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
- 格式:docx
- 大小:36.78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力和运动的概念,区分力和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力的作用和力的种类。
3. 理解运动的概念,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了解力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的概念2. 力的作用和力的种类3.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高空跳伞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力和运动的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跳伞者的运动轨迹以及可能涉及的力。
第二步:概念解释1.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力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 介绍力的作用和力的种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第三步:概念辨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辨析以下概念:力和能量、重力和质量、力和加速度。
第四步:运动的分类1.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一些常见例子,让学生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五步:运动和力的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成果。
第六步:小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小结,并询问学生对课堂的反思和意见。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2. 在概念解释的环节,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在运动的分类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反思环节可以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意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八章知识点梳理+测评(一)(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由课本实验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2.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课本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伽俐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点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但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知识点四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做题时易忽略。
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判断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一个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力平衡。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受力,且一定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每次实验,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与提高第八章复习与提高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与其它规律的得出不同。
【知识整合】(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1、十七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问题运动的原因。
基本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正确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二、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力不管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切莫将惯性误解为“物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
知弹簧测力计对木
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
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拔河比赛中,赢的一方对绳的拉力一定更大B.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所受重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若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正确的是()A.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B.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增大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不变D.减小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可能变小3.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届时,北京作为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将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下列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②乙图中冰球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滑行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③丙图中的冰壶做的非常光滑,是为了减小于冰面的摩擦力④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是为了降低重心,避免摔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
下列联想错误的是()A.“单杠表演”时运动员手上搓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B.“跳远”时运动员起跳离开地面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通过减小接触面大小来减小滑动摩擦5.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摩擦,下面做法可以增大摩擦的是()A.把刀口打磨锋利B.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C.在滑轮间加润滑油D.在椅子下装轮子6.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B.合力的大小一定小于较大的那个分力C.合力与分力间关系运用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D.两个大小和方向确定的分力合成,合力唯一7.如图所示,货车内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小球的细线摆角不同,下列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车在前进中刹车D.乙车在加速前进8.如图所示,木块A下面是一长木板B。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总结(解析版)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这就是说物体只要不受力(受到平衡力或合力为零),原来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物体质量决定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力的平衡1.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叫平衡力;物体只受两个力时叫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简单称之为: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如果物体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当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
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答案:D解析:AC.在t=1s时,由丙可知,物体静止,由图乙知,物体受2N的力,所以静摩擦力为2N,同理知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为2N,故AC错误;BD.在4~6s内,物体匀速运动,所以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4N,在2~4s内,物体运动,因为压力和粗糙程度没变,滑动摩擦力仍为4N,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B.水泥路面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D.游泳运动员身穿高科技泳衣“鲨鱼皮”参加比赛答案:B解析: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A. 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水泥路面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游泳运动员身穿高科技泳衣“鲨鱼皮”参加比赛,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A、B、C,C拉着A、B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A.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物体B水平方向共受到3个力的作用C.物体B受到桌面对其水平向左,大小为mg的摩擦力D.物体C受到细线拉力大小大于其自身重力大小答案:C解析:A.对A受力分析,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若受摩擦力,必然有力与之平衡,发现没有施力物体,没有力与之平衡,故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故A不符合题意;B.对B受力分析,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了拉力和地面对其的摩擦力,共2个力,故B不符合题意;CD.因为C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C处于平衡状态,细线对物体C的拉力等于物体C重力的大小等于mg,再对B受力分析,发现向左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等于mg,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
一、运动:
1.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即物体依次经过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是物体在时间上的变化。
2.运动的分类: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变形运动。
(1)直线运动:指物体在某特定的方向上连续运动,它的运动路径直
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小车的直线前行、下落物体的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指物体在某特定的方向上连续运动,其运动路径是曲
线的,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如投掷物体的抛物线运动、球运动等。
(3)旋转运动:指物体绕某点(轴)不断旋转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
旋转运动,如乒乓球台转轮运动、摩天轮旋转等。
(4)变形运动:指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前进时,从而使物体尺寸发生变
化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变形运动,如步行时抬脚的变形运动等。
二、力:
1.力的定义:力是在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并引起物体发生改变(包括运动、变形等)的一种现象。
2.力的种类:力可分为内力和外力,常见的外力有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等。
(1)重力:指物体的质量与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内力称为重力,
例如物体掉到地面时,重力使物体向下加速运动;物体运动时,重力
使物体某方向的运动减速。
(2)摩擦力:指物体移动时,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外力,这种外力叫做摩擦力。
例如,当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移动时,两个
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物体的速度。
(3)弹力:弹力也叫弹簧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方向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一种反作用力,即物体想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时产生的一
种力,如在彈簧上挤压或拉伸,彈簧会产生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