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 格式:pptx
- 大小:597.57 KB
- 文档页数:51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1、反应堆:能够实现可控、自续链式核反应的装置。
2、反应堆物理:研究反应堆内中子行为的科学。
有时称neutronics。
或:研究、设计反应堆使得裂变反应所产生的中子与俘获反应及泄露所损失的中子相平衡。
3、在反应堆物理中,除非对于能量非常低的中子,都将中子视为粒子,不考虑其波动性及中子的不稳定性。
4、反应堆内,按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势散射、直接相互作用和复合核的形成;按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两大类:散射和吸收。
5、σ :微观截面表示平均一个入射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大小的一种量度,6、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表征一个中子在介质中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单位:1/m7、平均自由程λ: 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
或:平均每飞行λ距离发生一次碰撞。
λ= 1/8、核反应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9、中子通量密度:表示1立方米内所有的中子在1秒钟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10、中子能谱分布:在核反应堆内,中子并不具有同一速度v或能量E,中子数关于能量E的分布称为中子能谱分布。
11、平均截面(等效截面):12、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一、微观吸收截面:①低能区(E<1eV)::中、重核在低能区有共振吸收现象②高能区(1eV<E<keV):重核:随着中子能量的增加,共振峰间距变小,共振峰开始重叠,以致不再能够分辨。
因此随E的变化,虽有一定起伏,但变得缓慢平滑了,而且数值甚小,一般只有几个靶。
轻核:一般要兆电子伏范围内才出现共振现象,且其共振峰宽而低。
二、微观散射截面:弹性散射截面σe :多数元素与较低能量中子的散射都是弹性的。
基本上为常数,截面值一般为几靶。
轻核、中等核:近似为常数;重核:在共振能区将出现共振弹性散射。
中子慢化能谱
中子在物质中的速度逐渐减慢的过程称为中子慢化。
在慢化过程中,中子与物质中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动能逐渐转移给原子核,使得原子核处于激发态,最终释放出热能。
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E = mc^2 / sqrt(1 - v^2/c^2)
其中,E是中子的动能,m是中子的质量,v是中子的速度,c是光速。
由公式可以看出,中子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中子速度减慢时,其动能也会逐渐降低,最终转化为热能。
中子慢化能谱的特点是能量分布比较集中,峰值通常出现在几百keV到几MeV之间。
这是因为中子在物质中的慢化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比较缓慢,因此能量分布比较集中。
此外,中子慢化能谱还受到物质密度、原子序数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中子慢化能谱常用于中子能谱仪的校准和中子辐射剂量的测量。
通过测量中子慢化能谱,可以确定中子的能量分布和强度,从而对中子辐射剂量进行精确测量。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核反应堆的定义。
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分类:3.原子核基本性质。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核力的基本特点:1)核力的短程性2)核力的饱和性3)核力与电荷无关4.原子核的衰变。
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着衰变的快慢。
半衰期: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期寿命的平均值。
衰变类型细分前后变化射线性质ααZ减少2,A减少4 电离本领强,穿透本领小ββ—Z增加1,A不变电离本领较弱,穿透本领较强β+ Z减少1,A不变电子俘获Z减少1,A不变γγ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电离本领几乎没有,穿透能力很强5.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反应堆内裂变中子具有相当高的能量,其平均值约为2兆电子伏。
这些中子在系统中与原子核发生连续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使其能量逐渐地降低到引起下一次裂变的平均能量。
对于快中子反应堆这一平均能量一般在0.1兆电子伏左右或更高,而对于热中子反应堆,绝大多数裂变中子被慢化到热能区域。
中子由于散射碰撞而降低速度的过程叫做慢化过程。
显然,对于热中子反应堆来讲,慢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
热中子反应堆内,慢化过程中弹性散射起主要作用。
因为,如第一章所述,非弹性散射是具有阈能特点的(见表1.1),而且对于用作慢化剂的轻核,其阈能是很高的,数量级大约在几兆电子伏(例如,对于碳-12,为4.43兆电子伏);对于中等或高质量数的核,其数值要低一些,大约在0.1兆电子伏左右。
即使对于重核,阈能的数量级也在50千电子伏左右(如,对铀-238,为45千电子伏)。
因而可以认为非弹性散射只对E>0.1兆电子伏的裂变中子才起主要作用。
这样,裂变中子经过与慢化剂和其它材料的核几次碰撞之后,中子能量便很快地降低到非弹性散射的阈能以下,这时中子的慢化主要是依靠中子与慢化剂核的弹性散射进行的。
因此在研究慢化过程时,首先必须讨论中子与慢化剂核的弹性散射过程。
另一方面,当反应堆处于稳态时,在慢化过程中,堆内中子密度(或中子通量密度)按能量具有稳定的分布(称之为中子慢化能谱)。
在反应堆物理设计中,往往需要知道中子的慢化能谱。
例如,分群理论中群常数的计算就要用到中子慢化能谱φ(E)。
自然,反应堆内中子的能量分布与其空间分布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要精确地确定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往往只需要知道近似的能谱分布就可以了。
例如,对于高能范围(E>0.1兆电子伏),φ(E)可以近似地用裂变谱χ(E)来表示,而在E小于1电子伏的热能区中,φ(E)可以近似地用麦克斯韦谱来表示。
因而中子慢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在慢化过程中,特别是在中能区(1电子伏~0.1兆电子伏)内中子的近似慢化能谱分布。
1、 H 和O 在1000到1能量范围内的散射截面似为常数,分别为20b 和38b.计算2H O 的ξ以与在2H O 和中子从1000慢化到1所需要的碰撞次数。
解:不难得出,2H O 的散射截面与平均对数能降应有下列关系:222H O H O H H O O σξσξσξ⋅=⋅+⋅即2(2)2H O H O H H O O σσξσξσξ+⋅=⋅+⋅2(2)/(2)H O H H O O H O ξσξσξσσ=⋅+⋅+查附录3,可知平均对数能降: 1.000H ξ=,0.120O ξ=,代入计算得:2(220 1.000380.120)/(22038)0.571H O ξ=⨯⨯+⨯⨯+=可得平均碰撞次数:221ln()/ln(1.0001)/0.57112.0912.1C H ON E E ξ===≈2.设()f d υυυ''→表示L 系中速度速度υ的中子弹性散射后速度在υ'附近d υ'内的概率。
假定在C 系中散射是各向同性的,求()f d υυυ''→的表达式,并求一次碰撞后的平均速度。
解: 由: 212E m υ'='得:2dE m d υυ'=''()(1)dE f E E dE Eα'→''=-- E E E α≤'≤()f d υυυ''→=22,(1)d υυαυ''-- υυ≤'≤()f d υυυυυ='→''322(1)3(1)υαα=--6.在讨论中子热化时,认为热中子源项()Q E 是从某给定分解能cE 以上能区的中子,经过弹性散射慢化二来的。
设慢化能谱服从()E φ/E φ=分布,试求在氢介质内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由c E 以上能区,(1)散射到能量为()c E E 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之中子数()Q E ;(2)散射到能量区间1g g g E E E -∆=-的中子数g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