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ch5
- 格式:ppt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8
作业(1-3) 11下面四个同分异构体中哪一种沸点最高?A. 己烷B. 2-甲基戊烷C. 2,3-二甲基丁烷D. 2,2-二甲基丁烷我的答案:a2不是有机化合物的是( )。
bA. CH3ClB. NH3C. CH3OHD. CH3CN我的答案:b3下列环烷烃中加氢开环最容易的是: a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戊烷D. 环己烷我的答案:4没有构象异构的化合物是( )。
A. CH3CH3B. CH3CHO . CH2=CHBr D. C2H5Cl我的答案:5下列一对化合物是什么异构体?A. 非对映体B. 构型异构体C. 对映体D. 构造异构体我的答案:6光照下,烷烃卤代反应的机理是通过哪一种中间体进行的?A. 正碳离子B. 自由基C.负碳离子D. 协同反应,无中间体我的答案:7 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有几种异构体?A. 2种B. 3种C. 4种D. 5种我的答案:8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能发生甲烷氯化反应?A. 甲烷与氯气在室温下混合B. 先将氯气用光照射再迅速与甲烷混合C. 甲烷用光照射,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D. 甲烷与氯气均在黑暗中混合我的答案:9相互关系是A. 对映体B. 非对映体C. 构型异构体D. 构造异构体我的答案:10二氯丙烷可能的异构体数目有多少? A. 2 B. 4 C. 6 D. 5我的答案:1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可能有顺反异构体?A. CHCl=CHClB. CH2=CCl2C. 1-戊烯D. 2-甲基-2-丁烯我的答案:12乙醇与二甲醚是何种异构体A. 碳架异构B. 位置异构C. 官能团构D. 构型异构我的答案:13 ClCH2CH2Cl(Ⅰ),BrCH2CH2Br(Ⅱ),Br2CHCHBr2(Ⅲ),CH3CH3(Ⅳ)四个化合物围绕C—C键旋转时,它们的能垒大小顺序如何?A. Ⅰ>Ⅱ>Ⅲ>ⅣB. Ⅲ>Ⅱ>Ⅰ>ⅣC. Ⅲ>Ⅰ>Ⅱ>ⅣD. Ⅳ>Ⅲ>Ⅱ>Ⅰ我的答案:14下列化合物:CH3CH═CH—H(Ⅰ),CH3C≡C—H(Ⅱ),CH3CH2—H(Ⅲ)的C—H键的键能大小顺序 A. Ⅰ>Ⅱ>Ⅲ B. Ⅲ>Ⅱ>Ⅰ C. Ⅱ>Ⅰ>Ⅲ D. Ⅲ>Ⅰ>Ⅱ我的答案:15下列化合物中指定的C—H键长最短的为A. AB. BC. CD. B和C我的答案:16下列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顺序为A. Ⅱ>Ⅰ>Ⅲ>ⅣB. Ⅲ>Ⅱ>Ⅳ>ⅠC. Ⅱ>Ⅳ>Ⅲ>ⅠD. Ⅱ>Ⅲ>Ⅳ>Ⅰ我的答案:17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A. A>B>C>DB. B>A>D>CC. C>A>C>DD. D>C>B>A我的答案:18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双烯体能与亲双烯体发生D-A反应A. I, II, III, IV B. I, II, III C. I, III D. III我的答案:19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A.A.B. B C. C D. D 我的答案: 20在下列共振结构式中,对共振杂化体贡献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A 和C 我的答案:211,2,3-三氯环已烷的下列四个异构体中,最稳定的异构体是( )。
1.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来分析由于销售量和价格的变动对企业销售总额的影响。
销售额总指数及绝对增减额:I pq=p1q100=300∗12+2000∗21=45600=142.5% p1q1−p0q0=45600−32000=13600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引起的销售额绝对增减额:I q=p0q100=300∗10+2000∗20=43000=134.375% p0q1−p0q0=43000−32000=11000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绝对增减额:I p=p1q1p0q1=300∗12+2000∗21300∗10+2000∗20=4560043000=106.047% p1q1−p0q0=45600−43000=26002.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绝对额。
产量总指数:I q=q2014q2013p2013q201320132013=15001000∗50+28002000∗80=187=143.85%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绝对额:q2014q2013p2013q2013−p2013q2013=187−130=57(万元)3.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表所示。
要求: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公司销售总额变动的原因。
销售额总指数及绝对增减额:I pq=p1q1p0q0=150+45+510100+50+500=705650=108.46% p1q1−p0q0=705−650=55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引起的销售额绝对增减额:I q=1p1p0p1q100=150/(1+1%)+45/(1+5%)+510/(1−2%)=711.7802 =109.505%p0q1−p0q0=711.7802−650=61.7802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绝对增减额:I p=p1q11pp0p1q1=150+45+510150/(1+1%)+45/(1+5%)+510/(1−2%)=705711.7802 =99.05%p1q1−p0q0=705−711.7802=−6.78024.某市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亿元,2014年增加为15亿元。
18.IMS网络中,I-CSCF与P-CSCF之间的接口采用( SIP协议)
19.IMS系统中用户的第一个接入点是( P-CSCF )
20.IMS网络中存储所有与用户和业务相关数据的服务器是( HSS )
19.当IMS网络中部署了多个HSS时,找到一个合适HSS的功能实体是( SLF )
20.IMS网络中,S-CSCF与I-CSCF之间的接口采用( SIP协议)
19.基于从HSS处收到的能力集来为用户指定一个S-CSCF的功能实体是( I-CSCF )
20.IMS网络中,MRFC与MRFP之间的接口采用( H.248协议)
18.IMS网络中,P-CSCF与S-CSCF之间的接口协议是( SIP协议)
19.IMS的入口点IP地址对应的网元是( P-CSCF )
20.从HSS下载用户信息和与业务相关数据的功能实体是( S-CSCF )
30.IMS网络中,不同的CSCF之间的接口采用 SIP协议协议。
20.IMS网络中CSCF与HSS之间,采用( Diameter协议)
18.IMS网络中,MGCF与IMS-MGW之间的接口采用( H.248协议)
34.HSS/IMS/ CSCF(中文解释)。
CH系列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工法CH系列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工法一、前言CH系列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轻型隔墙构造的施工方法。
它以轻钢龙骨为基础材料,配合适当的隔墙板材,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可以快速、高效地建造隔墙结构。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
二、工法特点1. 快速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组装,可以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 轻质经济:轻钢龙骨隔墙材料重量轻、造价低,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3. 灵活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适应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功能要求。
4. 环保节能:采用轻钢材料和绿色环保隔墙板材,符合现代建筑的环保要求。
5. 高强度耐久:轻钢龙骨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隔墙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三、适应范围CH系列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工法广泛适用于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各类建筑物的隔墙结构。
四、工艺原理CH系列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分析,确定施工的具体步骤和工艺要求。
2. 采取的技术措施: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测量和标志定位等。
2. 材料采购与加工:根据设计要求,购买合适的轻钢龙骨和隔墙板材,并进行加工和预制。
3. 龙骨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志定位,将轻钢龙骨进行垂直、水平安装,并做好龙骨之间的连接。
4. 隔墙板安装:将预制的隔墙板安装到龙骨上,并进行固定和调整。
5. 隔墙板表面处理:对隔墙板进行修整、打磨和涂装等处理。
6. 隔墙板连接:根据需求,对隔墙板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隔墙结构。
7. 隔墙板饰面: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隔墙板的饰面处理,如贴砖、涂料等。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和工程规模,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8】现有1024¯1静态RAM芯片,欲组成64K¯8位存储容量的存储器。
试求需要多少RAM 芯片?多少芯片组?多少根片内地址选择线?多少根芯片选择线?解:1024=1K,1K¯1位扩展到64K¯8位,需:(1) 芯片数:Σ=(64K/1K) ¯ (8bit/1 bit)=64¯8=512(片);(2) 每组芯片构成1K¯8位空间,共需64组;(3) 1K=210,故有10根片内地址选择线,由地址总线提供低位地址信号线,直接接入芯片地址引脚;(4) 芯片选择线即片选线,是由地址总线提供高位地址信号线,接入地址译码器后产生片选输出,再接入芯片片选引脚,共需64根芯片选择线(、至少需要6根高位地址信号线提供译码输入)。
【5.9】下列RAM各需要多少个地址输入端?512¯4位,1K¯8位,1K¯4位,2K¯1位4K¯12位,16K¯1位,64K¯1位,256¯1位解:RAM地址输入端的数量取决于RAM内部的单元数量,即RAM的字容量,也即地址容量,其与RAM的位数无关,有:2n=M,其中,n是地址输入端的数量,M是RAM的字容量。
上述各小题的地址输入端的数量n依次为:29=512Ön=9;210=1KÖn=10;210=1KÖn=10;211=2KÖn=11;212=4KÖn=12;214=16KÖn=14;216=64KÖn=16;28=256Ön=8;【5.10】用下列RAM组成存储器,各需要多少个RAM芯片?地址需要多少位作为片内地址选择端?多少位地址作为芯片选择端?(1)512¯1B RAM组成16K¯8位存储器(2)1024¯1B RAM组成64K¯8B存储器(3)2K¯4B RAM组成64K¯8B存储器(4)8K¯8B RAM组成64K¯8B存储器解:题中*B应视为BIT,即位1.芯片总数分别为(字扩展数¯位扩展数):(1)(16K /0.5K)¯(8/1)=32¯8=256片;(2)(64K /1K)¯(8/1)=64¯8=512片;(3)(64K /2K)¯(8/4)=32¯2=64片;(4)(64K /8K)¯(8/8)=8¯1=8片;2.片内地址选择所需地址位数n(2n=M,M为芯片字容量):(1)29=0.5K=512 Ö n=9(位);(2)210=1K Ö n=10(位);(3)211=2K Ö n=11(位);(4)213=8K Ö n=13(位)3.芯片选择(至少)需要地址位数m(2m=字扩展数):(1)25=32 Ö m=5(位);(2)26=64 Ö m=6(位);(3)25=32 Ö m=5(位);(4)23=8 Ö m=3(位);【5.11】用1K¯8位的存储芯片组成2K¯16位的存储器,其它地址线的高位与74LS138译码器相连接,以产生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
第5章二氧化碳运输、注入和地质储存作者Sam Holloway (英国)、 Anhar Karimjee (美国)、Makoto Akai (日本)、 Riitta Pipatti (芬兰)和 Kristin Rypdal (挪威)目录5 二氧化碳运输、注入和地质储存5.1 导言.......................................................................................................................................................5.6 5.2 概述.......................................................................................................................................................5.6 5.3 CO2捕获...............................................................................................................................................5.7 5.4 CO2运输...............................................................................................................................................5.95.4.1 CO2管道运输................................................................................................................................5.95.4.2 CO2轮船运输..............................................................................................................................5.115.4.3 CO2运输道路的中间存储设施..................................................................................................5.11 5.5 CO2注入.............................................................................................................................................5.11 5.6 CO2地质储存.....................................................................................................................................5.115.6.1 排放路径/源的描述....................................................................................................................5.12 5.7 方法学问题.........................................................................................................................................5.135.7.1 方法选择.....................................................................................................................................5.155.7.2 排放因子和活动数据的选择.....................................................................................................5.175.7.3 完整性.........................................................................................................................................5.175.7.4 建立一致的时间序列.................................................................................................................5.18 5.8 不确定性评估.....................................................................................................................................5.18 5.9 清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5.18 5.10 报告和归档.........................................................................................................................................5.20附件 5.1 地质CO2储存场地潜在监测技术的概要说明..................................................................................5.21参考文献 .....................................................................................................................................................5.31公式公式 5.1 国家总排放.........................................................................................................................5.16图图 5.1与以上系统讨论相联系的编号碳捕获和储存过程的图示................................................5.7图 5.2CO2捕获系统(SRCCS后)...............................................................................................5.8图 5.3估算CO2储存场地产生排放的程序..................................................................................5.14图 A1从地质储存库到储存场地外发生CO2泄漏可能性的图示..............................................5.22表表 5.1 CCS源类别...........................................................................................................................5.8表5.2 从CO2捕获地到最终储存地的CO2管道运输的缺省方法1排放因子...........................5.11表5.3 地质库的潜在排放路径.....................................................................................................5.13表5.4 概述表CO2捕获、运输、注入和CO2长期储存的概述...................................................5.19表A 5.1 潜在深部监测技术和其可能的应用.................................................................................5.24表A 5.2 潜在浅层地下监测技术以及其可能的应用.....................................................................5.26表A 5.3 检测从地面或水面到大气流量的技术,及其可能的应用..............................................5.27表A 5.4 空气和土壤中(泄漏检测)提高的CO2水平的检测技术..............................................5.28表A 5.5 检测来自地质CO2储存场地的泄漏的替代测量..............................................................5.29表A 5.6 海水CO2水平的监测技术及其可能的应用......................................................................5.30框框 5.1 CO2管道运输缺省排放因子的推导..................................................................................5.105二氧化碳运输、注入和地质储存5.1 导言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储存(CCS)是,可以用来减少继续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组合中的一个选择。
《zh_ch_sh_r》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文学生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中文《zh_ch_sh_r》音的识别能力和发音技巧。
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发音习惯。
二、作业目标1. 让学生掌握《zh_ch_sh_r》四个音的发音规律及区别。
2. 提高学生对这四个音的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
三、作业内容1. 练习《zh_ch_sh_r》四个音的发音。
学生通过听音识别、模仿发音等方式,掌握这四个音的发音规律。
2. 完成针对这四个音的练习题。
比如,通过听音选择、配对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四个音的认识。
3. 听力训练。
播放包含《zh_ch_sh_r》四个音的语音,让学生通过听辨来判断哪个音。
4. 情景对话。
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辨别对话中的这四个音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
四、作业流程1. 发放作业任务及相关资料。
2.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3. 学生完成练习题和听力训练。
4. 学生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5. 学生归纳总结这四个音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五、评价方式1. 作业完成情况。
包括练习题的正确率以及情景对话表达的流畅程度。
2. 发音准确度。
老师可以录制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评估。
六、作业要求1. 作业要认真完成,按时上交。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3. 学生要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音。
七、教师角色1.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的发音。
2.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3. 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八、学生角色1. 认真学习,积极完成作业任务。
2.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和回答。
3. 自觉练习《zh_ch_sh_r》四个音的发音,持之以恒。
九、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zh_ch_sh_r》四个音的发音规律,提高对这些音的识别能力和发音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