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4篇
- 格式:docx
- 大小:17.67 KB
- 文档页数:4
有关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从小在西安长大,是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所以我也知道许多独特的陕西风俗。
奶奶给我说过,陕西的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的农家,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关中腊月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锁”,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
在我的小时候,奶奶就经常给我做这样的花馍,既好吃又好看,我特别喜欢。
但是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毕竟奶奶说:“正月十五前不擀面”。
每次过年,我都十分盼望奶奶的花馍。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习俗,但唯独花馍是我的最爱!。
陕西的五大民风民俗作文
陕西的风土人情,像是厚重的黄土高原,氯化银后着岁月的痕迹。
在秦岭的怀抱里,历史久远的的民风民俗像是天上的繁星,夺目的光芒独特的魅力。
陕北的信天游,犹如一阵阵清风,吹拂黄土地,涤净着心灵的尘埃。
那豪迈的歌声,所蕴含的着坚硬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将厚重的历史融入虚空虚空音符,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活着的。
而关中的皮影戏,则仿若梦境一般,将光与影辉映在一起,成功演绎出来出着古老的传说。
一盏灯火,一张皮影,便能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真情呈出进来,心神漾动其中,流连往返。
汉中奇异的地方的剪纸艺术,有如精致的花边,将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和幸福的感觉立体剪裁成一个个精美的图案。
那很很细腻柔滑的线条,那灵动的色彩,将陕西的智慧与勤劳尽显露出在人们身前。
在陕南山区,人们世代留传继续着古老的东西的记忆的东西的祭祀习俗。
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中,淳朴的村民们用虔诚地地地的心,祈求着来年人畜兴旺昌盛五谷丰登,五谷丰登。
这个个民风民俗,有如一条条劲气的丝线,将陕西人结在一起,一一代代延续。
它们是陕西的灵魂,是这片土地上历久弥坚的色彩。
当夜晚晚两天提前降临,月色铺洒,我像是注意到,在古老的村落里,人们围坐在火炉旁,一边渐渐地的尝一尝着香浓的米酒,一边娓娓道来道出着传说故事。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着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眼神里透出进去出了对这片土地的非同一般情感。
陕西,我的故乡,你夺取地独特的魅力,你的民风民俗长吸地地也让着我,让我魂牵梦萦。
关于陕西风俗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陕西,每年正月时间,民间有举办社火会的风俗,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你要问我什么叫社火,我也是听奶奶说的。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代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远古人类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春节里的一天,奶奶带我去看社火。
大街上一片热闹景象,爆竹声声,人山人海,看社火的人还真不少呢!还没走到跟前,就已经听见了锣鼓喧天。
我挤进人群,只看见社火队里有敲锣的,打鼓的,唱戏的,扭秧歌的,划旱船的,踩高跷,玩杂耍的,很多人的脸上都画着各种各样、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脸谱,听说他们是在扮演各种角色,是在为土地神和火神表演节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踩高跷表演,因为他们站得高呀!只见踩高跷的演员双脚踩在一米多高的木棒上,仍然能保持身体平衡,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跳跃,劈叉,扭秧歌,耍刀舞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伴随着观众的阵阵欢呼声,演员们更加卖力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们目瞪口呆,时而掌声如雷,时而笑声阵阵,有的人还跟在后面也扭起了秧歌。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社火队伍从大街上走过,人们有的站在街边,有的跟随在队伍后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
人们似乎忘记了来年还得辛勤的劳作,忘记了一切烦恼,只知道尽情地跳啊,唱啊,扭啊……我想,这就是社火为人们带来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吧!。
陕西汉中风俗作文400字左右
陕西汉中,秦巴之腹地,风俗淳厚,民风古朴。
自昔至今,此地人文荟萃,历史底蕴深厚,为文人墨客所倾慕。
汉中,古称南郑,乃三秦之襟喉,巴蜀之门户也。
其地山川秀丽,水陆交汇,气候宜人,物产丰饶。
故汉中之人,性直而好义,重农尚学,耕读传家,礼教之风,世代相承。
观其婚嫁,男婚女嫁,礼仪周详。
六礼之行,不可或缺。
婚前纳采,问名于卜,以定良缘;婚后归宁,载酒携肴,以示孝顺。
嫁娶之日,鼓乐喧天,亲友邻里,共襄盛举。
又见其丧葬,哀敬并重,丧事从简,不奢华。
服丧之制,三年为期,孝子贤孙,守孝尽哀。
每逢清明、中元,祭扫坟墓,缅怀先人,不忘根本。
饮食之道,亦甚讲究。
汉中米面兼备,菜肴多样。
面食之中,尤以擀面、油泼面为最。
米饭香软,搭配各式菜肴,滋味无穷。
又如泡馍、凉皮等,皆为地道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节令习俗,亦颇具特色。
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欢庆新春。
端午挂艾叶,佩香囊,赛龙舟,以祛邪避疫。
中秋赏月,团圆吃月饼,寓意家和万事兴。
汉中之地,虽不及京师繁华,然其山水之美,风俗之淳,实为人心所向。
古人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中之风俗,正是这片肥沃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的写照。
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曾经有人说,要了解中华民族200年的历史,请你去上海;要了解中国500年的历史,请你去北京;要了解中国5000年的历史,就请你到陕西来。
在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流传千载的风味小吃,有古朴奇特的风俗民情,有源远流长的地方戏曲,。
所有这些,交织汇总成了华夏之根——陕西文化风情。
当你来到陕西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这些名胜古迹所震撼。
这里有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的华清池、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景色格外绮丽的骊山、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的大雁塔、与大雁塔齐名的小雁塔、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钟楼……。
名胜古迹,应有尽有。
提起陕西的风味小吃,那真让人嘴馋啊!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说的便是羊肉泡馍,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便说的是荞面饸饹,有绵甜醇香,回味悠长的黄桂稠酒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灌汤包子、色泽乳白、表皮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的泡泡油糕、陕西凉皮种类犹为繁多,包括秦镇凉皮、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烙面皮,黑米凉皮,绿豆凉皮。
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葫芦头。
有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的肉加馍……说的人直流口水。
当然,陕西还有有古朴奇特的风俗民情,有源远流长的地方戏曲,他们都让人回味无穷,只有当你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才能正正的感受到。
以陕西的风俗写一篇作文按照陕西的老规矩,春节是在腊月就开始了。
虽然陕西的春节和别处的春节差不多,但我还是要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因为我们还有特别之处。
在腊月之初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了。
我们要开始准备过年吃的,比如说,我们要把大蒜,生姜和辣椒还有酱油和醋放在一起泡,这样到了吃饺子的时候,把罐子打开,光是闻闻味道就让人食欲大振吃上那么一个生姜或大蒜,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不仅仅是大蒜,我们还会把鸡爪和萝卜泡起来。
我们小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去超市里买我们要吃的。
西,我们会买糕点,糖果和一些果脯。
而大人们则会去买瓜子花生,还有一些凉菜,当然,才是必不可少的,水果就不用买了,因为那些老人们会去买。
我们第二件事就是去买对联和灯笼之类的装饰品了。
第三件事,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事情,那就是买鞭炮。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也忙碌。
他们必须要准备过年的一切,比如,吃的,穿的,用的等等。
这样好显示出焕然一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这天就好像是春节的彩排。
在吃晚饭之前,农村的人会先在院子里放那中一连串的炮,在吃完饭后,我们就会让小朋友们出来玩炮,今天是不会放礼花的。
过了小年,我们这里许多的店铺都关门了,大家都要准备糍粑,年糕,和一些凉菜,我们陕西这边大部分菜都是凉菜的,老人家还要准备一些卤的东西,如,卤鸡翅,鸡,还有整鸡等除夕节真热闹。
每家每户都干着做年菜,处处弥漫着酒肉的香味,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灯笼,贴上了年画。
除夕夜,大家都不睡觉,每个人都在守岁,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
鞭炮声日夜不绝。
我们这守岁的人都必须要吃一碗浆水面正月初一到元宵之前大家都会放鞭炮,拜年和朋友间家人间一起吃饭,出去玩等等,到了元宵节大家都一起吃元宵。
陇县民风民俗作文在陕西的西部,有一个充满魅力与独特风情的地方——陇县。
这里的民风民俗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说起陇县,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社火。
社火可是陇县过年时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每到正月,各个村子就开始忙碌起来,筹备这场盛大的表演。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跟着家人专门去看社火表演,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一大早,人们就开始精心装扮。
演员们穿上色彩鲜艳的戏服,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
有的扮成威风凛凛的将军,有的扮成娇俏可爱的仙女,还有的扮成滑稽可笑的小丑。
那化妆的过程就十分有趣,化妆师们手法娴熟,几笔下去,一个生动的形象就跃然眼前。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社火队伍就出发了。
走在最前面的通常是锣鼓队,那锣鼓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整个天地都敲醒。
接着就是各种造型的花车,车上装饰着精美的花朵和彩带。
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走着表演的演员们。
他们有的踩着高跷,摇摇晃晃却又稳稳当当;有的手持兵器,做出各种威武的动作;有的则扭动着腰肢,展现出婀娜多姿的风采。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扮演孙悟空的演员。
他穿着那身标志性的虎皮裙,头戴金箍,手里拿着金箍棒,眼睛滴溜溜地转,活灵活现。
只见他一个跟头翻上了旁边的高台,然后挥舞着金箍棒,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想要看得更清楚些,结果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还差点摔了一跤。
除了社火,陇县的婚俗也很有特色。
在陇县的农村,婚礼通常要持续好几天。
在婚礼前,男方家要准备丰厚的彩礼,送到女方家。
到了婚礼当天,迎亲的队伍早早地就出发了。
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新娘家的门可不好进,伴娘们会设置各种关卡,让新郎和伴郎们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把新娘接走。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这样的婚礼,新郎被要求唱歌、跳舞、做俯卧撑,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验。
进入新房后,还有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新人要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的饺子,要向长辈敬茶等等。
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氛围。
陇县的饮食民俗也别具一格。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6篇)杀猪是我们当地的一种民俗。
农村吃猪饭,相当于过年彩排。
亲戚互相邀请吃猪饭,主要是加强联系感情,也是一种庆祝。
让我们带你去看这个喜庆的民间节日。
每次去这样的杀猪季,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你知不知道,只要走进村子,都会受到热情的邀请。
杀猪拜年时,只要主刀医生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全力以赴到猪圈把选中的猪围住。
这时候大家做饭太多,拽耳朵,拽腿,把猪一起推下去,把猪的四条腿绑在一起,然后在四条腿之间插一根粗木棍。
每个人一起工作,把它们放在设定的案板或桌子上。
杀猪是个技术活。
外科医生依靠经验和经验。
猪停止呼吸后,开始往猪身上倒开水,猪身上的毛全部浸湿后,开始剥皮刮毛。
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杀猪活动中,主人家会把新鲜宰杀的猪肉切成小块,用可乐烤熟,招待客人。
客人们吃着美味的烤猪肉,互相劝酒,酿造自己的“玉米酒”或苦胆酒,就像除夕一样。
2008年的猪桌上,有一些用猪肉烹制的菜系,如脆肉、粉珍、猪血汤等,都是美味的农家菜。
按照剩猪肉和肠子的习惯,每家每户也要淹一些腊肉和香肠,来年食用。
杀猪虽然只是一种民俗,但它已经成为农村家家户户一年四季最喜庆热闹的节日,也是农民一年四季丰收的重要标志。
在广阔的夏日里,56朵国花盛开。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是个有趣的地方。
每到除夕夜的清晨,商店早早开门,播放喜庆的音乐,人们也早早出门购物。
但最有趣的是我们的聚会。
老师说我们聚会本来叫庙会,持续了三天。
农历三月十七日,会前一天。
在家里,小贩把他们的货物放在车里,开到他们指定的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建一个棚子,把货物放在棚子里,然后用布把棚子围起来,然后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集会的前一天在人们不耐烦的情绪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日,集会第一天,上午七点,小贩拉开棚上的布,准备开店。
半个小时后,一些老人来了,他们都在给他们的孩子买东西。
八点半了,人多了。
那是人山人海!我最喜欢去开会,为了有机会买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陕西的习俗六年级作文400【一】早在唐代,西安(古称长安)就是全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全国餐饮和饮食文化的中心。
唐代大诗人有:“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一诗。
其实,诗中的“胡麻饼”就是我们今天吃的。
烨烨华章,名品饮食千古蕴藏。
流传于陕西的各式小吃,不论是宫廷的、民间的,数量庞大,做工精细,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
陕西人在挖掘、整理、保留这些传统餐饮的同时,又给它增添了新的内涵。
如把传统的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小吃组成使人眼界大开的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
在这里,人们吃的不仅仅是几碟菜肴,而是在品味文化与传统,感受历史脉络和民族风情。
清真菜在中国的菜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陕西以牛羊肉泡馍为代表的清真餐饮近年来更是独领风,西安的老孙家、同盛祥等,则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店,成为各地游客的口福之地。
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大力发展餐饮业,弘扬“秦食文化”,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陕西的习俗六年级作文400【二】“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
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
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
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
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
陕西的五大民风民俗作文
陕西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它北跨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依秦岭,与四川、重庆毗邻。
陕西地处关中地区,简称“陕”,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不仅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还融合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素。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以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
陕西历史悠久,民俗民情丰富多彩。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西周时称“丰镐”,春秋时称“秦川”、“关中”,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06年设“陕郡”,以后又置“三川郡”、“陇西三郡”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陕西先后出现了20个朝代和政权。
西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和政权都定都于此。
因此,陕西也被称
为“帝都”。
陕西各地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及风俗习惯。
—— 1 —1 —。
家乡的民间艺术(凤翔)400字作文我的家乡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我的家乡不仅历史悠久、风景如画,还有许多可以体现民风民俗的特产。
有驰名中外的西凤酒,有木板年画、豆花泡馍、臊子面……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是家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以泥土为原料,再用手工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泥坯,经阴干后再进行彩绘。
它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我家收藏了三个泥塑,一个是爸爸在我出生那年送给我的“福寿猪”,一个是“富贵羊”,还有一个是“凤尾鸡”。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凤尾鸡”泥塑。
它是20xx年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的吉祥物。
“凤尾鸡”的鸡身绘有鲜艳富贵的牡丹;鸡肚是红色的,表达吉祥幸福之意;鸡冠是粉色的,展现出青春的活力;鸡尾开五叉,寓意五行。
它昂首挺胸,像在仰天高歌,象征着我们西府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凤翔泥塑在西周先秦时期就有了雏形。
之后,经过一代代艺人们的不懈努力,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子,期间经历了三千多年。
它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让我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爱家乡的.泥塑,希望这小小的泥塑能够以它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走向全国,名扬世界!。
以陕西民风民俗为话题的作文导读: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小编精心整理了以陕西民风民俗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
以陕西民风民俗为话题的作文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
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
”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
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
”《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
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4篇西安是陕西的一个市,陕西有很多名胜古迹。
以下是XX整理的关于陕西民风民俗作文4篇,欢迎阅读参考。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1西安是我的家乡,是陕西的省会城市,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城。
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物有古城墙、大雁塔、钟楼、鼓楼等很多名胜古迹。
白天的古城墙像一条长龙围绕着西安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墙就亮起来了,有灯笼、大射灯、彩灯、龙灯,把整个西安市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大雁塔高约几十米,分为南北两个广场。
大雁塔南广场有《西游记》里唐僧的青铜像;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每当喷泉开始时,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千姿百态,忽高忽低的水雾高几十米,把古老的大雁塔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钟楼、鼓楼更是美妙无比,鼓楼上有几面大鼓,钟楼上有几口大钟,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建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吧!西安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最具有特色的有羊肉泡馍、美味可口的肉和汤,泡的是锅盔馍,馍泡的越小越好,还有米线、凉皮、裤带面……更是美味无比。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西安来观光旅游,热情好客的西安人一定盛情款待您!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2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当然我喜欢那个地方因为我的姥姥、姥爷生活在那里!西安古代叫长安,有雄伟壮观的大雁塔、有金碧辉煌的钟鼓楼、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保存最完整的城墙、好听好看的音乐喷泉。
每当夜幕降临,雄伟的大雁塔广场上飘扬着五光十色的小旗,像身上插着美丽动人的小花。
一到晚上这个城墙的等就亮了把真个城市照的五光十色城墙上还有许多站立的小士兵和真人一样可爱极了,他们就象这个城市的守护神。
每天晚上8点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下慢慢升起美丽、动听的音乐喷泉,尤其有一首歌一拉长音整个音乐喷泉就高高升起,看的我目瞪口呆人们随着音乐齐齐欢呼,我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在我们刚迈出第一步时,整个广场都一起随着音乐高唱“北京欢迎你”我忍不住也跟着唱起来,弟弟也跟着唱起来,妈妈也跟着唱起来,整个场面很感人,整个广场洋溢在“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中……西安还有许多有名的小吃,听妈妈说有300多种,有羊肉泡馍、肉加馍、哨子面、面皮、灌汤包子……一定让你大饱口福。
华阴民俗民风作文
哎呀呀,说起咱华阴的民俗民风,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华阴老腔那可是响当当的呀!每次听到那激昂的声音,我就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呢。
那可不是一般的唱,那是喊出来的,就好像是咱华阴人的心里话,直直地就喊出来啦!“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这词多有意思呀,每次听到我都忍不住跟着唱起来。
我爷爷可喜欢听老腔啦,每次村里有表演,他都早早地搬个小板凳去占位置,回来还跟我讲老腔有多棒,那表情,可自豪啦!
还有华阴的皮影戏呢!那小小的皮影在艺人手里就像活了一样,能演各种各样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皮影戏,我们都看得入迷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等表演结束了,我们还围在后台,好奇地看着那些皮影,还试着摆弄了几下呢,可好玩啦!
华阴的美食也不少呀!那麻食,小小的,像一个个小贝壳,吃起来滑溜溜的,还有各种蔬菜搭配在里面,营养又美味。
还有肉夹馍,那馍脆脆的,肉香香的,咬一口,满嘴都是香味,哎呀,说得我都流口水啦!每次家里做这些好吃的,我都能吃好多呢。
咱华阴人还特别热情好客。
要是有客人来家里,那肯定是好酒好菜招待着,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可热闹啦!就像一家人一样。
华阴的集市也很热闹呢,大家在那里买卖东西,还能听到各种吆喝声,真的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呀!
华阴的民俗民风就是这么独特,这么有魅力,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我们华阴人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温暖。
我真的好喜欢我们华阴呀!。
民风淳朴的作文(精选33篇)民风淳朴的作文(精选3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淳朴的作文(精选3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淳朴的作文篇1这里是一个小镇。
每家都是门窗大开着,大伙的阳台上全部都是花花草草。
大家的阳台都连着,没事情浇浇花,有时候别人家的花草探头探脑的轻轻凑过来,就大大方方的替人家浇,见主人家出去了,就帮忙修剪,打理。
好像不仅这一个阳台是自己的,这一片阳台都是自家的,隔壁就亲同兄弟姐妹。
春天一到,阳台上一片葱绿,葱绿里还有几缀朱红,淡粉,乳白。
花儿很娇嫩,但又是很好强,不怕太阳风儿晒干了,吹落了,就强横的从青翠中挤出来,乐呵呵的笑开了脸,有些客人来喝茶,花儿也探过头,说个笑话,全把大伙惹笑了,有的半掩芳唇,有的就直愣愣的笑出来,把耳朵凑在花儿旁边,就会有盈盈笑声闯入耳朵。
连风儿和阳光也不忍把它吹落了,晒干了。
只是用带着湿润的微风和温暖的阳光护着它。
当然,那些青绿也不会怪它,它们只会小声的让花儿把那些笑话告诉它们。
夏天到时,不用开空调,只要那把椅子和一把原蒲扇坐在阳台上,草正长得茂盛,遮住了外面的炎热,当炎热闯过草的间隙时,也早已是温热了。
从远处望去,整个小镇都像是被青色的瓦和热带雨林给充满了。
小镇的街道是窄窄的,弯来弯去,这儿没有交警,大伙儿可以在路上随意的过马路,因为这儿汽车的主人都愿意让行人先走,虽然车儿乱停,行人心里也全部都是嗔怪。
早上,下了楼,就会看见好多早点店,里面的师傅围着蒸笼团团转,掀开蒸笼,一屋子的炊烟就飞上天花板,里面吃的人就不禁看不见,但只要闻到浓烈的香味,筷子就不会戳到桌子里去,而是准当当的戳到小笼包,或什么包子的正中间。
一入口,就是满嘴的油香,味道纯正,但不腻,油在嘴角聚集起一汪油亮亮的水潭,那皮儿白而又薄,绝不会有什么厚皮的包子,咬开皮儿,里面的油就会一下子就喷出来,这时候就要干净凑上嘴去,把里面的汁洗干净了,流一点下来都会可惜。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精选2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篇1细腻、精致、美丽,把样式与雕刻,民族文化与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它既是特别的工艺品,也可以组成一部经典的雅俗共赏的戏剧。
它,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饰品,它就是皮影。
人们都知道,陕西是皮影的发源地,但是,你知道皮影是怎么做成的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上等的皮影,首先材质就要好,应选牛皮或驴皮做材料,先用一种薄木板把皮子上的毛刮干净,刮完了要放凉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拿出来接着刮,一直要刮到皮子变得透明为止。
接下来用热水浸泡皮子,使它变得柔软,还要用的不停地揉搓,为的是让皮子没有杂质,这样雕刻起来就会更加流畅。
下面要把软软的皮子紧绷绷在木框上晾干,过了几天后,皮子就会又硬又平了。
现在可以在皮子上雕刻了,人们用一种特殊的炭笔在皮子上画好形状,然后把它刻下来,该镂空的地方要镂空,这时人们就用鲜艳的染料给皮子上色,上完了还要把刻好的皮子放入火中烤一烤,这样会固定颜色。
至此,一个美丽复杂的皮影就诞生了。
皮影大部分都是戏剧中的著名人物,尤其是女子最为美丽。
你看那个精心雕琢而成的女子,头梳羊兰发,还戴着宫花,耳朵上点缀着一颗金光闪耀的红宝石,她身穿锦织云纹袍子,腰间佩带着丁冬作响的绿色玉佩,手指为兰花状,姿态显得大方而端庄。
一个个生动精致的皮影,一出出经典绝妙的戏剧看得我眼花缭乱。
皮影,它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它乡土气息深厚,紧密地结合着生活,它是受大地水土孕育的工艺品,也包含着文化的精华。
“手承心承手,人传世传人”,皮影也固化剂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体验。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篇2陕西皮影是我国的特色工艺品,今年爸爸出差时给我带回来一个皮影。
陕西的风俗作文400字The customs of Shaanxi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rich history and diverse culture of the region. 陕西的风俗源远流长,植根于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文化。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customs in Shaanxi is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and dance. 陕西最著名的风俗之一是传统的民间音乐和舞蹈。
The province is home to various forms of traditional music, such as Qinqiang opera and folk dances like the yangge and the waist drum dance. 这个省份孕育了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比如秦腔戏曲和民间舞蹈,如秧歌和腰鼓舞。
Shaanxi is also renowned for its unique cuisine, which reflects the region's agricultural abundance and culinary heritage. 陕西也以其独特的美食而闻名,这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农业和烹饪传统。
Local dishes such as biangbiang noodles, roujiamo, and paomo are popular for their rich flavors and distinctive cooking methods. 当地的菜肴,如油泼面,肉夹馍和泡馍以其浓厚的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受到欢迎。
Another fascinating custom of Shaanxi is the practice of shadow puppetry, which has been a popular form of entertainment and storytelling for centuries. 陕西的另一个迷人的风俗是皮影戏,这种游戏形式已经成为几个世纪以来流行的娱乐和讲故事的形式。
请以宝鸡的民俗民风写一篇作文“哎呀,奶奶,咱宝鸡的社火啥时候开始呀?”我急切地问着奶奶。
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快啦快啦,小馋猫,就知道你惦记着呢!”
这不,终于盼到了社火表演的这一天。
一大早,我就跟着奶奶来到了大街上。
哇,街上已经热闹非凡啦!到处都是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我紧紧拉着奶奶的手,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
“奶奶,你看那边,好多漂亮的花车呀!”我兴奋地叫着。
奶奶笑着说:“是呀,这花车可好看啦。
”正说着呢,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了起来。
“社火来啦!社火来啦!”人群中有人喊道。
我踮起脚尖,努力地向前看去。
只见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人走了过来,他们有的踩着高跷,有的扮成各种戏曲人物,还有的拿着各种道具,真是太有趣啦!我看到一个扮成孙悟空的人,他在高跷上还不停地做着各种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哇,孙悟空好厉害呀!”我忍不住赞叹道。
这时,旁边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也兴奋地说:“是呀,真好玩!”我们俩相视一笑,又继续看起了社火表演。
表演的队伍越来越长,各种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
有舞龙的,那龙在人们的手中上下翻飞,活灵活现;有舞狮的,狮子威风凛凛,摇头摆尾。
我都看得入迷啦!
“这社火可是咱宝鸡的宝贝呀,祖祖辈辈都爱看。
”奶奶在我耳边说道。
我用力地点点头,心里想着:这社火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我以后每年都要看!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宝鸡民俗民风的独特魅力。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宝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呀!宝鸡的社火,真的太棒啦!我为自己是宝鸡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华阴民俗民风作文"
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咱华阴那些有趣的民俗民风。
就说每年春节吧,那可是华阴最热闹的时候。
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啦。
我记得有一年,我跟着爸妈回华阴老家过年,那场景,到现在都忘不了。
我刚到村口,就看见二爷在门口杀猪呢。
那猪叫得可凶啦,“嗷嗷嗷”的,几个壮实的叔叔一起上手才把它按住。
二爷一边擦着汗一边大声说:“这猪肥,今年过年能吃个够!”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进了家门,奶奶和姑姑们正在屋里蒸馍呢。
那白白胖胖的馍馍,一个一个从蒸笼里拿出来,热气腾腾的,满屋子都是麦香味儿。
我忍不住伸手想去拿一个,被奶奶笑着打了一下手:“小馋猫,还没熟呢!”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我也想帮忙,结果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奇形怪状。
妈妈笑着说:“你这包的啥呀,像个小怪物。
”我不服气地说:“这叫创意饺子!”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亮,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我迷迷糊糊穿上新衣服,跟着大人去拜年。
一路上,碰见的人都互相说着吉祥话,“新年好啊!”“恭喜发财!”到了长辈家,磕个头就能拿到红包,心里那个美呀!
到了正月十五,还有热闹的社火表演。
踩高跷的,划旱船的,扭秧歌的,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跟着人群跑来跑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这就是华阴的民俗民风,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每次想起,心里都暖暖的。
怎么样,朋友,是不是也想来感受感受?。
家乡的风俗陕西春节作文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
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
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
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
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
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
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
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
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
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
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
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
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4篇
西安是陕西的一个市,陕西有很多名胜古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4篇,欢迎阅读参考。
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1 西安是我的家乡,是陕西的省会城市,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城。
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物有古城墙、大雁塔、钟楼、鼓楼等很多名胜古迹。
白天的古城墙像一条长龙围绕着西安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墙就亮起来了,有灯笼、大射灯、彩灯、龙灯,把整个西安市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大雁塔高约几十米,分为南北两个广场。
大雁塔南广场有《西游记》里唐僧的青铜像;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每当喷泉开始时,喷泉伴随着美好的音乐千姿百态,忽高忽低的水雾高几十米,把古老的大雁塔衬托得更加宏伟壮观。
钟楼、鼓楼更是美好无比,鼓楼上有几面大鼓,钟楼上有几口大钟,看起来仿佛全是木头建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吧!
西安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最具有特色的有羊肉泡馍、美味可口的肉和汤,泡的是锅盔馍,馍泡的越小越好,还有米线、凉皮、裤带面……更是美味无比。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西安来观光旅游,热情好客的西安人一定盛情招待您!
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 2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当然我喜欢那个地方因为我的姥姥、姥爷生活在那里!
西安古代叫长安,有宏伟壮观的大雁塔、有金碧灿烂的钟鼓楼、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保存最完整的城墙、好听好看的音乐喷泉。
每当夜幕降临,宏伟的大雁塔广场上飘扬着五光十色的小旗,像身上插着美丽动人的小花。
一到晚上这个城墙的等就亮了把真个城市照的五光十色城墙上还有许多站立的小士兵和真人一样心爱极了,他们就象这个城市的守护神。
每天晚上8点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下渐渐升起美丽、动听的音乐喷泉,尤其有一首歌一拉长音整个音乐喷泉就高高升起,看的我目瞪口呆人们随着音乐齐齐欢呼,我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在我们刚迈出第一步时,整个广场都一起随着音乐高唱“北京欢迎你”我忍不住也跟着唱起来,弟弟也跟着唱起来,妈妈也跟着唱起来,整个场面很感人,整个广场弥漫在“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中……
西安还有许多有名的小吃,听妈妈说有300多种,有羊肉泡馍、肉加馍、哨子面、面皮、灌汤包子……一定让你大饱口福。
来吧!朋友!西安就是这样美,这样迷人。
不去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
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3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安。
那儿有美丽的景色、有好玩的体育设施,还有美味的小吃……啊,我的家乡真好、真美!
每当夜晚来临,无数的星星就从它的“云被子”里钻出来。
啊!还有星星的“大姐姐”——月亮,也给人们打开“探照灯”,映照着高高的古城墙,让你觉得又回到了古代,想起边关的明月。
虽然西安不是像深圳那样的不夜城,但晚上有月亮姐姐和星星弟弟陪着我,心里感到非常愉快。
一到早晨,有一处可是非常热闹的!那时因为旁边有一个小花园。
小花园里有许多体育设施。
刚到早上,老人就出来锻炼身体。
看,他们在清晨的微风中,有的在摆钟器上左摆右摆,有的在空地上跳舞,还有的在打太极……然后是青年人和小朋友。
这都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要说什么好吃嘛?就跟你说,我觉得面皮好吃,这儿的面皮还是现做的,再加上独家调料,那真是绝了!每一次我都吃到口水直流!
我的家乡不错吧?你要是想来的话,我可以给你当导游哦!
陕西民风民俗精选作文 4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历史上有十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共达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王朝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古都。
地上地下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著名的有:半坡博物馆、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大名宫遗址、大小雁塔、昭陵、乾陵、古城墙、钟鼓楼、碑林、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等。
真是说不完,看不够。
就让我带你看看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骊山华清池吧!
骊山树木苍郁,远远望去似一匹骊马。
山脚下,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华清池。
池内温泉潺潺,碧波荡漾。
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点缀
着许多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仿佛镶嵌着晶莹剔透、灿烂无比的宝石。
骊山的半山腰有“捉蒋亭”,那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捉住的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
我出生在这样一个拥有绚烂文化的古城里,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幸福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