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史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6
西方文明史通论朱孝远第一章绪论1。
1略.1.2略。
1.3国民性是:思维方式,文化表象,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
1.4文明相对立的是本能。
1.5略。
1。
6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学力心得第二章希腊文化的意境和希腊文化的特点2。
1荷马的历史就是一场美人梦;男人都身体健硕,女人都美丽动人,在别的民族都在为水源土地征战不休的时候,他们却因为一个叫海伦的女子在特洛伊耗费了整整十年。
希腊的英雄就是诗歌的主题,为荣誉而战是每个人的信念。
希腊民族的个性特点: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冯友兰2。
2希腊文化的意境:理想与美: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
-—尼采2。
3希腊文化的特点:(一)希腊文化不同于官方文化,它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民族文化。
接近自然贴近人心;(二)心灵性;(三)向善性,追求理性的善,追求真善美;(四)唯美主义;(五)神秘性和悬念(好到极致、神秘性、可望不可及、新的感受)。
2。
4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
读她的诗歌,犹如冒险去远航。
2.5略。
2。
6诗性美与女性美:男性是生活在逻辑和现实里面的,女性是生活在理性和感性里面的,女性更加接近诗性美.第三章古代希腊的英雄主义3。
1希腊的英雄主义精神;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善良温厚的情感;个人尊严的荣誉的敏感意识;个人本位3。
2荷马史诗的隐喻:奥德修斯情结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上部是人们都要当英雄的,可是当了英雄以后都不开心呢。
人们都要被控制,死的死,伤心的伤心,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他是个英雄,可他还是不开心。
在另一部中奥德修斯走了,去做了普通人,不当英雄了,但他找到了自我,不再被控了,这就是荷马史诗中的隐喻3。
西方文明史导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北京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参考答案:《菊与刀》2.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参考答案: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3.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参考答案:动物性;本能4.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参考答案:演绎法5.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参考答案:国家的文化实力第二章测试1.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年?参考答案:公元前776年2.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参考答案:理想与美;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3.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参考答案:神秘性和悬念;唯美主义;;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向善性;;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4.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参考答案:赫拉5.《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参考答案:《伊利亚特》;《奥德赛》第三章测试1.《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参考答案:《奥德赛》;《伊利亚特》2.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参考答案: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3.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参考答案:柏拉图4.斯巴达英雄的两个关键是参考答案:力度;体魄5.《荷马史诗》中提到的想出“木马计”的人物是参考答案:奥德修斯第四章测试1.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参考答案:世俗;理性;现实2.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参考答案:基督教要素;罗马文明;日耳曼文化;希腊文明3.“希腊传统”的特征是?参考答案:放大了的个人4.“罗马传统”的特征是?参考答案:放大了的国家5.“日耳曼传统”的特征是?参考答案:强调家的原则6.“原始基督教的传统”的特征是?参考答案:罗马的反文化第五章测试1.下列哪些描述符合罗马文化的要素?参考答案:有用性;工具论;强调身体的快乐;荣誉高于一切2.在罗马人的眼中,希腊人的文化存在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没用3.希腊人会觉得罗马人的文化存在什么问题?俗4.通过比较罗马文化和中国文化,可以得出哪些关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结论?参考答案:西方是高科技文化,中国文化是高情感文化;西方是求新求异,未来崇拜;中国是求全责备,重视传统;西方是断裂性发展,快而不稳;中国是延续性发展;西方是重外王,重个人主义;中国是重内圣,重集体主义5.从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罗马文化缺乏中国文化的哪些要素?参考答案:中庸性和强大的综合能力;知识分子与国家的结合;政权与主流经济相结合;政治统治而非强力统治第六章测试1.哪位学者提出了广义上的封建主义的概念,将封建社会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综合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心态?参考答案:布洛赫2.哪位学者提出了狭义上的封建主义概念,以法律和政治层面为主,用以指代封君封臣制?冈绍夫3.欧洲的贵族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依此顺序为?参考答案:封建贵族,等级贵族,权贵贵族4.欧洲中世纪史或中古史一般被认为以什么事件为开端?参考答案:西罗马帝国的灭亡5.欧洲的贵族的制度化表现包括参考答案:领主附庸制;庄园制度;领地制度;农奴制度第七章测试1.一个社会从中古到近代的转变,叫转型,也叫过渡,但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渡期的过渡,另一种是没有过渡期的过渡。
西方文明史讲义第一章、绪论:人类文明之大势与泛地中海文明进化论的全球史观:维科、孔多塞、特莱帕。
马克思主义属此。
斯宾格勒、汤因比文化类型史观(文明形态说):反对文化有优劣并强调诸文明都不能避免“生命周期”。
四阶段:“起源、生长、衰落、解体”。
主要机制:由挑战——应战机制产生文明。
(吴宓书英文本《斯宾格勒之文化论》页边注:“成,住,坏,劫。
生,住,异,灭。
)(《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第2卷举出9个高等文化:(1)埃及文化;(2)巴比伦文化;(3)印度文化;(4)中国文化;(5)希腊罗马文化;(6)阿拉伯文化;(7)墨西哥文化;(8)西欧文化;(9)俄罗斯文化。
其实是八个: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
西欧文化,即所谓的“浮士德”文化,也已步入绝境,将来起而代之的是俄罗斯文化。
“文化之灵”的假说。
每一种文化的历史,都只是文化之灵的一个发现、一个化身。
真正的文化之灵都具有宗教性,文化所表露的一切生命的形式,即各种艺术、礼拜、教理、形而上学及数学的形式世界、装饰艺术、诗歌、思想等,都有宗教性。
一切文化的本质是宗教的,因而一切文明的本质,便是伪宗教的。
进而区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
文化一发展到老年时代,便入于文明之死亡的绝境,没有哲学、艺术,剩下的只有一群野蛮人,从事于物质的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以中国文化来说,先秦时代是文化时代,汉、唐、宋、明、清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印度文化来说,吠陀时代是文化时代,佛教、印度教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地中海文化来说,希腊时代是文化时代,希腊化、罗马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中东文化来说,早期基督教时代是文化时代,回教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美索布达米亚文化来说,苏美时代是文化时代,巴比伦、亚述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埃及文化来说,古王国、中王国是文化时代,新帝国就是文明时代;以墨西哥文化来说,玛雅时代是文化时代,阿兹提克时代就是文明时代;以秘鲁文化来说,印加帝国以前的时代是文化时代,以后的就是文明时代了。
西方文化史“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有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
“西方文化史”即西方文化发生与演变的历史。
(西欧、北美)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欧洲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现代西方文化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希伯来-犹太文化)一、欧洲史前文化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的原始时代。
我们通过考古文物所了解到的史前原始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称为史前文化。
旧石器文化(时间、代表性的文化)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代表性的文化)二、爱琴文化从公元前3000年代的后半期到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即爱琴文化,亦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的发现:(德)亨利·谢里曼、(英)阿瑟·伊文斯 克里特文化迈锡尼文化克里特文化时间: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250年,约1350年。
分期:1、早期——公元前2600-前2000年;铜器青铜器,原始公社制逐步解体;陶器2、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5世纪末;奴隶制国家,米诺斯王朝(前1700-前1450);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陶器、青铜器、石器;线形文字A;宗教活动;航海业发达3、后期——前15世纪末-前1250年;衰落。
爱琴文化由以克里特文化为主转入以迈锡尼文化为主的时期。
迈锡尼文化文化中心:迈锡尼、梯伦、派罗斯特点:建筑;坟墓;线形文字B;贸易发达爱琴社会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为古希腊人所继承。
壁画和雕刻艺术、建筑方法到希腊古典时代得到了广泛发展。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①考试题型:选择、填空各15分,共30分;英文简答题共4道,20分;中文论述题,三道共50分。
②复习策略:书本为主,所考内容为每一章开章引言,以及每张重点(下文会具体交代);PPT用来贯穿主线索,便于理解史实。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考试不会太难,大家掌握必要常识和单词即可。
③下面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总目录:Part 1古希腊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Part 2 古罗马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Part 3中世纪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第八章:启蒙运动第一章:本章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民主制度和文化(哲学与神话),以及希腊化时代。
重点掌握古希腊著名哲学思想,以及亚历山大主要事迹。
引言:(此处只是简单概述翻译,具体内容还望大家读书。
下面几章的此部分内容亦是如此。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the Greek city-state Athens,城邦还可以称为 the polis)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大繁荣,那个世纪便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堪称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最巨大差异,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Sparta)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才结束,史称“伯罗奔尼撒的战争”(Peloponnesian War)。
但是由于斯巴达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它的盟主地位(hegemony,盟主权)终于在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城邦取代(Thebes)。
在著名政治家Epaminondas的领导下,底比斯才得以统帅希腊,但随着他在公元前362年去世,一切都结束了。
西方文明史题型:50%英文部分--选择15判断15简答4*5’ 英文表述(画了12道)50%中文部分--3道论述大题15'+15'+20' (画了11道)前5章攻略:每章前的Chapter theme(很重要)——宋翻译的资料{串通整个西方历史}选择、判断、简答(张的总结):PPT论述:看书,自己上网查资料备注:红色为必须知道和背会的部分总目录(纵线):Part 1古希腊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Part 2 古罗马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Part 3中世纪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第八章:启蒙运动横线(5):1.政治文明-根基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意识形态的开始)平和,相互自治/独立性,平等性罗马:军事三重政治形势-杀死弟弟之后建立王政(kingship)的政权形势-独裁(dictator)-经过7个伊特鲁利亚人-罗马共和(代议制)内战-屋大维中世纪:西罗马-日耳曼民族:部落君主与教会之争现代:西欧国家-英法:法律至高无上,民主middle-size孟德斯鸠(论法精神)的理论和启蒙运动2.宗教文明(根源形态)对人和社会走向的本质(中国文化没有)多神教polytheism:人与自然之神的敬畏-裸体,万事万物的可读性可视性(形象具体化)一神教monotheism(基督教christianity):人与上帝(对立的关系)-人卑微,压制/上帝高高在上突破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教形成-人的地位提高,上帝下降),科学革命,思想启蒙运动自然神-生命本源之初上帝有主宰作用,上帝的地位更为地下无神论3.艺术文明古希腊:自然神的缺陷性与人(外形)同形,本质一样(宗教与人的结合)古罗马:缺乏艺术,与自然缺乏和谐性,庞大形态的建筑模式(抬到看)凯旋门:帝国权威,规模宏大(从上到下的压制)建筑物的绘画:(庞培古城)男女并存-人一定要是相关性的,实践的中世纪:基督教-宗教传播者,突出的对人的刻画(赋予极强的宗教性)现代:(理论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humanism4.科技文明:科学(好奇心亚里士多德)技术(需求和需要)-自然哲学古希腊:幻化,可望不可及,纯理论古罗马:实际-外在建筑的强大。
《西方文明史导论》作业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绪论1、【问答题】(1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大学更应当传授智慧。
大学不应满足于培训技术,大学更应致力于锻造人格。
”结合你自己的专业,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主观发挥题,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表述清晰有逻辑,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为好。
第二章希腊文化的意境和希腊1、【问答题】(10分)概述希腊文化的意境。
理想与美:希腊艺术的意境表述;情感交流的方式: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2、【问答题】(10分)阐述希腊文化的特点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向善性;唯美主义;神秘性和悬念第三章古代希腊的英雄主义1、【问答题】(10分)《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什么?《荷马史诗》分成两部,上部《伊利亚特》,下部《奥德赛》。
两部史诗的内容不一样,前一部叫人拼命去当英雄,后一部叫人做一个平常人,游山玩水找到自己。
两个主题、风格、内容完全不一样的史书合在一起叫做《荷马史诗》,遭来很多人的非议。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两部史书不是同一个人写的,因为它们的内容如此不同,所要反映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不同。
另一种说法,正是这样一种不同,反而组成一个合体,看到了它的两个面。
为什么这么一部有名的史诗,在主题和情节安排上产生出如此之大的反差?是作者的有意所为,还是一个历史的巧合?现在已无从考证,《荷马史诗》的原稿已经没有了。
姑且不做这样的文献考订,围绕内容来说,看一看这里面有没有被我们称之为大惑不解之谜,或者说是荷马史诗的隐喻,有什么谜语隐藏其中。
2、【问答题】(10分)如何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隐喻的破解:英雄主义隐喻的破解:浪漫主义奥德修斯情结和圆满的结局: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行动的浪漫主义者而不是精神的浪漫主义者;坚定的目标性,找回自己;找到两极之间的最佳点;最后的发现:人与人、家和家、社会和社会之间,是可以取得和谐的。
第一讲古代希腊文明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讲一下有关希腊的问题。
我想这肯定也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当我们大家想起希腊的时候会想起什么?我们想起雅典娜。
还想起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
还想起什么?古代有很多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前384一前322)、苏格拉底(前146一前399)、柏拉图(前427一前347)等等。
还有什么?还有那么多伟大的雕刻。
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和希腊非常近。
我们今天来讲古代希腊的传统,主要就介绍大家认识希腊人。
另一个原因我们为什么要讲希腊呢?因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当我们讲到一个源和流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源头是非常清澈的。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是长江、黄河。
还有什么?曲阜。
前几天我刚去了泰山,还跑到了曲阜,我们有孔子在那里。
所以西方人他一追溯古代的文明就追溯至U希腊那里去了。
为什么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希腊呢?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化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
有几种大的变化。
第一种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真正是到了研究经济和研究文化同步发展的时候了。
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现在是到了拼文化底蕴、拼境界的时候了。
我们不谈那么多的文化理论,我们要看你能不能画出齐白石(1864— 1957)那样的虾,能不能唱出梅兰芳(1894--1961)那样的京剧,所以我们就说你这样好,这样不好,这样我们就到了拼文化底蕴、拼境界的时候。
另外,关于东方文化好,还是西方文化好?这样的争论也已经有几十年了。
现在我们认识到一种新的文化一定是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整合基础上诞生的,所以我们不再说中国文化有多少优点,西方有多少优点,我们说我们要吸收全世界文化的优秀成分。
那么我们探索西方文化的源头,我们就追溯到希腊那里去了。
有那么多重要的原因,有那么多个人的爱好,我们就要来谈一个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叫“言必称希腊”。
大家都知道有这个说法。
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讲得清楚吗?首先,我们想希腊文明,一定是比较优秀的。
西方文明史目录一、原始社会(人类起源与婚姻制度、诺亚方舟、圣火的起源等)二、古代埃及(法老、金字塔、木乃伊、埃及艳后等)三、古代印度(佛教、释迦摩尼、国教印度教、阿育王等)四、古代两河流域:现在的中东地区(巴比伦、犹太人、空中花园、泰姬陵等)五、古代希腊(雅典、马拉松战争、亚历山大、古希腊三大悲剧)六、古代罗马(狼孩故事、凯撒大帝、日耳曼入侵、教皇国等)七、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汉武大帝》、法、德、意、英等国的建立,十字军东征,圣女贞德八、西欧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近现代)绪论1、世界史、中国史、外国史的区别2、“文明”的概念以及与文化的区别七要素:较大规模的定居点(城市);劳动力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阶级的形成;国家的出现;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出现;文字的使用。
3、社会形态的划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西方的历史阶段划分:古代(上古和中古),近代,现代,当代按生产工具来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科学技术时代3、社会形态的划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西方的历史阶段划分:古代(上古和中古),近代,现代,当代按生产工具来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科学技术时代第一章原始社会电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前一万年》一、人类的起源说1、神创造说《圣经》亚当夏娃橄榄枝和平鸽中国的女娲造人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赫拉神庙与奥运圣火)第二章尘封的古埃及一、埃及国名、法老、信仰二、金字塔的演变和狮身人面三、吐坦哈蒙和黄金面具四、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五、埃及艳后六、埃及被阿拉伯占领七、法老的诅咒第三章揭密美索布达米亚一、美索不达米亚自然坏境二、巴比伦三、犹太人以及犹太教四、波斯帝国(伊朗)五、两伊战争(伊朗、伊拉克)六、以巴冲突(巴勒斯坦、以色列)第四章神秘的古印度一、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二、沙门思潮、释迦摩尼和佛教的创立三、阿育王四、印度教的兴起五、印度两大史实《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最早的核战争六、佛教源于印度但却没有成为印度国教佛教的传播一、大乘佛教二、小乘佛教三、藏传佛教喇嘛教转世灵童第五章远去的古希腊1、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青铜器时代,在克里特和南希腊少数地区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及起源,了解什么是文明史,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文明的含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时:2学时一、文化与文明(一)文化的概念在谈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文化”一词的发展。
先看一下西方人对文化概念的讨论:古希腊作家曾经使用“tropos”(“样式”或“方式”、)、“ethos”(“气质”或“精神”)、“nomos”(社会地位的多样性与可变性)、“Paideia”(智力与教育)等词汇,分别表示古希腊人的文化观念。
这些名词的意义在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特别是“Paideia”一词,是最接近我们今天的文化概念的。
我们今天所用的英语和法语关于“文化”(culture)的单词源于拉丁语,也就是说,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
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概念研究的演进上也是如此。
这一时期出现了后来“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Cultura。
Cultura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语Colere,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古罗马雄辩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使用“文化”一词时已有了一个转移或比喻的意义。
他言及“智慧耕耘”(Cultura mentis)。
然而,在拉丁语中,这种用法是罕见的。
《牛津词典》把 1510年作为该用法在英语中首次出现的日期。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意味着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努力。
人们提到,“麦子的改良”,(The culture of Wheat)或“工艺的改进”(The culture of the arts)但还没人单独地说,“culture”。
晚至1852年,清教徒纽曼使用了“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或“智力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而仍不单独使用“文化”(culture)。
Part I The Ancient Near EastChapter 1 The 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s第一章主要介绍两个东西,一是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及其对文明产生的重大意义,二是前两千年之前的两个古老文明:苏美尔(包扩其继承者阿卡德和旧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
在这个时期,这两个区域文明之间联系不多;在整个近东地区,虽有征战,但却没有大规模的帝国主义。
时间表:400万年前人类出现200万年前使用工具的人类出现40,000 B.C.E. Upper Paleolithic Age,岩洞壁画出现11,000 B.C.E Paleolithic 与Neolithic的分界,“冰河时代”结束。
.8500 B.C.E. 定居农业社会的出现6500-3000 B.C.E. 出现村庄3300-2500 B.C.E. 出现书写3100 B.C.E. 出现城市1 石器时代人们采集和狩猎。
没有携带积累起来的财富的手段,贫富和等级差别也许不存在,也许亦无明显的社会分工。
2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从公元前11,0000年开始的巨大变化:生产食物,半定居与定居的生活,短途与长途贸易,由此带来更稳定、更复杂的社会,社会分工复杂化,出现了地位与阶级的差别,最终产生了城市。
具体来说,冰河时代结束。
在富饶的新月地带(the Fertile Crescent)动物北移,猎物减少;气候变化,有利于野谷物的生长,人类又发明了存储的方法并开始播种,从而实现了生产食物(managed food production)。
村庄出现,两个考古典型:Jericho和Catal Hüyük。
农产品的剩余推动了社会分工:贸易,手工业,统治阶级,战争。
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Ubaid Culture:其特征是灌溉系统和神庙Urbanism in the Uruk Period (4300-2900) :城市国家(以Uruk最为著名)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