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言课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教学讲义(教师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程朱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1、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②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一^出百家、独尊儒术二③H旬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
④新儒学: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儒学主体地位。
⑤早期启蒙思想: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评价:①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文化瑰宝;②应持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或扬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导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把握三点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壬”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①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
②代表:老子、孔孟、墨子、韩非子等。
3、影响:①奠定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把握三点1、孔子:①核心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②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2、孟子:①继承仁”,并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①主张仁义”和主道”;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提出入之性恶”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把握三点1、道家老子:①朴素辩证法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言课教学设计赵元虎阴菊霞教学内容与立意教师一般会在开学后第一节课上导言课,目的是使学生对教科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课程及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师设想,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
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每册都有导言,但内容相差较大,与教学实际还有相当距离。
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的风格有异,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
高中历史必修三主要内容是文化史,如何通过导言课教学使学生对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有基本了解,易懂而不生硬,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又符合学生和课程实际,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本文将自己的尝试呈现于此,与同行商榷。
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文化的内涵有人进行过统计,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在一万种以上,其中名家的定义有一百多种,可见文化内涵之丰富。
“文化”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是高频词,高中生对其并不陌生,但要对其丰富内涵有比较深人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引人文化的概念,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化的内涵的理解。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可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文化?”可以让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用手机上网搜索。
可能有学生回答:“我们上学就是学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 可能是学生在岳麓版教科书导言中找到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可能是通过网络搜索到的……)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
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是不是上过学就有文化,没上过学就改文化的“既然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高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那么这世界上基本就没有什么不是文化的?““如果‘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为什么一提到古埃及文化人们就想到金字塔?”面对老师的诘问,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上伦敦八分钟和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有关片段并思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怎样展现中国文化的? 闭幕式伦敦八分钟是怎样体现英国文化的? 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巴西文化怎样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诗歌、书法、绘画、文字、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通过这些来展现中国文化的。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历程,而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引领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史实,如…………,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追求创新、敢于坚持的品质。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讨论法、提问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法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和设计,接下来我说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我以上的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内容。
必修三主要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全球经济发展与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掌握区域集团化的典型案例,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与作用。
3. 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4. 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利弊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3. 区域集团化现象- 区域集团化的概念与类型- 典型的区域集团化组织(如欧盟、东盟等)-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4.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贡献-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进行模拟谈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 知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