械能的含义,并诠释其包括的几种形式。
让学生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探究决定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如何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高度以及弹性形变水平决定的。
4. 能量守恒定律的讲解: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以及为什么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5. 机械能转化的应用: 举例说明机械能转化在平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汽车、电动车、水力发电、弹簧玩具等。
6. 教室互动与讨论: 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来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安置: 给学生安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帮助他们稳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8. 教室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一.填空题(共7小题)1.中国“嫦蛾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号10时26分在月球背面首次成功着陆,这是中国探月事业的一大进步。
“嫦娥四号”探测器被发射升空离开地面的过程中,机械能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运载火箭中的燃料燃烧释放的能转化为探测器的机械能。
【解析】“嫦娥四号”探测器被发射升空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高度增加、速度增加,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运载火箭中的燃料燃烧释放内能,内能再转化为探测器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变大;内。
2.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射40余颗北斗导航卫星。
若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则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解析】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相对高度降低,则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重力势;动。
3.滚摆在上升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滚摆每次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渐减小,这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守恒、不守恒)。
【解析】滚摆沿着悬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说明动能转化为了重力势能;滚摆到最低点后又上升,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存在阻力,故机械能减小,即机械能不守恒。
故答案为:动;重力势;不守恒。
4.会荡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就能把秋千荡得很高。
做法是:当人从高处向下摆时,身体由直立变为下蹲,此过程降低重心高度,将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能;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用力将身体由下蹲变为直立,此过程克服身体重力做功,增加了能。
如此循环往复,机械能越积越多,秋千就越荡越高。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人从高处向下摆时,身体由直立变为下蹲,此过程降低重心高度,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将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用力将身体由下蹲变为直立,此过程克服身体重力做功,此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从而增加了机械(重力势)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机械能及其转化1.2022年5月3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
返航时,飞机在减速下降过程中()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2.【学科素养·科学思维】滚摆从如图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情况是()A.滚摆动能最大的是位置3B.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位置2C.滚摆动能为零的位置只有1D.滚摆下落后不能回到位置1是因为机械能不守恒3.【新独家原创】如图所示,当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时,苹果的重力势能,动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该过程中,苹果的能(选填“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苹果的能。
4.(2022广东海珠一模)如图所示,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小球压缩弹簧至A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向右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为v1,继续运动到最远处的C点,已知AO>OC。
(1)小球经过O点时,有没有受到弹簧的弹力?答:。
(2)小球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3)到达C点后,小球向左运动,再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2。
则:①v1v2(选填“<”“=”或“>”);②小球前后两次经过B点时,弹簧弹力的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
知识点2水能和风能的利用5.从19世纪末世界上建成第一座水电站以来,水力发电站就成了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如图是水力发电站的原理图,关于水力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上游的水向下沿着导管运动到下游的过程中,水的机械能保持不变;②运动的水流冲击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水流的一部分动能转移为水轮机的动能;③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电能转化为动能;④要加大水力发电的功率,可以采用“增大落水差”的方法。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2.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2.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2.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的守恒.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的守恒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滚摆、铁锁、细绳、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戏导入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两个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如图,将小钢球或铁锁固定在细线的一端,细线的另一端系在铁架台上,使小钢球与细线形成一个摆.让一个同学靠近铁架台,头稍低,另一同学把小球由该同学的鼻子处释放,小钢球(铁锁)摆动过程中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提醒注意安全,并思考里面的科学道理.说明: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做评判,只告诉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新课教学一、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多媒体展示:从高处下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用频闪摄像机摄下它下落的过程,如图所示.提出问题:被举高的苹果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苹果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苹果下落到某一点时,苹果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苹果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苹果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2.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实验l:用细线把小球系好,吊在天花板上,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将单摆拉至A点处,松手,让单摆自由摆动.发现单摆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实验2:把一个滚摆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松手.发现滚摆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滚摆上升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问题研讨问题1单摆从A点运动到B点、C点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 滚摆在下落、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思考回答.(1)单摆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单摆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滚摆在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滚摆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知识归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友情提示: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一种形式的能减少,一种形式的能增加,减少的那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增加的那种形式的能.例题:骑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车速也越来越快,这是因为( ).A.自行车的惯性越来越大B.自行车的重力越来越大C.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自行车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解析:自行车下坡时,惯性和重力都不变.因为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在某一位置,物体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可见选项A、B是错误的.此过程中,自行车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越来越大;可见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答案:C解题方法:能量总是由变小的那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变大的那种形式的能.我们只要运用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判断出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就可以知道是哪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哪种形式的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实验3:如图所示,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撞击弹簧片.观察到木球接触、碰撞弹簧片的过程中,木球的速度越来越慢,弹簧片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木球被弹簧片弹回的过程中,木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弹簧片弯曲程度越来越小,问题研讨问题1 在木球与弹簧片接触、碰撞和被反弹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思考回答.(1)在木球与弹簧片接触、碰撞的过程中,木球的动能减小,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增大,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被反弹的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减小,木球的动能增大,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2)动能和弹性势能能够相互转化.实验4: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问题: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表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知识归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友情提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不同形式的机械能都可以相互转化.例题:下列事例中,应用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打桩机的重锤将桩打入泥土中B.发条带动手表的指针转动C.电风扇通电后,扇叶转动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解析:选项A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选项C中,电能转化为动能;选项D中,燃料燃烧所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动能和势能;选项B中,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B特别提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就是利用弹性势能的过程.此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判断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教师总结: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拓展延伸:在一定的条件下,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也能够相互转化.实际生活中,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机械能总和减小.例题;如图所示,碗内一小球从顶端A点开始下落,在碗内来回滚动,最后静止在碗的底部B点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向B滑动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小球从B向A滑动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球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D.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在A点处机械能总和最大解析:由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可知:小球从A向B滑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可见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是正确的.小球在碗内来回滚动的过程中,不断克服摩擦力,消耗了自身的机械能,机械能总和不断减小,可见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BD特别提示:一般地,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低处向高处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只要有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总和就会减小.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在地球上,海水朝夕涨落,江河日夜奔流;有时微风拂面,有时狂风劲吹.水和风都蕴含着大量的机械能.在19世纪,人类就会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我国较大的河流有一千五百多条,水能蕴藏量达6.8×108kW,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有3.8×108kW,居世界第一位.建国以来,我国在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地修建了大型水电站,总发电能力达3.56×106kW.已开始并网发电的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107kW,年发电量8.47×1010kW.h以上.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风来驱动帆船,至少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已开始利用风来推动风车.风能利用起来比较简单,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但是风能不稳定,也不便于储存.我国在沿海岛屿和草原地区有较丰富的风能,在这些地方可利用风力发动机做一些允许间断的工作.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学生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学生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木块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课件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明各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情况.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为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作准备.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并回顾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图1:太阳能电站: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图2:内燃机车: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3:水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图4:水果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课堂达标1.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B.热气球上升的过程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D.铅球自由下落的过程解析: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热气球上升重力势能增大,是因为气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对其做功;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高度都不变,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铅球自由下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选D.答案:D2.李白赋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瀑布的壮观,瀑布飞流而下时,水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力增加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解析:瀑布飞流而下时,水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D正确. 答案:D3.如图是小明在体育考试中测试“引体向上”时的示意图.关于“引体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身体悬挂不动时,势能为零B.身体上升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少.C.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增加D.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势能增加解析: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身体悬挂不动时,人仍然有一定高度,所以重力势能不为零,故A选项错误;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C选项错误. 答案:D4.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解析:助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变大,故A选项错误;起跳时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动能,因此机械能不为零,故B选项错误;经过最高点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因此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故C选项错误;经过最高点时,运动员位置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D选项正确. 5.小阳打排球,排球离开手后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做功B.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小C.排球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排球在下降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解析: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已经没有力的作用,故不可能做功,A选项错误;排球下落的过程中,高度降低,故重力势能变小,B选项正确;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排球受到的力只有重力,故方向是竖直向下,C选项正确;排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即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功越来越快,D选项正确. 答案:A6.撑竿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持竿助跑、撑竿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是动能和转化为;下落过程中能逐渐增加.解析:运动员持竿助跑具有动能,撑竿起跳时,部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越来越大. 答案: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1_机械能的概念;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板书设计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二、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作业:1.(2013广州)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答案 CA.在b、d 两点动能相等B.在a、d 两点动能相等C.从b 到c 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c 到d 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2.(2013•日照)如图是“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轨道的示意图;若“天宫一号”飞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答案 B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D.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3.(2013雅安)如图所示, 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空气阻力)()答案DA. 铅球由a →b 时, 动能逐渐增大B. 铅球在b 点的机械能大于a 点的机械能C. 铅球由b →c 时, 机械能逐渐减小D. 铅球在c 点时动能最大4.(湖州市2013 年)顾客站在商场自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随自动扶梯匀速上升。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
学生认识到能量的可持续性。
(二)教具
1.滚摆。
2.课本图11.4-3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
(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回答上述问题)
2.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
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
生的?(引导学生回答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
力势能呢?
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
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
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
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
演示课本图1-7(水平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教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
球压弹簧开始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
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从
弹簧形变最大到恢复原状:弹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钢球的
动能。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
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单摆,引导学生观察摆球在高度最大处和
最低点的速度大小,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②人造卫星:教师先指出:卫星在远地点,势能
最大,在近地点势能最小。
问学生:卫星由远地点向近
球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怎样变化?能量怎样转比?引
导学生回答: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势能减小了,减
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速度增大。
再让学生回答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能的转化情况。
③撑竿跳高: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可由教师分析讲解。
为使问
题简化,分析时一律不考虑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时向上的速度决定。
即起跳时的动能转
化为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撑竿跳高时,人在起跳时使撑竿弯曲(形变),这时人具有动
能,撑竿具有弹性势能。
到最高点时,撑竿恢复原状。
人的动能和撑
竿的弹性势能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故撑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导学生回答:起跳时为什么人要向下猛压跳板?(答:使跳板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人离开跳板时的动能是哪里来的?(答: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来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决定?(答:由起跳时的动能,也就是由跳板形变最大时的弹性势能决定)注意:不讨论人在空中的翻转。
3.板书设计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皮球具有的弹性势能是哪里来的?(答:由动能转化来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动能,这个动能是哪里来的:(答:弹性势能转化来的)最后提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点,说明这一
过程能的转化情况?
(点名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滚摆高度
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
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
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
教师点明:消耗掉的机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
这个问题以后将学到。
(3)物体能做功才具有能,举高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为什么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回答:举高的物体落下来具有动能,动能可以做功,但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我们说势能可以做功,实际上是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而做功)
(4)钢球落在钢板上,也会反跳起来,反跳时的动能是怎样转变来的?教师指出:钢球和钢板相碰,也要发生弹性形变,只是这个形变较难觉察。
事实上,任何坚硬的物体相碰时,都要发生形变。
然后让学生回答。
5.布置作业
(1)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①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②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远处地上;
③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
(2)你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汽车司机在开车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门,加大速度。
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3)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
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