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

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3.语文表达与作文创作

美育的艺术气息也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与此同时,美育中的绘画、书法、手工等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与作文创作相互激发。通过美育的创造性发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

的精髓,并将其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三、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要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下面提供几种设想。

1.组织课外艺术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美术展、书法展或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活动,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艺术魅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他们养成欣赏美的习惯。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多元化,例如开展搜索韵律、组织语音演绎、开展文学作品朗读、作文语文创作、美文欣赏等,让学生在欣悦、体验和创造中,探索语文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美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集中学习和探究美育知识,并结合课堂中教授的文学艺术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或是欣赏美术作品、学习描绘植物和动物、组织进行实地采风或是文化观察等,丰富文化与艺术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外美育的基础理论和艺术素养。

总之,美育教育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显著。教师应该认识

到这一点,适时地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发掘语文艺术之美,提高语文的欣赏、理解和运用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如学习朱自清的《绿》,要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表现的梅雨潭的绿的艺术美,就必须紧紧抓住铺垫和对比描写这一特点,通过对描写性语句的赏析,即捕捉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去感受美不胜收的直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

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描写运用铺垫、对比的方法,用全国各地名胜绿色来衬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兼各家之长而去其短,惟有有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恰到好处。教学中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使之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近年来,各种语文实验教科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虽然选文的角度、审美眼光有所不同,但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 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或枯燥的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对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审美情趣一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青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呢?遵循美育心理规律,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传授美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几乎成了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青少年虽然热爱美,追求美,但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美,甚至于以丑为美。因此,结合具体实际传授美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并且要重点讲清美的内涵和真、善、美的关系。在这期间,“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核心,同时,还要弄清美和道德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始终是一条颠簸不破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质也就是“文”和“道”的统一。讲散文《春》,要让学生懂得充满生机的自然会让人充满昂扬向上的情绪,这是作者美好情感的再现,因而是美的;讲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要让学生明白鲁达的行为艺术表达了人民大众惩恶扬善的普遍愿望。因而也是美的;讲说散文《赵州桥》,要让学生明白:此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美观的三个特点中,倘无结构坚固这个基本前提,则历史悠久与形式美观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而它是美的统一。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无不充满真、善、美。无论是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观,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劳动场面;无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还是让人掩卷沉思恍然大悟的人生哲理。凡是使人心情舒畅,积极进取的有益于大众的都是美的,凡是使人性情沮丧,消极懈怠的有损大众的都是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识别美,追求美,创造美。 2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美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感是美好对象引起的情绪体验,无论现实美或艺术美都能使人动情。艺术美是触动青年人的情感,陶冶青年人的情操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要组织学生积极欣赏美文,并能使之受到鼓励。教学当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要学会欣赏作者面对繁花盛开的紫藤萝,回顾十几年来花和人的命运,而感到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美好情愫,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以更饱满的生命力,投身于生命的长河之中。教学曹操的名篇《观沧海》,要欣赏诗中所表达的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壮阔的胸襟,从而培养学生豪迈进取的乐观精神,和面对人生的豁达胸襟。教学科学巨人居里夫人《我的信念》一文,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教学《陌上桑》,要为罗敷语言美,行为美而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 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3.语文表达与作文创作 美育的艺术气息也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与此同时,美育中的绘画、书法、手工等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与作文创作相互激发。通过美育的创造性发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性,让美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注意塑造美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感,使学生知美、审美、爱美。 标签:语文教学;美育;审美 一、欣赏景物,展开想象 欣赏景物,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彩图和语句的描绘,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感受生活,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要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就要先由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的形体特征的具体再现,以特定的想象促进知觉强度,使其中的感觉因素得到高度兴奋。在讲述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面的彩色照片,抓住大的方面,如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树木花草的映衬,从近到远都“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这只是表面的欣赏,还不算“如在图画中”,其次,接着引导学生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相似情景进行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苏州园林”写到回廊:“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去过南雄风景区钟鼓岩的人们都知道,那里的一道回廊就不是对称的。此时若调动表象,闭目遐思,仿佛自己正如痴似醉的在真景中欣赏,真是妙不可言。 二、触景生情,产生共鸣 审美感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人之常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审美中情感活动伴随着对象的感知而展开的描述。在审美过程中,我们不只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产生“如在图画中”,还要引导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也有一个过程:先是“触景”,即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形象、生活情景,而且感受着体现于这景物形象、生活情景中的作家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再是“生情”,即在欣赏文学作品中,不但感受着作家在审美对象中的情感,还产生出自己不同于作家的情感。叶圣陶先生在写苏州园林的布局时,写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这表面上是写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自出心裁”,实际上是赞颂祖国的美好河山,更赞颂了创造这些园林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的学生还暗下决心,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而奋斗。这样,才达到了触景生情,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美育教育的效果。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看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作品本身,同样与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成效。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过去因 为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用简单的“填 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 减少了很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 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 条件。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 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比如,在运 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 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 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课堂。组织学生观看 著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通过对课内学习的《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作品章节的延伸阅读,领会作品的 意蕴,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沟通,让学生自己去 品味、去感受,进行一番再创作,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能够 抓住文学作品美的内涵。 4.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 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 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同时,将课堂 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 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 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 立准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在今 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坚持,持续挖掘,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 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篇 一、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 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可以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 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学习《梁生宝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时代和生活的浓缩,它必然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内容是美育的依据,教师就要凭借教材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真善美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例如《刑场上的婚礼》一文,记叙了大革命时期中共两位革命烈士的斗争事迹,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这两位共产党员毫不动摇,他们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把反动派罪恶的枪声当作结婚的礼炮,他们视死如归,壮怀激烈,这正是亘古未有的壮举。他们明如镜,清如水的美好心灵,正是我们今天年轻一代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当然语文教材中这样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还很多,古代有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屈原(《涉江》),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等等;现代人物中,有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有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焦裕禄(《鞠躬尽瘁》),有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身体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教师在讲到这些作品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中得到陶冶,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 二、通过分析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课本中表现自然美的文章很多,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感情,分析这些景色,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具有美学教育的意义。例如孙犁的《荷花淀》,把女人身子下面的“洁白雪地,洁白云彩”,淀里那“一片银白世界”相互映衬构成一样美的意境,我们在引导学生领略淀上风光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水生嫂等一群淀区妇女勤劳、质朴、机智、勇敢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正因为语文课本中自然美不同于单纯的景物描写,它是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结晶,所以语文课中的自然美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的教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美育。美育是 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将从美育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优美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精选文章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 同的艺术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的语言艺术,传授 诗歌的韵律、修辞和韵律等技巧,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品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和文化素养,从而赋予学生更多 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阅读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兴趣,那 么阅读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让 学生能够自发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因此阅读是非常重要 的一项丰富学生的美育。 三、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品尝生活的美好。比如在阅读《红 楼梦》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和红楼群芳的悲欢离合。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的生活品质可以得到 提高,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更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通过教授修辞手法、语法、句法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同时也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启发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 扎实。 总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学 生可以拓宽眼界、提升思维、增强情感,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道德高尚的人才。因此,我 们应该注重美育的培养,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1. 引言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意义、实施方法以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2. 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指通过学习、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的一种教育。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并将美的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美育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能够 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和领悟美的存在,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研究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规律和审美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

造力。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还 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美育的实施方法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和分析各类 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课堂中的音乐和舞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音乐和 舞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旋律和舞蹈节奏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美术与手工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和手工 活动,通过画画、剪纸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4)戏剧和表演艺术。通过戏剧和表演艺术的学习,让学生能 够感受戏剧、表演中的情感和美,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变通能力。 5.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用 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作文与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和创作活动,培养他 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他们能够将美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发 扬善性,增进健康,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 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姿态,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祖国山山水水的欣赏,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美。自然 美就是自然领域的美。无论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花香鸟语、彩虹落霞等自然风光,还是 烟波浩淼的太湖洞庭、巍峨耸立的三山五岳等游览胜地,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自然美有两 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美。比喻沙漠林带、千里海堤、高峡平湖、阡陌 纵横的田野、人工培植的花木等,它们凝聚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创新生活的力量。直接 显示了人类的本质力量,所以和社会美十分接近。还有一种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美。如清风明月、花香鸟语、崇山峻岭、大漠长风、电闪雷鸣等。这种自然美的社会内容比较隐秘。观赏 自然美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欣赏自然美有助于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欣赏自然美还可以 调剂、丰富我们的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通过介绍和分析具体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 的美,是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同时又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 感情,在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中均有鲜明、生动的表现。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多彩的描写,都直接表现了艺术美。 艺术美的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情理交融的过程。在鉴赏中,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赏析,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语言的情感意味,了解各类艺术的特性,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艺术家 的风格特点、创作意图。在艺术美欣赏活动的最后阶段,组织学生对作品展开评价活动,这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通过审视作品中崇高的形象和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追求社会美。社会美包括人 体亦即实践主体的美,还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和实践成果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 之外,都属于社会美。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与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美来源于实践,但 各种美与实践的关系,并不是一样的,自然美与实践的关系就是间接的。而社会美则是直接 从实践中创造、产生出来的。对于社会美,人们不仅能欣赏,而且也能参与创造。引导学生 参与社会美的创造,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内容取胜,与社会功利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四、语文课中的美育教育应该着眼于一下三个方面 1.语文审美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节律,默默无语 的姿态向身在其中的人类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其中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优秀篇章。 朱自清的《春》以其优美的笔触,把一个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课堂上,让文字走入心灵,让学生走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去感受自然的灵气。其实 人生来就与自然有着息息相通的密切联系,对大自然怀有深沉的热爱,人是最善于感受大自 然的鉴赏家。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如水的月色,碧绿的菜田,涓涓的溪流,清脆的鸟鸣,他 们一定会热爱他所生长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是一本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培育美好心灵的源头活水,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就 是这源头活水的深深绿潭,让学生在课本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他们一定会对自然、对宇宙有 一种亲切感和崇高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 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 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 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 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 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 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 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 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 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语 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 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 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 到美的魅力。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 学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美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简称。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他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见,去处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在他看来,美育会带来“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应。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美可以让人“洗净灵魂”。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只有吸纳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可以说,在中国存在一个隐形的美育传统,继承这个传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的。(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 在回过头来看,美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

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一项美的工程,它们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心灵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其共同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他们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人。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美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美和善是相统一的。古今中外的美学理论也一致认为,美和善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就形成了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互通互融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各个学科都含有审美因素,而我国的语文学科因有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希望他们能够有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具有艺术素养和人文气质的人才。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素材,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于美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腻、感性和有思想。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探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关于美育的定义 美育,是指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美术、文学等各类艺术形式,引导他们接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本质在于人类自身对于美的追求和发展。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丰富自己的人生。而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点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阐释和艺术素材的展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和感受美的平台。 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阅读诗词、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层次和感受力。 2. 培养学生的性情品味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性情品味。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和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的风格、气质和人生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独特的人文品味和审美取向。 3. 提升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文学作品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和灵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写作和创作,学生可以实践自己的创造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如何进行语文美育教学 1. 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 语文美育教学必须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合理的文学作品的选择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重视美育的培养。在我们的教育中,美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美育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在语言表达、语言组织、语言思维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呢? 一、以古代文学为教材,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历史和文化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性。例如,我们可以选取《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及其随着历史的变迁所表现的不同风貌。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文学的深度渊博和历史意义,寓教于乐,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体验和感受,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声、色、香、味、触等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让他们从各种方面去感受语言的色彩、音乐、形式和喜怒哀乐,这些会在他们

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三、发扬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发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学习和美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整合和拓展。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历史和艺术、哲学的背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跨学科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不能仅仅是纯学术教育的场所,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阅读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中学生文摘》等杂志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它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图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习惯延续到平常的生活中。 美育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 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 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比方: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再比方: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 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他们的光芒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开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局部采用的都是比拟有教育性的作品。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气氛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 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文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感情体验。总而言之,只有对学生充分激发朗读的兴趣,初中朗读教学才可以见效。 〔二〕进行教师示范指导性朗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它不但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分析、鉴赏,同时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美 的启迪。所以,美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做到寓教于美,使我们的语文 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 审美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吟咏,形象,哲理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1-155-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非常准确的诠释了老师的功用。 在这功用中,讲到“传道”。这里的“传道”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虽然在试卷的测试中难以得 到体现。但是,对孩子来说,“传道”中渗透的美好的一切是促进她成长和发展的 关键要素。 而且《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 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是智育的 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的,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解除疑惑,还要肩负起“传道”即美育的责任。 那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美育”呢?下面我就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美,捕捉情感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 美读’”。怎样美读呢?他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读着读着,“ 不知不觉,内容与 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 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叶老先生所言要达到的境界,其实就 是通过吟咏诵读达到感知美的境界。 好文章的语言,一定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比如《边城》;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比如《春江花月夜》;有的似战鼓 催征,高昂激越,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如《项脊轩志》。品味朗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声韵美、达意美、描述美。 语文课堂,老师不应该因为心疼时间而放弃让学生朗读。相反,老师应该鼓励学 生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吟咏,而且要对“怎样阅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根据课文 内容,来调整自己阅读时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等,带着感情去绘声绘色的读,让自己的声音带自己入境。有感情朗读的次数多了,读到让自己如见其人、 如睹其物、如见其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自然会感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会被文章中或形象生动、或质朴自然、或豪迈激越……的语言吸引。反复去琢磨、品味时,就会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去,最终达到感受语言美 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美,看到作者心灵的美,佩服文本中达到的境界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和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的情怀。 咏读的过程,是步步深入的过程,最终让读者乐趣丛生。获益无穷。 二、深入体会,感受形象美,追求品质美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 爱美乃人之天性,这天性酿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谈美。21世纪人们谈美,寻美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美育也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祟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灵,有高尚的情趣。文学是人学,是人写的,也是为人而写的。文学最根本的仍是深入到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或引导。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显然是文学首要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审美性,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具体做法为: 一、以美的人格熏陶学生。 美的人格即人格魅力。语文作为传统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传,更强调身教。因此,历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待非同一般,讲求风范。语文教师的风范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意义上的体现为一种“文人”气质。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文教师给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也就是这种内在风范。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资源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或为一种风度,或为一种姿态,或为一种境界,泛而为一副好仪表,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纯正的国语。著名翻译家草婴回忆60年前听韦月侣女士教古文,教的文章虽枯燥难懂,但韦先生一面讲解内容,一面用形体语言把它们生动表现出来,这种独到美丽的演绎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几十年后这位银发长者还难以忘怀。 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操,提高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无数实践证明: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