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3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4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

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5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

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0XX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以下是历史会考2023年必背的知识点: 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根据史书记载,夏朝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繁盛时期是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统治者使用青铜器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大致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后者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4.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统治者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各国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5.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实行了“律令制度”、推行了“太学”等教育制度,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6.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该时期出现了政权割据和民族迁徙,经济落后和社会动荡。 7.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统治者有多位杰出的君主。唐朝发展了经济和文化,开展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被称为“开元盛世”。 8.宋朝:宋朝分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宋朝时期科技、农业、经济都有很大进步,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学术成就。 9. 元朝:元朝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的王朝,统治者是蒙古族人。元朝统一中国,实行行省制和均田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0.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统治时期

是公元1368年到1644年。明朝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包括郑和下西洋、嘉靖中兴、万历中兴等。 以上是历史会考2023年必背的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演变。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欧洲共同体的影响:D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1高中历史必背高频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yc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班。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 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022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2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 “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 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 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 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 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 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

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 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 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 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 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 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 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 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2023历史学考备考100个学考必记知识点

2023历史学考备考100个学考必记知识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我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23年历史高中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古代商业旳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旳发展 ①原始商业: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②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后来人把善于经商旳人称为商人。 ③春秋战国:商业繁华,官府控制商业旳局面被打破,商人旳地位提高。 ④秦汉到隋唐前:商人经商受届时间地点限制。 ⑤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旳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伴随农业手工业旳发展,大运河旳开通,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旳纸币—交子(益州)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都市中市和坊旳界线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旳经营时间限 制也被打破。) ⑦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旳商业大都会 ⑧明清:地区性商帮旳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市旳变迁和都市旳发展 1.市旳变迁

宋朝此前:县治以上旳都市,一般都在特定旳位置设市,用于货品汇集和商品交易。市四面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旳交易进行严格旳管理,准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宋朝时:都市中坊和市旳界线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旳“草市”愈加普遍。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旳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旳经营时间限制在宋朝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旳直接监管。 2.都市发展旳体现 古代旳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都市,既是不一样步期旳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旳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旳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都市成为当时最繁华旳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旳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旳对外贸易 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表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华,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旳重要财源。 现元朝:对外贸易旳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河南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年) 河南中考历史考试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以下是2023年河南中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立、齐桓公、管仲变法、孔子及其学说;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中央集权制度、兵马俑; 4. 汉朝的文化繁荣、汉武帝的外战扩张; 5. 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及其政权的兴衰; 6. 隋朝和唐朝的开元盛世、科举制度、唐朝的丝绸之路; 7. 宋朝的忠烈祠、科技发展、宋版印刷术、宋代词人; 8. 金朝和元朝的北方民族政权、元朝的开疆辟土、元代的科学技术; 9. 明朝的明太祖、明成祖、明朝的文化繁荣、郑和下西洋、长城的修筑; 10. 清朝的努尔哈赤、康雍乾盛世、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1.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2.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和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长征; 4. 抗日战争的发展、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5.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胜利及建国、社会主义建设、文革、改革开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一国两制”; 7. 当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 三、世界史知识点: 1.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金字塔、法老的墓室; 2.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雅典民主、古罗马的军事扩张;

3.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天主教、十字军东征; 4. 文艺复兴运动、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斗过程、对中国的影响;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斗过程、战后的世界格局; 7. 冷战时期的两个霸权国家、两个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8. 联合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 9. 当代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 以上是2023年河南中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旳农耕经济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旳形成 一、中国古代农业旳三个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喂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旳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旳经营方式。 二、小农经济旳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旳弊端: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三、农业生产工具旳变化: 原始至商周:石、木、骨; 春秋战国:铁农具;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牛耕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老式步犁旳定型。 四、农业浇灌工具:曹魏翻车(人力) 唐代筒车(水力) 五、水利设施:春秋战国时期芍陂、李冰父子旳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旳漕渠、白渠;西域旳坎儿井。 第二课中国古代旳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旳演变: 原始社会一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一井田制(土地国有); 战国以来一土地私有制。 春秋时期一鲁国旳“初税亩”是中国征收农业税旳开始,实际上客观承认了土地旳私有。 战国时期一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井田制被取代根本原因一铁犁牛耕旳使用(生产力旳发展)。 封建社会一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其中私有土地占主体。 二、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重要);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吞并旳根本原因是土地旳私有。为了克制吞并,北魏开始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原因仍是土地是私有旳。);明代旳鱼鳞图册也是克制土地吞并旳措施。 三、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旳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旳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旳形成: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古代农业经济发展旳特点:区域旳多样性;发展旳不平衡性 三、人口旳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之后、两宋之际 四、经济重心南移旳原因: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稳定旳环境、南方农耕经济旳巨大潜力。 南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旳过程完成。 第四课农耕时代旳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 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钢; 3、燃料: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冶铁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旳国家,南宋,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二、纺织业: 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旳国家; 西周后来,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旳发展; 汉代获得了“丝国”称号;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旳手工业部门——黄道婆;全国

202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6-1842.8年1、林则徐虎门硝烟 (1)原因:鸦片走私造成中国银荒兵弱,吏治腐败,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3)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烟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6)为什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3、补充:(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0-1860.1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3)结果: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②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③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影响: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 (2)爆发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建立政权组织——1851年,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东西南北翼)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5)北伐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6)颁布文件: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资政新篇》——进步之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占天京,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8)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2023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知识点

2023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知识点 历史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随着年级、学科的增加,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也将更加深刻。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要做的不仅仅只是掌握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掌握历史的演变规律、历史文化的意义等方方面面。本文将从高中历史学考试必备知识点的角度,为大家介绍2023年高中历史学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一、理论知识 1.古代世界的基础知识 在高中历史学的学习中,古代世界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了古代世界 的地理、社会、文化、宗教、政治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古代世界的历史演变过程、文化品质、国家建设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中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2.历史文化的基本意义 高中历史学考试中不仅要求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还需要理解历史文化的基本 意义。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文化现象。对历史文化的基本意义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古代史 1.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期的哲学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源头。因此,在高中历史学考试中,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十分复杂,尤其是在周朝之后,政治制度逐渐多变、分裂、并存,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十分复杂。在高中历史学考试中,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主要包括了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皇帝统治制度等内容。 三、近代史 1.伦敦条约的签订 伦敦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使得中国丧失了对奉天、大连、 海城等地区的主权。要学好伦敦条约的相关知识,不仅需要掌握该条约的历史背景、

2023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2023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一) 1.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 4. 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 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 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8. 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 13.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 17. 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9. 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二) 2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23. 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25.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 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 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29.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1.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 3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3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7. 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9.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 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三)

2023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分享

2023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分享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2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 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 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 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 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 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 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1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 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 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 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 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 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 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篇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 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高一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一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2023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在高一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列举一些高一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中华文明的发展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中国古代的三纵三横:指的是大禹治水时修建的九段河道,分为三纵(东、中、西)和三横(北、中、南)。 3.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指的是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等。 二、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2. 商朝:夏朝被商朝推翻后,商汤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3. 周朝: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周朝建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三、中国古代思想家与学派 1.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思

想。 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思想。 3.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论”等思想。 4.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倡导兼爱、非攻的思想。 四、中国古代战争与政治事件 1.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 汉朝的兴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东汉末年发生黄巾起义,标志着东汉的灭亡。 3.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三国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 4. 群雄割据与南北朝:三国时期之后,中国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代。 五、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建筑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文化遗存:元谋人和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3.发展阶段:原始人群;氏族社会(先母系后父系)。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炎黄部落和蚩尤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年老时,把位子“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2.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家天下) 三、商和西周:1.商朝:殷墟出土甲骨文。 2.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华夏认同:春秋时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富国强兵) 1.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推广;兴建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2.商鞅变法: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普遍推行县制。意义: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效果最好的改革,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思想内容:核心:“仁”;“为政以德”;“礼”(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有教无类”。 2.老子思想:①“道”;②无为而治。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兴起,士的崛起。 内容:1.儒家:孟子:“仁政”,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2.道家:代表是庄子。 3.阴阳家。 4.墨家: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5.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以法治国)。 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修筑了万里长城。疆域四至:东到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至阴山一带。2.巩固统一的措施: 1

2023年历史水平考知识点归纳

2023年历史水平考知识点归纳 2023年历史水平考知识点归纳篇1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2023年历史水平考知识点归纳篇2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2023年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下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原因:______和_______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______战争和____大革命的影响。 (2)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3)领导人:_________和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4)南美洲北部地区:__________率军解放了哥伦比亚等地,成立了“_____共和国”。 南美洲南部地区:_______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1857年,印度爆发了以____为主力、_______为领导的起义。起义中____女王壮烈牺牲。 (2)结果:______。但是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3. 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俄国盛行_____制,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2)目标:实现__________。(3)方式:向西方学习。 (4)内容: 政治上:建立_________的行政体制。 军事上:创建新式_______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上:鼓励兴办________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教上:推行______教育。 生活上:提倡西方的_______和_________。 (5)彼得一世改革影响: ①作用: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_______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_______化。 ②局限:_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4. 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1)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克里木战争惨败。 (2) 目的:维护_____阶级利益,巩固统治。 (3) 废除农奴制改革时间、人物:_____年、_____________。 (4)内容:①农奴获得_______,可以改变______,自由转换_____。 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是必须_____。 (5)评价:①是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②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_________的道路。但是改革 不彻底,______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5.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2)矛盾焦点:________________问题。 (3)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_____当选美国总统。 (4)_____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_______战争”。 (5)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_____》,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1862年,林肯发表《_________________》。宣布从___年元旦起,___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意义:调动了___和______的积极性, 北方扭转了被动局面。 (6)_____年,北方获胜。(7)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 (8)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维护了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贡献:维护了_________,解放了__________。

2023年高中历史新课改人教版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纲要 必修Ⅰ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旳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旳政治制度 1、西周旳分封制: 目旳:为了进行有效旳统治;分封旳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旳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旳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旳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旳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旳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旳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旳形成 公元前2,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旳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旳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数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旳基本格局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旳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旳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旳开端。 选官制度

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 1、秦朝旳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 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旳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旳演变特点:相权不停被减弱,皇权不停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旳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旳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旳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华。 (2)使皇帝旳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旳特点,助长了官场旳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旳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旳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旳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旳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旳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旳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旳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旳民主,只合用于小国寡民范围旳直接民主 二、罗马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