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 第二章护理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63
※第一章※南丁格尔:1820.5.1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撒,克里米亚战争伤病员的死亡率由42%下降到了2.2%,坚信护理工作是一项正规的职业,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1,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2,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4,临床护理分科国际护土会: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群众团体国际护士会的宗旨:1推动各国的健康服务,提高护理学术标准2 改革护理教育的设施,扩大护理服务的范围3通过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社会及经济条件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4与相关的卫生机构及组织合作5强调护理人员应尽自己的公民职责6发展护理人员间的国际合作及友谊国际护士会的任务:1提高护理教育水平,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2 协助各国护理人员发展其全国性的护理组织3 充当各国护理人员的代言人4 改善护理人员的福利状况及社会地位近代1888 年美国护士麦克奇尼在中国福州成立了第一所护士学较※护理概念的三个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阶段(是没有疾病就是健康)2以病人为中心阶段(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1948年,健康人也是护理对象的新概念,韩德森)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恩尔教授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是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护理专业的特征:1以为人类服务为目的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5有专业自主性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1 根据护理功能划分(1独立性/合作性/依赖性护理功能)2 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划分(专业性/类专业性/1l专业性)※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名※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1 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2敏锐的观察及感知能力3精确的记忆力4 良好的分析及评判陛思维能力5 稳定的情绪状态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6 坚强的意志力7 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8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第二章※※健康: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从社会公共道德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也要对社会群体的健康承担社会公德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生物遗传因素)2心理因素(情绪/情感发挥作用)3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系统;生活方式>)健康的测量指标:1社会经济指标2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3 健康状况指标4 卫生政策指标5心理健康指标(人格/智力)6个人整体性的健康指标※WHO的定义: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躯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环境/独立程度/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生存质量的测量量表:1-般量表2特殊量表促进健康的行为:1日常健康行为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5预警行为6求医行为7遵医行为8病人角色行为※现代疾病观的特点: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上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2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4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精神/心理)患病:指病人本身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受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疾病:是客观的存在,医学科学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健康与疾病是连续统一体,并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病人角色:1 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利接受帮助3病人有希望康复的义务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病人角色时)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现象)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等心理和行为表现)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护理人员在病人角色适应中的指导: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性指导身体心像:是在一个人的脑海中具有的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影像疾病对家庭的影响:1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2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3家庭成员情绪变化疾病对社会的影响:1 降低社会生产力2 浪费或消耗社会的医疗资源3造成传染※疾病的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特点:普及性/综合性/整体性/参与性/持续性具体工作内容:1预防性服务2保护健康的服务3促进健康的服务第三章※※人的基本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 爱与归属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各需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1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2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3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4各需要层次满足的顺序并非固定不变5层次越高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差异越大6有些高层次的需要虽然并非生命所必需,但它能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刺激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层新的需要需要学说对护理实践的意义:1识别个体未满足的需要2领悟和理解个体的的行为和情感3预测个体即将出现或未表达出的需要4识别个体需要的轻重缓急5不同层次需要的同时满足※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社区中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妇女等所有人群※成长: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定※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成长发展的规律。
护理学导论—重点(一)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概念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公元前后的护理:人们从迷信的角度来认识疾病,认为疾病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致,并采用巫术或其他迷信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当时医、药、护不分。
2.公元初期的护理:这个时期的护理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是修女。
3.中世纪的护理:中世纪的护理发展主要以宗教及战争为主题,护理工作环境分为一般的医疗机构及以修道院为中心的教会式医疗机构两种。
4.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被士兵们称颂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5.南丁格尔在1858年及1859年分别写了《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
护理学的概念1.护理学概念:通过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并为个人、家庭、社区或人群代言的方式,达到保护、促进及最大程度提高人的健康及能力,预防疾病及损伤,减轻痛苦的目的。
二、护理学的知识体系1.西方对护理学知识体系的认知伦理学知识美学知识个人知识科学知识社会政治文化知识2.中国对护理学知识体系的认知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三、护理专业1.护理专业的特征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为目的有完善的教育体制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有良好的科研体系有专业自主性2.专业护士的角色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及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及著作者权威者3.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4.基于专业特点的心理健康敏锐的洞察及感知能力精确的记忆力良好的分析及评判性的思维能力稳定的情绪状态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健康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称“第三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个体生物学特征)2.心理因素(积极和消极)3.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行为与生活方式5.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二)健康的测量指标1.生存质量测定的六个方面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二、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护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课程简介: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它的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及卫生医疗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课程属于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学知识体系与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及其运用、护理专业的特点、发展史、国内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护理程序、护理伦理与法律等专业知识,为继续学习《护理学基础》及临床护理学,以及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促进专业自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护理学导论》以课堂讲授为主。
各院校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借助临床见习、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增强学生对护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要注重每一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重点,讲情难点。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时数按54学时设计,各院校可以根据本单位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护理学导论》为考试课。
采用综合考核的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并结合课堂提问、专题作业、阶段测验等方面的考察,综合评定成绩。
《护理学导论》课程选用统编教材,共分9章。
第1-3章为当代护理学的内涵,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理论等。
第4-5章为我国卫生保健体系和护理程序,以提供人们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第6-7章为沟通交流的技巧与人际关系,健康教育等。
第8-9章为职业道德、伦理与法律,以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并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达;“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地道理及其梗概;“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情概念及其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使之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接触到这些内容时无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