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236.08 KB
- 文档页数:1
下面让我们来膜拜一下各位众神之神邱聪灵【导师推荐】清华学堂数学班,三年学分绩年级第一22门专业课,4门满分,10门98分以上,三学期数学分析课第一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全能、几何金牌,团体、代数银牌,组织丘赛讨论班清华大学健美队,马杯健美比赛65kg级第二名【个人陈述】我从小热爱数学,以数学大师为英雄。
我心目中的大师有两种。
一种做出开创性工作,如陈省身先生,三篇论文奠定整体内蕴几何学基础,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几何大师;另一种则解决伟大的问题,如Wiles,证明了困扰世界358年之久的费马大定理。
我梦想成为大师,成为这样的英雄。
当今数学任何领域,都至少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
想要成为大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积淀。
为了打好基础,我每周在数学上投入超过80小时,内中辛苦更是难为外人道。
不过我相信,所有这些投入终将换来美妙的数学创造。
做好的数学需要好的身体,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热爱健身,是学校健美队成员。
对我来说,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每一天都充满活力。
数学是世界的,但数学家是民族的。
渴望成为数学大师的同时,我更希望为中国数学的崛起而奋斗!【评委提问】有不少数学研究人员作出不错的成绩,就会被金融界高薪挖走。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百万美元年薪的诱惑,会做什么选择?邱聪灵答:与数学这么大而美妙的东西相比,百万美元又算什么!杨珩【个人陈述】当我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最初的、最单纯的好奇与思考:为什么蜜蜂授粉的花的花蜜,蔗糖浓度都是35%?能否做出一个机械装置来拉伸人体胚胎干细胞?甲虫的飞行真的与众不同吗?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在座的各位,我们都曾是非常纯真的孩童,用自己的双眼去窥探这个世界。
我们也曾经是热血青年,怀着对大学、对人生的好奇在清华相遇。
然而,在清华的这几年里,我们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些―人艰不拆‖的生活,会使我们对生活、对自然的好奇陷入一种―欠费危机‖。
【高中数学】丘成桐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系首位获奖华人数学家【高中数学】丘成桐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系首位获奖华人数学家清华新闻网7月4日电(新华社)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的第15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大会上,著名数学家邱成通教授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首位获得物理学奖的中国数学家。
该奖项赞扬了邱成通教授在证明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部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中的巨大贡献。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被认为是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丘成桐教授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邱成通教授被公认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他对微分几何的研究影响了许多学科,包括天文学和理论物理学。
他证明的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定理表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一致的和稳定的。
他不仅证明了弦理论的可行性,而且还证明了弦理论的自然合理性。
新西兰物理学家罗伊克尔(roykerr)为丘成桐先生颁奖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邱成通教授荣获1982年度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奖、1985年度马克·亚瑟奖、1994瑞典皇家科学院克劳福德奖、1997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奖、202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狼奖和其他许多奖项在2022。
丘成桐教授开创了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几何分析”。
这一学术方向影响学术界四十多年,现在还在蓬勃发展。
沿着丘成桐教授开创的学术方向,包括他本人在内至少有五位获得了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
丘成桐解决的卡拉比(calabi)猜想在数学界和物理学界被称为卡拉比-丘成桐空间(calabi-yau,yau是丘成桐的英文姓氏),不单单是代数几何和数论中主要工具,也成为高能物理中宇宙的主要模型。
邱成通在物理学和工程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被聘为哈佛大学终身物理教授,成为唯一同时担任哈佛大学数学和物理教授的人。
邱成通教授对工程的各个分支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控制论、图论(应用于社会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三维图像处理。
数学家是专门对数学科学,包括代数、几何、分析学、函数论、方程、概率、数论、数理逻辑、图论、组合论等几大类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学术探索的人。
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的研究和其他行业也有相关联系,对于航天飞行、宇宙空间作业来说,数学家的研究成功具有巨大的的作用。
1949年以来国际知名的三位数学家基本情况如下:1、丘成桐(Shing—tung Yau)丘成桐博士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
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Clifford)。
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
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丘成桐- 简介。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原籍广东省梅州蕉岭县,客家人,生于汕头,长于香港。
著名数学家。
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之一。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兄弟姐妹八人。
后全家移居香港。
14岁时在大学教授哲学的父亲过世,由母亲独力抚养成人。
中学时就读香港培正中学,196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
大学三年级时,获Stephen Salaff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陈省身。
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数学研究所作了一年博士后研究,然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当了两年助理教授。
1974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1979年以教授身份回到高等数学研究所。
1984年至1987年曾任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1987年,任教后哈佛大学,现任该校William Casper Graustein 讲席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咨询现场获悉,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即将全职到清华任教,首先将担任的教职是“清华学堂”计划之一、数学基础实验班的首席教授,这意味着这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将亲自为本科生上课。
清华招办主任孟芊昨天在向考生及家长介绍清华学科的发展时透露,著名华裔数学家、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即将全职到清华任教,“马上就要办手续了”。
这证实了前段时间一些高校论坛上的传言和本报报道。
据孟芊介绍,丘成桐先生到清华后,首先将担任数理基科班的升级版――数学基础试验班的首席教授,“将亲自给本科生上课。
”而此前高校论坛上还有说法称,丘成桐还将在清华建立一个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不仅以其学术成就闻名海内外,而且因其针砭国内教育现状,尤其是学界风气的直率言论,引起过华人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人生驿站RAND GARDEN OF SCIENCE近年来,他频繁来往于香港、北京、杭州、美国等地。
被内地媒体熟知,除了他年轻时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有他热心肠地为国办学,以及敢于说话的“真性情”。
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他也是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全球数学终身大奖“沃尔夫奖”以及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他,就是丘成桐!丘成桐现为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他在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流形拓扑、代数几何、数学物理、计算机图形学等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被公认为是几何分析学科方向的奠基人。
英国数学大师约翰·科茨说:“中华数学事业已进入丘成桐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数学强国!”丘成桐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1979年,他受中科院原数学所所长华罗庚之邀第一次访华。
20世纪80年代,又几度到中科院数学所进行学术交流,并被聘为数学所学术委员会的名誉委员。
90年代以后,联系就更为紧密。
1994年,丘成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2003年,经中科院提名,丘成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0年,丘成桐摘取数学终身成就大奖“沃尔夫奖”。
据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双奖得主,迄今全球只有13位。
勤奋刻苦,培养大气丘成桐1949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现为“汕头市”),父亲丘镇英。
幼年时,丘成桐随父母移居香港。
在谈到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数学兴趣时,丘成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20世纪60年代中,在香港培正中学上学,中学数学老师的能力都很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主要是黄逸樵老师。
他很懂讲课,喜欢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尤其是古代数学家的故事,讲得有条有理、引人入胜,所以,我的兴趣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008年3月11日,中国数码集团向我校国际关系学系捐资1500万元人民币筹建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2008年3月21日,“新清华学堂”捐赠协议书签字仪式在丙所会议室举行。
校友池宇峰、徐航、宋歌、方方共同捐款3200万美元,资助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的建设。
2008年4月25日上午,“清华之友--信怡教育基金”捐赠签字仪式在工字厅东厅举行。
为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朱雷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此基金。
2008年6月24日,蒙民伟学长再度捐赠一亿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音乐厅和航天航空学院楼的建设。
2008年9月25日,清华大学与罗姆公司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捐赠协议签字仪式,罗姆公司向清华大学捐资20亿日元,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
建成后,它将成为中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电子工程教学、科研基地。
2008年10月1日,唐仲英基金会出资2000万元,清华大学配套出资2000万元共同建立“唐仲英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医疗、医药领域内具有应用前景的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11月18日,祖籍广东惠州的海外华侨陈定山先生、陈夏萍小姐、陈定海先生和陈定南先生四兄妹日前向清华大学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以资助新工物馆的建设,并以陈氏兄妹祖母刘卿女士的名字冠名该馆。
2008年11月19日,印尼著名企业家、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文正先生捐资800万美元用于建设图书馆北楼(李文正馆)。
2008年12月13日,吴冠中先生将其代表作《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的1275余万港元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13日在清华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2008年12月18日,“清华之友--凯风公益基金奖学金”颁奖仪式在FIT楼1区315室举行,为支持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段伟红、沈栋向我校捐赠人民币8000万元,建设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
2009年4月24日,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佳莲伟业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雪莲女士慷慨捐赠2100万元人民币“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王雪莲基金”。
当代十大著名华人数学家上周我们发送的「俄罗斯的顶级数学家,到底有多恐怖?」这篇文章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
其实华人数学家也很了不起,目前已有两名华人获得了菲尔兹奖。
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介绍一下当代(依然健在)的十位华人数学家,看看他们都做出了哪些非凡成就。
一、丘成桐(1949.4.4.~现在)国际著名数学家,20世纪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老先生的学生,现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Lincei 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荣获1982年度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由于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美国《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丘成桐的工作深刻地改变并极大地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了数学和物理的许多领域,如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论、广义相对论等。
解决Calabi猜想,即一紧Kahler流形的第一陈类≤0时,任一陈类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于此陈类代表。
这在代数几何中有重要的应用。
与萧荫堂合作证明单连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时必双全纯等价于复欧氏空间,并给Frankel猜想一个解析的证明。
在各种Ricci曲率条件下估计紧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值。
等等.....二、陶哲轩(1975.7.17~现在)当代最年轻的著名华裔数学家,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是澳大利亚唯一荣获数学最高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也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美国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
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
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李思:站在物理角度探秘数学理论专家简介:李思,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副主任,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
多年来在数学物理与几何拓扑的交叉领域展开研究工作。
致力于发展与几何密切相关的量子场论/弦理论的数学基础,并应用于几何拓扑的研究中。
在以往的研究中,李思独立发展和建立了一套量子化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和猜想,并于2016年荣获华人数学家晨兴数学奖金奖。
在回国的近3年中,李思在清华大学与丘成桐教授、宋伟教授等一起主办了2016年弦理论大会和2015年弦理論与数学年会等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年度学术会议,并协办了2016年Thematic Program:Mathematic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韩国浦项),2015年Homological Methods in Quantum Field Theory(美国纽约)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时间倒回到2016年8月6日。
这一天,第七届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颁发了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晨兴数学奖。
清华大学数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李思荣获该届晨兴数学奖金奖。
数学物理属于数学与物理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在中国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既“冷门”而又“热闹”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李思埋身已有十几年的岁月。
从一开始不被人看好的研究选择,到今天,跃为镜像对称和弦理论研究领域中最顶尖的年轻数学家,李思说,这个奖项的获得,带给他的是满满的鼓励和一往无前的自信。
现在,为进一步开拓中国数学物理研究领域,创立具有独立特色的研究方向,李思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奋进。
选择数学物理,始于内心的呼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少年班,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高等教育基地。
这里既有12岁入科大,32岁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并荣获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的尹希;15岁入科大,34岁晋升哈佛大学正教授,40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庄小威;也有12岁入科大,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现任百度总裁的张亚勤……1999年,还在读高一的15岁少年李思,走进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门。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博士做客清华受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学堂数学班项目主任郑绍远教授邀请,4月21日,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在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主办的“清华大学本科生数学综述讲座”中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精彩讲演。
当晚的讲座由郑绍远教授主持,数学科学系副系主任张友金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史作强副教授等教师和清华各系学生参与了讲座。
讲座现场坐无虚席,反响热烈。
在这场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聚合的智能、隐形的智能、与自适应的智能”的讲座中,洪小文博士结合微软最近的研究和产品,从聚合智能,自适应智能以及环境智能三个部分论述。
聚合智能与自适应智能部分,洪小文博士简要介绍微软聊天机器人小冰在文字聊天,图像聊天,语音聊天三方面的进展;向大家展示微软在学术搜索方面的长处;同时还通过微软“牛津计划”以及“How-Old”应用呈现出微软图像识别的技术进步。
在环境智能上,洪博士从微软小娜、视频分析的技术发展入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对人类的威胁,人工智能与人的智慧二者较量等话题。
他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帮助缩短科研实践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人类的智力更体现在人的判断力与创造性上,是在没有数据的时候仍然可以产生新想法、新判断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
而人类的智慧更是高于智力的体现。
在讲座的最后,洪小文博士提出“人工智能,AI以后可以改名成增强智能(AugmentedIntelligence),人加机器才等于超人,(Human+Machine=Superman)”洪小文博士,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推动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战略,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学术界的合作。
自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课程创新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广东省数学会13日,广东省数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在梅州蕉岭召开。
众多数学界的教授、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研究数学相关方向的前沿问题和科普工作。
梅州市副市长张晨出席会议。
此次大会由广东省数学会主办,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承办,梅州市嘉应学院、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协办。
会上,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姚正安作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广东省数学会秘书长王其如作财务报告,中山大学数学学院院长陈兵龙作大会学术报告。
大会表决通过了广东省数学会章程修改,并选举产生了广东省数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监事长。
姚正安当选为广东省数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陈兵龙当选为广东省数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系列学术报告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及数学教育研究专委会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并到蕉岭县文福镇羊岃村参观丘成桐院士祖居。
丘成桐院士是世界数学界三个最高奖项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的“大满贯”得主,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基于丘成桐院士的重要影响,广东省数学会将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选择在丘成桐院士的家乡,蕉岭举行,这也是省数学会首次在县城举办大会。
张晨表示,本届大会选择在梅州蕉岭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充分体现了广东省数学会理事会以及各位专家、教授对梅州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打造“卡拉比—丘”数学小镇,加快建设“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信心和决心。
梅州、蕉岭将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蕉岭数学小镇建设,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数学会的交流合作,依托数学小镇承办国际国内数学会议形成地域性会议品牌,让梅州蕉岭成为世界各地一流学者聚智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最重要基础学科添砖加瓦,在数学会议、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学生数学兴趣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