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临终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70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1、临终关怀: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2、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即: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3、布拉克法律词典对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停止,同时呼吸及脉搏等身体重要生命活动的终止。
4、脑死亡标准: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呼吸无运动、无反射、脑电波平坦5、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的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平直、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持续12小时以上3、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1)肌肉张力丧失-希氏面容(2)循环功能衰竭-皮肤湿冷,脉搏不规则(3)胃肠道蠕动减弱(4)呼吸功能衰竭-潮式呼吸、鼾声呼吸(5)知觉改变-听觉最后消失(6)意识改变(7)疼痛4、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1)临终患者的身体护理: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加强营养,增进食欲、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观察病情变化(2)疼痛控制(3)缓解呼吸困难(4)控制排泄紊乱(5)保证营养(6)皮肤护理5、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1)否认期:病人不接受所面对的死亡(2)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病人否认无法再持续下去时,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对任何事情都不合意、不满足,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护人员、朋友、家属等接近他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3)协议期:病人期盼能延长生命,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提出种种要求。
如有的病人为了尽量延长生命,作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
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
(4)忧郁期:病人已不得不面对所患疾病的现实,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症状愈加明显,因而产生绝望。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
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 ④脑电图消失-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
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准。
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
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
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
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基础护理学》试卷(第十五章临终护理)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临终2、临终关怀3、濒死4、死亡5、尸僵6、尸体腐败7、尸斑8、尸冷二、单选题1、现代医学已开始将下列哪些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心电图平坦D、脑死亡E、瞳孔散大2、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始人是()A、桑巴斯B、桑德斯C、黄天中D、路易斯E、崔以泰3、临终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是()A、视觉B、听觉C、触觉D、味觉E、嗅觉4、尸斑出现得部位是()A、头顶部B、身体最低部C、四肢D、面部E、腹部5、自杀想法容易产生在临终阶段的()A、愤怒期B、协议期C、抑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6、尸体护理时头部垫枕头的目的是()A、保持舒适B、安慰家属C、防治面部淤血D、保持正确的姿势E、易于辨认7、刘女士,50岁,乳腺癌,入院时身体虚弱,接受抗癌效果差,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生气、愤怒、抱怨、与家属争吵,该期病人心理反应为()A、愤怒期B、协议期C、抑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8、李先生,60岁,肺癌,病情出现恶化,患者出现悲哀、情绪低落、要求见亲朋好友,交代后事,此期患者心理反应处于()A、愤怒期B、协议期C、抑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9、死亡后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A、尸冷B、尸僵C、尸斑D、尸体腐败E、尸臭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A、愤怒期B、协议期C、抑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11、患者死亡后的处理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在体温单的40—42℃之间填写死亡时间B、整理病历C、停止一切医嘱D、按出院手续办理结算账目E、撤去床上用物,立即铺好备用床姜女士,56岁,肺癌骨转移第二次入院,疗效不佳,呼吸困难显著,疼痛剧烈。
患者感到痛苦、悲哀,并试图自杀。
12、此患者心理反应属()A、愤怒期B、协议期C、抑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13、对此期患者的护理中,不妥的是()A、多给患者同情和照顾B、允许家属陪伴C、尽量不让患者流露出失落、悲哀的情绪D、近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E、加强安全保护14、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进而昏迷,护士采取的措施中哪项不妥()A、使用床档B、躁动不安时可使用约束带C、必要时使用牙垫D、为防止口腔并发症应定时漱口E、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三、多选题1、临床死亡期的特征为()A、神志不清B、心跳、呼吸停止C、体温异常D、反射性反应消失E、大小便失禁2、生物学死亡期可出现()A、尸冷B、尸僵C、尸体腐败D、呼吸停止E、心跳停止3、护士在护理临终患者的时候应注意()A、满足换则的心理需要B、严密观察病情C、保持环境安静D、促进患者舒适E、观察治疗反应与效果4、临终关怀的理念包括()A、以照料为中心B、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C、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D、接纳死亡,加强死亡教育E、整体护理服务四、填空题1、死亡过程分期分为三期、、。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临终关怀(hospice);2.濒死(dying);3.死亡(death);4.脑死亡(brain stem death)二、填空题1.现代临终关怀始于___ _世纪_ __年代,创始人为___ ___。
2.___ _年______博士在__ _国创办了“______临终关怀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3._ 年我国__ _ 医学院在美籍华人___ 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中心。
同年10月于_ _ 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_ 。
4.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包括________、__ _、__ _ __。
5.生物学死亡期出现的早期尸体现象有____ __、____ __、_____ _,晚期尸体现象有________。
6.临终病人的呼吸改变表现为呼吸频率由变,呼吸深度由变,出现____ __呼吸、____ _ _呼吸、_____ _呼吸等,最终呼吸停止。
由于分泌物在支气管内潴留,出现______音及______音。
7.临终病人的视觉逐渐减退,由模糊逐渐发展为,最后。
8.通常临近死亡时,病人的先停止,随后停止。
9.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分为期、期、期、期、期。
10.丧亲者经历的4个心理反应阶段分别是___ __、____ __、___ __ __、______ _。
11.影响丧亲者调试的因素有____ 、__ _ 、____ 、_____ _、__ _。
三、选择题(一)A型题(1~19题)1.死亡的3阶段是()A.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濒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C.肌张力减退、肌张力消失、神经反射消失D.意识模糊、昏迷、意识障碍E.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角膜反射消失2.濒死期的特征是()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听觉消失E.呼吸微弱3.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是()A.呼吸停止 B.神志不清C.心跳停止 D.各种反射消失E.尸斑出现4.尸斑出现在死亡后()A.1~2h B.2~4h C.4~6h D.6~8h E.8~10h5.尸温的测量标准是()A.皮温 B.口温 C.腋温 D.直肠温 E.内脏温6.目前医学界判断死亡的依据是()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E.呼吸心跳都停止7.病人程某,男,50岁,尿毒症,目前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间歇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