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691.31 KB
- 文档页数:14
专题0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考向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母题:(2014·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中的雕版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印刷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这极大地省下了时间和劳动力,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2、造纸术最早在西汉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有了造纸术,因为造纸术的发明,使得文化的传播不再受到材料的限制,对欧洲的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3、指南针在北宋时期,人们根据“司南”进化发明出来了指南针,并且将指南针运用到了航海上面,后来到了南宋时期,指南针在航海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指南针在13世纪的时候传入了欧洲,后来被麦哲伦运用到了环球航行中,这对推进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4、火药在唐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并且将火药运用在了军事上面,改变了冷兵器时代。
最开始蒙古人在和宋朝人的对仗中学会了制造火药,后来阿拉伯人又从蒙古人的手中学会了制造火器,大约在13世纪的后期,也学会了火药的知识。
专题二十中外科技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3.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4.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5.唐朝时期,面对乘除算法难以被人理解和掌握的窘境,数学家边冈“用算巧,能驰骋反覆于乘除间。
由是简捷、超径、等接之术兴。
”“算巧”技巧的运用( )A.标志着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B.有利于乘除等数学算法的推广C.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与普及D.推动了对数学原理研究的加深6.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
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7.“‘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1.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
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2.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
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司南3.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
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 B.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C.宋代印刷业出现竞争之势 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4.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解析:B 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火药传入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5.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探究主题,各自命了一个题目,请选出你认为合适的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张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源——活字印刷术A.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②③④6.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与文化必修三
一、选择题
1.(2020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2020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3.(2020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通模拟)“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2.(2019江苏六市质检)右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3.(2018江苏扬州一模)右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4.(2018江苏南京二模)清代孙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5.(2018江苏盐城三模)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予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红楼梦》虽小说,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6.(2019江苏南京、淮安三模)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B.《将进酒》C.《雨霖铃》D.《窦娥冤》7.(2019江苏南通调研)“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8.(2018江苏常州期末)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2.老子指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材料表明老子A.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B.主张对百姓要仁义、宽待C.认为人类无法战胜大自然D.强调顺应天道,自然无为3.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A.无为而治B.“民贵君轻”,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4.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5.《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6.《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结构□专题主线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 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 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T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T 完善独尊(董仲舒: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T 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T 批判、新生(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 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 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舂秋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战国 西汉孟子,荀子董仲祈 ”一程”、朱熹王阳明-------------------- ------- 一_=程朱理学卬刷术卜创立新儒営。
发恥到理学阶段批判继承帝協*凿宗戡 王光之.顾握起 丽頑殛恿T 时代特色一k 诗经》*楚辞逍纸术儒学创立o 诞力晁于。
确丸正统地位 汉赋科技火药宋同—元曲—明滴小说 楷枚草书、行朽*屮骨文考点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排查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 •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1)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家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 •宋明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 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专题限时集训(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B[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法家学派的开创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说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儒法并用是汉代形成的,故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二者并未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
]2.《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导学号:40034018】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别,故A 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3.(2017·无锡一模)“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仁”,故A项错误;《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3.(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A.沈括 B.马可·波罗C.利玛窦 D.徐光启4.(2018·安徽芜湖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5.(2019·云南昆明模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6.(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1.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专题三系统训练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 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 小国寡民”孔子 克己复礼”思想产生。
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 情绪主要反映了 ()A. 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 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 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 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 其所,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这一认识4、董仲舒哲学之 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 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 天”的精神,天”是 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 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5、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 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 ,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到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 “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上述材料典型的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 认为“理”在儒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 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生活各个层面C. 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 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3、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 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三者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 利用天人合一 ”观念论证儒家学说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通模拟)“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2.(2019江苏六市质检)右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3.(2018江苏扬州一模)右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4.(2018江苏南京二模)清代孙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5.(2018江苏盐城三模)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予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红楼梦》虽小说,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6.(2019江苏南京、淮安三模)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B.《将进酒》C.《雨霖铃》D.《窦娥冤》7.(2019江苏南通调研)“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8.(2018江苏常州期末)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历史现象说明( )A.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B.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C.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9.(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
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乍驻乍引,任意所为。
或粗或细,随态运奇。
”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10.(2019江苏无锡一模)日本某学者认为:“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该学者得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可能是( )A.宋代理学兴盛,儒学再次复兴B.宋代文学作品世俗化特点显著C.宋代科技发展显著,成果斐然D.宋代绘画强调个性,追求意趣11.(2019江苏四市一模)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
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
”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12.(2019江苏南京学情)“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封神演义》二、非选择题13.(2019江苏淮阴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该时期(宋朝)内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
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
……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
(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
(6分)(3)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三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4分)14.(2018江苏无锡期末)“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下图是“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画作《芦滩钓艇图》材料三下图是《罗汉图》和《西斯廷圣母》宋朝刘松年的《罗汉图》是《十六罗汉图》之一,又名《灵猿献果图》。
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但罗汉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小和尚接过灵猴摘送的果子,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的圣母玛利亚像全部是冰冷的、僵硬的。
而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则是慈爱的、美丽的。
该画作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温柔、秀美与坦然的骄傲,更歌颂了圣母将怀中孩子奉献人类、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
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其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吴镇画作的特点。
(4分)(3)据材料三,比较两幅图的共同点及其在内涵上的不同点。
(6分)答案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通模拟)“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由“刻板印卖”“天下书籍遂广”可以判断是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A、B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中五代时期的史实,可以排除;C项“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
2.(2019江苏六市质检)右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答案 B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于隋唐时期,与题干信息“南宋”不符,A项错误;“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表明宋代印刷技术先进,B项正确;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与材料中“南宋会子”不符,D项错误。
3.(2018江苏扬州一模)右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答案 C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的是风俗画,A项错误;材料中“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写意画的风格,B项错误;写意画注重个性的表达,有抒情达意的特点,C项正确;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而不是写实描绘,D项错误。
4.(2018江苏南京二模)清代孙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答案 B “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体现的是楷书端庄、规矩、严整的特点,B项正确。
《曹全碑》是隶书作品,《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佳作,《古诗四帖》是草书作品,均与材料所述风格不符,A、C、D三项错误。
5.(2018江苏盐城三模)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予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红楼梦》虽小说,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答案 A 材料中“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表明《红楼梦》起到了与神、圣人同等的教化作用,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排除。
6.(2019江苏南京、淮安三模)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B.《将进酒》C.《雨霖铃》D.《窦娥冤》答案 A 《二京赋》是汉赋的佳作,赋是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与题干信息相符,A项正确。
《将进酒》《雨霖铃》《窦娥冤》分别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代表作品,与题干信息不符,B、C、D三项排除。
7.(2019江苏南通调研)“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答案 D 据材料中“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