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竿舞

温塘学校2015年3月

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杆舞”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温塘学校校园竹竿舞简介

我校的校本课程《竹竿舞》,旨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达到让学生“在运动中参与、在运动中快乐”的宗旨;培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意识,真正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采用的黎族《竹竿舞》发掘了课程资源的优势,在教学中以民族体育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并参与民族体育运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又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民族体育运动的深刻内涵的认识了解,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二、竹杆舞的起源与分类。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竹竿舞的形式是:平行摆开两条腿一样粗细的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根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可见,竹竿舞既是一种艺术

活动,又是一种健康活动。此项活动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时受广大观众赞誉并获奖,第九届民运会上被定为表演项目。在2002年4月中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竹竿舞倍受青睐,众多与会佳宾和政要在开会之余,与黎族小伙、姑娘共跳竹竿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放松身心的最好运动。该项目体现了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其思想内容健康,同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开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理想项目。

三、竹竿舞的运动特点。

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甚至是中老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

四、跳竹竿舞的价值。

第一,培养了合作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

其次,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结束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姿态优美、节奏感强的竹杆舞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竹竿舞成为了我校阳光大课间一道亮丽的风采,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出来,使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校园竹竿舞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理念

本活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活动背景

跳竹竿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休闲体育活动。其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较高的运动锻炼价值。能培养参与者之间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我校将其列入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和趣味价值外,还考虑到此运动项目,占地少、器材简易,可以将其充实进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中去。同时也充实我校校本课程内容。

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另外,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此项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它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发挥弹跳能力,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控制竹竿的操作,了解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竹竿舞基本步法、跳法、敲竹竿的节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体育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

良好习惯。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动作协调,有节奏感,掌握跳竹竿舞的基本步法及手上动作。(双节奏法)

活动难点:1、上下肢协调配合

2、跳杆和控竿的协调配合

突破难点的活动策略:徒手口令——徒手音乐——降低难度——组合练习——讨论交流——突破练习

五、活动方法

1、教法:模仿法、练习法、体验法、实践操作法、巩固法等。

2、学法: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竹竿舞有初步了解。在对竹竿舞不陌生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学跳竹竿舞的积极性。

六、活动主要环节

活动前教师跳竹竿(形式多样,步法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学习和掌握基本跳竹竿的动作阶段(简单的击竿和跳竿的动作技术,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分组组合展示学习阶段(体验、讨论、探究、展示、提高)——放松和总结评价阶段。

七、活动特色

1、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新型“伙伴”关系。

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喜庆情绪,使课堂学习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层层递进地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舞台。

4、活动内容,将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5、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体现了活动课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