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径检测操作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轴承的检测方法
◎滑动轴承外径检测方法
外径采用 DIN1494 标准第二部分第二种方法检测
在手的压力作用下(最大值为 250N ),轴套应能推入“通”环规,而不能进入“止”环规。
“通”环规
◎滑动轴承内径测量方法
本说明书所标的内孔公差,为轴套装配 H7 座孔中, 0 位值时的尺寸,因此轴套内径公差尺寸检验,须将轴套以一定的压力压入 0 位值公差的座孔(见表),然后用塞规进行检验。
塞规的通端通过,止端止住。
为使轴套在内孔检测时不影响变形和避免外径变小,通常采用同步放大的办法测量内径。
例:(E.G)Φ34+0.085 +0.045*30+0.033 +0.000*30检验座孔
(Inspection housing)Φ34.045
内孔检验塞规(I.D.gauge):通端 (go)
Φ30.045,止端(No go)Φ30.078。
作业指导书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作业准备 (5)2.确认上道作业 (5)3.滚动轴承及附件外观检查 (5)4.滚动轴承转动检查 (7)5.填写记录 (9)6.设备故障处置 (9)7.质量反馈处置 (10)8.完工要求 (10)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1)五、附件 (12)1.作业台账记录 (12)2.检测器具使用方法 (13)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站修作业场。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站修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
上道作业:车辆入线预检.下道作业:良好轮轴选配支出.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车辆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滚动轴承转动检查前打止轮器、关门、排风、松闸调器、撬闸瓦;滚动轴承故障转动检查(重车时须先架车)。
转8A型转向架,无轴箱滚动轴承外观检查有异状或5T预报有轴承故障信息的,须进行全车轴承转动检查;配件正位检查及故障处理。
检查承载鞍、轴箱橡胶垫、侧架、枕簧是否正位。
不正位时,使用油镐起升进行调整复位;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作业准备1.1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1.2全面检查所用设备及工量器具状态良好,计量器具检定不过期,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点检。
1.3确认转向架止轮器状态良好。
2.确认上道作业2.1查看车体上是否标注有修程标记和车辆故障,确认线内车辆是否为施修车。
2.2查看《货车站修车检修记录单》(车统-22D)及《车辆检修通知书》(车统-23)内扣修故障,明确检修车扣修故障。
核对扣修故障与现车一致,如扣修故障与现车故障不一致时,上报班组工长。
2.3查看《入线车辆5T预报信息记录表》车辆5T故障预报信息(如图1所示),并核对车体上标注的预报故障是否一致,不一致时,上报班组工长。
作业指导书轴承外圈磁粉探伤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 班前准备 (5)2. 开工准备 (5)3. 探伤设备性能校验 (5)3.1日常性能校验 (5)3.2 季度性能检查 (9)4. 磁粉探伤作业 (9)5. 设备故障处置 (11)6. 质量反馈处置 (11)7. 完工要求 (12)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3)五、附件 (14)1.作业台账记录 (14)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检修车间探伤组外圈探伤区。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轴承外圈表面探伤检查。
上道作业:轴承外圈清洗除锈。
下道作业:轴承外圈检查。
人员要求:1.探伤人员近距视力(或矫正近距视力)应≥5.0、非色盲;了解货车车辆构造,掌握货车轮轴基本知识;新上岗人员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2.探伤人员应取得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颁发的相应超声波、磁粉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3.持2级及以上探伤技术资格证书的探伤人员,须经铁路局车辆主管部门、工厂(公司)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独立从事探伤工作。
4.1级探伤人员应在2级及以上人员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探伤工作,指导人员须在探伤记录上确认并签章(签字或盖章)。
作业要点:1.每日上、下午开工前,须进行探伤设备日常校验。
2.探伤前检查探伤部件除锈情况,不合格应返除锈。
3.探伤时磁悬液应喷洒均匀,观察磁化电流应符合磁化规范。
4.观察各探伤部位是否有裂纹和缺陷,不得漏探错判。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 班前准备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 开工准备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样板量具及材料状态,须齐全、良好;探伤机应进行日常或季度性能校验。
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探伤工作场地应整洁明亮,照度适中,通风良好。
3. 探伤设备性能校验3.1日常性能校验每班上、下午开工前应对探伤设备进行日常性能校验。
滚动轴承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确保轴承质量符合我司技术、装配要求,轴承存在常规缺陷或潜在性缺陷时能够及时发现、判定,并加以控制与改善,使后工序能够顺畅进行,特拟订本检验规范。
二、范围适用于本厂轨道交通产品用所有外购轴承的正常供货检验1及其他供货方式的检验2。
三、检验标准(一)、正常供货的检验简化代号FAG SKF NSK30222A 30222A 30222J2 HR30222JNU315E NU315E.M1.C3 NU315ECM/C3 NU315E.M.C3NU2315E NU2315E .M1.C3 NU315ECML/C3B20 NU2315E.M.C3QJ315N2 QJ315N2MPA QJ315N2MA ——NU314E NU314EM1C3 NU315ECM/C3 NU315E.M.C31、检验项目①、外观a)数量正确,商标、规格型号、清晰可辨,精度等级正确;b)无各种机械伤痕:磨伤、划伤、压伤、碰伤等;c)无锈蚀、黑皮、麻点;d)无各种裂纹(肉眼观察);e)无起皮和折叠缺陷;f)保持架的铆接或焊接不得有铆钉头偏位、歪斜、松弛、缺肉或“双眼皮”,焊接的位置应正确,焊点不得过大或过小,不得焊接不牢或焊接过度引起卡住滚动体现象。
常见的轴承外观缺陷内圈锈蚀外圈台阶外圈划伤1正常供货检验指轴承供应厂家按正常的供货周期连续供货,中间未断供、所供产品未发生变化(品牌、精度等级、产地等)2其他供货方式包括:首次供货检验、连续断供3批恢复供货后的检验、供应产品发生变化的检验(品牌、精度等级、产地等)、客户要求的检验、公司组织的例检、使用中有疑似质量问题出现时、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检验。
②、尺寸精度轴承名称 外径D内径d 宽度T (B ) 适用 备注 30222A Ø200 0-0.03Ø110 0-0.0241 0-0.20齿轮箱 NU315E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NU2315E Ø160 0-0.025Ø75 0-0.01555 0 -0.15 QJ315N2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 NU314E Ø150 0-0.018Ø75 0-0.01535 0 -0.15 NJ313 Ø140 0-0.018Ø65 0-0.01533 0 -0.15 70%DDB QJ215 Ø130 0-0.015Ø75 0-0.01525 0 -0.04 NU215 Ø130 0-0.018Ø75 0-0.01525 0 -0.04NJ315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 NJ2314 Ø150 0-0.018 Ø70 0-0.015 51 0 -0.15576050 Ø285.75+0.025 0Ø215.9+0.025 046.038+0.35-0.25563839 Ø285 0-0.025 Ø220 0-0.03 41+0.35 -0.25 31314 Ø150-0.005 -0.015Ø70-0.010 -0.018 38+0.200 0 B 型车 NSK QT9A 32940 Ø280 0-0.025Ø200-0.010 -0.03251+0.200 0 NSK QT256023DU Ø40 0-0.011Ø17 0-0.00812 0 -0.120滑环 检验检具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表游标卡尺————注:该表中P0级轴承公差为轴承手册规定公差,检验应以图纸为最终检验依据,该表只做参考。
新轴承检测 作业指导书标准新轴承检测岗位岗位安全风险提示 穿戴好防滑拖鞋,带上白手套 。
轴承轻拿轻放,避免磕碰。
类别:段修(A2修)系统:走行装置部件:轮对轴承新轴承检测作业指导书适用车型:22B、25B、25G、25K、25T作业人员:轴承检测试验员3名作业时间:5分钟/套作业材料:白手套。
工装工具:1. 空调、去湿机、干湿度温度计;2. 标准样环、千分表、百分表;3. 轴承运输小车。
参考资料:《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则》铁运〔2013〕191号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注意——轴承轻拿轻放。
基本技术要求:1.新轴承装用前(进口轴承除外),须清洗后进行外观检查,并对内圈、外圈、滚子等零件进行全面检测,符合轮规第9章尺寸限度要求。
装用作业环境与作业位置:轴承外观检查工位位于轴承间外观检查平台上质检组必查抽检项目:必查:轴承检测开工校验抽查:轴承各部尺寸抽查(12套);轴承游隙抽查(12套)序号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作业图示取平均值。
1.3在进行轴承零件检测时,开工、完工用标准样环进行及时校对,防止检测数据漂移。
1.4轴承检测尺寸超出尺寸限度时报废,不得使用。
1.5检测温度:检测时应使被测轴承、标准样环、测量仪表同温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
若不能同室同温,则温差不得超过5℃。
序号 作业项目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作业图示2 新轴承检测 轴承微机检测系统(含X294、D712、D724、D901、G903、D051 等轴承检测仪)、标准样环、千分表、百分表、轴承运输小车、 2.1拆开新轴承外包装、清洗轴承(进口轴承除外)。
包装、防锈完全,证件齐全,标记清晰。
2.2对新轴承进行外观检查、编号并填写轴承外观检查纪录。
2.2.1内外圈及滚子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光洁,不允许有划伤、压痕、磨伤、锈蚀等缺陷,内圈装配倒角与内圈柱面连接处应光滑过渡,不得有尖棱。
2.2.2铜保持架不允许有毛刺、裂纹、锈蚀、变形等缺陷,滚子在保持架中不得有挤夹或掉出等。
轴承检查检测工作作业指导书汇编一B002型深沟球轴承成品跳动测量仪版本:A 更改:0次作业指导书B002型深沟球轴承成品跳动测量仪作业指导书测量项目:向心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成品内圈径向圆跳动Kia、外圈径向圆跳动Kea、内圈基准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ia、外圈基准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径的跳动Sd适用仪器:B002一、仪器调整1、检查仪器的“检定标签8”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的重要部件是否齐全,各部位相互作用应灵活自如,没有阻滞和跳动现象(见图一)。
2、根据“被测轴承6”的内径尺寸,选取与内径尺寸相同的“心轴5”(心轴带锥度以外径尺寸小的一端先入轴承内径)。
3、将“被测轴承6”装入心轴,以手推不动为止。
将心轴装卡在仪器的两“顶尖4、7”之间,松紧程度以用手拨动心轴在两顶尖间能旋转自由无卡死现象为准,若有间隙可调整仪器左边的微调螺丝,调整到无间隙为最佳。
4、将被测轴承移动到“测点10、11、12”附近后(见图二),左手按下仪器左边“导轨锁紧手柄9”,使“心轴5”可在导轨上自由移动,右手推动仪器右边手柄,将心轴推到使轴承端面接触到“测点10、11”,然后锁住导轨。
(见图二)B002型深沟球轴承成品跳动测量仪版本:A 更改:0次作业指导书二、产品的测定测定方法:1、调整完毕后,转动心轴一周以上,“指示表1、2、3”的最大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分别为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径的跳动量Sd,被测轴承的内圈的径向圆跳动量Kia和内圈端对滚道的跳动量Sia。
(见图三)2、转动轴承外圈一周以上“指示表2、3”的最大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分别为被测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量Kea和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量Sea。
(见图三)三、仪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一)、维护保养1、仪器在清洁、干燥、无腐蚀物质的条件下存放。
2、在调整和使用仪器时不得敲打、撞击。
3、仪器使用完,应擦拭干净,滑动部分应涂油防锈。
(二)、注意事项·测量时仪器、产品均要求放置平稳。
轴承振动检测仪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 本作业指导书的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LYZ-S59912型轴承振动检测仪检测轴承质量。
2 本作业指导书编制的目的2.1 编制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轴承振动检测仪的使用。
2.2 按照规范作业确保轴承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
2.3 按照规范作业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损耗,提高设备使用周期。
3 本作业对作业人员资格要求和数量要求及职责分工3.1 本作业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
3.2 本作业要求操作人员能准确读取测量数据,并能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轴承的检测结果。
3.3 本作业要求有2名人员进行作业,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及数据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单,协作人员进行辅助作业并协助操作人员进行数据记录。
4 本作业对设备要求4.1 检测仪器已良好接地,供电电源已接通。
4.2 主轴是顺时针旋转,任何异常。
4.3 设备的基础振动≤15dB。
4.4 油箱油位足够,并且油泵能正常工作。
4.5 电箱工作正常,且已校准好。
4.6 气源压力正常,即0.4Mpa。
5 本作业对作业对象要求(作业条件及其他)5.1 本作业测量轴承尺寸范围:内径:Φ65~Φ120mm外径:Φ110~Φ260mm5.2 本作业可测量深沟球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
5.3 被测量轴承必须清洗干净,作业时加入润滑油润滑。
5.4 本作业要求环境温度为15℃~40℃,不可靠近冲击和振动较大的设备。
6 本作业的技术要求或技术要点6.1 轴承检测数据在主轴旋转3秒中内读取。
6.2 检测标准根据JB/T 7047-2006《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振动(加速度)技术条件》执行。
7 本作业的作业方法和步骤7.1 将上料与推进器装置调至最后。
7.2 测量架主体调至最后(靠近主轴座)。
7.3 旋动手轮,使传感器同径向推力器(随动底板)调至最上。
7.4 接通总电源、控制电源(控制板上)、测量放大器(电箱)电源,电箱已预热40分钟。
轴承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2.轴承内外圈打磨须带上护目镜,防止铁屑溅入眼睛。
类别:段修(A2修)系统:走行装置部件:轮对轴承轴承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适用车型:22B、25B、25G、25K、25T作业人员:轴承外观检查员4名作业时间:5分钟/套工装工具: 1.保持架检测平台。
作业材料: 1.白手套、白布2.记录本。
参考资料:1. 《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则》铁运〔2013〕191号2. 运装客车电〔2013〕202号文件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注意——轴承零件在外观检查时逐个旋转360°以上,轴承轻拿轻放。
基本技术要求:1.轴承内、外圈工作表面和滚动体表面有深度不超过0.1mm 的少量浅压痕、锈点时,可用油石或200#金相砂纸蘸油打磨[图 8],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光滑,有清除压痕、锈点的残留痕迹时,允许继续使用。
2.轴承的非工作表面允许存在锈痕及深度不超过0.3mm 的划痕、擦伤,超过时须消除,在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允许使用。
3.轴承内圈表面有裂纹、剥离、擦伤、麻点、严重锈蚀及过热变色后硬度不足58~62HRC时,需更换新内圈。
4.保持架不得存在毛刺、裂纹、严重锈蚀和变形等缺陷。
作业环境与作业位置:轴承外观检查工位位于轴承间外观检查平台上质检组必查抽检项目:必查:轴承检修记录单抽查:轴承外观检查(10套)第 1 页 共 7 页轴承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作业程序及标准作业图示 1轴承外观检查 白手套、白布、签字笔、记录本 1.1轴承从轮对退卸待检修须使用去脂机清洗。
轴承清洗时,须选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具有防锈作用的清洗介质。
外圈组件的清洗液温度≤90℃,在溶液中停留时间≤10min ;清洗时须防止零部件磕碰伤,清洗完后进入轴承间。
1.1.1逐套分解轴承,用干净布头擦净轴承上的油滞,对各组件进行外观检测。
分解轴承外圈组件。
将保持架放在检测平台[图 1]上检查,变形时更新。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检验指导书磨外径编号SP-ZL-0002-1.0技术条件△Dmp、∨Dsp、∨Dmp S D△Cir见作业指导书检查器具D913、D914/外径标准件H903A/ DTP-99N 样本大小/频次GB2828/ AQL=1.0项目△Dmp、∨Dsp、∨Dmp S D△Cir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检测方法测量示意图方法要求△Dmp:使支点、辅助支点和测点处在同一平面,且离最大倒角处2~3mm的横截面上,调整下支点和测点通过圆心的最大位置,固定辅助支点,用标准件校准仪表“0”位,然后将被测外圈旋转180度以上,测得的套圈单一外径与公称外径之差。
∨Dsp:仪表指示值的最大与最小外径之差。
∨Dmp:将套圈反过来再测一次,测量二个截面的最大与最小平面外径之差。
SD:h为支点与测点间的距离,尽量接近整个测量区域,且在同一母线上,将被测套圈旋转一周以上,测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Cir:使支点和测点处在同一平面,且位于外圆中部,调整两支点与圆心成120度,然后将被测外圈旋转180度以上,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检查注意事项检查结果处理1.测量时工件应轻拿轻放,测量后应叠放整齐,防止零件磕碰伤。
2.测量时应使被测套圈、标准件和仪表处于同一温度。
3.所用量仪需经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仪表测头必须离开倒角和打字处5.检验员应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该工序进行巡检6.若有采用抽样方案的,当不合格时要进行返工再检,必要时进行100%全检。
1.认真填写检验状态标识卡、检验员工票、质量日报表,并作责任签名。
2.不合格品应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3.巡检结果应及时通知操作工,发现不合格应要求操作工进行调整,再检合格后再生产4.发现质量问题应协助解决,发现违反工艺行为应及时指正,若无效应及时反映到所属部门,发现重大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所属部门阶段标记编制会签审核批准h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检验指导书外径超精编号SP-ZL-0001-03-1.0技术条件∨Dsp、∨Dmp △Cir见作业指导书检查器具D913、D914/外径标准件H903A/ DTP-99N 样本大小/频次C=0/ AQL=1.0项目∨Dsp、∨Dmp△Cir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检测方法测量示意图方法要求∨Dsp:仪表指示值的最大与最小外径之差。
作业指导书轴承附件检测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班前准备 (5)2.开工准备 (5)3.工序控制 (5)4.轴承附件检测 (5)5.质量反馈处置 (8)6.完工要求 (8)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9)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检修车间轮轴组轴承清洗间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轴承附件检测上道工序:轴承附件清洗下道工序:轴承附件检修人员及工种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轮轴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对轴承配件按照类型分合格与不合格品分类存放;搬运配件时,应拿稳放平,避免掉落伤人;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班前准备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开工准备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样板量具及材料状态,须齐全、良好;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3.工序控制对轴承附件清洗质量进行复查,清洗不符要求返回附件清洗岗位。
4.轴承附件检测4.1 前盖外观检查对轴承附件外观进行检查,不得有裂损、变形、磕伤等影响使用的缺陷,有棱角、毛刺可清除后使用。
不合格时,在端面划“×”报废标识。
4.2前盖尺寸检测4.2.1前盖与密封座配合沟槽的深度测量。
使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前盖与密封座配合处的沟槽深度尺寸。
装用迷宫式密封装置的352226X2-2RZ型、SKF197726型轴承的前盖与密封座配合处沟槽的深度为3.5 0-0.5mm,沟槽深度为3.5mm~4mm 时,须对图1中前盖的F面进行补充加工。
图图24.3前盖标记涂打4.3.1经检查测量合格的前盖用白色标记笔在外侧面涂打“√”标记,不合格的用白油漆涂打报废标记“×”。
作业指导书轴承外圈牙口尺寸检测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 班前准备 (5)2. 开工准备 (5)3. 工序控制 (5)4.轴承外圈牙口尺寸检测 (5)5. 设备故障处置 (6)6. 质量反馈处置 (6)7. 完工要求 (7)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8)五、附件 (9)1. 作业台账记录 (9)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检修车间轮轴组轴承检测间。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26型轴承(352226X2-2RZ、SKF197726)、30B 型轴承(353130B)一般检修的外圈牙口尺寸检测作业。
上道作业:轴承外圈外径检测。
下道作业:轴承轴向游隙及装配高检测。
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轴承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轴承外圈牙口尺寸检测;搬运配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磕碰及掉落伤人;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 班前准备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 开工准备2.1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样板量具及材料状态,须齐全、良好,标准样环、检测分机、传感器等检定不过期,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2.2轴承检测仪、样环、轴承零件在轴承检测间内须同温4h以上。
2.3检查检测工作间环境质量,工作间内空气中不得有明显飘尘,在专用测试板上不得有明显落灰层,以洁净的细白棉布擦拭时不得有明显污迹。
24小时落尘量≤80mg/m2,室温保持在16~30℃,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
2.4外观检查检测工作台及检测量具的清洁度,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无可见的污垢灰尘和锈迹。
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颗粒物存在;使用洁净的细白棉布擦拭时不得有明显污迹。
X092J轴承径向游隙仪作业指导书1目的:1.1熟悉仪器的各项结构及其主要功能;1.2明确其测量原理;1.3规范操作方法;1.4确保测定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主要技术指标:2.1测量范围:轴承内径Φ3-Φ20 mm;轴承宽度2-15 mm;2.2示值精度:±1.0 μm;2.3重复精度:2.0 μm;2.4量程及分辨率:0-100μm,0.1μm;0-200μm,0.2μm;2.5外形尺寸:机械部分长210×175×200mm。
3注意事项;3.1环境温度:15℃-25℃;3.2相对湿度:<85%;如若精密测量则相对湿度≤75%;3.3电源:AC220±10%伏,50Hz;3.4远离震动及噪音,周边环境不能有强磁。
3.5测量前仪器要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以上;3.6测量前根据内径选择相应规格的心轴,并用汽油擦拭干净;3.7被测轴承安装前也要经过汽油清洗干净,并恒温一定时间;3.8下负荷杠杆应调节水平;3.9 因被测轴承内圈已紧固而外圈处于自由状态,因此调节下负荷杠杆和传感器侧头位置时应使其处于轴承外径宽度的1/2处(可用涂色法调整),否则会使轴承外圈倾斜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3.10传感器初始测力不要过太大,应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会因超出量程而出现错误信息;3.11测量内径5mm以下的轴承时,螺母不可锁的过紧,防止内圈变形影响测量结果,并防止心轴螺母折断;3.12机械主体前后盖不要经常打开,防止受污染影响仪器精度;3.13传感器侧头接触轴承外圈时显示器示值一般选择30-40μm处,以保证精度。
3.14一般测量之间先打开电机开关让电机转几圈,从而保证钢球与轴承沟道良好接触;3.15鉴定仪器用微动台架型号为BCT-5C型。
4 仪器各部件名称及功能介绍:4.1测量架调节传感器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4.2传感器接触轴承外圈采集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电箱经过交流放大,相敏检波,直流放大,送入单片机系统,最终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4.3紧固螺钉起到锁紧传感器的作用;4.4紧固螺母起到锁紧轴承内圈作用;4.5下负荷支点支撑轴承外圈下侧中部,为轴承提供下负荷;4.6升降杆调整下负荷位置,使杠杆基本水平;4.7负荷块与杠杆配合提供符合要求的下负荷;4.8凸轮机构控制杠杆使其加载或卸载下负荷。
轴承检查检测工作作业指导书汇编二外沟径测量仪作业指导书测量项目:外沟径尺寸、沟径尺寸变动量、沟摆、壁厚差、沟位置适用仪器:D012 D013 D014 D015一、仪器调整1、首先检查仪器的检定标签是否在有效期内,仪器主要部件是否齐全,各部分相互作用是否灵活自如,没有阻滞和跳动现象(见图一)。
2、根据被测轴承外圈的沟曲率半径的大小,选择适当“球面定位支点4”、“球面测点6”和“圆柱支点5”,调整“支点4、5”使套圈与“测点6、3”接触,并使之具有适当的压力。
3、轻轻移动被测件,观察“指示表7”示值,当“指示表7”测出沟径最大值时,移动“支点5”紧靠被测件并固定。
二、沟径尺寸标准件的校对1、检查标准件上标注的使用点是否清晰,标准件是否在有效期内(见图二),指示表精度及测量范围是否符合相关工艺文件要求(见图三)。
2、将标准件基面放置在仪器三支点上,其使用点对准在指示表测头(见图四)。
3、微动指示表,使标准件标注的偏差与指示表指针显示一致。
4、用标准件重复测量两次以上,确认仪表示值与标准件示值一致。
三、产品的测定测定方法1、外沟径尺寸偏差(∆Dep)对好沟径尺寸标准件后,将产品放在三个支点上,“指示表7”与“球面测点6”杠杆接触,均匀旋转一周以上,“指示表7”显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即为外沟径尺寸偏差。
2、外沟径尺寸变动量(Vdep)采用外沟径尺寸测量方法,均匀旋转一周以上,“指示表7”显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内沟径尺寸变动量。
3、沟摆(Se)将产品放在三支点上,产品基准端面与“指示表2”测头接触,旋转一周以上,“指示表2”显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即为沟摆。
4、沟位置(ae)a.有基准端面时,对好位置标准件后,将产品放在三个支点上,产品基准端面与“指示表2”测头接触,均匀旋转一周以上,“指示表2”显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即为沟位置;b.无基准端面时,将产品放在三个支点上,产品同一测量位置的二个端面分别与“指示表2”测头接触,“指示表2”显示出的两个示值之差,即为沟位置。
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6.6.1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超声A型脉冲反射法,对铁路货车轴承外圈内部缺陷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超声相控阵、MPB 320A型及USIP40型超声波自动探伤设备可参照执行。
6.6.2 探伤设备及器材技术要求6.6.2.1 超声波探伤仪同“6.3.2.1”条。
6.6.2.2 超声波探头探头规格为5N5×5FG10或技术指标相近的探头。
6.6.2.3试块(1)标准试块主要为CSK-IA、CS-1-5或DB-PZ20-2等,示意图见附件11。
(2)实物试块应符合附件16的要求。
6.6.2.4耦合剂(1)可选择使用机油、磨削液或其他合适的耦合剂;(2)调整检测灵敏度、校核仪器及探伤作业时应使用相同的耦合剂。
6.6.2.5系统综合性能超声波探伤仪和双晶直探头系统灵敏度在探测最大声程处φ1mm平底孔时至少应有20dB的余量。
6.6.3设备性能校验探伤仪器性能校验分为日常性能校验和季度性能检查。
6.6.3.1 日常性能校验每班上、下午及夜班开工前由探伤工、探伤工长、质量检查员共同进行。
检查探伤系统技术状态,使用实物试块校准零点和标定测距确定探伤灵敏度。
校验完毕,由探伤人员填写或打印《铁路货车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系统日常性能校验记录》(辆货统—504),参加校验的人员应共同签章。
每次更换探伤操作者、探头、线缆,或重新开机,或探伤仪器发生故障检修后投入使用前,应重新进行日常性能校验并做好记录。
6.6.3.2 季度性能检查每季度由单位主管领导组织,探伤专职、设备专职、质检员、探伤工长、探伤工和设备维修工共同参加,检查超声波探伤仪的状态(包括外观及显示屏状态,电源、电池状态,按键、旋钮、接口状态),测试超探仪水平线性、分辨力、垂直线性、灵敏度余量等主要性能指标。
检查完毕,由探伤人员填写或打印《铁路货车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系统季度性能检查记录》(辆货统—505),参加检查的人员应共同签章。
页码第1页共2页1.0目的:
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轴承产品的检测。
3.0定义:
用来检测轴承产品的变化量。
4.0程序:
4.1 使用前检测轴仪的外观、测点位置、清洁和磨损程度及测点的灵活性和检测轴仪上所使用的量表是否能正常工作。
4.1.1用相应的标准件校准轴仪:将标准件轻轻放在检测台上,使标准件紧靠辅助撑点,将检测的量表放在相应的检测位置上,按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标准件,使量表能够检测到标准件所标定的位置,然后调整轴仪上的微调螺母将量表调到与标准件所指定的对应的数值上。
4.1.2测量:将需要检测的产品按照4.1.1的方法放上,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读出量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1.3结果:将所测定数据与工艺卡上的数据进行比对,方行合格的产品,根据不良品处理流程处理不良品。
页码第1页共2页5.0 操作工:负责按照以上的操作流程使用轴仪,检测所需要的项目并负责该量具的日常维护。
5.1.1 计量员:负责该量具的计量管理。
6.0 参照轴仪的使用说明书。
审批/日期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