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学大课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儿科临床中的病例教学法分析论文一、病例教学法的优点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临床教学的需要。
在理论教学尤其是临床课程中加入典型病例,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
由于医学理论比较单调、枯燥,引入临床病例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因为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病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它是一种双向交流。
见习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选择有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病例。
学生拿到病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理解,教师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的见解并进行评论,从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并有取长补短、互相激励的作用。
应用病例教学法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见习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通过病例教学法也加强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成熟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思维,针对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践证明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二、病例教学法的实施2.1病例选择及教学方法病例的选择适当与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针对教学大纲及教材选择常见病、多发病。
病例选自住院患者,儿科疾病具有季节性分布及年龄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可根据临床中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变化,适当调整见习教学计划,尽量使临床中的见习内容与教材中理论教学内容相符合,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每年秋冬季交界时间,往往是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由此引发的腹泻脱水住院患者较多,甚至有重度脱水导致休克者,这时教师可选择腹泻合并脱水病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不是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顺序。
病例讨论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朱明霞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病例讨论法在儿科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效果,帮助儿科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选择2个基本条件相同的临床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方法的对比,2个班级分别采用病例讨论法及传统教学法进行儿科教学工作,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后,对2个班级的儿科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进行综合测试、教学满意度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及检验方法,实行病例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班在学生的综合测试、教学满意度及学习兴趣上,都要高于对照班及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班的学生有儿科学科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为54名,占班级全部学生的90%;对照班的学生对儿科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为30名,占班级全部学生的48%,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对于病例讨论法的满意度可以达到90%,而对照班的满意度为29%,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进行儿科的教学中,通过实行病例讨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这说明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病例讨论法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临床教学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1页(P136)
【作者】朱明霞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医护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病例讨论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2.病案讨论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3.谈儿科教学中病例讨论法的应用
4.谈儿科教学中病例讨论法的应用
5.雨课堂辅助病案讨论法在儿科留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01理论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文/张娟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由教师来选择与教学相符合的案例,将学生引导到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教师提问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如今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基本上是结构式的课堂教学。
具体讲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和不足。
学生普遍反映儿科护理学涉及疾病多来势凶猛、变化多端。
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案容易混淆。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能让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学生能从案例分析中切实明确儿科护理学中每种疾病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够使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病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
二、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突破常规,应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呆板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所选的案例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所选的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反应教学内容。
病例讨论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病例讨论模式在中职卫生学校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学校2008级的11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55名,观察组给予病例讨论模式儿科教学,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儿科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课程结束后理论和见习考试成绩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对病例讨论教学的满意度较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病例讨论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前者从实践需要出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技能学习相结合,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ase discussion model in pediatric teaching.Methods:110 students of our schoo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each 55,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ase discussion model in pediatric teaching,other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mmon teaching,the test scores and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amin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To contrast with common teaching,case discussion model combine the basic theory with cli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the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and initiative,it also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levels and develop the analyt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Key words] Pediatric teach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reform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职卫生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资源和师生比例已被打破,且呈现出严重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医学素质的提高。
基于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病例为基础的病例讨论和评价技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病例讨论评价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病例讨论评价法旨在通过对病例的全面探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诊断技能。
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的评估、病例分析、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有效应用资源的探讨。
2、病例讨论评价法在儿科教学中的优势
3、总结
病例讨论评价是目前儿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协同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以及跨文化医学能力等特点。
临床老师需要在病例讨论评价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得学生掌握
和理解所学知识,更具有创新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儿科临床的60例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干预,并观察2组的理论知识评分、临床技能评分、教学质量评分及教学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为(87.48±5.23)分,临床技能评分为(91.44±5.72)分,教学质量评分为(90.26±5.28)分,其教学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及操作能力,以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临床医学;儿科;讨论式;传统教学【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64-02近年来,讨论式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医疗领域,该教学模式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自我的观点及看法[1],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机械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各项技能[2]。
本文研究中,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儿科临床的60例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干预,并将其进行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儿科临床的60例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具体如下:对照组:男性学生19例,女性学生11例,年龄范围在(19~25)岁,平均年龄为(22.12±0.23)岁,依据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划分,本科26例,专科4例。
观察组:男性学生18例,女性学生12例,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年龄为(22.45±0.41)岁,依据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划分,本科25例,专科5例。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儿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陈红武;黄铮;黄为民【摘要】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顺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的需求,围绕着一个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病史等临床资料采集开始,在老师启发性指导下进行病例分析、分组自由讨论、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治疗计划的教学法.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起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2页(P229-230)【关键词】病案教学;导学式;儿科学;临床教学【作者】陈红武;黄铮;黄为民【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中心任务,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学工作。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现代教学的显著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目的地选择每一个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大多数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病案教学法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完善,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目前,病案教学法正逐步应用于医学院校的各专业教学。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二级学科,主要是解决对疾病的诊断,从而得到正确合理治疗。
要做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就必须对课堂学习的定义、疾病演变过程、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给予全面掌握,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
基于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为主,实地调查和实验调研作为辅。
研究表明,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与者乐于参与病例讨论,并期待更多的病例讨论活动,以改善他们的临床技能。
建议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进行病例讨论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Introduction】儿科临床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病历诊断、实践技能和临床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病例讨论评价(Soap)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活动。
Soap病例讨论评价是一种通过描述患者的病史和诊断特征来反映病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专注于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医学生和实习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Literature Review】根据文献研究,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来自中国的研究中,工作人员使用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改善护理师对儿科病例的护理质量,增强学生的临床技能。
此外,研究表明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Takahashi的研究中,96.2%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参与病例讨论,并期望更多的病例讨论活动以改善他们的实践能力。
【Methodology】本研究的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为主,实地调查和实验调研作为辅。
文献研究采用标准文献研究,分析审查有关Soap 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实地调查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对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调研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对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教学中的实际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针对医学临床教学阶段特点,探讨病例讨论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模拟诊疗环境,打破各基础理论学科的界限,并融会贯通于具体病例中,重在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病例;教学方法;模式;儿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79-02
我国的医学教育至今仍基本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生思想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而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我院每年承受大量的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任务,针对本科生临床教学阶段的特点,不断探讨临床教学方法,探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大课教学中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06级五年制统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一大班200人作为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即老师讲授法;二大班198人作为实验班,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两班同学入学条件、教学时数、教材、授课教师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病例的选择
参考第七版《儿科学》教材,针对本章节选择教学上需要掌握的重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情相对复杂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并做好多媒体。
2.2实施过程
授课教师在每一章节结束后以多媒体形式列举一个病例,病例介绍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既往史、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图片等。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给出诊断、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以小班为单位组织讨论,各小班讨论结果由小班长整理后一起送授课老师。
学生的回答及讨论给予一定的时间,一般为一星期,鼓励他们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去查找文献;鼓励他们学习如何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病例的“谜底”在下一次大课的前五分钟揭晓,同时鼓励学生当场提问,教师当场点评,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给予正确的诊疗思路。
2.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完全病历写作、病案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对实验组学生所写的心得体会、总结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本研究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3 结果
4 讨论
医学是一门最具综合性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案
例教学的重要性。
seifan等[1]提出医学生学习基础课时就应该接触临床案例,使基础知识不至于与临床知识脱节。
在国内,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已开始在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见习中运用,但在儿科学大课教学中尚处于摸索阶段。
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注重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开展了“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课。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本研究显示“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其意义在于: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病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病例是由病人提供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所构成的一组综合信息,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同于教课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病例表现。
这就需要学生从病例所提供的信息中识别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3、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
4、教学相长。
病例教学强调
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使用哪种方式的病例教学法,教师始终要把握主旨方向,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展,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病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对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目前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渐趋成熟。
在国内,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已开始在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见习中运用,但在儿科学大课教学中尚处于摸索阶段。
我们教研室于2000年以来,就已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学教学”、”“以病床为单位的临床教学方法”及“循证医学教学法”等教学改革皆取得良好效果。
现欲将本课题结合网络技术把儿科学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seifan a, kheck n,shemerj. et al. perspective:the case for subspecialty clinical learning in early medical education-moving from case-based to patient-based learning 【j】.acad med,2008,83(5):438-443.
[2] 吴楚君.病例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南华大学学报,2009,37(7):866-868.
[3] 纪秀卿,贺家全.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1996,14(3):35-36.
[4] 鸣敏,王馥明,夏蕙,等.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研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4-8.
[5] 苏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j】.高教
论坛,2005,(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