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特殊教育概论1
- 格式:pdf
- 大小:215.56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期末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
1、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指将具有显著个别差异的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实施教育。
2、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及言语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的疾病。
3、适应性课程:
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身应完成的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特殊教育概论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支持性教育2.校园物理环境的无障碍3.障碍影响4.个别化教育计划5.筛查性评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请简述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7.请简述支持性教学活动的两种教学设计途径。
三、论述题(共30分)8.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特殊教育安置原则与意义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共25分)9.李老师的融合性班级经营近期,某小学班主任李老师班内转入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小红。
小红的基本情况是:女孩,11岁,轻度智力障碍,胆子比较小,有些自卑,记忆和理解能力有所欠缺,不愿也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做事呆板,不够灵活,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小红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且在教育方法上也达不成一-致,时常争吵使小红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困扰。
为做好融合性班级经营,帮助小红融人普通班级教育,李老师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积极了解小红之前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她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掘她的优势,加以鼓励。
每当发现她- - 点进步,都及时表扬。
第二,积极帮助小红适应普通学校的班级环境,逐步建立起同学.班级和学校的概念;同时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让同学使用包容、互助的态度接纳小红,并帮助她融人集体之中.第三,请班干部、兴趣小组负责人和乐于助人的同学主动与小红交往,邀请她参加班级活动和感兴趣的活动。
经过- -段时间,李老师发现小红可以和大部分的学生进行日常交往,拓展了人际关系。
第四,与各学科授课教师沟通,让他们在授课时关注她,特别是在她不听讲.不记笔不要用严厉的口吻批评她,而且对于她的作业也采取不催、不過,避免引起她的激烈反应。
注意利用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她学习的热情。
第五,同时采取“反复训练.强化记忆、集体帮学”的举措,让全班同学都能主动的帮助她,强化她头脑中知识的印象。
试卷号:1373 特殊教育概论一、解释下列概念题,并举例说明1.支持性教育:以支持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可以简称为"支持性教育"。
2. 安置诊断:安置诊断是确认一个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及相应的身心特征,据此为他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
3.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记载了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5.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实践形态通过组织效益进行持续组织效益的评估,通过对四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投入一产出"比较,合理调整学生和团队成长的效益与财务与内部过程的效率的关系,以寻求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案。
二、简述题6.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隐性障碍的看法。
答:答:隐性障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概念。
第一种看法是相对与有明显外观的残损而言的"内隐"障碍。
一些心智发展障碍的儿童被称为"隐性障碍"。
例如一些自闭症儿童"仪表堂堂"并不符合许多人的"残疾观",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严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被认为是"内隐"的障碍。
第二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发病机理不明的儿童。
这种看法的局限性在于,目前许多障碍性障碍儿童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清,例如目前人类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处于假设阶段,尚不能被确认。
对2/3 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不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病机理也在缺乏定论的讨论之中。
第三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鉴定诊断不明确的一部分儿童。
目前由于对许多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儿童时期,对身心发育过程、对智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诊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工具,对4 岁以下的儿童智力测评缺乏可靠性,因此,对婴幼儿的测评采用了比较笼统的"发育商",许多测评工具仅具有"筛查"的水平,这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三早"带来一定的困难。
试卷代号:1373
国家开放大学2 0 2 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
2020年7月
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
1.特殊教育安置:
2.安置诊断:
3.资源教室:
4.个别化教育计划:
5.支持性课程:
二、简述题(任选一题15分,多做不计分)
6.请简述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的发展前景。
7.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谈谈特殊教育中的教学互动策略。
三、案例题(本题25分)
8.根据课程所学的特殊教育理论与知识对下面的个案进行分析,分析这个案例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案例:
(一)、基本情况:
(1)个案资料:
李某某,2011年某月某日出生。
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
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聪明,每天辅导,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说话不清楚,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她跟人交往,锻炼她的说话能力。
幼儿园上的很晚,断断续续,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
2009年进入培智学校上学。
(2)行为特点:
①每天都要喝一袋奶,而且必须是某种牌子、某种口味的。
②睡觉前一定会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好,睡觉之前洗脸刷牙等程序一个都不会少,到八点了她自己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几乎是雷打不动。
③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她的玩具地方挪动。
第一篇特殊教育概论一.特殊教育对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1.对特殊儿童的理解:统计学上根据IQ判断,指IQ高于130和低于70的人(5%);社会常模根据行为思想等与社会的符合于否判定;医学上认为无疾病的人便是正常的人,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来判定的。
2.特殊教育对象:广义---残疾儿童(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问题儿童(如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超常儿童(有超常智力,能力);狭义---残疾儿童,甚至仅仅指残疾儿童中的盲聋,弱智儿童。
★特殊儿童的分布或出现率:某一年度特殊儿童在某一年龄层的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二.特殊教育的意义:1. 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2. 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 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 能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发展;5.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
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部分。
三个代表性的涉及开展特殊教育的必要性的社会学理论: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只能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曾一度成为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不可能顾及社会中任何弱势人群,尤其是残疾人的教育和发展;二是社会心理学派,过于强调心理,尤其强调大众心理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强调社会中仁人志士或悲天悯人者对发展人类的特殊教育起主要作用;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基础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特殊儿童的分类1、残疾儿童:感官残疾儿童:盲童,弱视儿童肢体残疾儿童:脑和脊髓神经损伤所致,如脑中枢麻痹性瘫痪、脊椎裂;幼年期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意外事故,如车祸等外伤所致。
试卷代号:137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案在最后2021年1月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随班就读:2.视力残疾:3.补偿式课程:4.通用设计学习:5.专业支持:二、简述题(任选一题15分,多做不计分)6.根据课程内容,谈谈特殊教育中支持的依据与来源。
7.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谈谈支持系统的特点有哪些?三、案例题(本题25分)8.根据课程所学内容,结合以下案例,如果你是这位巡回指导老师,你将如何设计对小熊同学的教育诊断呢?案例:7岁的男孩小熊就读于某著名小学,刚入学时,小熊可以安静地上课,一个月后,慢慢熟悉了环境的小熊开始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情绪。
上课不到5分钟,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教室里来回溜达,拍拍这个同学的肩膀,摸摸那个同学的头,有时还会大笑、鼓掌。
第一次面对这样情绪和行为有些异常的儿童的班主任老师,对小熊的行为既困惑又无奈,只能安慰其他孩子:“这是小熊表示友好的方式,大家要理解他、爱护他。
”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学校邀请了具有丰富特殊教育经验的巡回指导教师。
巡回指导教师第一次见到小熊,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刚上课不久,小熊突然间情绪大爆发,狠狠地打了两下自己的头后,猛地将桌子瑞倒。
这不仅吓到了其他同学,也让老师有些目瞪口呆。
面对这一状况,巡回指导教师立刻走上前安抚他,将他带出教室。
当大家还对小熊的不良情绪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知所措时,巡回指导教师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不同”与“特别”,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动作、表情、情绪、思维等自身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和父母的教养态度等。
四、论述题(本题35分)9.试论述特殊教育安置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安置原则的作用。
试卷代号:137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1年1月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 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指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一)定义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一)教育对象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二)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四)教育场所(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参考文献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课题第三节特殊教育体系与模式第二章全全纳教育第一节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1.熟知我国特殊教育的体系构建情况;2.了解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3.了解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社会背景及其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