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 格式:ppt
- 大小:281.00 KB
- 文档页数:23
锂电池电解液特性锂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
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锂电池电解液组成锂盐和有机溶剂含义离子传输的载体分类电池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成分介绍1.碳酸乙烯酯:分子式: C3H4O3透明无色液体(>35℃),室温时为结晶固体。
沸点:248℃/760mmHg ,243-244℃/740mmHg;闪点:160℃;密度:1.3218;折光率:1.4158(50℃);熔点:35-38℃;本品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的良好溶剂。
可用作纺织上的抽丝液;也可直接作为脱除酸性气体的溶剂及混凝土的添加剂;在医药上可用作制药的组分和原料;还可用作塑料发泡剂及合成润滑油的稳定剂;在电池工业上,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优良溶剂2.碳酸丙烯酯分子式:C4H6O3无色无气味,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与乙醚,丙酮,苯等混溶。
是一种优良的极性溶剂。
本产品主要用于高分子作业、气体分离工艺及电化学。
特别是用来吸收天然气、石化厂合成氨原料其中的二氧化碳,还可用作增塑剂、纺丝溶剂、烯烃和芳烃萃取剂等。
毒理数据:动物实验经口服或皮肤接触均未发现中毒.大鼠经口LD50=2,9000mg/kg.本品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远离火源,按一般低毒化学品规定储运。
3.碳酸二乙酯分子式:CH3OCOOCH3无色液体,稍有气味;蒸汽压1.33kPa/23.8℃;闪点25℃(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
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熔点-43℃;沸点125.8℃;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酯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0;相对密度(空气=1)4.0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用于有机合成①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1 锂离子电解液概况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LiFL6)、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一般用高介电常数溶剂与低粘度溶剂混合使用;常用电解质锂盐有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但从成本、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六氟磷酸锂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采用的主要电解质;添加剂的使用尚未商品化,但一直是有机电解液的研究热点之一。
自1991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成功,锂离子电池很快进入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并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技术也正处于进一步发展中。
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和生产方面,国际上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液的研制与开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以日本的电解液发展最快,市场份额最大。
国内常用电解液体系有EC+DMC、EC+DEC、EC+DMC+EMC、EC+DMC+DEC等。
不同的电解液的使用条件不同,与电池正负极的相容性不同,分解电压也不同。
电解液组成为lmol/L LiPF6/EC+DMC+DEC+EMC,在性能上比普通电解液有更好的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能有效减少气体产生,防止电池鼓胀。
EC/DEC、EC/DMC电解液体系的分解电压分别是4.25V、5.10V。
据Bellcore研究,LiPF6/EC+DMC与碳负极有良好的相容性,例如在Li x C6/LiMnO4电池中,以LiPF6/EC+DMC为电解液,室温下可稳定到4.9V,55℃可稳定到4.8V,其液相区为-20℃~130℃,突出优点是使用温度范围广,与碳负极的相容性好,安全指数高,有好的循环寿命与放电特性。
锂电池电解液的作用
锂电池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离子导电途径,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离子输送,以维持电池的正常工作。
具体而言,锂电池电解液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离子传输:锂电池电解液中含有锂离子(Li+),它可以在电解液中自由移动。
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释放出来,在电解液中游动到负极。
在放电时,锂离子则从负极移动到正极。
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电极之间的来回移动,完成电流的传输。
2. 维持电池反应平衡:锂电池电解液中还含有溶剂和添加剂,如有机溶剂和盐类等。
这些物质起着维持电池反应平衡的作用,确保锂离子在电解液和电极之间的传输过程中能够高效、稳定地进行。
3. 维持电池温度: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溶剂可以吸收和释放热能,起到调节电池温度的作用。
当电池工作时,由于反应过程会产生热量,电解液可以通过吸收热量来防止电池过热,同时通过释放热量来防止电池过冷。
总之,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电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离子传输,维持电池反应平衡,还能调节电池温度,保证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中的电解液在整个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液通常是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的液体,它是连接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重要介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1.提供离子传递通道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内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媒介,它提供了锂离子在电池内传输的通道。
在充电过程中,离子从正极经过电解液传输到负极,充满了电池。
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从负极传输到正极,放电电池。
因此,电解液在整个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稳定电池电解液还具有稳定电池的能力。
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确保锂离子始终稳定地传输。
如果电解液的质量不高,电池会出现不稳定和电压波动。
这可能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电解液的质量和稳定性对锂离子电池的功能至关重要。
3.调节电池温度电解液也可以在电池中发挥冷却作用,这对电池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在使用电池时,由于能量变化和反应热的影响,电池会发热。
优质电解液可以发挥降低电池温度的作用,这也是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重要功能之一。
4.保持电池活性有些电解液还可以对电池内活性材料(通常是正极材料)进行保护。
例如,某些电解质可以有效保护电池中的锂钴氧化物正极材料,并延长电池寿命。
这种电解液还可以降低电池电压衰减(容量衰减),从而使电池的性能更加持久。
5.提高电池效率电池电解液还可以通过提高电池的效率来提高电池性能。
优质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能量密度,从而使电池在长期使用中表现得更出色。
电池电解液中不同种类的溶剂和盐也可以影响电池的内阻和互补性,从而影响电池的功率输出和寿命。
总之,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创新发展与电解液的创新密不可分,因此电解液的质量、稳定性,设计和配方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充放电过程中起到媒介和导电介质作用的液体。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表现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基本成分、特点、制备工艺和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基本成分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
有机溶剂一般采用碳酸酯、醚类、碳酸酯醚混合物等,它们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电导率。
锂盐是电解液中的重要离子源,常见的有锂盐包括氯化锂、六氟磷酸锂、硫酸锂等。
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电解液的性能,如增强电导率、提高锂离子迁移率、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离解度和良好的电导率,能够提供足够的锂离子传输和储存能力。
此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具有低的粘度、良好的能量储存和快速的离子传输速率等特点,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
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工艺主要包括溶剂处理、盐溶液配置和添加剂混合等步骤。
首先,通过对有机溶剂进行处理和纯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份;然后将锂盐溶解于纯化后的有机溶剂中,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锂盐溶液;最后,根据需要,将添加剂逐一加入锂盐溶液中,并进行充分混合,以得到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提高电解液的安全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方面。
为了提高安全性,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更低易燃性和更高抗热辐射性的电解液。
为了提高能量密度,需要开发更高容量的锂盐和有机溶剂,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储存。
同时,还需要改进添加剂的性能,以增强电解液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和开发将会越来越重要。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相信未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将会更加安全、高效和可靠,为各种领域的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提供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一、物理化学性质1. 外观:电解液应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沉淀和杂质。
2. 密度:电解液的密度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一般介于1.10-1.20g/cm³之间。
3. 粘度:电解液的粘度应适中,以确保良好的离子传导性能。
4. 电导率:电解液的电导率应不小于一定值,以保证电池的离子传导性能。
5. 化学稳定性:电解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在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
6. 闪点:电解液的闪点应高于一定值,以降低火灾风险。
7. 挥发性:电解液的挥发性应适中,以确保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电化学性能1. 循环性能:电解液应能提供良好的离子传输,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 容量保持率:电解液应能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以提供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
3. 充放电性能:电解液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以提供快速的充电和放电速度。
4. 高温性能:在高温环境下,电解液应能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以防止电池过热而失效。
5. 低温性能:在低温环境下,电解液应能保持稳定的离子传输性能,以确保电池在寒冷地区的使用效果。
6. 荷电状态下的稳定性:电解液应能在电池的荷电状态下保持稳定,以防止电池自放电过大。
7. 腐蚀性:电解液应对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防止电池内部腐蚀。
三、安全性能1. 燃烧性:电解液应具有较低的燃烧性,以降低电池在遇到火源时的燃烧风险。
2. 毒性:电解液应无毒或低毒,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3. 皮肤刺激性:电解液应对皮肤无刺激或低刺激,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电池安全性:电解液应与电池的其他组件兼容,以确保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 环境安全性:电解液应易于降解,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 静电安全性:电解液应具有较低的静电荷,以降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7. 可燃性物质含量限制:电解液中可燃性物质的含量应符合一定标准,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摘要:
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概述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电解液的作用
I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
- 溶剂
- 锂盐
- 添加剂
II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 溶剂的比例
- 锂盐的比例
- 添加剂的比例
IV.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比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V.结论
正文: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电池正负极之间传输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电解液的成分及其比例对电
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
溶剂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通常占到电解液总量的80%-85%,它负责携带锂离子在电池内部传输。
锂盐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来源,其比例通常在10%-12% 之间。
添加剂是为了改善电解液的性能而添加的,其比例在3%-5% 之间。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中溶剂的比例决定了电池的容量。
溶剂越多,电池容量越大,但电解液的电导率会降低,从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速度。
其次,锂盐的比例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次数。
锂盐越多,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越多,但电池容量会降低。
最后,添加剂的比例对电池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电导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对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次数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锂电池电解液特点
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如下:
1. 高离子传导性:锂电池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是含有锂盐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能够提供充足的离子流动通道,从而保证电池的高性能。
2. 低熔点:锂电池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是低熔点有机溶剂,这些溶剂能够在低温下依然保持液态状态,从而保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3. 低挥发性:锂电池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有机溶剂具有低挥发性,这可以减少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挥发和蒸发,从而保持电池的长周期性能。
4. 良好的氧化稳定性:锂电池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可以在高电压下依然保持稳定。
5. 可调配性:锂电池电解液的组成可以根据电池的不同需求进行调配,以满足不同电池的性能要求。
6. 安全性高:由于锂电池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是有机溶剂,其挥发性和易燃性较低,因此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 1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凝固点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凝固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它直接影
响着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
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的。
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碳酸酯类、醚类和
腈类溶剂等。
这些有机溶剂的凝固点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配比。
在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凝固点通常在零下40摄氏
度至零下60摄氏度之间。
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需要在较低温度下正
常工作,比如在寒冷地区或者高海拔地区。
如果电解液的凝固点过高,那么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通常会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或者调整
溶剂的配比来降低凝固点,以确保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性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电解液的凝固点不仅受溶剂种类和配比
的影响,还受到锂盐的类型和浓度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制造商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电解液配方,以
确保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下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溶剂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有机溶剂:
1. 丙二醇二甲醚(DME):在锂离子电池中常与聚合物电解质或溶剂配对使用,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导电性能。
2. 乙二醇二甲醚(EGDME):与DME类似,常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3. 碳酸二甲酯(DMC):经常与碳酸丙烯酯(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共混使用,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4. 乙碳酸甲酯(EMC):常与丁二醇单甲醚(BDM)、磷酰亚胺等
配对使用。
5. 聚合物电解质:如聚合物醚电解质(Polyether Electrolyte)等,可以与有机溶剂混合使用。
无机溶剂:
1. 锂盐溶液:包括锂硫酸盐、锂氟酸盐、锂磷酸盐等,在电解液中起到导电的作用。
2. 氧化物溶液:如锂硼酸盐(LiBOB)、锂铵盐(LiNH4)等,可
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液溶剂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选取需根据电池的设计和应用要求来确定。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溶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性。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摘要: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概述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创新与发展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应用正文: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概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电池内部传递锂离子,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采用非水电解液体系,主要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
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1.溶剂:溶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溶解锂盐和添加剂,以便于锂离子在电解液中传递。
溶剂的质量占比一般在80% 到85% 之间。
2.锂盐:锂盐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另一重要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锂离子。
锂盐的质量占比一般在10% 到12% 之间。
3.添加剂: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辅助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电解液的性能,例如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抗氧化性等。
添加剂的质量占比一般在3% 到5% 之间。
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质量占比分别为80% 到85%、10% 到12% 和3% 到5%。
这三种成分的比例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创新与发展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具有更高离子电导率、更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更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更简单和低成本的制备工艺的新型锂盐和添加剂。
这些创新有望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广泛应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产品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存在的问题
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电解质溶液中的锂离子携带到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重要介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易受污染。
即使用户将动力电池一直插在交流电插头上,也极易使电池受
到伤害。
2.不能长期充电。
因为电解液与负极材料有强烈的反应,如果长期充电,则
电池会受到损害。
3.腐蚀性强。
电解液的腐蚀性很强,会腐蚀电池的内部结构。
4.电解液的密度和系数高、抗冻性强。
即使用户将动力电池一直插在交流电
插头上,也极易使电池受到伤害。
水系电解液是锂电池最常用的电解液,其工艺包括氢氧化物锂的制备、电解质钾的制备、冰醋酸的防腐处理和成膜电解液的研究。
其优点是电解液的密度和系数高、抗冻性强,和体积相对较大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缺点是易受污染、不能长期充电,和电解液的腐蚀性强。
未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锂电池电解液,提高其电池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其电解液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多种功能,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包括传导锂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
1.传导锂离子电解液的最主要功能之一是传导锂离子。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进行迁移,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电解液中通常含有溶解的盐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使锂离子在电解液中快速移动,从而实现电池的高效性能。
同时,电解质中的锂盐也能够增加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能,降低电阻,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2.维持电解质平衡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腐蚀和损耗。
为了维持电解质的平衡,电解液中通常还会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以确保电解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些添加剂能够防止电解质中的不良化学反应和降解,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3.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电解液还具有提高电池安全性的功能。
在一些情况下,电解液可能会因外界因素而产生过热或爆炸,因此需要在电解液中添加一定的抑制剂和稳定剂,以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这些添加剂能够抑制电池内部的不良反应,并减少电解质的挥发,降低电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4.优化电池性能除了以上述的功能外,电解液还可以通过一定的配方和添加剂来优化电池的性能。
例如,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一定的溶剂和添加剂,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电解质的成分和浓度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功率输出。
综上所述,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传导锂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提高电池安全性以及优化电池性能等多种重要功能。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对电解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电解液的研发和创新将继续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
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原理电解液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储存装置。
本文将介绍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其工作机制,以帮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概述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材料通常为锂盐(如LiCoO2, LiFePO4等),负极材料则采用石墨或者硅材料。
电解液是一种导电液体,常见的有有机电解液和聚合物电解液。
二、电池反应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迁移来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失去电子,向负极移动,并在负极材料中被嵌入。
同时,负极材料接受正极释放的电子,形成锂金属或锂化合物。
放电过程中,以上过程反转,锂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电子从负极返回正极,实现电能的释放。
三、电池构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的构造相对简单。
它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隔膜组成。
正极与负极之间通过电解液隔膜相互隔离,以防止短路。
电解液隔膜通常是一种多孔材料,可允许离子通过,同时阻挡电子的流动。
四、充放电过程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将电流流经电解液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被氧化,从正极向负极迁移。
同时,负极材料在接受电子的作用下,还原为锂金属或锂化合物。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释放储存的电能,正极材料还原为锂离子,从负极向正极迁移。
这一充放电过程不仅可以反复进行,而且是高效、可靠和持久的。
五、优势与挑战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池,具有许多优势。
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低的自放电率。
另外,电解液锂离子电池无记忆效应,充电速度较快且无污染物排放。
然而,电池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并且仍然存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挑战。
六、应用领域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广泛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
其高能量密度和轻巧的特性使其成为可携带设备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理想能源选择。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国标
1.外观:电解液应为透明液体,无杂质、无悬浮物和沉淀。
2.水分含量: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其水分含量应不大于0.2%。
3.酸度: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中H+浓度应在0.01~0.2mol/L之间。
4.铁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含量应不大于5mg/kg。
5.氯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氯含量应不大于5mg/kg。
6.硫酸根离子: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含量应不大于10mg/kg。
7.钠含量、钙含量、镁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这些元素的含量应
分别不大于10mg/kg、5mg/kg和5mg/kg。
8.酸度(以H+计):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酸度应在0.01~0.2mol/L之
间。
9.相对密度: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应在1.15~1.30之间。
10.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应在1×10-4~5×10-4S/c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