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 格式:pdf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8年度市重大科技专项拟立项项目
2018年度市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
技术)拟立项项目
2018年度市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拟立项项
目
2018年度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进展)拟立项项
目
2018年度市创新能力建设计划(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拟立项项目
2018年度市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拟立项项目
2018年度市政策引导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拟立项
项目
2018年度市政策引导计划(软科学研究)拟立项项目
2018年度市知识产权项目拟立项项目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1。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关于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7.30•【文号】外专发〔2018〕81号•【施行日期】2018.07.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国专家,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关于2018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的通知外专发〔2018〕81号各有关高等学校: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经研究,批准山西大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5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名单见附件)。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依托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技〔2016〕4号)要求,强化管理责任,保障建设条件,支持新建基地面向世界一流学科目标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合作和联合科研,有效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各高校要围绕“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并按要求于2018年12月31日前组织建设论证,进一步细化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基地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
二、各新建基地要全面落实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效益。
要根据立项申请书内容和建设论证意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任务、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炼并落实研究任务。
要不断完善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外国专家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外国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每年按要求上报基地年度工作报告。
三、基地建设所需费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所在地方政府及依托高校共同筹措。
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经费通过各地方外国专家局划拨。
《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政策解读(2020)为高质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实施,进一步规范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修订印发了《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湘科发〔2020〕69号),自2020年11月1日起实行。
一、制定背景近年来,国家、湖南省陆续出台《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8〕37号)、《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湘办发〔2017〕9号)等政策文件。
2018年,我省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原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技发展计划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整合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并印发《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教〔2019〕22号)。
根据国家和我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以及本轮机构改革的职能调整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科技厅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湘科〔2016〕107号)进行修订。
二、总体框架《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共9章44条。
第一章“总则”,共4条,包括目的依据、项目定义、遵循原则、适用范围。
第二章“组织管理和职责”,共6条,明确省科技厅、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项目推荐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等各方职责。
第三章“科技创新计划类别”,共1条,包括7大类计划定位及其支持重点。
第四章“项目申报”,共3条,包括指南编制、指南发布及申报条件。
第五章“项目立项评审”,共4条,包括形式审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任务书签订。
第六章“项目实施管理”,共9条,主要包括项目变更、中期评估、科技报告、科研诚信管理、项目结题或终止等。
第七章“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共9条,主要包括验收组织、验收结论、验收整改、宽容失败、科技成果登记、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转化和保密等。
关键技术项⽬指南及申报要求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指南及申报要求(征求意见稿)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将围绕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实施,进⼀步强化⽬标导向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着⼒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重⼤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核⼼技术,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点,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和⽀撑优势产业整体提升。
⼀、⽀持重点1.加强战略⾼技术前瞻部署。
跟踪世界⾼技术发展趋势,⾯向江苏未来发展,聚焦⼈⼯智能、智能机器⼈、未来⽹络与通信等产业技术前沿领域,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获取⾃主知识产权,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点。
围绕电⼦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瞄准⾼端环节和关键节点,⽀持核⼼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研发,提升产业⾼端发展⽔平。
⽀持节能减排、军民融合、制造业信息化、⽂化科技创新等共性技术研发,提⾼产业整体竞争⼒。
2.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动计划,⿎励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联合多个研发单位开展基于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
⽀持科—1 —技型拟上市企业开展⾯向应⽤的重⼤技术研发,为加快上市步伐提供科技⽀撑。
引导⾼新技术企业加强关键核⼼技术研发,提升⾃主创新能⼒。
优先⽀持创新型企业、⾼新技术企业、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有企业以及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项⽬。
3.优化区域产业创新布局。
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动计划,⽀持苏南国家⾃主创新⽰范区建设,引导⾼新区以及科技产业园等科技园区,加强前瞻性技术部署,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区⼀战略产业”布局。
引导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突破产业核⼼技术,形成“⼀县⼀主导产业”布局。
引导创新型试点乡镇围绕特⾊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形成“⼀镇⼀特⾊产业”布局。
4.强化产学研联合和⼈才导向。
2018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炉昨天(5月4日),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8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重点专项的立项清单,公示项目数共有86个,项目总经费超16亿元。
全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中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中一直存在着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计划在2016年底前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2014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原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部委相关计划整合形成了现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5年底和2016年初,国家分别启动了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试点专项和重点专项评审工作。
86个项目总经费超16亿元本次公示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包括1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和5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分别集中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和“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共有86个项目入选,总经费超过16亿元。
从获批项目的所在单位来看,86个项目中高校共牵头47个,占比超过50%,其余项目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等其他科研单位牵头。
从统计结果来看,南京大学是本次拟立项项目最多的高校,共有7个项目入选,总经费约为1.19亿元。
清华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第二,总经费也达到1.28亿元。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浙江大学共有4个项目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有3个入选,其他单位牵头项目在3个以下。
从项目经费来看,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获批总经费较多,超过了5000万。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的立项情况预计也将陆续揭晓,青塔将持续关注并第一时间进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