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6.58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实习报告妇产科实习中的孕产妇护理医学实习报告——妇产科实习中的孕产妇护理在妇产科实习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孕产妇的护理工作。
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合理的孕产妇护理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妇产科实习中孕产妇护理的重要性和关键环节。
1.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孕期是女性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心理护理对于孕产妇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我实习期间接触的一位产妇中,她因为家庭失和、担心分娩过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等原因,心情非常焦虑。
我们首先通过与产妇交流、倾听她内心的痛苦和忧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引导她参加心理疏导活动,如孕产妇互助小组、音乐疗法等。
最终,她的心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焦虑和抑郁。
2. 孕产妇的体格护理在妇产科实习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孕产妇的体格护理。
例如,产妇需要适度的体力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
此外,勤换姿势可防止孕妇出现压疮,每两小时帮助产妇翻身一次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感染的风险。
还有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我们需要监测孕产妇的血压、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孕产妇的营养护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孕产妇和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孕妇体重增长不足的案例。
经过详细询问和分析,我们发现孕妇自身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蛋白质、铁和钙等营养素。
我们为她制定了科学的孕妇膳食方案,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
随着孕期的进展,她的体重逐渐增长到正常范围,并且胎儿的发育情况也良好。
4. 孕产妇的产前准备和分娩护理产前准备和分娩护理是妇产科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需要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产前指导和教育,包括饮食、锻炼、产前检查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亦要检查孕产妇的产程、宫颈开张情况以及宫缩情况等,及时判断产程是否顺利。
在分娩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孕产妇的安全与舒适,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5. 孕产妇的产后护理产后护理对于孕产妇的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和意志,以达到缓解症状、早日实现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就医的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妇产科患者尤其如此。
心理护理不仅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因此,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十分重要。
一、妇产科患者临床心理特征1.1妇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1.1恐惧:恐惧心理在妇科患者的身上表现为多虑、紧张、恐惧、爱挑剔、易激怒、不听从医护人员忠告等,这些往往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尿频、心慌或头晕等。
1.1.2自卑:妇科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治疗没有信心,这种心理在妇产科肿瘤和性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肿瘤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身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高昂的医药费用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性病患者常因为担心自己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从而出现自卑心理。
1.2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2.1害羞、敏感:由于涉及性与生殖等隐私问题,许多患者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对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谨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未婚先孕和生育知识欠缺的女生普遍存在害羞心理。
前者多害怕被熟人发现而产生悔恨、自责、羞愧、负罪的心理,而后者则因为对医院分娩的流程不够了解而存在担心自己隐私受侵犯等心理障碍。
1.2.2忧虑: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普遍出现晚婚晚育,高龄孕产妇逐渐增多,各个年龄段的孕产妇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焦虑。
高龄产妇担心自己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大出血等危急生命的现象或者出生的宝宝会有先天性疾病等,初产妇不了解生产过程,害怕生产带来的疼痛,担心分娩引起的身体损伤及死亡、小孩是否健康等;有些产妇及家庭的传统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检查,会让这类产妇出现严重的产前焦虑。
产科主要的收治对象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孕产妇存在紧张、恐惧等心理,不仅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引起滞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为此,本文就临床孕产妇常见的心理表现及产科心理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临床孕产妇的心理表现1.紧张与恐惧感大多数初产妇入院待产时很紧张,特别是伴有胎位不正、胎膜早破等异常情况时,她们更是忧虑重重,担心自己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十分恐惧,甚至会影响正常休息。
2.孤独感孕产妇入院后进入陌生环境,再加上对医护人员不熟悉,容易产生孤独感。
尤其是进入待产室或者分娩室后,没有爱人、亲人的陪伴,极易缺乏安全感。
产科心理护理的要点1.倾听与关注产科护理的主要对象为孕产妇,其心理比较脆弱.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倾听她们的诉说,并及时给予回应,对产妇适当表达出理解。
2.建立安全感面对产妇存在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护理人员要为其营造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帮助产妇获得心理上的放松。
同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热情地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适当增加陪伴的时间,通过拍肩、触摸腹部等动作给予产妇充分的尊重和关心,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打消产妇内心的孤独感。
3.感情交流技巧随着住院环境、自身角色的变化,产妇容易对自身及新生儿的安全产生忧虑。
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充分的情感支持,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其适应角色转变。
运用谈话、倾听等方式,帮助产妇积极认识自我,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产妇的安全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4.心理干预和疏导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产妇心理变化,深入了解产妇存在的心理困境,站在产妇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当的解决措施,取得产妇的信任。
同时,还可以通过暗示、转移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为产妇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康复护理配合度。
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
方法研究孕产妇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论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孕产妇做好个性化的心理
护理,有利于产程进展,增加顺产分娩的信心,间接降低刨宫产率以提高产科的
质量。
【关键词】产妇心理变化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45-01
心理护理在产科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各个时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
妊娠、分娩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从生理、
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去关怀她们,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使她们获得舒适感。
所谓舒适是个体在环境中保持一种安宁平静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身心健康、没有
焦虑、没有疼痛的轻松自在的感觉[2]。
现将孕产妇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孕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
1.1 妊娠期心理
孕妇性格内向、孤僻,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甚至对周围人的关心也麻木不仁。
但对周围事物感知敏感,反应强烈,情绪极不稳定。
1.2 分娩期心理
初产妇大多对分娩产程无体验,怕难产、畸形等都可引起焦虑、紧张、不耐烦。
随着临产后阵阵腹痛或破膜后的引道流液,产妇通常表现非常紧张,时有行
为变态。
1.3 产褥期患者心理
分娩后部分产妇心情愉悦,精神过度兴奋而言谈过多,失眠。
另有部分产妇
会因母亲角色不明显,未能及时进入母亲角色,担心带不好婴儿,易出现精神方
面症状。
2、心理护理
2.1 妊娠期心理护理
妊娠期重点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利用宣传栏、护理人员讲座等对每位
来院建立围产卡的孕妇宣传无痛分娩、母婴同室的意义,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哺乳
技巧等,使孕妇对妊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2.2 分娩期心理护理
临产后对产妇说明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让孕妇了解宫缩痛的性质和规律,
减少其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主动性。
护理人员要不时陪伴在产
妇身边,耐心地解答她们疑问,对她们进行鼓励和安慰。
注意维护产妇的尊严,
各种检查操作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情况下,适当遮盖病人,减少身体暴露。
2.3 产褥期心理护理
婴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允,激发产妇的母亲情怀。
婴儿和产妇
同返病房后,实行母婴同室,婴儿与母亲24小时在一起。
当婴儿哭闹时,护理
人员需积极主动帮助其做好婴儿护理指导,协助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按需哺乳。
另外,孕妇出院前要详细做好出院指导,教会给婴儿沐浴的方法,说明婴儿
消化特点,如何观察婴儿大便及做好保暖工作,使之树立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 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1-157.
[2] 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