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07 KB
- 文档页数:4
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一、引言病媒生物指的是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蜱虫等。
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各国纷纷出台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管控办法以及其效果。
二、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1.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场所,可以有效地控制它们的数量。
例如,清除积水,清理垃圾和污水,修复漏水和堵塞下水道等措施,可以消除蚊子的滋生场所,降低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竞争性生物来控制病媒生物数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取代或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
例如,利用捕食性昆虫控制蚊子和苍蝇的数量,或者利用种植特定植物来吸引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通过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然而,化学防治应该谨慎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规范来操作。
4.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病媒生物防控知识的了解,增强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可以提高整个社区的疾病预防效果。
例如,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个人防护措施的宣传和指导,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有效地避免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
三、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的效果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中国,通过实施疟疾预防与控制项目,有效降低了疟疾的感染率和病死率。
在南非,通过挖掘排水沟和水沟,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成功控制了登革热的传播。
在巴西,通过大规模喷洒杀虫剂,有效降低了寨卡病毒的传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并非一劳永逸的。
由于病媒生物的适应性较强,它们很容易在不适应管控措施的环境中重新滋生和繁殖。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病媒生物是一类可以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包括虫类、蜱类、鼠类和昆虫等。
这些生物可以携带多种疾病的病原体,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感冒等,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是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一、组织架构1.1成立专门病媒生物防控管理机构;1.2确定机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应急预案。
二、综合防控2.1了解本地区病媒生物种类和密度等信息,制定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2.2建立便于监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2.3开展职业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三、监测与评估3.1建立病媒生物动态监测体系;3.2制定监测标准和监测频次;3.3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物理防控4.1对生活区、环境和设施进行卫生处理;4.2对公共场所的垃圾、废弃物和水源进行保洁;4.3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拦截和消毒处理。
五、化学防控5.1确定合理的化学防控措施;5.2选择有效的杀虫剂和药剂;5.3安全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六、生物防控6.1优化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生物界的抵抗能力;6.2推广生物防控技术;6.3建立生物防控机制,建设生物防控示范基地。
七、应急管理7.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7.2加强对疫情的动态监测;7.3对发生病媒生物传播的区域和人群进行隔离和检测。
八、法律监管8.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8.2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监管;8.3加强对从其他地区进口的物品的检查和管理。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的关键措施,有助于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病媒生物抑制方案——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法背景病媒生物(例如蚊子、跳蚤、苍蝇等)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病媒生物抑制方案,帮助您制定相关工作策略。
目标- 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 降低病媒生物数量-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方法1. 环境清洁保持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病媒生物滋生和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环境清洁方法:- 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垃圾桶密闭,并及时清除堆积的垃圾。
- 清理积水,避免水坑和水源成为蚊子滋生的场所。
- 剪掉长草和杂草,减少蚊子、跳蚤等病媒生物的栖息地。
- 定期清洁房屋内外的地面、墙壁和厨房等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区域。
2. 使用防护措施个人和社区层面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病媒生物叮咬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护措施:- 使用蚊帐、窗纱和门罩等防护装置,阻止蚊子和其他昆虫进入室内。
- 使用防蚊液、防虱喷雾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叮咬的可能性。
- 教育公众关于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和避免与病媒生物接触的方法。
3.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病媒生物数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 培育和释放天敌,如蜻蜓和蜘蛛,以控制蚊子和苍蝇等病媒生物的数量。
- 使用昆虫寄生虫来控制蚊子、跳蚤等害虫的繁殖。
- 使用特定的病原体(如昆虫病毒或细菌)来感染和杀死病媒生物。
结论通过环境清洁、防护措施和生物控制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制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案时,请考虑这些简单且可行的策略,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以上为病媒生物抑制方案——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法的文档内容。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鼠、蚊、蝇、蟑螂等。
第三条本团行政区域内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应当坚持如下原则:(一)分级管理原则;(二)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单位负责、全民参与原则;(三)专业队伍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原则;(四)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原则;(五)改造环境、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地为主,药械控制为辅原则。
第五条病媒生物防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参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
第六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七团领导下,负责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病媒生物抗药性测定、密度监测、消杀药械应用效果评估和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将辖区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等情况和相关疫情通报同级爱卫办。
社区和连队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参加病媒生物防制活动。
第七条各社区和连队应当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年终中考核,将病媒生物防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公共环境的病媒生物防制所需经费由团财政列支。
社区、连队和居民住户的病媒生物防制费用由各自负担。
第八条爱卫会应当制定辖区病媒生物防制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活动,加强检查、监督,并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第九条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把爱国卫生事业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二)财务科应做好病媒生物防制经费的保障工作,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三)疾控中心负责开展除害灭病的技术指导、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摘要:
一、病媒生物的危害
1.传播疾病
2.影响人类生活
3.造成经济损失
二、病媒生物的种类
1.蚊子
2.苍蝇
3.老鼠
4.蟑螂
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方法
1.环境治理
2.物理防制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意义
1.保障人类健康
2.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
正文: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病媒生物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它们可以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鼠疫、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为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和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是通过清洁卫生、整治环境、消除孳生地等措施来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
物理防制是通过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粘捕蚊虫等方法来阻止病媒生物进入我们的生活空间。
化学防制则是使用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品来消灭病媒生物。
生物防制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它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同时,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还可以促进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病媒生物防治是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通过控制和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下面是一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制定防治方案1.明确目标:明确防治的目标,包括预防疾病传播、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等。
2.调查研究:对病媒生物的种类、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季节变化等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4.评估效果:对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生物防治1.饲养敌害生物: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饲养敌害生物并释放到病媒生物繁殖的环境中。
2.生物控制剂: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杆菌、真菌等,制备生物控制剂,用于防治病媒生物。
三、物理防治1.环境改造:改变病媒生物繁殖的环境,如清除积水、修剪植被等。
2.热处理:利用高温对病媒生物孳生地进行热处理,杀灭幼虫和卵。
3.绝育技术:利用辐射或化学方法对病媒生物进行绝育,减少繁殖能力。
4.陷阱捕捉:设置粘虫纸、灯光诱捕器等陷阱,捕捉病媒生物。
四、化学防治1.化学杀虫剂: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杀虫剂对病媒生物进行灭杀。
2.喷雾烟熏:采用喷雾或烟雾熏蒸的方式,对病媒生物进行灭杀。
3.除虫剂处理:使用除虫剂对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栖息地进行喷洒或覆盖处理。
五、宣传教育1.宣传知识:通过宣传视频、手册等形式,向公众传授有关病媒生物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
2.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参与病媒生物防治,加强大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共同参与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
六、监测预警1.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病媒生物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环境中的病媒生物进行监测。
2.预警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预测病媒生物的孳生和传播趋势,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制定防治方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宣传教育和监测预警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除四害防制方案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是指针对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跳蚤、蜱虫等)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除四害防制方案是指针对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四种常见的卫生害虫采取的防制方案。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改造:消除或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场所,如清除积水、修复漏水管道、清理垃圾等。
2.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或杀螨剂等化学药剂对病媒生物进行灭活,如喷洒杀虫剂、使用杀虫药片等。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等生物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如释放捕食性昆虫、使用寄生虫控制蚊子等。
4. 个人防护:个人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长袖长裤、使用蚊帐、使用防蚊液等。
除四害防制方案主要针对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进行防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垃圾、清除杂草等。
2. 防蚊措施:清除积水、使用蚊帐、使用灭蚊剂等。
3. 防苍蝇措施:保持食品卫生、垃圾分类处理、使用苍蝇拍等。
4. 防老鼠措施:封堵老鼠进入的缝隙、清理垃圾、使用捕鼠器等。
5. 防蟑螂措施:保持室内清洁、垃圾分类处理、使用杀虫剂等。
综上所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和除四害防制方案是针对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和常见卫生害虫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减少疾病传播和卫生问题。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及措施1. 引言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昆虫、螨类、啮齿动物等生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制定和实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及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具体措施,以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组织管理2.1 职责分工- 建立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制定防治方案和预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2.2 指导文件- 制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工作程序、操作规范等;- 制定相关工作操作指导手册,提供实施指导。
2.3 培训和教育- 组织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应急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4 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防治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防治措施3.1 监测与预警- 设立监测网点,对潜在的病媒生物进行监测;-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3.2 生境治理- 研究病媒生物的生境特征和繁殖规律,采取相应的生境治理措施,如清除积水、消除垃圾等;-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
3.3 化学防治- 根据病媒生物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合理选择药物进行喷洒、喷雾等化学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施药,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4 生物防治- 开展病媒生物的天敌、寄生虫等生物防治研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合理使用外来种和转基因技术,降低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
4. 应急预案4.1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2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病媒生物是指通过咬伤或刺咬受害者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旅行和贸易活动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传播范围正逐渐扩大。
为了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环境控制、物理控制、化学控制以及个人防护等方面对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指通过改变生物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来降低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能力。
首先,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清除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地。
其次,要消除或减少水源,因为许多病媒生物以水为繁殖场所,如蚊子的孳生环境。
定期清理堆积的水源和雨水收集容器,并妥善管理水池、污水处理设施等,以防止病媒生物的繁殖。
另外,保持居民区的卫生和建筑物的修缮,确保房屋结构完整,避免存在病媒生物栖息的隐患。
二、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杀死或驱赶病媒生物,以减少其数量和传播风险。
常用的物理控制方法包括灭蚊灯、电蚊拍、苍蝇帘、蚊帐等。
灭蚊灯是使用紫外线或LED光源吸引蚊子,然后通过电击或粘板捕捉蚊子,可以在室内和室外使用。
电蚊拍则是利用电击原理,将蚊子击毙。
苍蝇帘可以阻挡苍蝇进入室内,减少苍蝇传播疾病的风险。
蚊帐则可以在夜间提供有效的蚊虫防护,在疟疾等病媒虫较多的地区被广泛使用。
三、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防止病媒生物的繁殖。
病媒生物常见的化学控制方法包括昆虫喷雾、杀虫剂涂抹、室内室外残留杀虫剂喷洒等。
昆虫喷雾是通过喷洒含有杀虫剂的气溶胶或液体,将病媒生物杀灭或驱赶。
杀虫剂涂抹则是将杀虫剂涂抹在皮肤上,以防止疾病传播。
室内室外残留杀虫剂喷洒常用于病媒生物密集的区域,如公共场所、住宅区等。
然而,化学控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四、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指个体采取措施来减少自身被病媒生物叮咬或刺咬的风险。
25__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和除四害防制方案说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和除四害防制方案说明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体,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蜱虫和跳蚤等。
这些生物体常常出现在人类居住环境中,并且容易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四害防制方案。
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1. 环境整治:清除垃圾、杂草等滋生病媒生物的场所,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清理下水道、排水沟等地方的积水,以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 消灭病媒生物:使用杀虫剂、灭鼠剂等药物,对病媒生物进行消灭。
可以采取喷洒、喷雾、喷粉等方式,将药物均匀地喷洒在病媒生物常出没的区域。
3. 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穿着长袖长裤,避免暴露皮肤。
同时,使用防蚊喷雾剂、防蚊液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效减少叮咬的机会。
4.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通过传单、宣传海报、电视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二、除四害防制方案说明:1. 防蚊措施:在夏季蚊虫繁殖的高峰期,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等工具,避免被蚊虫叮咬。
同时,定期清理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2. 防苍蝇措施:苍蝇是常见的室内病媒生物,容易传播疾病。
为了防止苍蝇进入室内,可以安装纱窗、使用苍蝇拍等工具进行驱赶。
另外,保持食品的清洁和封闭,避免吸引苍蝇。
3. 防蜱虫措施: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可以通过叮咬人体传播疾病。
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并将裤脚塞入袜子中,减少蜱虫的叮咬机会。
回到家后,及时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叮咬,并及时处理。
4. 防跳蚤措施:跳蚤主要寄生在宠物身上,容易传播跳蚤病。
为了防止跳蚤进入家中,定期给宠物洗澡,并使用跳蚤药物进行防治。
另外,保持家居清洁,定期清理宠物身上的跳蚤。
病媒生物预防管控办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爱国卫生条例》、《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
病媒生物
是指能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鼠、蚊、蝇、蟑螂等生物(四害)。
防控病媒生物原则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含经济开发区,下同)和相关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群众治理与专业治理、集中治理与日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大力推广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在村、居民(社区)集中点的规划中,设置专门设施,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置垃圾等固体废物,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提高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水平。
(三)县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所应当组织有效的防控病媒生物
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开展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防控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并及时将密度监测结果向县爱卫会(爱卫办)报告。
(四)县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开展农田、湖区、河流、林区的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五)县教育部门应组织全县的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XX%;课程应当有防控病媒生物方面的内容。
(六)各单位购买的病媒生物消杀药物必须符合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防控病媒生物组织管理
在县辖区内的防控病媒生物的日常工作,由县爱卫办具体负责协调。
各乡镇、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依照《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成立组织,列支专款,按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好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防控病媒生物经费与人员
(一)县政府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防控病媒生物工作经费投入。
各单位要专项列支病媒生物防治专项经费,并及时拨付到位。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品加工生产经营者,各类公共设施、场所管理者,应当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防控病媒生物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社区)委员会应当确定其成员分工负责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防控病媒生物责任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驻凤各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及其卫生责任区内病媒生物的防控。
(二)个人应当做好住宅与生产经营摊点内病媒生物的防控。
(三)街道、广场和公共水域的病媒生物防控,由其管理者负责。
(四)车站、码头、停车场、公园、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控,由其经营者负责。
(五)房屋拆迁和在建工程工地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由其施工单位负责。
(六)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居民点(社区),其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尚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居民点(社区)由建设单位在临时管理规约中约定的责任单位负责。
(七)农村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控,由村居委会负责。
防控病媒生物措施
(一)各乡镇、爱卫会成员单位、驻凤各单位应当根据病媒生物的孳生、消长规律,制定防控病媒生物工作计划,开展统一的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病媒生物、治理孳生地等活动。
(二)村民委员会、居民(社区)委员会应当组织本辖区内居(村)民参加统一的环境卫生整治,清除积水、有机废物,治理病媒生物孳生地,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三)各相关单位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管道、垃圾储运设施、存水处、厕所等病媒生物易孳生地,采取冲洗、消杀、平整、疏通等措施。
(四)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防鼠、防蝇设施(防鼠、防蝇网)。
(五)县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其防控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情况。
(六)环境卫生设施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场地硬化、垃圾密闭收集运输、定期消杀等措施,做好环境卫生设施的病媒生物防控。
(七)科研、医疗、生物制品等单位和屠宰场、养殖场等场所对其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法律责任
(一)本县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开展防控病媒生物的,由县爱卫会(爱卫办)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指定从事病媒生物防控服务的机构代为履行,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二)本县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者未采取措施防控病媒生物的,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XXX元以上5XXX元以下罚款,并可以指定从事病媒生物防控服务的机构代为履行,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者承担。
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
处罚款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