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47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种种是具有一定得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群。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亚种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生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两地生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有差异。
3.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动、植物群体。
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
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4.双名法由林奈发明,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命字,每一种植物的名字都是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
是种加词。
5 植物多样性指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1. 植物分类各级单位主要有__界____、___门___、__纲____、__目____、___科___、___属___、__种____。
有时在各级之下还可加亚级单位。
2.植物的种名用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__属名____,第二个词是___种加词___,然后加上命名人姓氏或缩写。
三、思考题
1. 简述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1 结构及形态方面的研究
2 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对染色体数目、结构及行为的研究
3 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方面的研究
4 植物地理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间断分布和替代现象;特有现象;多样性中心;表现型的可塑性;生态学分化现象。
5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对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蛋白质及核酸的研究
6 数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分支分类学。
转自自然之友,怕以后找不到:杨斧老师20081206讲座整理第一部分被子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单位和阶层系统1.种是基本分类单位2.界、门、纲、目、科、属、种各单位,由大到小形成了分类的阶层。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隶属于植物界之中,其下又分为若干个门,每个门下再分为若干个纲……依此类推直到种。
在上述各单位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再建立亚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种。
二、植物的科学名称1.俗名和学名俗名是没有严格的科学界定的植物名称,可因地域、语言等不同而异,因此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如番茄的俗名有西红柿、tomato等许多;而中国各地被俗称为白头翁的植物有十几种。
学名是严格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确定的以拉丁文表示的科学名称,每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学名,一个学名只能代表一种植物。
2.学名的表示方法——“双名法”(1)一个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2)第一个词为该种所在属的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名),均为小写字母。
(3)完整的学名还应包括定名人的姓氏,排在种加词后,一般用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但在某些场合定名人可以省略。
例如:苹果的学名Malus pumila Mill.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油松的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三、分类系统简介(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1.人为分类系统是人们按照自己利用植物的不同目的而建立的系统,不能客观反映植物界的发展演化规律。
2.自然分类系统是19世纪生物进化论建立后,人们力图客观反映植物界各门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而建立的分类系统。
但由于研究者的认识水平和所依据的论据不同,分类系统之间有所差异。
(二)被子植物门(或亚门)几个主要的自然分类系统1.恩格勒系统(1964年修订):2纲,62目,343科2.哈钦松系统(1959年修订):2纲,111目,411科3.克郎奎斯特系统(1981年):2纲,11亚纲,83目,383科4.塔赫他间系统(1997年修订):2纲,17亚纲,71超目,232目,591科四、识别植物的基本方法(一)分类的依据1.传统分类学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依据2.现代分类学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二)分类的语言和工具1.形态术语是认识植物的主要语言2.工具书和检索表是认识植物的助手和指南3.植物标本是识别植物的范本4.植物的栖息地是认识植物的现场第二部分被子植物主要科和代表属种被子植物又被称为有花植物,以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等特征而领先于裸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个植物类群。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的类群知识点生物植物的类群知识点生物世界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而将这些物种按照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组,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类群。
对于生物识别和研究而言,把物种按其分类归类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也不例外,本篇文章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中涉及的植物的类群知识点。
种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种子植物分为两类,根据它们的种子而命名。
它们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被果实包裹,直接暴露在外面。
它们的叶子非常细长,成为针叶或鳞叶,例如松树、云杉、柏树等。
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例如苹果、橘子、梨等。
被子植物的叶子可以是宽大而绿的,像白蜡树,也可以是极细的,像竹子。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两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子只有一片,也被称为单叶或单叶植物,像麦子、水稻等。
双子叶植物的叶子有两片,称为复叶或双叶,例如豆类、向日葵。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双子叶植物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而分为两类,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只有一层细小的外皮,例如草、蔬菜、花卉等。
木本植物有硬实的主干和较大的分支,例如石榴、苹果树、橡树。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的范围内,但是不属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常青乔木林、岩石和河岸边,例如蕨类植物、银龙鳞等。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很原始的植物类群,它们的外表与植物没有太大关系,像青苔和藓类植物。
它们只有一层薄薄的细胞壁和无真正的根或叶子,通常生长在湿润和高寒的环境中。
植物的分类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植物世界。
通常认为,更高的分类单元代表更广泛的共性和更少的差异。
在学习和研究植物分类学之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各种类群。
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提供关于植物类群的基本知识。
植物辨识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分类学基础植物分类学是植物辨识的基础,主要从形态、生态和遗传等多个角度对植物进行分类。
研究植物分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而实现植物的初步辨识。
1. 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这些部分之间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植物的种类。
比如,一些植物的叶子有特殊的形状和纹路,花朵的颜色和形态也各有特点,这些都可以成为植物辨识的参考特征。
2. 植物的生态特征植物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生长环境、喜光性、喜温性和水分需求等方面。
通过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该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对植物进行辨识。
3. 植物的遗传特征植物的遗传特征往往是通过对植物的遗传基因信息进行分析,来判断植物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对于一些相似种类的植物,通过遗传特征的比对,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植物的种类。
二、植物辨识的方法在学习了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进行植物的辨识。
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植物辨识方法之一,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来判断植物的种类。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叶子形状、叶片边缘、叶脉和叶片的排列方式等特征,来判断植物的种类。
2. 采集标本采集标本是对植物进行辨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部分,可以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形态特征的详细观察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标本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植物,不要对植物造成损害。
3. 查阅参考书籍和网站在进行植物辨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植物图鉴书籍和植物分类网站,来获取更多有关植物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植物的辨识。
三、植物辨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植物辨识时,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辨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 注意植物的可持续保护在进行植物辨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植物,不要对植物造成损害。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简括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分类学(Taxonomy)可以定义为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探讨这种变异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学科。
分类学和系统学(Systematic)这两个术语现在长被不严格地作为同义词并用,如果要说两个术语有些什么不同的含义,那么分类学常用来指分类理论和实践(包括它的基础、原理、步骤和规则)而不是它的最终产物(分类系统);系统学是有机体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它们间全部亲缘关系的研究(Simpson 1961),比分类学含义多少宽广些。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
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 & determination)命名(nomenclature)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
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植物是指地球上最主要的一类生物,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分类是通过对植物形态、生态特征以及基因序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研究而得出的。
以下是植物分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 形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根系、茎、叶、花、果实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
2. 生态学分类:根据植物的生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生命周期、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考虑。
3. 分子生物学分类:根据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利用DNA或RNA的分析技术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
二、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单位1. 种(Species): 是指具有相同基因组的个体,在自然界中可以互相繁殖并生育后代,并且后代与父代有一定的相似性。
2. 属(Genus):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种之间的集合,属于同一个属的物种通常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 科(Family):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属之间的集合,通常有共同的进化起源。
4. 目(Order): 是指具有相似形态和生态特征的科之间的集合,植物分类的层次越高,单位之间的差异越大。
三、植物分类的主要类群1.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是指植物界中最主要和最进化的一类植物,包括了种子植物中的大多数物种。
被子植物的特点是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2. 裸子植物(Gymnosperm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大类植物,包括了松树、银杏等常见的树木。
裸子植物的特点是种子裸露在种子器官的表面,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3.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类植物,包括了蕨类和藻类。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没有种子,繁殖通过孢子下落到地面发芽。
4. 苔藓植物(Bryophytes): 是指植物界中的一类植物,包括了苔藓和角苔等。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没有根系和维管束,靠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生存。
四、植物分类的发展历程1. 植物系统学的起源:植物分类学的雏形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最早进行植物分类研究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