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材料解读及考场佳作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6年语文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高考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
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
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
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名师点睛】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
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
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
“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范文:备好的行囊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范文:备好的行囊材料:旅行的时候行囊中很多东西能用上,很多东西用不上,很多东西会陪你很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范文,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山东卷2016高考作文是以材料作文的面目呈现的,自2011年是命题作文“世界需要你”之后,12、13、14、15年考的都是材料作文。
可见,近五年来山东卷作文在出题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
该种命题形式,对考生来讲,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比较好驾驭。
“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
”材料明白晓畅,考生读得顺,理解得通,在审题上没设置任何障碍。
文体方面,学生写散文和议论文均可,有自己独特人生体验的考生不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立意方面,从材料中的关键词着手,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的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行囊里的东西马上就要用”“行囊里的东西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这几个方面均可单独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当然,还可以继续延伸“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当下没有用,但未来可用”……也可结合一到两点进行综合立意。
【范文】备好的行囊从小就有人告诉我有一个地方像天堂一样美好,叫“尤尼沃斯帝”。
那里什么都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我想这么好的地方,我要一个人去寻找。
于是,我备好了我的行囊,装下了所有我认为可以帮助我寻找尤尼沃斯帝的东西,还准备了找到尤尼沃斯帝之后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生活的东西。
我首先在我的行囊里装了一颗大大的好奇心,因为它总是带我去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让我感觉这个世界多么的奇妙多么的美好。
尤尼沃斯帝里那么好东西,一定要带上好奇心让我去发现他们,体验他们。
我还在行囊里装了许多兴趣,音乐、电影、书籍、象棋、机器人、篮球等等,这些东西总是带给我那么多的欢乐,而且让我感觉每天都是那样的精力充沛。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佳作:我的行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佳作:我的行囊行囊里,不知不觉有多了一样东西,它叫乐观。
2016年语文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高考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
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
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
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名师点睛】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
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
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
“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
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卷“备好的行囊”素材运用解析作者:徐增才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35期徐增才【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素材分析】山东卷究其根本是为了突出人生行囊到底该准备哪些东西,是不是有些东西很快就用到就要准备,而有些东西无用就不需要准备了?这里素材选择的三个关键词至关重要:“行囊”“准备”“有用的与无用的”。
围绕这几个关键词来选择素材,就是准确典型的素材。
1.热点素材写议论文,可以立足于热点素材。
正面的如台湾主播胡一虎牢记父亲“应该多准备一双鞋子”的教诲,让他逐渐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她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反面的如人生行囊中缺乏原则,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的行囊中缺乏信仰和底线,不仅大腐特腐,还让其子女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并在国外有产业。
在被查前,他还自称廉洁公正。
2.名言素材引用名言,能使文章文采斐然或具有思想性。
黑格尔的“背起行囊,独自旅行”的号召性,《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的“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则极具文言性和思想性。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则切近材料。
再如西汉学者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等,均能使论证有力,逻辑严谨。
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范文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行囊里的珍宝》人生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背着行囊出发,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有些物品很快就发挥了作用,有些则被暂时搁置,但总有一些珍宝,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勇气,是我行囊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是勇气让我敢于迈出第一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记得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众多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恐惧。
然而,正是勇气让我克服了紧张,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那一刻,我明白,勇气是战胜自我、突破困境的关键。
坚持,是行囊中永不褪色的宝石。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困难,如果没有坚持的力量,很容易半途而废。
就像练习书法,起初枯燥的笔画练习让我想要放弃,但每当想要放下笔时,心中坚持的声音就会响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书法终于有了进步。
坚持,让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爱,是行囊中最温暖的存在。
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友爱,让我在疲惫时有了依靠,在失落时有了安慰。
在我遇到困难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振作;在我取得成绩时,朋友们的祝福让我倍感幸福。
爱,让我的人生之旅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梦想,是行囊中的灯塔。
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迷茫时有了奋斗的目标。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怀揣着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从儿时对成为科学家的憧憬,到如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学习,梦想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这些珍宝,在我的行囊中熠熠生辉,伴随我走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阶段。
它们让我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挫折中不放弃,在迷茫时不迷失。
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藤蔓人生懂得放下麻纸粗糙的纹理带着原始树木的粗犷,香火味和着纸张燃烧的味道仿佛是从远古吹来的风,带着厚重呛鼻的气息,灰烬升腾,摇曳,又无力委落在尘埃里。
瞳跪在满是荒草的墓前,按下手机上单曲循环键,低吟浅唱的越剧缓缓溢出,不知不觉,她也跟着哼唱起来,寂寥而落寞。
每个人的喉头都卡着一根鱼刺,那是一种咽不下去又无法言语的痛,只得等着岁月这味陈醋的浸泡,慢慢软化。
瞳的那根“鱼刺”却坚硬而固执,母亲便是她一生的心痛。
十年前。
小镇总被薄雾所包裹,一切都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发黑的乌蓬船靠在岸边,昏黄的灯沿着河流一路闪烁,瞳撑着一把泛黄的油纸伞,趿拉着雨鞋走在回家的路上,青石板上的苔藓几次让她险些滑倒,屋檐将天空割裂成不规则形状,指尖所触及的墙体,片片剥离,逢着丁香般的姑娘,瞳在心中自嘲了一下,只有为生计而忙碌的侏儒。
她恨透了这样的天气,心想:诗人真是矫情。
远远地,母亲轻唤:“囡囡回来了,头发有没有湿,有没有着凉”一串的询问打断了瞳的沉思,抬头便望见,母亲斜倚在厚重的木门上,古朴精致的木簪将发轻轻束起,嘴角噙着几丝温暖人心的笑,周身总是散发着江南女子所特有的温润与体贴,这薄薄的雾更是平添了一份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诗意。
“嗯,没有”。
瞳冷冷的回答。
“我给你熬了碗姜汤,喝了暖暖身子”。
“不用了。
”屋内又是死水一般的沉寂,母亲放上磁带,坐在一旁静静聆听越剧,手不断揉着膝盖,捶着肩膀,江南潮湿的气候使母亲早早患上了风湿,梅雨天气里,又犯的紧。
童起身原本去帮母亲捶肩,身子顿了顿,抬手关了录音机。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豪情满怀进考场,壮志凌云压群芳,店铺高考栏目给您提供了“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为您的高考道路披荆斩棘,祝您金榜题名。
赵闽东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团委副书记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呼声日渐高涨的时候,山东卷作文遵循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命制的依然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体现了对新材料作文练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山东考生的人性关怀。
这道题中“行囊”一词原意是“出行时携带的袋子”,其比喻义不难理解,可以理解为“已习得的、伴随一生的事物”。
如果考生没有读出“行囊”的比喻义,将其仅理解为出行时携带的袋子,而据此大谈“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什么样的人包里装什么东西”一定归于二类以下分数,获三类文分数可能性比较大。
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值得挖掘深意的句子,如果这样的话都无法引起注意,其立意能高到哪里去?所以我们思考的点已经非常集中了——哪些事物是人生的行囊中必备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的?学生发挥的空间非常宽泛:善记叙抒情者可以选择“友谊”“亲情”“教训”等,善议论思辨者可以选择“爱心”“信仰”“思想”“品格”等等。
所以本题立意的最关键之处还在于对行囊中的这些习得的、伴随一生的事物的选择、界定。
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发挥的一个点。
笔墨一定要集中,不能泛泛而谈,什么都说几句,什么都没说清楚。
选择记叙文的考生要注意材料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这个“新”字的提示作用,并且,文章最后要升华到理性范围内点题。
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要往纵深挖掘:我选择的这个话题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的?它如何伴随我们一生?等等。
新材料作文开放性强的特点也给考生做出了很多其他立意的可能性。
比如从“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一句生发开去,我们便容易有“为何未曾准备,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疑问,行文中可起波澜,笔者认为若写记叙文也应该容易出佳作。
高考满分作文2016山东卷2016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翻阅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文章中的素材往往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这是由于习作者有了化用素材的机智,且又用得恰到好处,文章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而这些素材与阅卷老师的心理距离也很近,因而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原题回放】作文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
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
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
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
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
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
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
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16山东语文高考“行囊”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整理人:王伟【考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分析】从材料形式来看,属于名言警句类材料。
材料本身分两层,前一句主要描述人生现象——带着“行囊”踏上“人生之旅”;后一句主要引出蕴含的人生哲理——“行囊”中的东西自有用度取舍。
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首先要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行囊对于旅程的意义;第二个,行囊中四种情况下的东西分别指什么,对于旅程又有何意义。
然后,在四种“有的”中选取一至两种,有侧重地阐述其对于人生旅程的意义,建议选两种,去探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看材料中这四种“有的”,会发现,它们本身即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第一种组合,“用到了”和“用不上”,第二种组合“准备了没用”和“要用却没准备”,第三种组合,“使用的”与“陪伴的”,(有用与无用、常用与短用、有备与无备、物质与精神)理清关系之后,我们即可联系生活实际,选好领域阐释“人生之旅”。
本文选取的是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内容上集中探讨“人生漫漫旅行,我们的行囊中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段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使用的”与“陪伴的”等二元概念的解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在解析“行囊中的储备”时,我们既可以谈及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谈及诉之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概念的解说是不可或缺的,背后原因的挖掘能体现理论深度;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联系或相互转化,最终成就文章的高度。
那么,“行囊”一文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参考立意】参考立意一:“用到了”和“用不上”——轻装上阵,勇往直前。
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要及时清点行囊,正如一场旅程,并不是每一件物品都是必需,有些直到最后都很难用到,清点无用的物品,必将为人生之旅助力。
行囊之中,装的应该是前行的信心,是面对一切的勇气,是解决困难的思想;新的旅程,不在肩上的行囊里,而在脚下的路途中。
也可以谈无用与有用的行囊,共同为旅程奠定基础,抓住有用与无用的行囊来辩证分析。
参考立意二:“准备了没用”和“要用却没准备”——准备好人生行囊,方能从容上路。
材料中提到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无论用与不用,我们无法估计,但都要准备好。
凡事预则立,无论前路如何,都需准备好行囊。
货真价实的知识,是武装自己的最好“行囊”,“书到用时方恨少”。
参考立意三:“使用的”与“陪伴的”——始终伴随我们前行的,也许我们不曾在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旅程里,始终有父母亲人的殷殷期盼。
【考场佳作】精神行囊,伴我远航(59分)《麦田守望者》曾有言:“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我也始终相信,每一个深谙世故的大人都曾经备好精神食粮的行囊,只不过是俗世的荒诞让他们易辙。
漫漫人生路,翻检行囊,吃喝物品便很快用到,当精神的空虚已超越物质的供给时,等待我们的,又怎么不是正义满满?奉献至上,乐于助人,简朴回归的崇高精神来弥补内心的寂寞,物质的浮华与时代的喧嚣终究敌不过空虚的恶潮,那些反映人性的崇高精神才能开放内心的人性之花,成为世道人心的救赎者,伴我们驶向远方。
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江湖的地方便有精神的高度、智慧的行囊。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是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是(与丈夫)患难与共的妻子,她就是林徽因。
沙龙上受众人瞩目的是她,文革时期与丈夫上街打油买醋的是她,肺部布满空洞依然奔波在泥泞道路上的是她,听到国徽设计通过时没有力气站起来的还是她。
当我们肃穆于国徽前,当我们欣赏景泰蓝工艺时,能否想起她杯中茶色已淡,擦汗的手绢已湿?无私的奉献精神充满了她的行囊,又点醒着人性的高度。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绝不是停止路途的理由。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自是人生常态,真的人生赢家,就是像林徽因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们的人生路途虽风雨兼程,但定会驶向远方。
人生路途,行囊满满,真正用的上的必然是开满了人性之花。
高亮程,简朴生活的实践行者,坚守在干旱的沙漠边缘,干干净净在写着自己的文字,又用《一个人的村庄》唤醒了普通大众对简朴生活的回归。
王安忆,深入上海弄堂口民工的生活,将他们寻常乏味的生活化作《长恨歌》的细腻。
号称“白马湖四友”的朱光潜、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抛弃了城市的奢靡与浮华,在荒郊的白马湖畔办起了春晖中学。
崔永元矢志不渝、孑然一身,以一己之力对抗电视界的庸俗化。
他们早已在人生行囊中装填了简朴、崇高,记他们披荆斩棘,驶向远方。
精神高度成就人生高度。
而现在的最大份蛋炒饭也被装入娱乐行囊,最多人吃早餐也成为赖以标榜的荣耀,诸如此类的伪装,折射的不正是人们精神的浮躁与信仰的迷失?但他不应,便不能成为时代风气的引领者,因为浅薄的物质堆砌与剑走偏锋的博人眼球,只能是易碎的肥皂泡。
无论奉献的精神之精益求精,抑或简朴宣扬之步步为营;无论个人素养之明善深涵,还是社会风气之融洽和谐,一份满满的精神行囊,怎可缺失?愿斯志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无用之癖伴人远行(59分)周作人有言:“人生需一些无用之乐。
”斯言如是,或许是一杯清淡悠远的茶,或许是一支清瘦古意的笛,人生路途漫漫,我们即使一生也用不上,不会籍籍而生,但它们却会滋养我们的心性灵魂,伴随我们一直走向远方……张岱年少,好精舍,好诗好橘,精致玩物似乎无甚用途,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少年的繁华享乐,深入他灵魂,嵌入他文笔,让他在衰败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语言写出篇篇隽永的散文,让他在的流顿的岁月里仍能自嘲自乐。
如此看来,其少年时的癖好,不是也随其一生了吗?人生路长,所需甚多,人们在打理这份人生行囊时往往莫衷一是。
有实用主义者道,什么琴棋书画,棋淫茶谑无非无用之物、绣花枕头罢了!曷反其本也!古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样看似无用的事物,实际上可以滋魂养魄,塑造人格。
物性决定人性,物境塑造心境,人之性情、品格皆能从“无用之癖”中得到温润、滋养、改善、发扬。
由此,踏上人生旅途的我们总会带着其带给我们的馈赠,跋山涉水步向远方。
“书易读杂。
”梁启超如是说;“通,才能成为大。
”傅雷如是说。
斯言如是,无用之癖虽杂,虽通之,却能让你在岁月流逝中,发酵为一杯佳醅。
李白好剑,虽无用武之地,却练出了一颗“剑胆琴心”,飘逸侠气;爱因斯坦好提琴,虽并不精通,却从中滋养了一颗悲悯博爱之心;林清玄爱茶,虽不藉茶谋利,但好舒卷的茶叶,清浅的茶汁已然滋入其文字里,字里行间茶韵悠然……他们带上了无用之癖,所以漫漫长路相伴一路,受益一路……然而,伴随我们一路的有时却不是侠心、悲悯、茶意,有时也可能会是贪婪、怀疑、懒惰,盖其打点人生行囊时,有意无意地携上了坏癖。
佳癖固也修身养性,坏癖亦可毁人一生!所以现世中的我们,定需时时勤打理,莫令坏癖伴一生。
叶芝有诗云:“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堤堰;她劝我们从容相爱,如叶生树梢。
”她,便可以是“无用之癖”。
漫漫路途中与我们默默相许,成就我们从容的姿态,伴随我们走向远方……离囊已具,随君千里(58.5分)长途云帆起,收束听离笛。
翻检行囊,或不日而用,或久而无用,或欲而无径可取,或通荧布囊,终岁不离。
不日而用者,如火粟椒栗,如缠身素匹。
如庄子之言,“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我们依靠它们来跋涉险境,足养身形,不至神志滑昏,困于朔雨。
它们最平凡朴素,无法为这行途赋上花锦,却为累累险境奠下固基。
久而无需者,如夏日毳衣,旱时伴柄,看似无用,必有施展之机。
所谓“贾人夏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犹言其是。
它们是不时之盾,未展其形,但终有如凤鸣朝阳之机。
欲而无径可取者,喻不虞之险,难测之机,它们与懊恼相伴相行,婴于身径。
但诚如雨果之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突变与出其不意难以避免,但只要坦然接受这种律动,滋味便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通荧布囊,终岁不离者,其为何物?孔隙愚见,其为操守,矢志不移。
心游尘轩,捬掌笑鱼雁,裘马浮袖展,馐鼎锁之巅。
游于天地逆旅,自高则仰首致景行,龃龉则折颈堕污泥,人行于世,不求执笔名达宇内执笔珠玑,不可劣行涂地同舟而敌,必如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司兵则严宫墙,司礼则制典章,司刑则明镣铐,人人恪尽其责,自轻其径,则元元无过,四境之内必仓廪攘之!通荧之物,源于操守,明于志向使命。
麦家曾言,平庸的人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叫性命和生命;伟大的人有三条命,叫性命、生命和使命。
我们行走在这世间,以一些人的退出为代价,也终将告别这世界,以白骨铺就后继者的坦途。
当我们赤身裸体面见上帝,审判我们的将会是使命之高低。
庄子乐隐,恣肆山林;孔子乐道,仁泽可坛。
贯穿他们人生图景的,是人生之志向、使命。
又如柳虬衣蔬食,未尝改操;如徐勉“穿池种树,少寄情赏”,陪伴他们走向远方的,始终是志向、使命。
时间前行,终会为高尚之行撰下碑铭,为苟且之辈揭下浮皮,我们在这旅途中,必以使命为终身伴侣,与其携手共行,无论是通陌广径还是羊肠之居,终会易如平地。
呜呼!风刃已起,何不离去?离囊犹新,必满珍珠。
但食米粟、饮泉澧,备不虞;但负雄志弘景,扬新机。
有用如日,无用如月(58分)阳光像蜜一样淌了一地,每一步踏上去,都带有黏稠的香甜。
地球的另一边,月光下悄悄掩藏着黑暗的苦涩。
我们把明媚的阳光装进行囊,却无奈偷偷钻进的月光。
亲友的祝福,前人的经验,他人的赞誉都是有用的,让我们的行程充满阳光。
困苦的磨难,前路的艰辛似乎都无用,既不照明也不温暖,反而如月夜般凄凉。
你可曾想过,暂且无用的苦难磨砺,会成为未来有用的财富。
老舍在书中写道:“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与影,有晴有雨,有左在右,人生之路就在这变而不变的曲折里。
”光有用而影无用,晴有用而雨无用,是这样吗?我想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是。
无用其实也是潜存的大用,收起行囊你定会发现月光的大用。