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课件【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格式:pptx
- 大小:11.08 MB
- 文档页数:84
第1节力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通过屏幕展示、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归纳作图的注意事项和记忆口诀。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于抽象的概念,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和科学归纳,引导学生对现象和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作力的示意图。
教具准备扳手、两块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比一比:前后排的同学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2.让学生提出猜想: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
3.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第1课时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图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论证。
(以足球为例)(1)踢球时,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说明什么?(2)对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什么?(3)罚任意球时,脚接触球不同的部位,球飞出的弧线不同,说明什么?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
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更容易推开门。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
拧螺母时,顺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紧;逆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松。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一、力。
1. 力是什么?力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可以让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说,你捏一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了,这就是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你推一下静止的小球,小球开始滚动了,这就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哦。
就像你打别人一拳,你自己的手也会疼,这就是力的相互性。
2.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就像是力这个小精灵的三个魔法棒。
大小决定了力的威力,方向决定了力要把物体往哪儿带,作用点就像是力的落脚点。
比如说,推门的时候,你在门把手上用不同大小的力、往不同方向推,或者在门的不同位置推,门的运动情况都会不一样。
3.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啦。
你可以想象1N的力大概有多大,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就是1N哦。
4. 弹力。
弹力是一种很神奇的力,就像弹簧一样有弹性。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
比如说,你拉弹簧,弹簧变长了,它就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它的伸长量是有关系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得越长,弹力就越大。
生活中的弹力可多了,像我们穿的运动鞋底、沙发的坐垫,都利用了弹力,这样我们踩上去或者坐上去就会感觉很舒服。
5. 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不管你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只要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就像苹果总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是G = 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一个常量,大约等于9.8N/kg。
这个g就像是地球给物体的重力“密码”,不同星球上的g值是不一样的哦。
二、运动和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就像一个魔法规则。
它说的是如果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就好比一个在光滑冰面上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它要么静止不动,要么就一直匀速直线滑下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目录第一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第2节液体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7.1 力【考点梳理】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及单位力虽然看不见,但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考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关于力的现象中,参与力的作用的物体至少有两个,我们通常把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 但由于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那么,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而言,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必然是施力物体.考点三、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考点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这种表示法简明、准确而且直观、形象.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是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题型归纳】题型一:力的概念和单位1.(2022春·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C.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2.(2022春·甘肃定西·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马拉车时,马对车施力,同时车也对马施力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熊猫能将竹子拉弯,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足球运动员顶球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2022春·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C.只有一个物体也可有力的作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题型二:力的作用效4.(2022秋·重庆南岸·八年级统考期末)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我国运动员在2022年世界杯香港战比赛中,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得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