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82.23 KB
- 文档页数:3
我地区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体会摘要:分娩是女性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很多孕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此却有焦虑、紧张情绪,不仅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产程进展造成难产。
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对妊娠和分娩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轻松面对孕期的不适,合理安排孕期饮食,降低了巨大儿的出生率,使孕妇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系统产前教育;效果;顺产【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9-01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近几年所有来我站接受专业人员进行产前教育的孕妇。
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①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具备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表达、示教能力以及热情耐心的服务。
②环境,专用教室,内装饰温馨舒适。
③方法,根据孕妇的不同需求及特点发放书面资料、观看录像、采用讲座、授课、示范,以书、图模型和视听等方式进行教育,并开设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等。
孕晚期组织孕妇及家属进行“准备分娩”的心理培训、观看有关分娩录像、参观待产病区、母婴同室区、产房等,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环境及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并与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员士建立良好的关系。
④时间,孕妇在孕期参加学习时间不少于3次。
2内容根据孕妇及家属的需求采取不同方式的产前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孕期营养及卫生保健,孕期用药注意事项,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孕期常见病的防治,妊娠晚期的生理反应与异常情况处理,临产先兆,产妇与新生儿用物准备,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哺乳前的心理准备,正确哺乳姿势,挤奶的技巧,产后护理,新生儿喂养,产褥期家庭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异常情况处理等。
3结果通过开展系统的产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识,增强孕妇对优生优育、家庭自我监护的意识。
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满足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保障母婴健康。
因此产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质。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与否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常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等。
现将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恐惧和焦虑心理:孕妇担心陌生的分娩环境、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担心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产前各种检查如肛门指诊、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导尿、胎心监护等都会引起产妇的不适而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产妇担心疼痛、出血、发生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等,致使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依赖心理:产妇人院待产后期望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接生和手术,期望得到一流的护理、更好的待产、分娩及休养环境;从怀孕就受到亲人和社会的重点保护,在分娩过程中,依赖有经验的医生、助产士为其助产[1]。
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剖宫产及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使剖宫产痛苦减轻,致使有些产妇依赖剖宫产。
矛盾心理:产妇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胎儿是否畸形、胎儿安危、胎儿性别、难产、自己能否做好母亲等,随着分娩的临近,烦恼、恐惧加重,为能否分娩一个理想的孩子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自尊心降低:自尊心低会导致抑郁、孤独、疏离社会,严重影响他们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健康。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让他们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心。
攻击行为:由于无病状态下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妇女在分娩前后经常无法适应,产生抑郁、忧虑、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发展为烦躁、易怒、具有攻击性等行为。
心理护理措施分娩是否顺利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产前护理:①产前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时应避免使用书本化的语言向产妇灌输知识。
产前筛查和诊断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从事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医生,通过进修学习,我深感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知识更新:产前筛查和诊断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如无创DNA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等。
进修让我及时了解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2. 技能提高:通过进修,我掌握了更多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能,如超声检查、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
这些技能的提高使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更加自信。
3. 诊断准确性:进修学习使我更加重视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分析过程。
通过细致观察、严谨分析,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4. 患者沟通:进修过程中,我意识到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
在产前筛查和诊断过程中,充分沟通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检测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5. 团队协作:产前筛查和诊断涉及到多个学科,如遗传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进修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学科的专家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6. 职业道德:进修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生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在面对产前筛查和诊断中的伦理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出合适的决策。
通过进修学习,我在产前筛查和诊断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进步,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1200例,根据产前干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积极地产前健康教育。
结果:治疗组的胎膜早破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干预,包括一般护理、产前检查、合并症干预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产前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2.1 营养教育孕期产妇应补充足量维生素、钙、锌、铜等营养素;可多食用一些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等,以增强羊膜的弹性。
1.2.2 行为干预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疲劳过度;放慢生活节奏,注意休息;注意孕期卫生,妊娠晚期更应禁止性生活;孕晚期禁盆浴,防止腹部外伤和受到冲击。
1.2.3 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睡眠充足;羊水过多的孕妇,多卧床休息。
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培训班,掌握分娩的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同时对产后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
新生儿窒息程度判定:1分钟apgar评分8-10分为正常,<8分为窒息。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2.1 胎膜早破率对比治疗组的胎膜早破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所有胎膜早破产妇都适时终止妊娠,无死亡产妇,顺利分娩出新生儿。
2.2 新生儿状况对比两组都无死亡新生儿,不过治疗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胎膜早破发生后,孕妇感染、胎盘早剥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不良结局[3]。
产妇胎膜早破的病因复杂,是多个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因主要包括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产妇外伤、高龄、吸烟等[4-5]。
孕期应针对发生胎膜早破的原因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妊娠晚期尽量减少性交次数或禁止性交;积极预防和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重视孕期营养卫生指导;保证充足的休息,严密观察羊水性质和胎心情况[6]。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了解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有无影响。
方法将300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
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p<0.05)。
结论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产妇的自我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北下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前健康教育;孕产妇;效果评价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怀孕、分娩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孕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其既在生理上产生强烈应激,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
产妇在分娩期的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使产妇在围生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分娩,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
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本资料说明对孕产妇开展的产前健康教育具有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2014年1-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分组观察组: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不定时的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
1.3健康教育内容向待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分娩过程的分期及临床表现;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宫缩痛的产生及镇痛方法;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引导临产妇观看初生婴儿,描绘憧憬作为母亲的幸福,增加待产妇的自信心和自控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深入了解产前健康教育在产科分娩方面的重要意义。
方法:对例住院待产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试验组进行一对一的系统产前健康教育。
结果:试验组孕妇分娩时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1;试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
结论: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能顺应孕产妇要求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分娩资料与方法7年6月~8年1月待产的单胎头位正常初产妇例孕周7~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试验组进行一对一的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入院须知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①入院教育:在孕妇入院时发放《母乳喂养》等健康教育资料向孕妇介绍新生儿及孕妇所需物品的准备并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房内悬挂健康教育知识的图片并召集能下床的孕妇配偶观看录像模拟练习并讲授母乳喂养的好处。
②心理指导:指导孕妇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讲解分娩的过程宫缩疼痛持续时间及胎动计数的方法想象一下自己可爱的宝宝在腹中游泳并且快要与妈妈见面了以消除分娩前的恐惧心理使孕妇充满希望并且有信心的接受分娩这一痛并快乐的过程。
③行为指导:指导孕妇在分娩时如何调整呼吸及减轻宫缩疼痛正确运用腹压配合分娩并且利用宫缩间歇时补充能量指导合理进食及体位。
④分娩知识:向孕妇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使用原则、导乐陪产的原则、产后子宫恢复的情况耐心细致地讲解孕妇担心的问题消除其顾虑。
观察并记录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孕妇分娩时各产程所用时间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试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见表1。
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比较:试验组孕妇分娩时的第1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分娩影响发表时间:2012-10-29T11:11:07.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肖超苏[导读]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肖超苏(安徽省黄山市妇幼保健所妇产科 245000)【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焦虑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所分娩的孕妇分为术前健康教育(实验组)及未参加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孕期焦虑状况及对分娩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孕妇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并且实验组孕妇分娩时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剖腹产率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孕期焦虑症状随着孕程进展明显加重,健康教育可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地缓解孕妇在这一阶段的焦虑心理。
同时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焦虑情绪分娩方式【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86-02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孕期健康教育是保健专业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孕产妇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尤其是妇幼保健人员对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各个阶段从心理、生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向孕产妇传授有关妊娠分娩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调动孕产妇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促进其身体恢复健康。
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却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使孕妇出现一系列心理及情绪方面的变化。
焦虑是心理应激中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对分娩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使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分娩痛苦,缩短产程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分娩恐惧的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对分娩恐惧的评估与干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较缺乏,且分娩恐惧的评估与干预问题涉及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本综述的目的是了解国内外分娩恐惧的评估与干预的研究现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为孕产妇带来一个积极的分娩体验和分娩结局,提高孕妇满意度,为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分娩恐惧;孕妇健康;干预措施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很多妇女会对分娩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体验。
近30年来,无论是调查性研究还是实验性研究,分娩恐惧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
分娩恐惧的影响是消极的;分娩恐惧的影响可以是长期影响,也可以是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如对妇女的健康、生活的影响,对新生儿的健康的影响,创伤综合症的发生;短期的影响包括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增加医务人员对分娩干预,剖宫产率的提高,导致产程延长、难产、产后抑郁等[1]。
然而国内对于分娩恐惧的研究大多在对影响因素的探讨方面,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分娩恐惧的发生。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对分娩恐惧的干预进行综述,从而为探索适合我国妇女降低分娩恐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分娩恐惧的概念分娩恐惧在孕期女性中很是普遍,并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分娩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有学者提出不好的分娩事件会对孕妇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远远大于疼痛,其表现为心理问题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医疗技术的进展,怎样提高母婴生存率、母婴生活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这也加速了对分娩的进一步探索。
有学者提出分娩恐惧这一概念,并认为分娩恐惧就是女性孕中期和临产前因为恐惧所表现出来的身心障碍以及对分娩事件的应对问题;其中,该恐惧包括:面对分娩事件、分娩时的疼痛、分娩时失去控制、分娩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分娩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影响、无力感、产妇或胎儿受到伤害、分娩带来的创伤后综合症等。
健康教育国外研究状态
近年来,国外关于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目标、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健康教育的评估和评价等。
首先,国外研究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个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此外,健康教育还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国外研究对于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个体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能力、促进积极的健康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国外研究还关注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发现,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涵盖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和健康环境等方面。
而健康教育的方法则可以包括课堂教学、社区宣传、媒体传播、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个体和群体的需求。
最后,国外研究还重视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评价。
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的评估应考虑到教育效果、学习成果、行为改变和健康结果等多个层面。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研究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评估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和推进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产前综合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的影响
季晔;柯梦华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综合健康教育在产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2~4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娩方式的选择、实际分娩方式、产程进展以及产后出血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分娩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分娩技能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愿意阴道分娩的比例和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前综合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率,促进产程进展和自然分娩。
【总页数】4页(P366-369)
【作者】季晔;柯梦华
【作者单位】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产科;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产前宣教无痛分娩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2.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3.产前分娩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4.产程护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分娩配合度及\r心理状况的影响
5.产前睡眠障碍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提要】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喂养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孕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旨为更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综述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对提高婴儿免疫能力、促进母婴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等均具有诸多好处。
有学者研究[1]表明,母乳喂养的时间与母乳喂养的总量与婴儿成年后的智商、情商、免疫能力以及社会收入等均成正比。
对产妇而言,母乳喂养可减少其乳腺癌、卵巢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改善更年期心血管健康状况[2]。
但是,由于产妇缺乏相关健康知识或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母乳喂养的状况不容乐观。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在过去的16年间下降了近40%,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其中在城市仅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母乳喂养状况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为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1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象1.1孕产妇孕产妇是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对象。
学者[3]报道,他们将200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不给予孕期健康教育,试验组孕产妇给予孕期健康宣教,结果显示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宣传喂养相关知识,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者[4]报道,对剖宫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缩短开始泌乳的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剖宫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受1个月健康教育干预的初产剖宫产妇,其母乳喂养依从性显著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产妇。
浅谈孕产妇健康教育作者:蔡美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分析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意义,探讨孕产妇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妇产科;孕产妇;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07—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孕产妇保健工作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我院针对孕产妇的特点,全面考虑母亲、婴儿、家庭、社会全方位的需要,从孕期保健到产时教育直到产后指导,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孕产期,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传授孕产妇保健知识,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意义1.1孕产妇的特殊性需要孕产期是育龄妇女一个特殊的生理、心理时期,对孕产妇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孕产妇因知识缺乏带来的负性情绪和生理需求缺陷[1]。
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增加孕产妇及家属的孕期保健知识、婴儿护理知识、产褥期保健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指导孕产妇掌握产前、分娩、产后健康知识,能有效防止产前期、分娩期、产褥期发生各种疾病及并发症,促进孕产妇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提高育婴能力,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1.2促进医疗工作开展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感;可以让患者及家属更多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疗效等信息,缓解紧张不安、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加强对病人的关怀,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与病人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2],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改进医院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疗,缩短病程,加快周床周转,降低医药费用,改善医院管理。
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整洁的仪表、文明的服务、幽静的环境、良好的秩序和严格的管理等。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指导研究进展无锡市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101【摘要】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对母婴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指导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孕产妇制定全方位、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健康;保健指导;研究进展受到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加之医疗条件、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因此对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十分重视。
孕产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除了生理变化之外,其在心理方面也会产生较多变化,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情绪,且很多孕产妇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存在错误认知,这些都不利于母儿健康,还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1,2]。
对孕产妇实施了心理健康与保健指导,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婚育年龄趋向高龄化,因心理问题而导致产后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呈现增长趋势。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的孕产妇,妊娠情况和心理情况各有不同,但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大致有以下几种:1.1对妊娠分娩过于敏感妇女妊娠后,为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自身会调动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但这种应激性的调整也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带来例如恶心、呕吐等不适。
有的孕妇对这种调整变化缺乏正确认识,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例如:因负面性的情绪导致或加剧妊娠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将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智商的过高期望,还有少数家庭存在的重男轻女偏见。
各方压力汇聚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使她们出现了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了早孕反应的症状,有的甚至造成分娩障碍,不利于产后的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3]。
1.2对分娩过程过于恐惧产妇在分娩期时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各种原因而感到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10063-1006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407孕产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褚 淼1*,陈瑾沛1,张新敏1,张永爱2#1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2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23年5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7日摘要 分娩恐惧是女性妊娠期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是影响剖宫产率增加、产程延长、产后抑郁等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对新生儿以及家庭关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鉴于此,笔者现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十年有关文献,对孕产妇分娩恐惧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孕产妇分娩恐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干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开展孕期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孕产妇,分娩恐惧,干预,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n Maternal Fear Current Status of Childbirth and InterventionsMiao Chu 1*, Jinpei Chen 1, Xinmin Zhang 1, Yongai Zhang 2#1Medical Schoo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2School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May 25th , 2023; accepted: Jun. 19th , 2023; published: Jun. 27th , 2023AbstractFear of childbirth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among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adverse outcomes such as increased cesarean section rate, pro-longed labor proces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t has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newborn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ar of child-birth among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n the past decade, analyzes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ear of child-*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