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病率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1.43 KB
- 文档页数:13
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范文关于《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范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颈椎病在中国属高发病种,又是难于治愈的顽疾,给患者带来难以名状的痛苦折磨。
报告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此病的病因、病理,从源头上下功夫,标本兼治,减少发病人群,降低发病率”。
目的是“研究开发治疗此病功效奇特的’灵丹妙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苦痛,同时探讨行之有效的手术,力求根治痊愈”,是人们殷切地期盼,也是我的心愿。
一、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包括颈椎的关节炎、增生性的颈椎炎、颈椎神经根综合征、椎间盘脱出病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的功能障碍。
表现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调、松动、椎核突出或脱出、生成骨刺、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等,刺激压迫神经疾患。
患者疼痛难忍,不能直立或行走,重者则出现瘫痪。
是一种难于治愈又非常折磨人的顽疾。
二、颈椎病的高发人群经调查分析,结合医院病例档案,认定如下为此病额高发人群。
1.职业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或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工作者,此类工作人员是患颈椎病的主流,即是高发人群。
如紧张的上班族、办公室工作人员、书写员、打字员、会计、设计员、描图员、教师、计算机工、电脑操作员、司机、绣花工、刻字工等等,劳动强度虽不大,但因长期工作姿势不当,或低头、偏头、扭头,造成颈部韧带劳损,损伤关节。
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椎间盘受力过大,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据有关资料统计,此类工作人员发病率约60%左右。
2.年龄颈椎病患者中青少年少见,中老年居多,又是高发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日久天长,颈椎过多的劳损,引发椎间盘的变性,弹性减弱,椎体边缘形成骨刺,韧带增厚,小关节紊乱,一系列的慢性病理演变,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所以中老年患者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以下是最新的颈椎病患者的人群调查报告,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0%左右。
而在患颈椎病的人群中:1~20岁的患者占12%,其所占比例较1996年的8.7%同比增长了3.3%;21~30岁的患者占25%,其所占比例较1996年的17.3%同比增长了7.7%;30-50岁的患者占15%,其所占比例较1996年的18%同比下降了3%;50-岁以上的患者占48%,其所占比例较1996年的56%同比下降了8%.。
过去,颈椎病一向都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是近年来颈椎病患者的低龄化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近年国内一项研究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展开调查显示:青少年和上班族患颈椎病的人数徒增,甚至30岁以下患者所占的比例比30岁到50岁的患者高出了22%。
20年来,颈椎病的高发年龄从55岁,一路跌至39岁,颈椎病越来越低龄化。
换句话说,就是现今年轻人患颈椎病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年人,只是仅次老年人之后。
另外国内一项研究对患颈椎病高发职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颈椎病高发职业中,其中IT从业人员以44.1%的比例占据榜首,IT从业人员包括从事电子商务、文案工作以及美术平面设计等职业的人员,这些都是颈椎病的高发职业。
其次流水作业人员以15.9%的比例仅次IT从业人员之后,另外驾驶员占了15.4%,教师占12.3%,财务人员占9.4%.是什么原因让颈椎病的魔爪逐年伸向了年轻一族?为什么IT从业人员和驾驶员等会成为颈椎病的高发职业?专家总结年轻人患颈椎病人数徒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以不正确的坐姿,长时间的伏案读书或工作、开车二:长时间睡姿不正确,以及枕头选择不当三: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您是上述几大颈椎病高发职业中的一员吗?您上班、开车之后经常感到颈椎酸痛吗?您的家人是否也在常年饱受颈椎病的折磨?颈椎病的低龄化、扩大化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您自己的健康、为了您家人的健康,预防颈椎病已刻不容缓。
颈椎病的调查报告颈椎病的调查报告引言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部位周围软组织、椎体、椎间盘等结构的病变,导致颈椎活动受限或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颈椎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
本文通过对颈椎病的调查及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颈椎病的现状,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通过网络和现场两种方式进行实施。
共计发放500份问卷,其中网络调查400份,现场调查100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1.颈椎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有120人在颈椎病前往过医院进行诊治,占总样本的24%。
其中女性患者更为普遍,占比达到60%,男性患者占比40%。
年龄分布方面:20~30岁占比16%,30~40岁占比30%,40~50岁占比26%,50~60岁占比22%,60岁以上占比6%。
这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病的风险也相对增高。
2.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因为劳动方式不当、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导致的。
82%的受访者在工作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
此外,还有32%的受访者长期开车和久坐不动等因素。
还有一些人因头部运动过度或剧烈运动,也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和加重。
3.颈椎病对生活的影响调查显示,颈椎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74%的受访者表示颈椎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无法坚持工作;56%的受访者有睡眠不良、头晕、头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35%的受访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焦虑、无助、痛苦等情绪,这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关心。
4.预防和治疗调查显示,颈椎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注意防护和治疗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正确的座位姿势,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多参加运动(如散步、健身),注意面部和颈部保养和按摩,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和理疗等方法治疗颈椎病。
结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患者数量日益增加。
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它是由于颈椎骨关节变性、退行性改变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表现。
目前,颈椎病已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带来了许多不便和不适。
本文将对颈椎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本文将从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率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颈椎病的病因包括长期不良的工作姿势,颈椎关节退行性变,外伤等。
经过调查发现,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特别是低头看手机、电脑,是引发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在中年以上人群中较高,这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现代生活方式有关。
其次,我们将调查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局部压痛、肩背部酸痛、手臂无力、头晕等。
通过调查发现,颈部疼痛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占颈椎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手无力、头晕等同样令人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调查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到,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颈椎病患者。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选择了保守治疗,而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最后,我们将调查颈椎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颈椎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由于颈椎疼痛和肩背部酸痛等症状的存在,许多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这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长期不良的工作姿势和颈椎关节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背部酸痛等症状。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大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颈椎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颈椎病的调查报告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外伤或过度使用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受损或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到颈椎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颈部不适、疼痛以及相应部位的神经传导功能失常。
本文旨在调查颈椎病的现状,以及对其预防和治疗的认识。
颈椎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影响着广大人群的生活质量。
为了了解这一病症的普遍程度,我们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以及生活习惯有关的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颈椎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普遍存在。
其中,中年人群受影响率最高,可能与他们长时间工作导致颈部长时间受力有关。
此外,调查还发现,长期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的青少年也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
这一现象与现代生活中多样化的科技产品使用频繁有关。
针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调查显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大多数人对于颈椎病的预防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忽视日常保护颈椎的重要性。
而一旦发生颈椎病,大多数人会选择传统的保健方法,如按摩、理疗等,而忽略了专业的医疗治疗。
这表明在对待颈椎病时,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如何预防颈椎病,专业人士提供了以下建议: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量运动,改善颈部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轻松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定期调整工作环境,减少颈椎的过度使用;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这些方法旨在减轻颈椎的负担,保持其正常的功能。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面,专业的医疗干预被认为是最佳选择。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病情。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然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保健方法,而没有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
为了提高公众对颈椎病的认识,我们建议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颈椎病的预防意识,并解决公众对于颈椎病的错误观念。
此外,我们还建议医疗机构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颈椎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人均有可能受到其影响。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为了深入了解颈椎病的现状、成因及预防措施,我们小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颈椎病调查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颈椎病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
2. 探究颈椎病的主要成因。
3. 分析颈椎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4. 增强大家对颈椎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健意识。
三、实训方法1. 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颈椎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颈椎病相关问题的调查,收集数据。
3. 访谈调查:选取部分颈椎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的患病经历、治疗过程及康复情况。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训过程1. 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了解到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颈椎病的成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外伤等。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包含颈椎病相关知识、患病情况、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调查结果显示:(1)颈椎病患病率为60%,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工作姿势不正确等是颈椎病的主要成因。
(3)大部分受访者对颈椎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预防意识较弱。
3. 访谈调查我们对20名颈椎病患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的患病经历、治疗过程及康复情况。
访谈结果显示:(1)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未重视颈椎病,导致病情加重。
(2)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3)康复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
4.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颈椎病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工作姿势不正确等是颈椎病的主要成因。
颈椎健康科普课题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普及颈椎健康知识并提高公众对颈椎健康的关注,我们进行了一项颈椎健康科普课题的研究。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颈椎健康的资料,并对颈椎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们发现,颈椎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如低头看手机、长时间使用电脑等。
这些姿势会给颈椎带来过大的压力,导致颈椎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问题。
其次,我们针对颈椎健康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人对于颈椎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如何保护颈椎缺乏正确的知识。
此外,调查还发现,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良的颈椎使用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翘脚坐姿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颈椎健康,还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疾病。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场颈椎健康科普讲座,向公众普及颈椎健康知识。
通过讲解颈椎的结构和功能、颈椎疾病的危害以及正确使用颈椎的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于颈椎健康的关注,并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颈椎使用习惯。
此外,我们还制作了一份颈椎健康手册,详细介绍了颈椎的保护方法和日常锻炼建议,供公众参考。
最后,我们对颈椎健康科普讲座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讲座后,参与者对于颈椎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于保护颈椎的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许多参与者表示,他们将会改变不良的颈椎使用习惯,并根据手册上的建议进行锻炼和保护。
综上所述,颈椎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课题。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科普讲座和制作手册,我们可以增加公众对于颈椎健康的认知,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颈椎使用习惯,从而减少颈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颈椎健康的普及和推广做出贡献。
颈椎病患病率调查报告篇一: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07针灸硕士刘双岭导师:高维滨一、研究目的: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共分六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左右。
基于此本文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特点,高维滨老师采用局部取穴原则,针刺夹脊穴通以脉冲电流的治疗方法。
电针夹脊穴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组织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对椎动脉、神经根及颈部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压迫,改善或解除了刺激症状。
本研究探讨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机理,意在寻找颈椎病治疗的新方法,为夹脊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1. 颈椎的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的钙化。
多发生于中老年,并且多数神经根型患者伴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2. 慢性劳损:多与不良睡眠方式、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及精神状态异常有关系,患者多由长期低头、屈颈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迁延发展成颈椎病。
3. 其它:包括头、颈部外伤、血管因素、咽喉部炎症、颈椎先天性畸形等。
(二)治疗颈椎病的方法:1.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2.非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牵引疗法, 药物疗法(消炎镇痛药、利尿脱水药、激素类药、神经营养药),封闭疗法(主要包括注射痛点、椎间孔神经根阻滞疗法、硬膜外腔神经根阻滞),心理疗法,物理疗法(远红外线、超短波、微波、激光、直流电低中频脉冲、中药蒸汽浴等),高压氧疗法,综合疗法等。
其中针刺疗法主要作用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神经、血管功能,纠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因此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有无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
肩颈疼痛调研分析报告肩颈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肩颈疼痛的相关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详细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肩颈疼痛的发生率、症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情况,以便进一步提出预防和治疗策略。
调研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二、调研结果分析1. 肩颈疼痛的发生率在参与调研的500名受访者中,有65%的人表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肩颈疼痛的问题。
其中,37%的人表示经常出现肩颈疼痛,28%的人表示偶尔出现。
这表明肩颈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2. 肩颈疼痛的症状在肩颈疼痛的症状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肩部和颈部的疼痛(67%)、肌肉僵硬(49%)、活动受限(36%)、头痛(22%)等。
肩颈疼痛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动受限和工作效率下降等方面。
3. 肩颈疼痛的影响因素调研显示,导致肩颈疼痛的主要因素包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76%)、劳累过度(63%)、工作压力大(51%)等。
此外,长期使用电子设备(42%)和缺乏体育锻炼(38%)也是导致肩颈疼痛的重要因素。
4. 肩颈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在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肩颈疼痛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正确姿势保持(62%)、适当休息与放松(57%)和进行体育锻炼(47%)等措施。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尝试了物理疗法(35%)和药物治疗(22%)。
5. 对肩颈疼痛问题的认知调研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肩颈疼痛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了解到肩颈疼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然而,一部分受访者仍然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疑虑,并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专业建议。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肩颈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导致肩颈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姿势和过度劳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注意正确的姿势保持和适当的休息。
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的常见疾病,而且在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次调查旨在探寻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公众对颈椎病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其中500份发放给颈椎病患者,500份发放给非颈椎病患者(对照组)。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人群,以实现结果的广泛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2.1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例如长时间低头工作)占45%,颈部过度用力占30%,颈部损伤占20%,其他因素占5%。
可以看出,不良的工作生活姿势是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颈椎病的症状表现根据调查数据,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95%),颈部僵硬(80%),头痛(60%),手臂麻木或无力(30%)。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长时间的颈部疼痛和僵硬感。
2.3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颈椎病时,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采取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60%)、理疗(50%)、中医治疗(30%)、手术治疗(10%)。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采取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进行治疗,有一定效果。
2.4 颈椎病的预防措施针对颈椎病,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能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发病风险。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正确的姿势(45%)、适当休息和运动(30%)、避免剧烈活动(15%)、定期按摩颈椎(10%)。
这些措施的执行将有助于减少患上颈椎病的风险。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详细了解了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颈部过度用力和颈部损伤是颈椎病的主要原因,而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痛等是其典型症状。
对于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理疗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
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关于颈椎病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动态和静态姿势引起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的困扰。
颈椎病可分为生理性颈椎病和病理性颈椎病两种类型,前者表现为颈椎过度疲劳和紧张所引起的疼痛的不适感,后者则是由于颈椎骨折、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炎、颈椎肌肉萎缩、骨质增生等引起的严重疾病。
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为了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颈椎病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
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信息、颈椎病相关信息和防治措施。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共计收回了90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1.受访者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男性和女性,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员。
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6岁至45岁之间,占比达到69%。
此外,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每日的工作时间达到了8小时以上,其中有30%的受访者工作时间超过了10小时。
2.颈椎病发生情况就受访者的颈椎病发生情况而言,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受访者患有生理性颈椎病,15%的受访者是有病理性颈椎病,剩余25%的受访者没有颈椎病的困扰。
受访者最常遭遇的颈椎病症状是颈部僵硬不适、头痛、肩痛等。
3.颈椎病的危害与防治关于颈椎病的危害,有72%的受访者表示颈椎病已经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精神压力增加等问题。
此外,调查显示,有67%的受访者注意到颈椎病有较高的复发率,觉得颈椎病是一种长期困扰。
针对颈椎病的防治,有82%的受访者表示经常进行颈部保健锻炼,其中79%的受访者表示通过伸展、按摩、理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此外,有73%的受访者表示已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调整工作姿势、买助手甲等。
四、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颈椎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肩颈痛成全球通病肩颈痛成全球通病张田勘全球范围内肩颈痛的人数从1990年的1.64亿增加到20XX年的2.89亿,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人数分别在45-49岁和50-5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中国肩颈痛患者20XX年度发病率则位居全球前三。
《英国医学杂志》(BMJ)近期发表了一项对1990-20XX年全球人口的肩颈痛负担的研究(最新数据截止到20XX年),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肩颈痛的人数从1990年的1.643亿增加到20XX年的2.887亿。
不过从1987年到20XX年,全球的肩颈疼痛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没有明显提高。
20XX年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551.1人/每10万人口,发病率为806.6人/每10万人,因肩颈痛而残障的生存年限为352年/10万人,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比较而言,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各年龄段发病率乘以该年龄段人员占比之和)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挪威、芬兰和丹麦,每10万人患病数分别为6151.2人、5750.3人和5316人。
以整体患病率而言,中国肩颈痛患者比率约5000/10万人,20XX年的年度发病率排在全球第三,达1037.7/10万人,前两位分别是挪威,1145/10万人;伊朗,1055.5/10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肩颈痛是一种全球通病或常见病。
不过肩颈痛是一个泛称,包括肩痛和颈部痛,且原因有所不同。
肩颈痛可能是肌筋膜炎造成的,是浅表的肌肉和筋膜因为劳损、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
但是颈痛也可能由颈椎病引起,因神经根受压刺激产生,表现为颈背酸痛、颈部活动受限。
另外,肩痛也有可能是肩周炎引起,主要由于关节周围组织液的渗出和组织黏连,在急性期表现为肩部疼痛、压痛剧烈,严重的到后期可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
所以也有统计数据表明,80%的现代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肩颈疼痛。
颈椎病患病率调查报告篇一:临床研究开题报告--颈椎病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07针灸硕士刘双岭导师:高维滨一、研究目的: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共分六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左右。
基于此本文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特点,高维滨老师采用局部取穴原则,针刺夹脊穴通以脉冲电流的治疗方法。
电针夹脊穴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组织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对椎动脉、神经根及颈部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压迫,改善或解除了刺激症状。
本研究探讨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机理,意在寻找颈椎病治疗的新方法,为夹脊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1. 颈椎的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的钙化。
多发生于中老年,并且多数神经根型患者伴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2. 慢性劳损:多与不良睡眠方式、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及精神状态异常有关系,患者多由长期低头、屈颈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迁延发展成颈椎病。
3. 其它:包括头、颈部外伤、血管因素、咽喉部炎症、颈椎先天性畸形等。
(二)治疗颈椎病的方法:1.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2.非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疗法、牵引疗法, 药物疗法(消炎镇痛药、利尿脱水药、激素类药、神经营养药),封闭疗法(主要包括注射痛点、椎间孔神经根阻滞疗法、硬膜外腔神经根阻滞),心理疗法,物理疗法(远红外线、超短波、微波、激光、直流电低中频脉冲、中药蒸汽浴等),高压氧疗法,综合疗法等。
其中针刺疗法主要作用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神经、血管功能,纠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因此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有无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
五、主要研究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XX年2月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夹脊电针治疗组30例,B组为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以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功能改善及疼痛综合评定(PRI)为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
(二)病例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 X线示: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 T及MRI亦可见椎间盘突出,相应硬膜囊受压、相应椎管及神经根管变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2年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三)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诊断确切者;2、年龄在20~70岁之间,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3、自愿加入试验者。
(四)排除标准:1、其他型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病变患者;2、有手术适应症者;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4、x线片显示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和椎体融合的病例;5、合并妊娠或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6、不能按本观察要求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者及资料不全者。
(五)疗效的评定方法和标准: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结合临床而定:治愈: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明显好转,可参加劳动和工作,但劳累后头颈部仍感轻度不适。
好转: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有所恢复。
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六)操作方法:1、治疗组(夹脊电针组)处方选取病变颈椎节及其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每次三对夹脊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选取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5×40mm、0.35×50mm,常规消毒,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得气后接KWD-808II型全能脉冲电疗仪,夹脊电针采用正负极左右连接,并将正负极交叉通电。
选用疏波,肌肉大幅度跳动,有利于肌肉牵拉椎体、松动椎间关节,使突出的间盘复位,扩大椎管的容积,减轻对脊髓、脊神经根的压迫。
电流量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日 1次,每次电针 30分钟,10次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处方: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穴,患侧曲池、外关、合谷等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大椎穴直刺 1- 1. 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
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
每日 1次,每次针 30分钟,10次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六、统计学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X2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用SPSS软件处理)七、研究进度及具体安排:XX年2月-XX年8月随师学习,收集病例XX年9月-XX年9月完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XX年10月-XX年4月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及撰写论文八、予期结果:夹脊电针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两组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疼痛总分(PRI)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篇二:XX-2020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深度调查及市场现状报告XX-2020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深度调查及市场现状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XX-2020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深度调查及市场现状报告【出版日期】XX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网址】/b/yiyao/J26510RLZV.html报告目录第一章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颈椎病用药定义及分类一、颈椎病用药的定义二、颈椎病用药的种类三、颈椎病用药的特性第二节颈椎病用药流行现状与趋势一、我国颈椎病用药现状与流行趋势二、颈椎病用药在我国的发病相关因素第三节颈椎病用药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一、颈椎病用药药物作用机理概述二、国内上市颈椎病用药药物产品情况三、颈椎病用药类药品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情况第四节颈椎病用药产业链分析一、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二、颈椎病用药发展史三、我国颈椎病用药发展概况第二章 XX-XX年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XX-XX年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第二节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行业监管部门及管理体制二、产业相关政策分析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第三节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医疗机构数量统计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三、医疗保健支出统计四、人口数量及老龄化第四节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三章 XX-XX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分析篇三:XX-202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XX-202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XX-202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出版日期】XX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R438456【报告链接】/research/XX08/438456.html报告目录:智研咨询发布的《XX-202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颈椎病用药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颈椎病用药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颈椎病用药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您若想对中国颈椎病用药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