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75
db 概念DB概念简述什么是DB•DB (数据库) 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中都离不开数据库。
DB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基本单位,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像等形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DBMS 是一种软件,用于管理数据库,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备份、恢复等功能。
•表:表是数据库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由行和列组成,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
•列:在表中,列代表了一种数据类型,用于存储相关数据。
•行:在表中,行代表了一条记录,包含了各个列的具体数值。
DB的类型•关系型数据库 (RDBMS):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且通过关系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联系,如MySQL、Oracle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 (NoSQL):以键值对、文档、图形等形式存储数据,不需要使用表结构,如MongoDB、Redis等。
常见的DB操作•增: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
•删: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改:更新数据库中已有数据的值。
•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DB的优势•数据的持久化存储:数据库可以将数据长期保存在磁盘中,即使系统关闭,数据也不会丢失。
•数据的高效管理:数据库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管理功能,可以快速检索和处理大量数据。
•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通过各种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并提供数据的完整性验证。
总结DB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常见操作,并体会到数据库的优势。
无论是企业应用还是个人项目,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DB的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以及数据的增删改查的需求。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和高性能。
DB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表示方式,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数据库——基本概念⼀、概述(了解)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应⽤领域中⾮常重要的技术,它产⽣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也是软件技术的⼀个重要分⽀。
简单的说,数据库就是⼀个存放数据的仓库,这个仓库是按照⼀定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来组织、存储的,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提供的多种⽅法来管理数据库⾥的数据。
更简单的形象理解,数据库和我们⽣活中存放杂物的仓库性质⼀样,区别只是存放的东西不同。
数据库表(table) 数据表是关系数据库中⼀个⾮常重要的对象,是其他对象的基础,也是⼀系列⼆维数组的集合,⽤来存储、操作数据的逻辑结构。
根据信息的分类性情。
⼀个数据库中可能包含若⼲个数据表,每张表是由⾏和列组成,记录⼀条数据,数据表就增加⼀⾏,每⼀列是由字段名和字段数据集合组成,列被称之为字段。
每⼀列还有⾃⼰的多个属性,例如是否允许为空、默认值、长度、类型、存储编码、注释等。
例如: 数据(data) 存储在表中的信息就叫做数据。
数据库系统有3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数据库(Database System):⽤于存储数据的地⽅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户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3.数据库应⽤程序(Database Application):为了提⾼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所使⽤的管理数据库的软件补充。
数据库的发展史(五个阶段) 1.⽂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萌芽阶段,通过⽂件来存取数据.⽂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萌芽阶段,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年代,可以提供简单的数据存取功能,但⽆法提供完整、统⼀的数据管理功能,例如复杂查询等。
所以在管理较少、较简单的数据或者只是⽤来存取简单数据,没有复杂操作的情况下, 2.层次型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真正开始阶段,数据的存储形式类似树形结构,所以也叫树型数据库. 3.⽹状数据库 数据的存储形式类似⽹状结构.从⼆⼗世纪六⼗年代开始,第⼀代数据库系统(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状模型数据库系统)相继问世,它们为统⼀管理和共享数据提供了有⼒的⽀撑在这个阶段,⽹状模型数据库由于它的复杂、专⽤性,没有被⼴泛使⽤。
数据库基本概念一、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 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3)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DBA:负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控制与正常运行.利用DBMS提供的各种工具访问数据库。
5)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6)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7)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8)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现实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脑子中来,人们把这些事物抽象为一种既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又不为某一DBMS支持的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表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实体-联系方法(E-R图)9)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概括的讲,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数据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这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必须具备的4各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3、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
它可以提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4、两大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2、数据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1、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2、容易为人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5、概念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
6、数据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包括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有数据可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可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
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模型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和数据之间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数据库模型包括三个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
1. 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
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关系型和非关系型。
关系型数据结构采用表格的形式,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结构则不采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用图形、树形等方式存储数据。
2. 数据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SQL语言来实现。
SQL语言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它可以用于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
3.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保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有多种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总之,数据库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在数据库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操作。
- 1 -。
⼀、数据库的基本认识⼀、什么是数据库?简单的说,数据库就是⼀个存放数据的仓库,这个仓库是按照⼀定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来组织,存储的,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提供的多种⽅法来管理数据库⾥的数据。
更简单的形象理解,数据库和我们⽣活中存放杂物的储物间仓库性质⼀样,区别只是存放的东西不同,杂物间存放实体的物件,⽽数据库⾥存储的是数据,这样我们就对数据库有⼀个初步的了解了。
数据库诞⽣于距现在⼤概六⼗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00年以后,数据库不在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了,⽽转变成⽤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式。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和功能,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海量数据存储的⼤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得到⼴泛的应⽤。
⼆、数据库的种类按照早期的数据库理论,⽐较流⾏的数据库模型有三种,分别为层次式数据库,⽹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
⽽在当今的互联⽹中,最常⽤的数据库模型主要是两种,即关系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我们不是写教科书,更不是研究数据库理论,因此,我们主要讲解关系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NOSQL这两类最重要的也是⽬前实际使⽤最多的数据库种类。
关系型数据库1)关系型数据库由来虽然⽹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缺。
⽤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
⽽关系型数据库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关系型数据库介绍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是把复杂的数据结构归结为简单的⼆元关系(即⼆维表格形式)。
在关系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乎全部建⽴在⼀个或多个关系表格上,通过对这些关联的表格分类,合并,连接或选取等运算实现数据的管理。
关系型数据库诞⽣距今已有40多年了,从理论产⽣发展到显⽰产品,列如:⼤家最常见的MySQL和Oracle数据库,Oracle在数据库领域⾥上升了霸王地位,形成每年⾼达数百亿美元的庞⼤产业市场,⽽MySQL也是不容忽视的数据库,以⾄于被Oracle重⾦收购了。
数据库库、表、列基本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数据库作为管理和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据库中的基本单元包括库、表、列,它们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
本文旨在介绍数据库中库、表、列的基本概念,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特点以及分类,表的结构、属性和列的数据类型、约束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读者将能够对数据库系统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管理数据库。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展望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数据库中库、表、列的基本概念,共同探索数据库技术的无限可能!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文章的整体框架及各部分的内容概述。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表的基本概念,包括表的定义、结构和属性。
最后将深入探讨列的基本概念,包括列的定义、数据类型和约束。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将对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并探讨数据库基本概念在现实应用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库、表和列。
通过深入探讨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我们将详细解释表的定义、结构和属性,以及列的定义、数据类型和约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库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和作用,从而为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设计和管理数据库提供帮助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数据库基本概念的全面认识,为他们在数据库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正文2.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