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_趣味竹竿舞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
最新活动《竹竿舞》教学设计竹竿舞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舞蹈艺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组合动作。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基本的舞蹈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的组合动作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竹竿、教学视频。
学具:舞蹈服装、舞蹈鞋、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竹竿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竹竿舞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竹竿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b. 讲解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要领。
3. 示范与练习(20分钟)a. 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组合动作。
b.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c.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动作质量。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一道关于竹竿舞组合动作的例题。
b.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a. 学生自主完成一道竹竿舞组合动作的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2. 竹竿舞的基本步伐3. 竹竿舞的组合动作4.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篇关于竹竿舞的学习心得,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民族舞蹈,了解其特点,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示范与练习的安排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要求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组合动作的分解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每个动作要领。
小学体育《竹竿舞》教案教学 1. 竹竿舞 2. 游戏:托球接力内容教1. 认知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学2. 技能目标:发展和提高人的灵巧性协调,提高心肺功能。
目 3. 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标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手脚协调配合难点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分一、常规教一、组织教法育XXXXXXXX1. 课堂常规XXXXXXXX开2. 宣布本节课内容XXXXXXXX始二、队形练XXXXXXXX部习★分1. 学生灵活性要求:学生做到齐、快、静精神52. 学生注意力集中和精神饱饱满′满二、教法1. 学生听教师口令练习2. 看谁做的最好一、徒手操场地练习准ОООООООО备ОООООООО部ОООООООО分二、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法ОООООООО10′★1. 按教师说明做动作2. 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3. 学生自己体会动作一、竹竿舞场地练习XXXXXX← ---------→ОXXXXXX← ---------→О通过竹竿舞练习,发展身体的XXXXXX← ---------→О协调性,认识民间体育活动,培养XXXXXX← ---------→О师生感情。
★10米基队形本要求: 1. 遵守规则、团结协作争部取胜利分二、游戏:托球接力 2.情绪高昂地进行游戏20′ 1.提高学生的能力,体现团结 3.学生做到齐、快、准的动作精力量。
神4.学生练习分二组1.必须是手执球球类拍托球跑完全程。
中途球落地,应在落地处捡球放在拍台上,进行比赛。
一、放松运动☆☆☆☆☆☆结☆☆☆☆☆☆束二、总结本节课☆☆☆☆☆☆部☆☆☆☆☆☆分三、安排回收器材▲5′四、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1.和老师一起做放松动作2.看谁做的最好器音响机一对材 4 个标志物 4 个乒乓球拍 4 个乒乓球竹竿 20根。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竹竿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竿舞》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它以优美的动作和鲜明的节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舞步和音乐节奏。
通过学习竹竿舞,学生可以培养对身体协调性的认识,提高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难易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在进行竹竿舞教学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舞步和音乐节奏,这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模仿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习竹竿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舞步和音乐节奏。
2.培养学生对身体协调性的认识,提高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舞步和音乐节奏的掌握。
2.教学难点: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2.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
3.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竹竿舞。
4.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2.教学器材:竹竿、音乐播放设备、镜子(可选)。
3.教学道具:民族服饰(可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竹竿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竹竿舞的起源、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对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竹竿舞的动作、舞步和音乐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竹竿舞的魅力。
同时,教师可邀请学生代表进行示范,以便其他学生模仿和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竹竿舞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调整音乐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步。
春之轻舞——竹竿趣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一、指导思想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设计理念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理念”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宗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体育舞蹈活动不强调教授严格规定的成套动作,而是以培养韵律感,具有韵律舞蹈风格的小组和为主,动作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重点学习带有充分表现力的简单的集体舞蹈或是边唱边做动作的表现舞蹈,重点是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为:新奇——主体——创新——配合新奇:教具为粗竹竿,平时我们见到的都是细竹竿,对于粗竹竿学生见的比较少,引起学生兴趣。
新鲜的教具贯穿整堂课:①热身激趣——坐小火车去山寨,5 个学生为一组,一组为一节小车厢,左右手各持竹竿作为小车厢,学生感觉新鲜,充满期待。
②学习健身——教学主体环节始终用竹竿来进行舞蹈,在美妙的音乐节奏中实现技能的学习,学生感觉神奇,充满自信。
③乐趣延伸——利用竹竿做各种上肢、下肢运动,体现自主学习,学生智慧生成、自由创造,充满活力。
主体:教学互为双主体。
教师的引领非常关键,在技能学习课上,教师讲解清晰,示范到位,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①火车启动开往山寨,学生心中充满向往,跑跳步前进体力消耗大,但精神状态饱满。
②教学环节手势和脚步跳法直观、精讲多练对技能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的教态和学生学习的状态配合要默契,要求教师讲解示范标准到位,充满美感,要求学生精神集中,有序有效。
③游戏环节用竹竿发明创新各种运动,结合“狼来啦”的情景,让学生对游戏保持积极状态,学生的各种造型,让他们积极展现自己,天性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