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试卷全稿
- 格式:doc
- 大小:79.02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人教版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马”?A. 马B. 牛C. 羊D. 犬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哪个朝代的诗歌?A. 春秋B. 西周C. 商朝D. 战国3.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狐假虎威C. 退避三舍D. 完璧归赵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学好语文,应该多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只有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程度,语文成绩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_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B陶渊明,东晋末年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
C《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就出自这本杂文集。
《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D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他曾经批改过《水浒》。
5《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温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乐观坚毅的青年,决非_所说的“”B_杀害了这样的好青年,更说明他们的凶残C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_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D鲁迅不赞成徒手_,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_不能温和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出题人:XXX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XXX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自力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XXX,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XXX,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XXX自力,湘江北去。
D.XXX,自力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得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蜜意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想象中,构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XXX、彩虹、XXX,得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XXX 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谪戍(zhé shù)箕畚(jī běn)踯躅(zhí zhú)B.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黝黑(yǒu hēi)峥嵘(zhēng róng)D. 恣意(zì yì)踟躕(chí chú)缱绻(qiǎn quǎ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填空题3.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4.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三、简答题5.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章中“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五、作文题7.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二、填空题3. “秋水共长天一色”4. 孔子的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三、简答题5.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题6. (1)文章中的“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人。
(2)他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五、作文题7. (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发挥)结束语:本次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检测试题(有答案)(高一)必修一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短文可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1)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有些已然毁于一旦,也有些保留至今。
其中一些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如古罗马斗兽场;一些则可能因为特定的文化和宗教价值,如埃及金字塔和中国故宫;还有一些则体现了人类智慧和技术水平,如卢浮宫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
(2)不论古建筑的原因如何,它们都值得珍惜和保护。
古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它们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人类文化瑰宝的代表。
通过古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俗和技术水平。
古建筑作为历史遗迹,对于研究历史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然而,古建筑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古建筑的保存成本较高,维修和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资源。
其次,一些古建筑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威胁。
例如,古建筑遭受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游客的踩踏和过度开发也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
1. 古建筑值得珍惜和保护的原因是什么?A. 反映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人类文化瑰宝B. 建筑风格独特,吸引游客C. 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俗D. 体现人类智慧和技术水平2. 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古建筑的保护将会面临什么问题?A. 缺乏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B. 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威胁C. 高昂的维修和保护成本D. 缺少游客的参观和支持1. A2. B第二部分:知识运用选择填空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3. 新的语言很难学,我已经______信心了。
A. 丧失B. 失去C. 迷失D. 忽略4. 我们班同学不止一个拥有足球才华,______都可以成为足球明星。
A. 从而B. 却C. 而且D. 又5. 我前几天给你买了个小礼物,不过______是甜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_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B陶渊明,东晋末年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
C《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就出自这本杂文集。
《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D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他曾经批改过《水浒》。
5《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温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乐观坚毅的青年,决非_所说的“”B_杀害了这样的好青年,更说明他们的凶残C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_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D鲁迅不赞成徒手_,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_不能温和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负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则笑话因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②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③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懈可击。
④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 演得真绝了。
⑤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⑥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英镑。
B.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C.2016年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
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D.11月26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语文高一上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恣意(zì)桎梏(gù)恪守(kè)B. 斡旋(wò)缄默(jiān)逡巡(qūn)蹉跎(cuō)C. 氤氲(yīn)桎梏(gù)恪守(kè)踌躇(chú)D. 斡旋(wò)缄默(jiān)逡巡(qūn)蹉跎(cuō)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非常深刻,真是入木三分。
B.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过自新,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C. 他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是无的放矢,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对待。
D. 他虽然工作勤奋,但成绩平平,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大家学习。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郊游吧。
”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郊游吧。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人心。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准确的一句是()A. 他可能明天会来。
B. 他明天可能会来。
C. 他明天一定会来。
D. 他明天不会来。
7. 下列各句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8. 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学习勤奋,但是成绩不理想。
福州八中2010级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一、名句名篇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3)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4)?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6)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篇》)(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为政篇》)(8)视其所以,,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二、文言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13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至鸿门,谢.曰()(2)沛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公()(3)不然.,籍何以至此()(4)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句子中与“常以身翼蔽沛公”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请以剑舞B. 乃欲以生劫之C. 使工以药淬之D. 阙秦以利晋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段写了一系列的事件:刘邦谢罪、项羽设宴、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护刘等,这些事写得张弛有度,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B.到鸿门后,刘邦先称臣谢罪,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接着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
C.项羽听了刘邦的话后,立即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说了出来,还设宴招待刘邦,可见他是个心地善良,勇于改过的人。
D.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足见他是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
(11分)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①。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②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③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注】①贾:经商。
②脱:偶尔。
③肆:店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详尽B. 寻.死富阳寻:不久C. 丰既.资之既:就D.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固:本来7.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高尚品德的一组是(3分)①辄引父足怀中以卧②十余岁,父既卒,学贾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⑤已而或检其装⑥丰于乡里能行其德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⑤D. ①③⑥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三、《论语》阅读(6分)(一)(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9.下列对以上两则《论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认为一个好学的人吃饭不能过于贪求满足,居住不能过于贪求安逸,不能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B. 孔子非常热爱学习,他十五岁时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可以立足于世,四十岁时就不再感到困惑。
C. 孔子认为一个好学的人做事要勤敏,说话要谨慎,要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D.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他不断进步成长,到了七十岁时,他就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遵守规矩了。
(二)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论语〃为政篇》)10. 孔子认为要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请结合上文加以简述。
(3分)四、古诗鉴赏(4分)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田园风光的诗歌,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简析。
五、名著《家》阅读(8分)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觉新的父亲和继母不知在看中的两家姑娘中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觉新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
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小红纸片上,揉成两团,到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然后随意拈起一个,结果选中李家的姑娘。
B.除夕前一夜,高家四代人热热闹闹地吃着年夜饭。
散席后的觉慧,信步走到大门口,隐约听到一阵低微哭声,发现了一个靠在石缸旁的小乞丐。
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给了小孩,黑暗中好像听到有人骂他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C.鸣凤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给冯乐山做妾。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
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
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D.高老太爷生病,陈姨太等人请巫师到家里捉鬼。
晚上,高家关紧所有房门,巫师在院子怪叫着跑来跑去,到病人的房里跳着、叫着。
第二天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觉慧无法忍受,便冲出房间,赶走巫师,并且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13. 请简述“觉民抗婚”的故事,字数在100字左右。
(5分)六、现代文阅读(20)(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8分)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节选《记念刘和珍君》)14. 以上文段叙述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5分)15. 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请简析。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2分)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
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
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
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
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
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
《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
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
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
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
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