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护理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45.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二节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第二节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性的多元文化研究在护理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多元文化护理学。
这些理论及学说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等方面的认识和需求。
学习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护士全而评估护理对象的宗教、种族、性别、职业、经济、社会地位等文化背景因素,从全方位多角度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护理需求。
一、理论发展背景莱宁格(Madeleine Leininger)是美国著名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学家。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自己的跨文化护理研究。
当时她在“儿童指导之家”工作,与那里的儿童及其双亲接触,观察并了解到儿童中反复出现的行为差异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
上述经历及其后的系统性研究,使她成为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专业护士及理论学家;经过莱宁格的努力,美国人类学学会于1968年批准成立了护理人类学分会。
1974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跨文化护理协会。
此后,美国护士协会相继召开了多次跨文化护理与护理关怀.专题研讨会,为人类护理关怀的发展及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莱宁格通过演讲、撰书、咨询、教学等方式,使全球护理界广泛认识并开始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和人类护理关怀理论。
她相继编辑出版了多部专著,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护理与人类学:两个交织的世界》、《跨文化护理:概念,理论和实践》、《照顾:人类的基本需要》、《关怀:护理与健康的本质》、《文化照顾的多样性与普遍性》。
上述贡献使莱宁格得到了国际护理界及相关领域同行的广泛认可。
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重点是文化,中心是跨文化护理与人类护理关怀。
她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关怀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是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合乎其文化背景的护理基础。
她围绕“文化”和护理关怀提出了以下概念:(一)有关文化及文化关怀的概念1.文化(Culture)指不同个体,群体或机构通过学习、共享和传播等方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行为标准、个体特征和实践活动的总称,它以一定的方式传承,用来指导人的思维方式、生活决策和行为活动。
跨文化护理的名词解释跨文化护理是一种以满足个人健康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护理理论。
它旨在让个人通过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来获得健康与安全的感受。
此外,还将关注了解个人的文化习俗和信仰,以及有效地提供服务。
跨文化护理不仅是护理技术和口头沟通,而且需要在提供服务时考虑到个人文化差异。
它涉及包括文化偏见和歧视、语言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
从文化角度来看,跨文化护理是依据每个人在其服务过程中需要的护理技术,来确定他们需要的服务。
了解个人文化背景是为了确定他们的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和传统的健康信仰。
跨文化护理也注重关乎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互动,确保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充分尊重个人文化背景。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必须努力了解存在的文化背景,而不是任意地设置和施行他们自己的护理观点。
跨文化护理主要强调共同的、尊重的、和谐的护理关系,以及确保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它充分考虑到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建议,而非采取一种非常普通的态度来提供护理服务。
因此,护士在向患者提供服务时,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信仰、传统和价值观等因素。
跨文化护理也关注了另一类文化因素,即护理者自身的文化特点。
根据这种文化特性,护士可以熟悉患者的文化,以便更好地沟通。
此外,护士还可以利用类似的考虑,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文化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护士可以更好地把握个人的人生体验,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跨文化护理还应该考虑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特性,以便确保更有效的护理。
比如,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实践,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模式,以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最后,跨文化护理是一种护理方法,旨在提供有效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它将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技术和沟通技能结合到一起,重视患者的文化信仰、传统和价值观等因素,并确保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此外,护士也应该考虑到其他社会因素,以便有效地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
因此,护士应该努力从患者的文化角度来了解护理。
护理跨文化护理理论跨文化护理理论又称为文化照护异同理论。
该理论认为文化照护的世界观和社会结构直接影响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机构的健康和安适状况,并影响照护的型态、意义和表达方式。
跨文化护理的实质是对于护理和健康-疾病照护方面的信念、价值观及与实践有关的文化所进行的比较性研究和分析。
一、基本内容该理论的目的是发现、分析和解释基于不同或相同文化基础上的照护因素,对于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疾病或死亡的影响,以促进和提高护理实践水平。
理论的目标是应用研究结果为不同或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与其文化一致的、安全的和有益的照护。
1.文化是指从特定群体中学习到的、共享的和世代延续下来的价值观、信念、规范和生活方式.并以一种特定方式引导这一特定人群的思维、决策和行动。
2.照护是指有助于改善那些有明确或预期需要的个体和群体的生存状态、健康状态和面对死亡有关的帮助、支持、促进性的现象、行为和活动。
3.文化照护是指以主观学习和从客观学习得到的以及世代延续下来的价值观、信念和特定的生活方式为基础,来帮助、支持、促进或促使个体或群体维持健康和安适,改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或应对疾病、残疾或死亡。
4.文化照护差异性和共同性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对帮助、支持或促进性行为等有关的照护表达方面,对照护的意义、模式、准则、生活方式或象征意义具有差异性,以及相同性或相似性。
5.世界观是指人们看待世界或宇宙的方式,以及所形成的对生活或周围世界的图式或价值取向。
6.文化和社会结构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和组织因素所形成的动态的模式和特征,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如何联系和如何作用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7.环境背景是指在特定物理、生态、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下,对人类的表达、解释和社会互动所赋予意义的所有事件、情景或特殊经历的总和。
8.民间照护系统是指帮助、支持和促进有明显或预期需要的个体或群体改善生存方式,提高健康水平或应对残疾和死亡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的、地方性的、民间的知识、技能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