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照镜子》赣美版共17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17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完整版第1课《外国小朋友的画》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
2、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去表现生活,激发学生用手中彩笔去描绘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分辨美与丑,优与劣。
教学难点:当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教具:优秀学生作品学具:课本作业要求:收集优秀作品,并说说你的收集它的理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出示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1、谈谈你看到的美。
2、说说你想像的美景。
3、举例说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你看到的或想到的美景。
4、出示作品:让学生分析画面材料、方式、构图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谈谈你对这幅画的认识。
5、请仔细欣赏课本上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四、教师小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小朋友对美的理解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的画面色彩艳丽,有的清新淡雅。
无论是怎样的作品,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不同美价值。
同时,也可用别人的方式或自创的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美。
第2课《鲜艳的花朵》教学目的:通过画生长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学习用并列的形式描绘形象。
教学重点:用并列的形式组织画面,练习用线造型。
教学难点:并列的花有疏有密,有高有矮,形态自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欣赏课本:几幅画中的花有什么不同?一支花。
一排花。
一片花。
提问:这花一棵挨着一棵,长得很旺盛,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谁来形容一下?出示课题。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欣赏奇形怪状的花。
2、提问:它们的种类、形状、颜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回答: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形态各异。
2、联想公园里的花,他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茂盛、千姿百态,向着阳光盛开的花朵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好比我们少年儿童幸福的成长。
《照镜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自我情感流露,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感受镜子中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及相反动作,体会表现左右对称的图像。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画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学生对色和形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观察后对形体进行更丰富的造型表现。
2、能进行一定的配色和创意造型与表现。
难点:形体的互相重叠以及想象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学具准备:绘画纸、彩色笔、油画棒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一猜;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
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够猜出来。
“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他会告诉你脸上脏不脏。
”——镜子。
2、教师:为什么觉得答案是镜子?——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的人一模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照镜子》。
(二)讲授新知1、镜子里的不同表情:⑴教师:同学们,你们会照镜子吗?一般什么时候会照镜子?(预设答案:起床、睡觉、梳头发……)⑵看一看:播放人们照镜子的图片(PPT),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动作和表情。
⑶照一照:每桌的小朋友按顺序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不同表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⑷小结:原来照镜子的表情可以这么丰富(预设答案:开心的、难过的、兴奋的、惊讶的……)。
2、镜子里的不同动作:⑴猜一猜:“你动他也动,你停他也停,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镜子。
⑵做游戏:“谁是镜子王”——你会做镜子里的人吗?⑶小结:照镜子时,我们做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镜子里的人也会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但是方向却是相反的。
3、镜子的不同形状:⑴教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以为魔术师,她将用一个道具让自己隐身了,你能发现她的秘密吗?——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⑵仔细观察魔术师手中镜子的图案(椭圆形),播放PPT(各种形状的镜子图片)⑶总结:镜子很有趣,它的形状千变万化。
(三)欣赏范画:⑴分别从构图、人物动作、人物表情、画面色彩四个方面分析作品,让学生观察。
教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照镜子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自我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增强自信,勇于表现自我。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体验自我形象。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表现自己的形象。
3.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表现自我形象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表现自我形象。
难点: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准确地表现自己的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图片、绘画材料。
2. 学具:镜子、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镜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引发学生对自我形象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示范,讲解如何表现自我形象,教授简单的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绘画材料,开始表现自己的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幅表现自我形象的绘画作品。
5.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体验自我形象,表现自我形象。
2. 教学内容:观察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合作完成作品。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用镜子观察家人的外貌特征,用绘画材料表现家人的形象。
2. 学生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完成一幅家庭画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表现自我形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绘画中找到乐趣,增强自信。
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自己或他人的肖像画,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如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中的人物是谁?他的外貌特征有哪些?二、讲解:1.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如何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照镜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对称原理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照镜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对称原理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称原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图片、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小镜子、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2.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本课课题《照镜子》,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镜子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对称的重要性,并示范如何利用对称原理进行创作。
3.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等,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作品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题:《照镜子》对称原理: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创作步骤:观察镜子、构思画面、动手实践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利用家中的镜子,再次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掌握了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对称原理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色。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相互学习,提高了自我表达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对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1. 学生认知水平差异: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
教案设计课题: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照镜子∣赣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原理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镜子”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平面镜成像原理,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对称原理,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镜子”作品。
3. 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镜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学会运用对称原理设计“镜子”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镜子、图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学生自带小镜子、画纸、画笔、彩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你们知道镜子是怎么来的吗?”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面镜成像。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如剪纸、建筑、自然界的物体等。
3. 讲解如何运用对称原理设计制作“镜子”作品。
三、示范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镜子”作品,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2.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创作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自由创作,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镜子”作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对称原理3. 创新与审美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镜子,了解其成像原理,并画出镜子的对称部分。
2. 学生尝试运用对称原理,设计制作一个富有创意的“镜子”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掌握对称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